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连线是通信技术之一。是指通信双方不需要事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而是把每个带有目的地址的包(报文分组)送到线路上,由系统自主选定路线进行传输。邮政系统是一个无连线的模式,天罗地网式的选择路线,天女散花式的传播形式;IP、UDP协定就是一种无连线协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面向无连线
- 外文名:ConnectionlessCommunication
- 分类:通信技术大致分为三类
- 特点: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再加以监控
无连线通信
分类
通信技术大致分为三类:面向连线的电路交换,面向连线的包交换,以及无连线的包交换。
面向无连线

在无连线方法中,网路除了把分组传送到目的地以外不需做任何事情,如果分组丢失了,接收方必须检测出错误并请求重发;如果分组因採用不同的路径而没有按序到达,接收方必须将它们重新排序。无连线的协定有TCP/IP协定组的IP部分,NetWare的SPX/IPX协定的IPX部分和OSI的无连线网路协定(CLNP)。这些协定在与OSI协定模型相当的网路层中。
在无连线的通信会话中,每个数据分组是一个在网路上传输的独立单元,称作数据报。传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没有初始协商,传送方仅仅向网路上传送数据报,每个分组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该方法中没有接收方发来的分组接收或未接收的应答,也没有流控制,所以分组可能不按次序到达,接收方必须对它们重新排序。如果接收到有错误的分组,则将它删掉。当重新整理分组时,就会发现被删掉的包并请求重发。
使用无连线的协定有许多好处
就性能来说,无连线策略通常更好,因为大多数网路上只有相对少的错误,所以被破坏的或丢失的分组很少,端点不需很多时间来重发。
区别
面向连线与无连线是计算机网路诸多概念中的很重要的之一。所谓面向连线,是指通信双方在进行通信之前,要事先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可以彼此沟通的通道。这个通道也就是连线,在通信过程中,整个连线的情况一直可以被实时地监控和管理。而无连线的通信,就不需要预先建立起一个联络两个通信节点的连线来,需要通信的时候,传送节点就可以往“网路”上送出信息,让信息自主地在网路上去传,一般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再加以监控,让该信息的传递在网上尽力而为地往目的地节点传送。
面向无连线

在远程通信的技术中,X.25协定是面向连线的,它的传输方式叫做“虚电路”(virtual circuit);在网际网路技术里,IP协定就是无连线的,它的信息传输方式叫做数据报(datagram)。而TCP协定就是面向连线的。
TCP是面向连线的。
UDP是面向无连线的。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定)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定)
当IP包通过路由将数据传输到目的地时,会根据TCP或UDP包头中的源连线埠和目的连线埠信息,请求和获取不同的套用。也就是说,不管TCP还是UDP,都含有网路服务必须的源连线埠和目的连线埠信息,以建立和实现网路传输服务。
在网路中,有些服务,如HTTP、FTP等,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在使用这些服务时,必须保证数据包能够完整无误的送达;而另外一些服务,如DNS、即时聊天工具等,并不需要这幺高的可靠性,高效率和实时性才是它们所关心的。根据这两种服务不同的需求,也就诞生了面向连线的TCP协定,以及面向无连线的UDP协定。
连线(Connection)和无连线(Connectionless)是网路传输中常用的术语,二者的的关係可以用一个形象地比喻来说明,就是打电话和写信。
打电话时,一个人首先必须拨号(发出连线请求),等待对方回响,接听电话(建立了连线)后,才能够相互传递信息。通话完成后,还需要挂断电话(下线),才算完成了整个通话过程。写信则不同,你只需填写好收信人的地址信息,然后将信投入邮局,就算完成了任务。此时,邮局会根据收信人的地址信息,将信件送达指定目的地。
两者之间有很大不同。打电话时,通话双方必须建立一个连线,才能够传递信息。连线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因此,面向连线的协定必然是可靠的。无连线就没有这幺多讲究,它不管对方是否有回响,是否有回馈,只管将信息传送出去。就像信件一旦进了信箱,在它到达目的地之前,你没法追蹤这封信的下落;接收者即使收到了信件,也不会通知你信件何时到达。在整个通讯过程中,没有任何保障。因此面向无连线的协定也是不可靠的。当然,邮局会尽力将邮件送到目的地,99%的情况信件会安全到达,但在少数情况下也有例外。
面向连线的协定比面向无连线的协定在可靠性上有着显着的优势,但建立连线前必须等待接收方回响,传输信息过程中必须确认信息是否传到,下线时需要发出回响信号等,无形中加大了面向连线协定的资源开销。具体到TCP和UDP协定来说,除了源连线埠和目的连线埠,TCP还包括序号、确认信号、数据偏移、控制标誌(通常说的URG、ACK、PSH、RST、SYN、FIN)、视窗、校验和、紧急指针、选项等信息,UDP则只包含长度和校验和信息。UDP数据报比TCP小许多,这意味着更小的负载和更有效的使用频宽。许多即时聊天软体採用UDP协定,与此有莫大的关係。
套用
电路交换&面向连线: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开始之前,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连线(中间可能经过很多的交换结点)。连线建立后,通信就沿着这条路径进行。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这条信道,只是通信完毕时就释放所占用的信道,即下线,此时其他用户才可以使用释放的资源。因此说电路交换是使用面向连线的服务。
分组交换&面向连线&无连线:
① 分组交换採用了存储转发技术。将欲传送数据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割,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朝着目的地传送过去。各分组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逕到达目的地。 ② 分组交换在被使用的时候,在传送数据之前可以先不建立连线,传送到哪条链路上才占用了该链路的信道资源,这种不建立连线而随时可以传送信息的方式,我们称为无连线。
面向无连线

③ 分组交换也可以使用面向连线的服务,例如X.25网路、帧中继网路或ATM网路都是属于分组交换网。这种面向连线的分组交换网在传送用户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线,数据传送完毕后还必须释放连线。
物理连线&虚连线:
① 电路交换是在两个站点之间通过通信子网的结点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这些结点通常是一些交换设备(例如程控交换机)。也就是说,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需要建立实际的物理连线。
② 两主机之间建立的TCP连线:运输层并不知道所传送的报文段都经过哪些中间结点,因此并非真正的物理连线。实际上,IP数据报都各自独立地选择路由,而所经过的中间结点(路由器)并不记录各IP数据报通过的情况。TCP连线只是从运输层看来,好像在两个运输实体之间有一条连线。因此这条连线可以称之为“虚连线”。
③ 分组交换则可分为面向连线的虚电路传输和无连线的数据报传输。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VS 面向连线&无连线:
①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是强调在通信时用户对网路资源的占用方式。
电路交换是在连线建立后到连线释放前全程占用信道资源,而分组交换则是在数据传送是断续占用信道资源(分组在哪一条链路上传送就占用该链路的信道资源)。
② 面向连线&无连线则强调通信必须经过什幺样的阶段。
面向连线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建立连线→传送数据→释放连线”,而无连线则只有一个阶段:“传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