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Linux 9实务套用》是2014年10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施威铭研究室。
基本介绍
- 书名:Red Hat Linux 9实务套用
- 作者:施威铭研究室
- ISBN:9787302097006
- 页数:541页
- 定价:48.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Linux是多用户、多任务的作业系统,具有强大的可移植性、良好的编程环境和强大的网路功能。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Linux的套用,主要包括Linux简介、安装与设计定、基本操作、实用软体、系统管理、架设伺服器、系统升级等7个部分。在本书的指导下,你将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中文输入法的安装,网路连线的设定,KOffice、VMware、Webmin、VNC等实用软体的使用,档案系统及磁碟阵列的建立,Samba、SQL、FTP、Mail、News和代理伺服器的架设,以及系统升级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Red Hat Linux 9为操作平台,共分7篇29章,其中第1~3篇适用于Linux初学者学习;后4篇为进阶篇,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所需的部分进行阅读。内容全面翔实、範例完整、实用性强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本书适用于计算机网路管理、开发和套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可以作为Linux培训班的辅导教材及自学教材。
目录
第1篇Linux简介
第1章认识Linux 2
1.1Linux的起源 2
1.2各式各样的Linux发行版 3
1.2.1Linux的核心与发行版 4
1.2.2常见的Linux发行版 5
1.3为何要用Linux 5
1.4Linux的中文化 7
1.5Linux信息的收集 8
1.5.1新闻群组与BBS网站 8
1.5.2全球信息网 9
1.5.3线上助手 9
第2章软硬体需求 11
2.1硬体需求 11
2.2如何取得新版的Linux 18
2.2.1购买Linux光碟 19
2.2.2从FTP站点下载 19
第2篇安装与问题排解
第3章安装前的準备 26
3.1认识硬碟分区 26
3.1.1设备名称 26
3.1.2分区 27
3.2硬碟的规划 29
第4章安装Linux 31
4.1选择启动方式 31
4.1.1用光碟启动 31
4.1.2用软碟启动 34
4.2选择语系、键盘、滑鼠和安装类型 35
4.3硬碟分区 38
4.3.1选择硬碟分割方式 39
4.3.2Linux需要的分区 40
4.3.3每个ext3档案系统的分区都要指定载入点 41
4.3.4创建ext3档案系统的分区 42
4.3.5创建swap档案系统的分区 44
4.3.6让Linux也能读取Windows分区 44
4.4安装引导装载程式 47
4.4.1选择使用的引导装载程式 47
4.4.2选择默认启动的作业系统 48
4.4.3设定引导装载程式的口令 49
4.4.4决定引导装载程式安装的位置 49
4.5设定网路环境 50
4.5.1设定网路的TCP/IP设定值 50
4.5.2设定防火墙 53
4.6设定语系、时区、账号及认证加密配置 53
4.6.1设定系统语系 53
4.6.2设定时区 54
4.6.3设定系统管理员的口令 55
4.6.4设定认证加密配置 55
4.7选择及安装软体包 55
4.7.1选择要安装的软体包 55
4.7.2安装软体包 58
4.8创建引导盘、设定XWindow 58
4.8.1製作启动盘 59
4.8.2设定XWindow 59
4.9启动Linux 62
4.9.1启动引导装载程式 62
4.9.2第一次启动RedHatLinux 62
4.9.3以图形模式启动 65
4.9.4以文字模式启动 65
第5章安装问题解疑 66
5.1在文字模式下安装Linux 66
5.2显示卡或解析度设定错误 69
5.3更换滑鼠或设定错误,无法进入XWindow 70
5.4安装完Linux后,却无法进入Windows 72
5.5用WindowsXP的OSLoader程式管理启动 73
5.6重新安装Windows之后引导装载程式被覆盖 74
5.6.1以启动盘进入Linux重新安装 75
5.6.2以安装光碟进入Linux重新安装 75
5.7如何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套Linux发行版 77
5.8快速安装Linux 77
5.8.1快速安装设定档案 78
5.8.2由Kickstart製作设定档案 78
5.8.3由光碟启动安装 84
