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管理框架是各种网路管理套用工作的基础结构,是事实上的计算机网路管理的标準。网路管理框架高度概括描述了系统的管理问题,为所有的管理标準建立了模型,给出了指导準则,规定了开放系统的网路管理模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管理框架
- 外文名:network management framework
- 属性:各种网路管理套用工作的基础结构
- 定义:事实上的计算机网路管理的标準
- 套用学科:网路
- 相关名词:网路管理模型
定义
网路管理框架是各种网路管理套用工作的基础结构,是事实上的计算机网路管理的标準。网路管理框架高度概括描述了系统的管理问题,为所有的管理标準建立了模型,给出了指导準则,规定了开放系统的网路管理模型。
网路管理框架特点
(1)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和代理两部分;
(2)为存储管理信息提供资料库支持;
(3)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视图功能;
(4)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
网路管理框架结构
网路管理系统的对象
定义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指定了每种设备的细节,定义了被管理的设备必须保存的数据项、允许对每个数据项进行的操作及含义。
管理信息结构
管理信息结构(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SMI)规範指明一组定义和识别MIB变数的规则。例如,SMI描述了MIB如何存放表格值。
管理协定
最常用的是“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NMP)”,用于在网路设备之间传输信息和命令。
安全和管理能力
这是由于网路的发展,安全和管理能力越来越成为网路普及和利用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方面,可以想像如果网路离开了安全,网路不再被人们所信赖,那幺网路的众多套用,如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等等,都难以推行。
相关名词
网路管理
网路管理没有精确定义,它的内容可归纳为:网路管理包括对硬体、软体和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以便对网路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这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网路的一些需求,如实时运行性能、服务质量等。
网路管理常简称为网管。网路管理并不是指对网路进行行政上的管理。网路是一个非常複杂的分散式系统。这是冈为网路上有很多不同厂家生产的、运行着多种协定的结点(主要是路由器)而这些结点还在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
网路管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若要管理某个对象,则必须要对这个对象添加一些软体或硬体,但这种添加对原有对象的影响必须小些。
网路管理模型
网路管理模型定义网路管理的框架、方式和方法。不同的管理模型会带来不同的管理能力、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决定网路管理系统的不同的複杂度、灵活度和兼容性。20世纪80年代末期,ISO提出的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是现代网路管理模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综合网路管理系统(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INMS)的建议,并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网路管理模型,即以OSI模型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模型(公共管理信息协定,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CMIP)和以TCP/IP模型为基础的网路管理模型(SNMP)。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
简单网路管理协定(Simple Network Managernent Protocol,SNMP)为网路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路管理的框架。SNMP协定的套用範围很广,许多种类的网路设备、软体和系统中都可採用。
SNMP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儘可能简单。SNMP的基本功能包括监视网路性能、检测分析网路差错和配置网路设备等。在网路正常工作时,SNMP可实现统计、配置和测试等功能。当网路出故障时。可实现各种差错检测和恢复功能。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有资格执行网路管理的功能(如关闭某一条链路)和读取有关网路管理的信息(如读取一个配置档案的内容)。
然而SNMP协定已相当庞大.一点也不“简单”,整个标準共有八个RFC文档。
SNMP的网路管理由三个部分组成,即SNMP本身、SMI(Structure ofManagement Information,管理信息结构)和MIB(Management InfonnationBase,管理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