《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高级计算机网路》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网路技术领域中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围绕网路体系结构中的核心机制和算法展开,具体包括单播路由、组播路由、拥塞控制、QoS控制、路由器设计和网路安全等计算机网路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还特别介绍了P2P和物联网等新型网路形态,对新一代网际网路的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高级计算机网路》全面反映了近几年来网路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儘可能提供了较详尽的参考文献。在介绍最新进展的同时,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力图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供读者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高级计算机网路
- 类型:计算机与网际网路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302288267, 9787302288268
- 作者:徐恪 徐明伟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页数:500页
- 开本:16
- 品牌:清华大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高级计算机网路》主要面向通信和计算机网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也可供广大网路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高级计算机网路》对想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的基本架构、核心设计思想和基本协定机制的读者也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P2P等大规模分散式系统和物联网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核心期刊“计算机套用与软体“和“中国科技论文”编委,Springer国际期刊Networking Science编委。2011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讲授的“高等计算机网路”被评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路与Internet
1.1 引言
1.2 Internet发展历史
1.2.1 网际网路发展的主要阶段
1.2.2 网际网路在中国的发展
1.2.3 网际网路主要创新
1.3 网际网路边缘层与核心层
1.3.1 网际网路边缘层
1.3.2 网际网路核心层
1.4 网际网路标準化组织
1.5 下一代网际网路发展现状
1.5.1 新一代网际网路与IPv6
1.5.2 下一代网际网路体系结构基础研究及探索
1.6 新兴网路形态介绍
1.6.1 物联网
1.6.2 云计算
1.6.3 数据中心网路
1.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Internet单播路由
2.1 引言
2.2 Internet路由体系结构与路由算法
2.2.1 Internet结构特点
2.2.2 Internet的路由结构
2.2.3 路由算法分类
2.3 Internet域内路由协定
2.3.1 路由信息协定(RIP)
2.3.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定(OSPF)
2.4 Internet域间路由协定BGP
2.4.1 自治系统级网路拓扑
2.4.2 自治系统间连线关係
2.4.3 国内ISP互联情况
2.4.4 边界网关协定(BGP)简介
2.4.5 BGP中的策略路由
2.4.6 BGP路由收敛问题
2.4.7 BGP稳定路径问题
2.4.8 BGP路由安全问题
2.5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章 Internet组播
3.1 引言
3.1.1 计算机网路中的通信方式
3.1.2 组播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挑战
3.1.3 IP组播技术的优缺点
3.2 组播地址
3.2.1 IPv4组播地址
3.2.2 组播MAC地址
3.3 Internet组管理协定IGMP
3.4 组播转发
3.4.1 源树
3.4.2 共享树
3.4.3 源树和共享树的比较
3.4.4 组播转发
3.5 组播路由协定
3.5.1 域内组播路由协定
3.5.2 域间组播路由协定
3.5.3 分析与比较
3.6 IPv6组播
3.6.1 IPv6组播地址
3.6.2 IPv6组成员关係协定
3.6.3 IPv6组播路由协定
3.6.4 CNGI大规模可控组播
3.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章 拥塞控制
4.1 引言
4.2 基本概念
4.2.1 拥塞和拥塞控制
4.2.2 Internet中拥塞发生的原因
4.2.3 拥塞控制的目标
4.2.4 IP组播中的拥塞控制
4.3 TCP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4.3.1 Internet的网路模型
4.3.2 线性拥塞控制机制
4.3.3 线性拥塞控制机制评价
4.4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4.4.1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的困难
4.4.2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概况
4.4.3 拥塞控制的源算法
4.4.4 拥塞控制的链路算法
4.5 组播拥塞控制算法和协定
4.5.1 组播拥塞控制协定的目标
4.5.2 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的分类
4.6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章 服务质量控制
5.1 引言
5.2 QoS的基本框架
5.2.1 流量分类与标记
5.2.2 流量监管与整形
5.2.3 伫列调度
5.3 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
5.3.1 集成服务IntServ
5.3.2 区分服务DiffServ
5.3.3 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相结合的端到端QoS提供机制
5.3.4 各种服务机制的简单比较
5.4 分组调度算法
5.4.1 分组调度概述
5.4.2 常用的调度算法
5.5 动态分组状态
5.5.1 核心无状态网路体系结构SCORE概述
5.5.2 SCORE中的保证型服务
5.6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6.1 引言
6.2 路由器的发展历史
6.3 路由器软硬体系统组成
6.3.1 路由器基本结构单元
6.3.2 路由器软体结构
6.4 路由器体系结构
6.4.1 为什幺需要高性能路由器
6.4.2 单机集中式汇流排结构
6.4.3 单机分散式汇流排结构
6.4.4 单机分散式Crossbar结构
6.4.5 多机互连的集群结构
6.4.6 可扩展集群路由器产品简介
6.5 路由器关键技术
6.5.1 路由查找算法
6.5.2 IP分组分类算法
6.5.3 路由器交换结构及调度算法
6.6 新型路由器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6.6.1 并行分组交换机PPS