5.8.4由磁碟启动安装 84
5.9其他常见的安装问题排解 85
5.9.1无法使用光碟启动 85
5.9.2安装过程中出现不明的错误信息 86
5.9.3显示卡型号检测错误 86
第3篇Linux基本操作
第6章XWindow基本操作 88
6.1XWindow与XFree86 88
6.1.1XFree86计画 88
6.1.2XWindow的称呼 88
6.1.3XServer和XClient 89
6.2视窗环境简介 89
6.2.1视窗管理程式 89
6.2.2桌面环境 90
6.2.3首次进入XWindow 91
6.3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 92
6.3.1桌面的组成组件 92
6.3.2快捷选单 95
6.3.3移动视窗、改变视窗大小 95
6.3.4善用虚拟桌面 96
6.3.5注销与再次登录系统 97
6.4目录架构及档案管理 98
6.4.1认识系统默认的目录 98
6.4.2Linux目录结构与Windows的最大差别 99
6.4.3新增、複製、移动、搜寻与删除档案 100
6.5如何打开档案与运行程式 103
6.5.1打开档案及资料夹 103
6.5.2如何运行程式 105
6.5.3创建常用程式连结 106
6.6存取Windows分区及光碟、软碟的数据 109
6.6.1存取Windows分区的数据 109
6.6.2存取光碟及软碟上的资料 110
6.6.3解决载入目录看不到中文档案名称的问题 112
第7章打造个性化工作环境 114
7.1布置桌面DIY 114
7.1.1设定萤幕解析度及颜色数 114
7.1.2更换桌面与背景主题 115
7.1.3更改系统默认字型 121
7.1.4设定萤幕保护程式 121
7.2设定虚拟桌面与面板 123
7.2.1设定虚拟桌面 123
7.2.2设定面板 124
7.3设定启动自动登录及登录画面 125
7.3.1设定启动自动登录 126
7.3.2更改登录画面 126
7.4设定GRUB引导装载程式 130
7.4.1更改启动选单 131
7.4.2重新安装GRUB 132
7.4.3更改启动背景图片 132
7.5KDE桌面环境与TWM视窗管理程式 133
7.5.1切换桌面环境 133
7.5.2完美整合的KDE桌面环境 134
7.5.3TWM视窗管理程式 140
第8章文字环境的操作 142
8.1如何进入文字模式 142
8.1.1在XWindow中打开文字模式视窗 142
8.1.2切换虚拟主控台进入文字模式 142
8.1.3启动直接进入文字模式 144
8.2登录、注销、关机 145
8.2.1登录系统 145
8.2.2注销系统的logout命令 146
8.2.3关机或重新启动的shutdown命令 147
8.2.4重新启动计算机的reboot命令 148
8.3档案与目录的操作 148
8.3.1列出档案列表的ls命令 148
8.3.2切换目录的cd命令 150
8.3.3创建目录的mkdir命令 150
8.3.4删除目录的rmdir命令 150
8.3.5複製档案的cp命令 151
8.3.6删除档案或目录的rm命令 151
8.3.7让显示画面暂停的more命令 152
8.3.8连线档案的cat命令 152
8.3.9移动或更改档案、目录名称的mv命令 153
8.3.10显示当前所在目录的pwd命令 153
8.3.11查找档案的locate命令 153
8.3.12搜寻字元串的grep命令 153
8.3.13重导与管道 154
8.4使用光碟及软碟 155
8.4.1载入的mount命令 155
8.4.2卸载的umount命令 156
8.4.3启动自动载入光碟或软碟 156
8.4.4允许一般用户载入光碟或软碟 157
8.5在后台运行程式 158
8.5.1在后台运行程式的&、bg命令 158
8.5.2前台运行程式的fg命令 158
8.5.3在退出后让程式继续运行的nohup命令 158
8.6任务调度命令 159
8.6.1任务调度的crond常驻命令 159
8.6.2任务调度设定档案的写法 159
8.6.3任务调度的系统工作 161
8.6.4任务调度的个人工作 162
8.6.5任务调度程式的输出结果 164
8.6.6设定系统启动后执行的程式 165
8.7打包、压缩与解压缩 165
8.7.1打包档案的tar命令 165
8.7.2压缩与解压缩的zip和unzip命令 167
8.7.3压缩与解压缩的gzip和gunzip命令 169
8.7.4压缩与解压缩的bzip2和bunzip2命令 170
8.8其他常用命令 171
8.8.1修改密码的passwd命令 171
8.8.2创建引导盘的mkbootdisk命令 173
8.8.3显示与设定时间的date、clock和ntpdate命令 173
第9章安装及设定外围设备 175
9.1安装印表机 175
9.1.1安装本机的印表机 175
9.1.2安装远程Linux共享的印表机 177
9.1.3安装远程Windows/Samba共享的印表机 178
9.1.4RedHatLinux列印管理器 180
9.1.5在文字模式下列印档案 180
9.2设定音效卡 181
