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是山东交通学院历史最早的二级学院。它的前身是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主要有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汽车后服务的专业。
师资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人员与同类二级学院相比最大。有实验条件,具有层次高低不一、类型各异的重点实验室;学生创新能力强,曾获得全国EV(电动车)组比赛第三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 成立时间:1956年
学院概述
学院下设交通运输系、车辆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汽车工程实验中心等5个教学机构;另设汽车运用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套用技术研究所、车辆检测与诊断研究所、车辆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所、车辆控制与仿真研究所、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所、汽车空气动力研究所、内燃机增压与排放控制研究所、汽车保险研究所、汽车行销研究所、汽车评估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範中心,其中,“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为国家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还有1个汽车博物馆,设有整车展区、人文展区、零部件展区等3个展区。专业实验室建筑面积为8700m2, 设备总值达3800余万元,下设23个子实验室,可开设实验项目68个,开放性实验37个,年承担实验学生人数4000余人,实验学时数40000余人学时。实验中心除承担日常实验教学、科研任务外,还可对外进行汽车和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等工作。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雄厚,共有专、兼职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含其他高职人员)35人,博士、硕士分别为10人和31人(含在读),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和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和75%教师中有部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名,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部级青年科技英才1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1名,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另有7名省部级优秀教师(数据截至2009年)。汽车工程学院的交通运输教研室荣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同时也是该校首个获此殊荣的教学团队
学院与丰田汽车公司、平安保险公司、长安汽车集团、中国重汽集团、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在校内联合建立了多个培训基地,供学生实习和员工培训,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节能设计
以“挑战一升,环保一生”为主题的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汽车工程学院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大赛,连续四年获得好的成绩,2007年第2名,2008年第6名,2009年第5名,2010年第4名,2011年组成的“山东交通学院e动车队”参加了EV(电动车)组的比赛,并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该校“山东交通学院e动车”以独特的外观製作、精密的整体设计和领先的电控节能技术获得大赛第三名,仅比排名第一的同济大学少2KM。
学科建设
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是该校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汽车运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专家组的评审,被评为“十一五”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实现该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是该校实验平台建设的标誌性成果。“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9年列为交通运输部“十一五”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科研环境
汽车工程学院所属的机动车实验中心,除承担日常实验教学、科研等任务外,还可对外进行汽车和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等工作。该中心于1994年3月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国家级计量认证,具有面向全国开展汽车和汽车发动机性能与参数检测工作的资格,设有专门的汽车博物馆。该中心现有各种实验、测试设备近百台(套),其中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有64台(套),大中型实物教具(含陈列用车辆在内)600多台(套),试验用车8辆。中心设有汽车构造实验室(含汽车构造模型室)、汽车检测诊断实验室、汽车电气设备实验室、汽车性能测试实验室、发动机性能测试实验室、汽车燃润料实验室以及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赠送的TEP教室等,其中的汽车检测诊断实验室和汽车构造实验室是交通部重点建设实验室。
重点学科
山东省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的通知》鲁教研字[2011]4号档案,我院申报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通过评审,被批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该校第一个获批的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是我系学科建设工作具有突破性的标誌性成果。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带动战略对学科人才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科研工作基础,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係,学科团队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具备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所需的软硬体条件。
该系将充分调动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参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切实把“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组织好、实施好,充分发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中的战略作用。