6.6.2 可程式路由器研究进展
6.6.3 可重构路由器
6.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章 网路安全
7.1 引言
7.2 计算机网路安全基础
7.2.1 网路安全风险
7.2.2 网路安全目标、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
7.3 密码学基础及其套用
7.3.1 密码学历史
7.3.2 密码学基本概念
7.3.3 对称密钥算法简介
7.3.4 非对称密码算法简介
7.3.5 信息认证与单向散列函式
7.4 IP层安全机制IPSec
7.4.1 IPSec协定族结构
7.4.2 小结
7.5 分散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防範
7.5.1 DDoS攻击的基本方式
7.5.2 现有DDoS攻击防範方案
7.5.3 小结
7.6 恶意软体和殭尸网路
7.6.1 传统计算机病毒
7.6.2 蠕虫
7.6.3 特洛伊木马
7.6.4 殭尸网路
7.6.5 小结
7.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
第8章 P2P系统原理
第9章 物联网
第10章 IPv6与新一代网际网路
附录A 计算机网路实验系统Net River简介
附录B Net FPGA实验平台简介
附录C Planet Lab简介
1.1 引言
1.2 Internet发展历史
1.2.1 网际网路发展的主要阶段
1.2.2 网际网路在中国的发展
1.2.3 网际网路主要创新
1.3 网际网路边缘层与核心层
1.3.1 网际网路边缘层
1.3.2 网际网路核心层
1.4 网际网路标準化组织
1.5 下一代网际网路发展现状
1.5.1 新一代网际网路与IPv6
1.5.2 下一代网际网路体系结构基础研究及探索
1.6 新兴网路形态介绍
1.6.1 物联网
1.6.2 云计算
1.6.3 数据中心网路
1.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Internet单播路由
2.1 引言
2.2 Internet路由体系结构与路由算法
2.2.1 Internet结构特点
2.2.2 Internet的路由结构
2.2.3 路由算法分类
2.3 Internet域内路由协定
2.3.1 路由信息协定(RIP)
2.3.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定(OSPF)
2.4 Internet域间路由协定BGP
2.4.1 自治系统级网路拓扑
2.4.2 自治系统间连线关係
2.4.3 国内ISP互联情况
2.4.4 边界网关协定(BGP)简介
2.4.5 BGP中的策略路由
2.4.6 BGP路由收敛问题
2.4.7 BGP稳定路径问题
2.4.8 BGP路由安全问题
2.5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章 Internet组播
3.1 引言
3.1.1 计算机网路中的通信方式
3.1.2 组播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挑战
3.1.3 IP组播技术的优缺点
3.2 组播地址
3.2.1 IPv4组播地址
3.2.2 组播MAC地址
3.3 Internet组管理协定IGMP
3.4 组播转发
3.4.1 源树
3.4.2 共享树
3.4.3 源树和共享树的比较
3.4.4 组播转发
3.5 组播路由协定
3.5.1 域内组播路由协定
3.5.2 域间组播路由协定
3.5.3 分析与比较
3.6 IPv6组播
3.6.1 IPv6组播地址
3.6.2 IPv6组成员关係协定
3.6.3 IPv6组播路由协定
3.6.4 CNGI大规模可控组播
3.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章 拥塞控制
4.1 引言
4.2 基本概念
4.2.1 拥塞和拥塞控制
4.2.2 Internet中拥塞发生的原因
4.2.3 拥塞控制的目标
4.2.4 IP组播中的拥塞控制
4.3 TCP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4.3.1 Internet的网路模型
4.3.2 线性拥塞控制机制
4.3.3 线性拥塞控制机制评价
4.4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4.4.1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的困难
4.4.2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概况
4.4.3 拥塞控制的源算法
4.4.4 拥塞控制的链路算法
4.5 组播拥塞控制算法和协定
4.5.1 组播拥塞控制协定的目标
4.5.2 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的分类
4.6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章 服务质量控制
5.1 引言
5.2 QoS的基本框架
5.2.1 流量分类与标记
5.2.2 流量监管与整形
5.2.3 伫列调度
5.3 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
5.3.1 集成服务IntServ
5.3.2 区分服务DiffServ
5.3.3 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相结合的端到端QoS提供机制
5.3.4 各种服务机制的简单比较
5.4 分组调度算法
5.4.1 分组调度概述
5.4.2 常用的调度算法
5.5 动态分组状态
5.5.1 核心无状态网路体系结构SCORE概述
5.5.2 SCORE中的保证型服务
5.6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6.1 引言
6.2 路由器的发展历史
6.3 路由器软硬体系统组成
6.3.1 路由器基本结构单元
6.3.2 路由器软体结构
6.4 路由器体系结构
6.4.1 为什幺需要高性能路由器
6.4.2 单机集中式汇流排结构
6.4.3 单机分散式汇流排结构
6.4.4 单机分散式Crossbar结构
6.4.5 多机互连的集群结构
6.4.6 可扩展集群路由器产品简介
6.5 路由器关键技术
6.5.1 路由查找算法
6.5.2 IP分组分类算法
6.5.3 路由器交换结构及调度算法
6.6 新型路由器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6.6.1 并行分组交换机PPS
6.6.2 可程式路由器研究进展
6.6.3 可重构路由器
6.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章 网路安全
7.1 引言
7.2 计算机网路安全基础
7.2.1 网路安全风险
7.2.2 网路安全目标、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
7.3 密码学基础及其套用
7.3.1 密码学历史
7.3.2 密码学基本概念
7.3.3 对称密钥算法简介
7.3.4 非对称密码算法简介
7.3.5 信息认证与单向散列函式
7.4 IP层安全机制IPSec
7.4.1 IPSec协定族结构
7.4.2 小结
7.5 分散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防範
7.5.1 DDoS攻击的基本方式
7.5.2 现有DDoS攻击防範方案
7.5.3 小结
7.6 恶意软体和殭尸网路
7.6.1 传统计算机病毒
7.6.2 蠕虫
7.6.3 特洛伊木马
7.6.4 殭尸网路
7.6.5 小结
7.7 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
第8章 P2P系统原理
第9章 物联网
第10章 IPv6与新一代网际网路
附录A 计算机网路实验系统Net River简介
附录B Net FPGA实验平台简介
附录C Planet Lab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