9.3安装第2个硬碟 183
9.3.1创建ext3分区 184
9.3.2新增swap分区 186
9.4使用随身碟 189
9.5使用数位相机 191
9.6硬体驱动程式下载网站列表 192
第10章设定Internet连线 194
10.1以非固定制ADSL上网 194
10.1.1非固定制ADSL的连线设定 194
10.1.2开始连线 194
10.1.3设定启动自动拨号 196
10.1.4无法以网路名称上网 197
10.2使用数据机上网 198
10.2.1设定56K数据机的拨号账号 199
10.2.2设定数据机 202
10.2.3开始拨号 202
10.3利用专线或固定制ADSL上网 203
10.3.1在图形模式下设定固定制ADSL的网路环境 204
10.3.2在文字模式下设定网卡 205
10.4让区域网路内的计算机共享宽频上网 206
10.4.1Linux端的设定 207
10.4.2设定其他Linux计算机使用共享宽频 208
10.4.3设定Windows计算机使用共享宽频 209
10.5网路连线问题排解 210
第4篇实用软体大观园
第11章Internet软体 214
11.1WWW浏览器 214
11.1.1以Mozilla浏览网页 214
11.1.2让Mozilla可以观看Flash、JavaApplet网页 216
11.1.3备份Mozilla通讯簿、邮件等个人数据 220
11.2电子邮件软体 221
11.2.1图形模式的邮件软体——MozillaMail 221
11.2.2文字模式的邮件命令——pine 225
11.3FTP档案传输软体 228
11.3.1图形模式的FTP软体——gFTP 229
11.3.2文字模式的FTP命令——ncftp 229
11.4ICQ、MSN及Yahoo!Messenger实时通信 233
11.4.1载入模组 233
11.4.2设定账号、登录伺服器 235
11.4.3设定好友名单 236
11.4.4与线上好友聊天 236
第12章文本编辑软体 238
12.1图形模式的Gedit文本编辑软体 238
12.1.1编辑一份新的文本档案 238
12.1.2打开既有的档案 240
12.1.3Gedit的操作技巧 243
12.1.4设定友善的工作环境 244
12.2最易上手的pico文本编辑软体 246
12.2.1pico的编辑环境 246
12.2.2pico的操作按键 246
12.3功能强大的vim文本编辑软体 248
12.3.1vim的基本操作 249
12.3.2vim的操作命令 252
第13章OpenOffice办公软体 256
13.1OpenOffice简介 256
13.2Writer文字处理软体 257
13.2.1打开Writer档案 257
13.2.2输入文字前的準备工作 257
13.2.3输入文字与保存档案 260
13.2.4使用表格 261
13.2.5调整段落外观 267
13.2.6插入图片 271
13.2.7利用Writer的美术字型製作封面 274
13.2.8製作直式档案 276
13.3Calc电子表格软体 277
13.3.1打开Calc档案 278
13.3.2输入数据前的準备工作 278
13.3.3输入单元格数据 280
13.3.4设计Calc版面 282
13.3.5创建统计图表 285
13.4Impress演示文稿软体 288
13.4.1演示文稿製作流程 288
13.4.2製作一份精美的演示文稿 288
13.5KOffice 296
13.5.1KOffice简介 296
13.5.2文本编辑软体 296
13.5.3电子表格软体 296
13.5.4演示文稿软体 296
第14章套用工具软体 297
14.1秀图软体 297
14.1.1执行GQview 297
14.1.2缩图预览 298
14.1.3档案管理 298
14.1.4编辑图像 299
14.1.5幻灯片功能 299
14.1.6图片索引功能 300
14.2图像处理大师 302
14.3查看PS、PDF档案 303
14.3.1查看PostScript档案 304
14.3.2查看PDF档案 305
第15章视听娱乐软体 306
15.1播放MPEG与VCD/DVD 306
15.1.1下载Xine 306
15.1.2安装Xine 306
15.1.3执行xine 307
15.2听MP3与音乐CD 309
15.2.1听MP3——XMMS 309
15.2.2听音乐CD——GNOMECD播放程式 313
15.3在Linux中玩游戏 314
第16章网路工具软体 316
16.1网上邻居——使用远程共享的资源 316
16.1.1下载与安装LinNeighborhood 316
16.1.2执行与设定LinNeighborhood 316
16.1.3载入其他主机共享的目录 316
16.1.4卸载已载入的目录 318
16.2远程登录Linux主机 318
16.2.1以telnet命令远程登录 318
16.2.2以ssh命令远程登录 321
16.3在Linux上玩BBS 323
16.3.1连上BBS站 323
16.3.2调整文字模式视窗的背景色 323
16.4设定防火墙 325
16.4.1软体需求 325