为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为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实验中心
中心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始建于1956年,现有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00万元。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设有3个综合性实验室: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汽车结构与测试实验室;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实验室--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实验中心共有16个子实验室,分别为汽车排放实验室、汽车底盘测功实验室、发动机性能实验室汽车性能实验室、汽车电子电控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汽车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结构实验室、汽车车身与零部件测量实验室、丰田T-TEP实验室、丰田F-SEP实验室、汽车可靠性与平顺性实验室、汽车CAD室、汽车修理实验室、汽车燃润料实验室、汽车道路性能实验室。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设有: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培训基地;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销售部培训基地;长安汽车山东培训中心;中国平安财险实操培训基地;国家级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机动车技术司法鉴定所。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是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组织机构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隶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汽车工程系主管。本中心定编专职实验员6人,兼职实验员18人。
支持学科或专业
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物流工程 安全工程
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交通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
主要开设项目
实验室 |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室 | 序号 | 实验项目 |
汽车排放实验室 | 1 | 汽车排放分析实验 | 汽车故障诊断实验室 | 1 | 发动机气缸密封性的检测试验 |
2 | 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测定 | 2 | 汽油机点火系点火波形的检测 | ||
3 | 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测定 | 3 | 汽车前定位的检测试验 | ||
汽车底盘测功实验室 | 1 | 车辆燃油经济性试验 | 4 | 汽车尾气成分、烟度的检测 | |
2 | 车辆动力性试验 | 5 | 柴油汽车供油系压力波形的检测 | ||
3 | 车辆排放工况检测 | 6 | 汽车噪声、制动减速度的检测 | ||
4 | 可靠性试验 | 7 | 汽车检测线参观实验 | ||
5 | 汽车制动性试验 | 汽车结构实验室 | 1 | 曲柄连桿机构的拆装 | |
发动机性能实验室 | 1 | 汽油机速度特性 | 2 | 配气机构的拆装 | |
2 | 汽油机负荷特性 | 3 | 电控燃油喷射拆装 | ||
3 | 柴油机调速特性 | 4 |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拆装 | ||
4 | 柴油机负荷特性 | 5 | 冷却系的拆装 | ||
5 | 汽油机点火调整特性实验 | 6 | 润滑系的拆装 | ||
汽车性能实验室 | 1 |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 7 | 变速器与分动器的拆装 | |
2 | 二阶系统的阶跃回响实验 | 8 | 自动变速器拆装 | ||
3 |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实验 | 9 | 驱动桥的拆装 | ||
4 | 直流电机闭环调速实验 | 10 | 0转向桥拆装 | ||
汽车电子电控实验室 | 1 | 基本信号测量实验 | 11 | 转向系的拆装 | |
2 | LabVIEW虚拟仪器编程 | 12 | 制动系的拆装 | ||
3 | 振动测试 | 13 | 车轮与车桥的拆装 | ||
4 | 汽车电磁阀驱动电路实验 | 丰田T-TEP实验室 | 1 | 车辆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开放性实验) | |
5 | 汽车信号灯间断闪光实验 | 2 | 汽车四万公里保养实训 | ||
6 | 典型感测器基本信号测量 | 丰田F-SEP实验室 | 1 | 丰田汽车销售流程实践 | |
7 | 内燃机噪声监测与分析 | 2 | 六方位绕车实践 | ||
汽车电器实验室 | 1 | 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结构研究 | 3 | 丰田销售礼仪实践 | |
2 | 充电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4 | 丰田汽车商品认知实践 | ||
3 | 起动繫结构实验 | 汽车可靠性与平顺性实验室 | 1 | 汽车乘坐舒适性实验 | |
4 | 起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2 | 车辆振动噪声实验 | ||
5 | 点火系的结构实验 | 3 | 车辆异响探测 | ||
6 | 点火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4 | 车辆结构耐久性实验 | ||
7 | 照明装置、信号及报警装置与仪表上的结构实验 | 5 | 车辆质量检测实验 | ||
8 | 汽车空调製冷系统各总成的结构实验 | 汽车CAD室(1)、(2) | 1 | MC9S12单片机开发工具使用; | |
汽车燃润料实验室 | 1 | 汽车运行工况实验 | 2 | MC9S12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套用; | |
2 | 汽车噪声实验 | 3 | 单片机中断系统套用实例; | ||
3 | 汽车排放分析实验 | 4 | 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实例; | ||
4 | 汽车润滑油性能实验 | 汽车修理实验室 | 1 | 汽车零件形位误差检验 | |
汽车性能道路实验室 | 1 | 汽车滑行实验 | 2 | 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故障诊断 | |
2 | 汽车动力性实验 | 3 | 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 | ||
3 | 汽车燃料经济性实验 | 4 |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故障诊断 | ||
4 | 汽车制动性能实验 | 5 | 车身变形的测量 |
科研成果
