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路教程》是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鸣争。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教程
- 作者:周鸣争
- ISBN:9787302240914
- 定价:35元
- 出版时间:2011.02.01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11.01.28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路教程》一书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网路原理的教程书籍。全书总共分为了九个章节。较全面地介绍了关于的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区域网路、网路层与网路互连、运输层、套用层、多媒体网路、网路安全与网路管理等内容。本书层次清晰,内容较全面系统。在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阐述的同时,力图反映出计算机网路的一些新发展。
本书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网路原理的教程。全书共分为9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区域网路、网路层与网路互连、运输层、套用层、多媒体网路、网路安全与网路管理等内容。在附录中,收录了一些与本书相配套的算法和相关的RFC文档,并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与提示,供读者参阅。本书层次清晰,内容全面系统,图文并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阐述的同时,力图反映出计算机网路的一些新发展。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路套用与信息技术的工程人员参考。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网路概述1
1.1 计算机网路的发展1
1.1.1 面向终端的第一代计算机网路1
1.1.2 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第二代计算机网路3
1.1.3 以OSI为核心的第三代计算机网路3
1.1.4 以高速和多媒体套用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路4
1.2 数据交换技术4
1.2.1 线路交换技术5
1.2.2 存储转发技术6
1.3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与类型7
1.3.1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7
1.3.2 计算机网路的类型8
1.3.3 区域网路、城域网、广域网和个人区域网9
1.4 计算机网路的组成与功能10
1.4.1 计算机网路的组成10
1.4.2 计算机网路的功能11
1.4.3 计算机网路的性能指标12
1.5 网路体系结构及协定13
1.5.1 体系结构与协定13
1.5.2 ISO/OSI网路参考模型14
1.5.3 TCP/IP模型15
1.5.4 OSI/RM和TCP/IP模型的区别17
1.5.5 网际网路标準17
1.6 网际网路介绍18
1.6.1 网际网路的发展18
1.6.2 网际网路在我国的发展19
习题21第2章 物理层23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3
2.2 数据通信及编码技术24
2.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4
2.2.2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27
2.2.3 数据编码技术29
2.2.4 基带传输技术和频带传输技术32
2.2.5 数据传输介质34
2.3 多路复用技术42
2.3.1 频分多路复用42
2.3.2 波分多路复用43
2.3.3 时分多路复用43
2.3.4 码分多路复用44
2.4 常见的物理层标準45
2.4.1 EIA RS-232-C/V.24接口标準45
2.4.2 EIA RS-449, RS-422-A, RS-423-A标準46
2.5 常用的宽频接入技术47
2.5.1 xDSL技术47
2.5.2 光纤同轴混合网49
2.5.3 FTTx技术50
2.5.4 无线宽频接入技术50
习题54
第3章 数据链路层56
3.1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56
3.1.1 数据链路层概述56
3.1.2 数据链路层功能57
3.1.3 数据链路层服务58
3.2 帧与成帧58
3.2.1 帧的基本格式59
3.2.2 成帧与拆帧59 3.2.3 帧的定界59
3.3 差错检测和纠错方法61
3.3.1 差错产生的原因61
3.3.2 奇偶校验61
3.3.3 海明码63
3.3.4 循环冗余检测64
3.4 可靠传输原理65
3.4.1 停止等待协定65
3.4.2 回退N帧协定66
3.4.3 选择重传ARQ协定69
3.5 数据链路层协定实例70
3.5.1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70
3.5.2 PPP协定70
3.6 异步传输方式73
3.6.1 基本概念73
3.6.2 ATM的套用75
习题76
第4章 区域网路78
4.1 区域网路概述78
4.1.1 区域网路的功能特点78
4.1.2 常见的区域网路拓扑结构78
4.1.3 IEEE 802标準概述79
4.1.4 区域网路的体系结构81
4.2 介质访问控制CSMA/CD协定82
4.2.1 碰撞和检测82
4.2.2 指数退避算法84
4.3 乙太网技术85
4.3.1 传统乙太网85
4.3.2 快速乙太网89
4.3.3 千兆位乙太网92 4.3.4 万兆乙太网94
4.4 区域网路组网设备95
4.4.1 伺服器与工作站96
4.4.2 网卡96
4.4.3 物理层设备与组件97
4.4.4 网桥与交换机99
4.5 虚拟区域网路105
4.5.1 虚拟区域网路简介105
4.5.2 虚拟区域网路的实现技术106
4.6 令牌环网与FDDI技术109
4.6.1 令牌环网109
4.6.2 令牌汇流排网112
4.6.3 FDDI技术113
4.7 无线区域网路117
4.7.1 无线区域网路标準117
4.7.2 无线区域网路的结构120
4.7.3 IEEE 802.11协定120
习题122
第5章 网路层和网路互连126
5.1 概述126
5.1.1 网路层基本概念126
5.1.2 网路服务模型128
5.2 网路互连131
5.2.1 概述132
5.2.2 IPv4编址132
5.2.3 IP数据报格式135
5.2.4 数据报转发137
5.2.5 ARP与RARP139
5.2.6 网际网路控制报文协定141
5.2.7 动态主机配置协定143 5.3 划分子网和无分类编址144
5.3.1 划分子网144
5.3.2 无分类编址149
5.4 路由选择150
5.4.1 路由选择原理150
5.4.2 RIP协定154
5.4.3 OSPF协定158
5.4.4 BGP协定160
5.5 IP多播路由选择162
5.5.1 多播的基本概念162
5.5.2 IGMP163
5.5.3 网际网路中的多播路由选择164
5.6 路由器165
5.6.1 路由器基本结构165
5.6.2 路由器的功能167
5.6.3 第三层交换167
5.7 IPv6169
5.7.1 IPv6的概述169
5.7.2 IPv6数据报格式170
5.7.3 IPv4到IPv6的过渡171
5.8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路地址转换NAT174
5.8.1 虚拟专用网VPN174
5.8.2 网路地址转换NAT176
5.9 移动IP179
5.9.1 网路层中的移动性179
5.9.2 移动IP179
习题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