16.4.2通过lokkit设定防火墙 325
第17章在Linux上玩Windows 327
17.1VMware虚拟机器软体 327
17.1.1VMware简介 327
17.1.2安装VMware 328
17.1.3安装客户作业系统——WindowsXP 331
17.1.4让虚拟机器走出象牙塔 334
17.1.5再次执行客户作业系统 334
17.2跨网路远程遥控计算机 335
17.2.1什幺是VNC 336
17.2.2在Linux启动VNCserver 337
17.2.3结束VNCserver 337
17.2.4在Windows安装VNC并启动VNCserver 338
17.2.5从Linux主机远程遥控 339
第18章软体的安装、升级与删除 343
18.1利用软体包管理程式安装软体包 343
18.1.1打开软体包管理程式查看安装的软体包 343
18.1.2安装软体包 343
18.2以RPM命令管理软体包 346
18.2.1rpm命令概念说明 346
18.2.2rpm命令的操作方法 347
18.2.3rpm命令常用的查询实例 352
18.2.4如何解决软体包依赖关係的问题 353
18.3线上更新软体——RedHatUpdateAgent 353
18.3.1启动RedHatUpdateAgent 353
18.3.2注册系统信息 355
18.3.3线上更新软体包 357
第5篇系统管理
第19章账号与磁碟空间管理 362
19.1账号简介 362
19.1.1为何要创建用户账号 362
19.1.2系统管理员账号与一般用户账号的差别 362
19.2创建用户账号 363
19.2.1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账号 363
19.2.2编辑passwd与shadow档案来创建账号 364
19.3管理员账号 369
19.3.1设定root账号的口令 369
19.3.2切换账号、变换身份 370
19.3.3只允许root登录的维护模式 371
19.3.4单用户模式——忘记root口令时的救星 371
19.4停用与删除用户账号 372
19.4.1停用账号 372
19.4.2删除账号 372
19.5自定义组 373
19.5.1创建组 374
19.5.2变更所属的组 375
19.5.3删除组 375
19.6用户磁碟空间管理 375
19.6.1编辑fstab档案 375
19.6.2产生配置档案 376
19.6.3使用edquota编辑磁碟限制 377
19.6.4执行quotaon 379
19.6.5检查是否超过磁碟限制 379
第20章档案系统与许可权设定 381
20.1认识系统的目录 381
20.2档案系统的结构 382
20.2.1ext3的优点 382
20.2.2ext3使用的inode档案结构 383
20.2.3实际保存档案的数据区块 384
20.2.4inode的数量 385
20.2.5inode的内容 386
20.3设定目录与档案使用许可权 387
20.3.1许可权的意义 387
20.3.2档案属性 388
20.3.3改变许可权 389
20.3.4改变拥有权 394
20.4用户与组的许可权关係 395
20.5连结与符号连结 395
20.5.1创建连结 396
20.5.2检查inode编号 397
20.5.3创建符号链结 397
20.5.4使用档案管理器创建符号连结 398
第21章查看系统信息 399
21.1查看登录的用户 399
21.1.1观察用户举动的w命令 399
21.1.2查看当前有哪些用户登录的who命令 400
21.1.3查看曾登录此系统用户的last命令 401
21.2管理执行中的程式 402
21.2.1监视系统资源的使用状况 403
21.2.2报告执行中的程式 404
21.2.3查看其他用户的程式 406
21.2.4查看后台执行的程式 406
21.2.5替程式列表排序 407
21.2.6搭配其他命令查询特定程式 407
21.2.7删除执行中的程式 408
21.3查看系统状况的视窗程式 409
第22章利用WWW浏览器管理Linux-Webmin 411
22.1安装与登录Webmin 411
22.1.1安装与设定Webmin 411
22.1.2登录Webmin 412
22.2设定Webmin操作环境 413
22.2.1将Webmin改为中文界面 413
22.2.2创建新的组与用户 414
22.2.3安全性设定 416
22.3用户及账号管理 418
22.3.1新增用户账号 419
22.3.2新增组 421
22.4软体包管理 422
22.4.1查询软体包 422
22.4.2安装软体包 423
22.5开机选单管理 425
22.6磁碟分区管理 427
22.6.1增加Linux分区 428
22.6.2格式化分区的档案系统 429
22.6.3指定分区的载入点 429
22.7在Webmin中执行Linux命令 432
22.8Webmin的资源管理器 432
第23章创建磁碟阵列 434
23.1磁碟阵列简介 434
23.1.1使用磁碟阵列的好处 434
23.1.2磁碟阵列的分类方式 434