本实验中心除承担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外,为相关学科提供了较好的科学研究实验条件。实验中心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实验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高职人员发表论文总数42篇,其中三大检索27篇;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教材)成果奖4项;获发明专利数92项。近五年获得了多项科研奖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获奖如下:
汽车安全环保性能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新型增力式车轮制动器的研製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ITS智慧型车辆运动模式分析与控制器设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立式车轮动平衡机的研製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类三等奖。
对外服务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是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培训基地、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销售部培训基地、中国平安财险实操培训基地、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长安汽车山东培训中心,为汽车后市场人员技术业务提升和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提供技术平台。本中心下设国家级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和机动车技术司法鉴定所,对外进行準确、公正的汽车和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等工作。
主要成果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人员先后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3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被EI、ISTP收录教改与科学研究论文37篇;主编大学教材15部;自编实验教学辅助教材9部;製作多媒体课件12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9项,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11项;主持各类科学研究课题77项,获经费资助1819.1万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
☆ 科技成果奖
序号 | 获奖课题 | 负责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情况 |
1 | 汽车安全环保性能综合研究 | 徐安 | 2006.12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 | 新型增力式车轮制动器的研製 | 冯晋祥 | 2007.04 | 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 |
3 | 立式车轮动平衡机的研製 | 李祥贵 | 2007.09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4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的研究 | 冯晋祥 | 2005.12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5 | 智慧型双循环全自动立体停车库 | 冯晋祥 | 2009.01 | 2008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6 | 新型能源转换元件的节能机理、性能与套用研究 | 臧发业 | 2009.01 | 2008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7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工作规範 | 张永杰 | 2004.11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8 | 山东省ITS的模型与套用研究 | 姜华平 | 2005.01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 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负责人 | 发布时间 | 专利类型 | 专利号 |
1 | 增力式车轮制动器 | 冯晋祥 | 2003.11 | 发明 | 0011121.8 |
2 | 汽车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轴向跑偏的电液控制装置 | 臧发业 | 2004.12 | 发明 | 200410023421.2 |
3 | 滚柱增力式车轮制动器 | 冯晋祥 | 2005.02 | 发明 | 200410024268.5(已公开) |
4 | 汽车上坡减速警示装置 | 冯晋祥 | 2005.02 | 发明 | 200410024267.0(已公开) |
5 | 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5.03 | 发明 | 200410035765(已公开) |
6 |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5.03 | 发明 | 200410035764 |
7 | 複合式汽车变速器 | 冯晋祥 | 2008.06 | 发明 | 200710115088.1(已公开) |
8 | 一种机动车信号灯电路监测装置 | 于明进 | 2008.07 | 发明 | 200810013949(已公开) |
9 | 一种电路监测装置 | 于明进 | 2008.07 | 发明 | 200810013950(已公开) |
10 | 盘式增力车轮制动器 | 冯晋祥 | 2008.10 | 发明 | 200410024266.6 |
11 | 一种非恆压网路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 | 臧发业 | 2008.12 | 发明 | 200810017123(已公开) |
12 | 新型单板式侧滑仪 | 于明进 | 2005.01 | 实用 | 200420037866.1 |
13 | 新型双板式侧滑仪 | 于明进 | 2005.01 | 实用 | 200420037868 |
14 | 简易式汽车液压举升器 | 臧发业 | 2005.05 | 实用 | 200420038944 |
15 | 汽车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轴向跑偏的电液控制装置 | 臧发业 | 2005.09 | 实用 | 200420037867.6 |
16 | 公交汽车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臧发业 | 2005.10 | 实用 | 200420040925 |
17 | 公交汽车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冯晋祥 | 2005.11 | 实用 | 200420040920.8 |
18 | 汽车上坡减速警示装置 | 冯晋祥 | 2005.12 | 实用 | 200420041260.5 |
19 | 立体停车库液压提升装置 | 臧发业 | 2006.01 | 实用 | 200420040922 |
20 | 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6.01 | 实用 | 200420053868 |
