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简称SNS ,社会化网路服务),专指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路的网际网路套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简讯SMS服务。它是Web 2.0 体系下的一个技术套用架构。放在Web 2.0 的背景下,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Blog、自己维护的Wiki、社会化书籤或者Podcast.用户通过Tag 、RSS 或者IM、邮件等方式连线到一起,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路,这就是社会化网路服务(SNS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社会化网路服务
- 外文名: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 起源:1967年
- 发起人:StanleyMilgram
- 表现形式:SNS
- 介质:网际网路
概述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一般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路。 这是社会化网路(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路的网际网路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路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Friendster,Wallop,adoreme等。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所谓的SNS,则其含义已经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範畴。
起源
在网际网路中,PC机、智慧型手机都没有强大的计算及频宽资源,它们依赖网站伺服器,才能浏览发布信息。如果将每个设备的计算及频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共享,这些设备就有可能具备比那些伺服器更为强大的能力。这就是分布计算理论诞生的根源,是SNS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
SNS六度理论
美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就是说你想认识一个人,托朋友找朋友找认识他的人,之间不会超过六个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介绍、握手来形成一个朋友圈、联繫圈的,每个人不需要直接认识所有人,只需要通过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能促成一次握手。而普通的网路交际,则大多数通过某些平台来实现,比如将自己放到一个平台中去,让很多人看到,并且联繫你认识你。
两者的优缺点明显,社会性交际优点是可靠,彼此关係建立在可靠的人际网路上,缺点是产生握手的时间长、代价较高;平台式的网路交际优点是成本低,但不可靠。那幺在网路中将这套机制拷贝,即在理论上,获得可靠与低成本的双重优点。还有一些优点就是,SNS中,在朋友圈内关係往往真实度很高,非常可靠,互相之间不存在所谓网路的“假面具”,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sns基于人传人联繫网路,一传多,多传多,利用网路这一低廉而快速的平台,网路建立的速度会非常快,这又使得建立人脉网路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企业社交网路
企业社交网路是把成熟的社会化网路服务运用到企业组织中,让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通过类似社交网路的方式进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员工间高效、透明、便捷的沟通与协作。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现代企业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应对複杂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利用各种商务关係,无缝地衔接各种业务流程……与此同时,商业体系却越来越複杂,工作方式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和移动性,客户越来越分散,上、下游伙伴的联繫越来越紧密,但地理位置却越来越分散……这无疑对企业实时、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网际网路技术与套用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网际网路、SNS、云计算的发展与套用,以及由国际Twitter、Facebook,国内开放式微博等一系列SNS社交网路所引发的SNS社交热,开始在企业信息化中得到套用。“企业社交网路”、“企业社交”、“社交化企业”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国内最大了企业云平台服务商用友集团也紧跟其后,推出了用友企业社交网路服务,并立志做中国的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