23.1.3Linux支持的磁碟阵列 436
23.2创建Linear磁碟阵列 437
23.2.1硬体需求 437
23.2.2创建磁碟阵列 437
23.2.3查看磁碟阵列状态记录档案,停止或启动磁碟阵列 438
23.2.4变更磁碟阵列配置状况与删除磁碟阵列 440
23.2.5容错能力分析 440
23.2.6空间利用率分析 441
23.2.7读写性能分析 442
23.3创建RAID-0磁碟阵列 442
23.3.1硬体需求 442
23.3.2创建磁碟阵列 443
23.3.3容错能力分析 443
23.4创建RAID-1磁碟阵列 444
23.4.1硬体需求 445
23.4.2创建磁碟阵列 445
23.4.3查看磁碟阵列状态记录档案 446
23.4.4容错能力分析 447
23.4.5空间利用率分析 448
23.4.6读写性能分析 448
23.5创建RAID-5磁碟阵列 449
23.5.1硬体需求 449
23.5.2创建磁碟阵列 450
23.5.3查看磁碟阵列状态记录档案 450
23.5.4容错能力分析 451
23.5.5空间利用率分析 452
23.5.6读写性能分析 453
第24章用户环境 454
24.1Shell简介 454
24.1.1种类繁多的Shell 455
24.1.2查看与更换Shell 455
24.2Shell的各种功能 458
24.2.1命令历程 458
24.2.2定义命令别名 459
24.2.3命令补全 461
24.2.4工作控制 461
24.2.5拼写检查 462
24.3Shell下的特殊字元 462
24.4Shell的环境变数与设定 464
24.4.1显示环境变数 464
24.4.2修改环境变数 464
24.5.project、.plan和.forward配置档案 466
24.5.1设定项目与计画的.project与.plan档案 466
24.5.2设定转发邮件的.forward档案 467
第6篇架设网路伺服器
第25章架设WWW伺服器 470
25.1安装与启动Apache伺服器 470
25.1.1启动Apache伺服器 470
25.1.2安装Apache伺服器 471
25.1.3如何取得新版的Apache 471
25.1.4重新启动Apache 472
25.1.5开机时自动启动Apache 472
25.2维护系统首页 472
25.2.1如何上传网页 472
25.2.2更改网页默认显示的语系 473
25.3设定用户网页空间 475
25.3.1开放个人网站的功能 475
25.3.2创建个人网站目录 475
25.4允许或拒绝某些网域访问网站 477
25.4.1适用的场合 477
25.4.2修改httpd.conf设定档案 478
25.4.3重新启动Apache 479
25.5定期备份网页 479
25.5.1备份系统网页 479
25.5.2备份用户个人网页 480
第26章架设FTP伺服器 482
26.1启动FTP伺服器 482
26.1.1启动FTP伺服器 482
26.1.2安装FTP伺服器 483
26.2哪些人可以登录FTP伺服器 484
26.3拒绝某些账号使用伺服器 485
26.4让匿名登录的用户可以上传档案 486
26.5设定登录时的欢迎信息 486
第27章架设Mail伺服器 488
27.1E-mail系统运作简介 488
27.1.1E-mail系统的服务程式 488
27.1.2传送E-mail的方式 488
27.1.3检查名称伺服器是否设定正确 491
27.2启动Sendmail伺服器 491
27.3转递别台主机传送的邮件 492
27.4查看寄送邮件的状况 494
27.5安装可从Windows读邮件的POP/IMAP伺服器 495
27.5.1安装POP与IMAP伺服器 495
27.5.2设定与启动POP与IMAP伺服器 495
27.5.3Windows端的设定 497
第28章架设Samba伺服器 501
28.1启动与设定Samba伺服器 501
28.1.1设定工作组 502
28.1.2设定安全等级 503
28.1.3让Samba伺服器能正确显示中文 505
28.2共享唯读的目录 506
28.3共享可写入的目录 507
28.4共享只允许特定用户存取的目录 507
28.4.1限制用户的IP位址 508
28.4.2限制用户的账号 508
28.5共享印表机 509
28.6在Windows使用共享的目录及印表机 509
28.6.1连线Samba伺服器与使用共享的目录 509
28.6.2载入为网路磁碟驱动器 509
28.6.3使用Samba共享出来的印表机 511
第7篇系统升级
第29章作业系统核心升级 516
29.1核心升级的準备 516
29.1.1为何要升级 516
29.1.2升级前的注意事项 516
29.2设定核心 518
29.3编译核心 533
29.4更换核心 534
29.5修补核心 536
29.6编译目前的核心并载入NTFS档案系统 536
29.6.1编译系统核心 537
29.6.2载入NTFS分区 538
附录如何删除Linux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