21 |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6.01 | 实用 | 200420053867 |
22 | 盘式增力车轮制动器 | 冯晋祥 | 2006.03 | 实用 | 200420041259.2 |
23 | 滚柱增力式车轮制动器 | 冯晋祥 | 2006.05 | 实用 | 200420041261.X |
24 | 一种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 | 于明进 | 2007.11 | 实用 | 200620162104.3 |
25 | 一种永磁式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 | 于明进 | 2008.01 | 实用 | 200620162105.8 |
26 | 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8.03 | 实用 | 200720021283 |
27 | 电控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8.03 | 实用 | 200720021282 |
28 | 一种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 臧发业 | 2008.03 | 实用 | 200720021281 |
29 | 一种机动车信号灯电路监测装置 | 于明进 | 2008.11 | 实用 | 200820016881 |
30 | 一种电路监测装置 | 于明进 | 2008.11 | 实用 | 200820016880 |
☆ 出版专着、教材
序号 | 专着教材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汽车构造(上、下) | 冯晋祥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8 |
2 | 汽车底盘 | 徐 安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5.01 |
3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 姜华平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5.01 |
4 | 现代工程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 | 于明进(2)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5.01 |
5 | 专用汽车设计 | 冯晋祥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1 |
6 | 汽车保险与理赔 | 李景芝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7.06 |
7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 于明进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06 |
8 |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英语 | 于明进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8.03 |
9 | 汽车运行材料 | 戴汝泉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5.08 |
10 | 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图册 | 冯晋祥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04 |
11 | 自动变速器图册 | 陈德阳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8 |
12 | 汽车贸易 | 赵培全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9 |
13 | 汽车空调维修图册 | 张桂荣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7.07 |
14 | 汽车维修企业设计与管理 | 冉广仁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6.03 |
15 | 汽车防滑控制/安全气囊图册 | 陈德阳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6.01 |
☆ 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精品课程级别 | 负责人 | 时间 |
1 | 《汽车构造》 | 省级精品课程 | 冯晋祥 | 2004 |
2 | 《发动机原理》 | 省级精品课程 | 李祥贵 | 2004 |
3 | 《汽车保险与理赔》 | 省级精品课程 | 李景芝 | 2006 |
4 | 《汽车电气设备》 | 校级精品课程 | 王慧君 | 2005 |
序号 | 论文 | 作者 | 检索情 况 | 发表期刊 |
1 |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三维有限元分析 | 衣丰艳 | EI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02 |
2 | 用活塞位移确定上止点相位方法的探讨 | 于明进 | EI | 内燃机学报,2004.04 |
3 | 车速表台架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与建模 | 徐安 | EI | 农业机械学报,2004.06 |
4 | Analysis ofFreeway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 | 秦利燕 | EI、ISTP | ICTTS(交通运输研究国际学术会),2004.08 |
5 | ResearchonIntelligentVehicleRobustControllerDesign Method Based on Noise-Add(基于附加噪声的智慧型车辆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研究) | 阮久宏 | EI | 2004IEEE(IEEE智慧型交通系统国际会议)2004.10 |
6 | StudyofVehicleSpeedometerIndicator Errors(车速表故障研究) | 徐安 | EI、 ISTP | ISSST(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04.10 |
7 | 非公路车辆悬挂系统橡胶弹簧建模与非线性特性分析 | 周长峰 | EI | 中国机械工程,2005.02 |
8 | IntelligentVehicleLateral ControllerDesignBasedonGenetic Algorithm and T-S Fuzzy-Neural Network(基于遗传算法和T-S模糊神经网路的智慧型车辆侧向控制器) | 阮久宏 | EI | Journal of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 Technology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2005.02 |
9 | 试验确定发动机转动惯量的新方法 | 于明进 | EI | 农业机械学报,2005.06 |
10 | 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立体车库提升系统性能仿真 | 臧发业 | EI | 农业机械学报,2005.06 |
11 | Vehicle Brake Performance ParameterAnalyzingandModelingBasedonTravelingSafety(基于行驶安全性车辆制动器性能参数分析与建模) | 徐安 | EI、ISTP | ISTM(第六届国际测试会议)2005,2005.06 |
