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红帽顶

2020-01-27 18:22:05 百科
红帽顶

红帽顶

红帽顶,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毛桐Mallotus barbatus(Wall.)Muell.-Arg.的叶。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褥疮,下肢溃疡,湿疹,背癣,漆疮,外伤出血。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红帽顶
  • 别称:毛叶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大戟目
  • :大戟科
  • :野桐属
  • :毛桐
  • 分布区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採收时间:夏、秋季
  • 用量:外用:适量
  • 毒性:无毒
  • 贮藏:置通风乾燥处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凉血止血。

主治

褥疮,下肢溃疡,湿疹,背癣,漆疮,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

1、治褥疮:红帽顶、毛漆公叶各等量。晒乾研末,清洁创面后,外敷。(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2、治湿疹:红帽顶叶晒乾研粉,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净,晒乾。

形态特徵

毛桐,又名毛果桐,糠壳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l-4m。幼枝密被棕黄色星状绵毛。叶互生;叶柄长5-22cm,密被灰棕色星状绵毛;幼叶红色,质厚,绒状;叶片纸质,卵形或卵圆形,长13-30cm,宽12-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盾状着生,边缘具疏细齿,不分裂或3浅裂,有时呈不规则波浪形,上面幼时密被星状绒毛,后渐变无毛,绿色,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状绒毛及棕黄色腺点,叶脉放射状,7-11条。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可达30cm,花序柄被毛;花单性异株,偶有同株;无花瓣;雄花序通常分枝,长11-35cm,雄花5-8朵簇生,萼片4-5,稀3裂,披针形,长3-4mm,外面密被绒毛,内面有腺点;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苞片长约4mm,萼4裂,稀3或5,外面被绒毛,子房圆形,有乳头状突起,被毛,4室,稀3或5,花柱3-5,基部合生,长3-4mm。蒴果扁球形,长1.2-1.6cm,直径1.6-2cm,被有1层厚达5mm的软刺和星状绒毛,基部具苞片3,合生,果柄长5-8mm;种子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地、坡地的疏林或灌丛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叶互生,卵形,基部圆,盾状着生,先端渐尖,长13-30cm,宽12-26cm,不分裂或3浅裂,边缘具疏细齿,下面密被星状绵毛及棕黄色腺点,叶脉放射状,9-11条;叶柄长5-22cm,密被星状绵毛。气微,味苦、涩。

相关论述

1、《陆川本草》:“凉血、止血。治刀伤出血、洗疮。”
2、《广西药植名录》:“治背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