12 | Study on Throttle Control ofIntelligentVehicleLongitudinal Motion(智慧型车辆直线运动节气门控制研究) | 阮久宏 | EI | 2005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VehicularElectronics and Safety Proceedings(汽车电子与安全国际会议),2005.10 |
13 | Research on Speed Control ofSecondaryRegulationLiftingSystemofParkingEquipment(停车库二次调节提升系统速度控制研究) | 臧发业 | EI | ICMIT’2005(第三届机电一体化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2005.12 |
14 | 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在车辆传动系统中的套用研究 | 臧发业 | EI | 农业机械学报,2006.03 |
15 | 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公交汽车传动系统性能研究 | 臧发业 | EI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03 |
16 | 基于更新理论的複杂设备故障率表达 | 徐安 | EI | 吉林大学学报,2006.03 |
17 | 车辆运行故障率变化规律研究 | 徐安 | EI | 农业机械学报,2006.06 |
18 | StudyonIntelligentVehicle LaneChangePathPlanningandControl Simulation(智慧型车辆车道变化路径控制规划与仿真研究) | 冯晋祥 | EI、ISTP | IEEE/ICIA(国际信息获取会议)2006.08 |
19 | 非线性橡胶悬架系统平顺性仿真与试验 | 周长峰 | EI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
20 | Study on ADRC Controller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Rock Drill Robot Joint Hydraulic Drive System(自抗扰控制器控制设计仿真凿岩机器人节点液压传动系统的研究) | 阮久宏 | EI | CCC2007(26届中国控制会议)2007.06 |
21 | The Study of Road Traffic Safety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ITS(基于ITS的道路交通安全控制系统研究) | 姜华平 | EI | ICTE(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会议)2007 2007.08 |
22 | ApplicationofRenewalTheoryandRenewalFunctioninResearchonVehicleOptimumMaintenance Period(更新理论与更新功能在车辆最最佳化维修期的套用研究) | 徐安 | EI | 2007ICTE(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2007.07 |
23 | Automated Traffic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for Freeways Based on 3GS Technologies(基于3GS技术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模型自动辩识算法) | 蔡志理 | EI | ICTE(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2007.08 |
24 | 车辆座椅悬架参数识别与最佳化设计 | 周长峰 | EI | 农业机械学报,2007.10 |
25 | 有效性目标下的车辆最优维护周期 | 徐安 | EI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02 |
26 | 高速移动平台横向运动自抗扰控制 | 阮久宏 | EI |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2 |
27 | StudyonADRCbasedIntelligentVehicleLateralLocomotion Control(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智慧型车辆侧移控制) | 阮久宏 | EI | WCICA 2008(第七届全球智慧型控制与自动化大会),2008.06 |
28 | 基于LuGre动态模型的车轮独立驱动控制研究 | 阮久宏 | EI、ISTP | CCC2008 (第27届中国控制会议), 2008.07 |
29 | StudyonAutomatedIncidentDetectionAlgorithms Based onMulti-SVM Classifier(基于多SVM分类器交通事故自动探测算法研究) | 蔡志理 | EI | 2008CCDC(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 2008.07 |
30 | AutomatedIncident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Freeways Based on SVM and Data Fusion Technologies (基于SVM和数据融合技术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自动探测算法) | 蔡志理 | EI | ICCLTP2008(中国物流与运输国际会议), China, 2008.10 |
31 | 更新理论在车辆最优维护周期建模中的套用 | 徐安 | EI | 吉林大学学报 2008.05 |
32 | ResearchonThe Performance SimulationofTheTransmissionSystemofBuswithSecondaryRegulating Technique(公车二次调节传动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 臧发业 | ISTP | ICFP'2005(第六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2005.04 |
33 | Study on Impact System of Hydraulic Ramming-drawing DeviceControlledbyPressure Feedback(压力反馈控制的液压夯拔冲击系统的研究) | 臧发业 | ISTP | CFP'2005(第六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2005.04 |
34 | StudyOnIntelligentVehicleLongitudunalNonlinearBrake Control(智慧型车辆非线性制动控制研究) | 冯晋祥 | ISTP | ISTM/2005(第六届国际测试会议),2005.06 |
35 | OptimumResearchonTransportVehicleMaintenancePeriod Based on Renewal Theory and Safety Concept(基于安全性和更新理论的运输车辆维修周期的最佳化研究) | 徐安 | ISTP | APSS(亚太地区安全大会)2005 |
36 | Constant Torque Energy-saving Braking Simulation ofBusSecondary Regulating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System(恆扭矩控制下公车传动系统仿真) | 臧发业 | ISTP | ICMT(国际机械传动学术会议)06 2006.10 |
37 | StatisticalRegularity and ModelingofPassengerCars’UnburnedHydrocarbonEmission(汽车未燃碳氢化合物模型和规则性统计) | 徐安 | ISTP | 2007ISEST(2007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07.11 |
专业设定
车辆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车辆(汽车)工业发展的车辆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 要去车辆工程领域的设计製造、科研开发、套用研究、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从事高级技术、管理与教学工作。
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机械和车辆产 品设计、製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及汽车驾驶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套用能力。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高 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製造工艺学、微机原理与套用、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企业管理、汽车安全工程、汽车振动基础、计算 机辅助设计、汽车可靠性;主要进行机械加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交通运输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道路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 要去道路交运输、汽车研究开发、汽车检测、诊断、维修、行销、物流等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高级技术、管理与教学工作。
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掌 握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交通科技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具有计算机绘图、汽车试验、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维修、运输与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以及汽车驾驶技能等;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套用能力。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 维修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管理学、物流学、汽 车营稍学、汽车安全工程、管理学、物流学、汽车保险与理赔;主要进行机械加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汽车服务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汽车技术基础及汽车维修、行销知识、保险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服务技能 的汽车服务工程领域高级套用性人才。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汽车行销、汽车保险、汽车维修及相应的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从事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组织、决策、经营、管理和教学 方面的工作。
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1.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汽车服务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经营管理、 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能力和自学能力。2.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套用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4.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鍊和养护身体的知识与方法,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準。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汽车构造、汽车电子与电器设备、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经济学、车辆保险与理赔、保险经营与管理、市场行销、市场调查与预测、车辆评 估。主要进行有关课程设计、汽车驾驶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热能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 动力机械的设计、製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行销等方面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适合从事内燃机、汽车和机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製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行销等工作。
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 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工程製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套用、自动控制原 理、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测试技术、内燃机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进行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发动机拆装实习、驾驶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汽车运用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汽车运 用技术专业高等套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去汽车运输、检测、诊断、行销及行业管理部门或单位,从事汽车检测、维修及检测设备开发套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或从事与汽车电子和电器维修方面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电子与电气设备、汽车检测诊断、汽车维修、汽车运输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 解决汽车运用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製图、汽车实验等基本技能。
主要专业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专业英语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机加工实习、课程设计、驾驶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