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技术与安全管理》是2014年8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申怀亮、申一鸣。
基本介绍
- 书名:《网路技术与安全管理》
- 作者:申怀亮、申一鸣
- 定价:29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基本信息
ISBN:9787302361824
定价:29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4-7-18
图书简介
本书对网路技术与安全管理做了全面介绍。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计算机网路发展历程、组成及分类,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Internet网路TCP/IP体系结构,计算机区域网路技术,网路数据通信基础,通信介质以及网路设备与功能,网路作业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网路伺服器基本配置,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以及网路安全管理工具软体套用等。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路概述/1
1.1计算机网路的发展/1
1.1.1终端式计算机网路/1
1.1.2通信中心式计算机网路/2
1.1.3体系结构标準化计算机网路/2
1.1.4互联高速计算机网路/3
1.2计算机网路的组成/4
1.2.1通信子网/4
1.2.2资源子网/5
1.2.3现代网路结构的特点/5
1.3计算机网路的分类/6
1.3.1按覆盖地理範围分类/6
1.3.2按网路的拓扑结构分类/6
1.3.3按传输技术分类/9
1.3.4其他分类/10
1.4本章小结/10
综合训练/11第2章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与协定/14
2.1计算机网路层次结构/14
2.1.1网路体系结构的发展与定义/14
2.1.2网路协定/15
2.1.3网路体系结构中的基本概念/15
2.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6
2.2.1层次结构/16
2.2.2物理层/17
2.2.3数据链路层/18
2.2.4网路层/21
2.2.5传输层/24
2.2.6会话层/252.2.7表示层/26
2.2.8套用层/26
2.3TCP/IP网际网路套用模型/26
2.3.1TCP/IP的层次结构/27
2.3.2TCP/IP协定/28
2.3.3两种分层结构的比较/31
2.4IP位址和子网掩码/32
2.4.1IP位址/32
2.4.2子网掩码与子网的划分/34
2.4.3几种特殊的IP位址/35
2.5本章小结/36
综合训练/36第3章计算机区域网路技术/41
3.1区域网路概述/41
3.1.1区域网路的概念/41
3.1.2区域网路的特点/42
3.1.3区域网路的功能和分类/42
3.2区域网路体系结构/43
3.2.1区域网路参考模型/43
3.2.2IEEE802标準概述/44
3.3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45
3.3.1信道分配/45
3.3.2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46
3.3.3令牌环访问控制方法/47
3.3.4令牌汇流排访问控制方法/48
3.4IEEE802与乙太网/49
3.4.1乙太网的产生和发展/49
3.4.2IEEE802与乙太网/50
3.4.3双绞线乙太网/50
3.5虚拟区域网路/51
3.5.1虚拟区域网路的实现技术/52
3.5.2虚拟区域网路的优点/52
3.6无线区域网路/54
3.6.1无线区域网路概述/54
3.6.2无线区域网路的主要标準/55
3.6.3无线相关产品介绍/56
3.7本章小结/57
综合训练/58第4章网路数据通信基础/66
4.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66
4.1.1基本术语/66
4.1.2信息系统三要素/68
4.2数据通信主要指标/69
4.2.1有效性/69
4.2.2可靠性/71
4.3数据通信方式/71
4.3.1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71
4.3.2两线制和四线制/72
4.3.3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72
4.3.4并行通信与串列通信/74
4.4数据交换方式/74
4.4.1电路交换/74
4.4.2报文交换/75
4.4.3分组交换/75
4.5信号传输复用技术/76
4.5.1频分多路复用/76
4.5.2时分多路复用/77
4.5.3波分复用技术/78
4.5.4码分多址技术/78
4.6信号传输差错控制/78
4.6.1检错码与纠错码/79
4.6.2奇偶校验/79
4.6.3方块校验/79
4.6.4循环冗余校验/80
4.7本章小结/81
综合训练/81
第5章通信介质及主要特徵/86
5.1同轴电缆及其套用/86
5.1.1物理特性/86
5.1.2传输特性/87
5.1.3连通性/87
5.1.4地理範围/88
5.1.5抗噪性和经济性/88
5.2双绞线及其套用/88
5.2.1物理特性/88
5.2.2传输特性/89
5.2.3连通性/89
5.2.4地理範围/89
5.2.5抗噪性/90
5.2.6经济性及选购/90
5.3光纤及其套用/90
5.3.1物理特性/90
5.3.2传输特性/91
5.3.3连通性/92
5.3.4地理範围/92
5.3.5抗噪性和经济性/92
5.4无线传输介质简介/92
5.4.1无线电波/93
5.4.2微波/93
5.4.3红外线/93
5.5本章小结/94
综合训练/94
第6章网路设备及功能/100
6.1网路适配器/100
6.1.1工作原理/100
6.1.2功能特徵/101
6.2数据机/101
6.2.1工作原理/101
6.2.2ADSL调製调解器简介/101
6.3中继器/102
6.3.1工作原理/102
6.3.2功能特徵/102
6.4集线器/102
6.4.1工作原理/103
6.4.2功能特徵/103
6.5交换机/103
6.5.1交换机概述/104
6.5.2第二层交换机/104
6.5.3第三层交换机/105
6.5.4第四层交换机/105
6.6路由器/106
6.6.1工作原理/106
6.6.2路由技术/106
6.7本章小结/107
综合训练/107
第7章网路作业系统/113
7.1网路作业系统的功能及特性/113
7.1.1作业系统的主要功能/113
7.1.2作业系统的主要特性/114
7.1.3网路作业系统的功能与特点/114
7.2常用网路作业系统介绍/115
7.2.1UNIX作业系统/116
7.2.2自由软体Linux/116
7.2.3NovellNetWare作业系统/116
7.2.4Windows系列作业系统/117
7.3网路作业系统的选择/119
7.4本章小结/119
综合训练/120
第8章WindowsServer2008伺服器配置与管理/127
8.1IIS/127
8.1.1IIS的功能/127
8.1.2IIS的安装/128
8.2Web伺服器新建站点配置与管理/131
8.2.1Web服务及其工作原理/131
8.2.2新建站点安装配置/132
8.3FTP伺服器配置与管理/135
8.3.1档案服务与资源共享/135
8.3.2FTP伺服器安装配置/136
8.4DNS伺服器配置与管理/140
8.4.1DNS及其工作原理/140
8.4.2DNS伺服器安装配置/141
8.5DHCP伺服器配置与管理/148
8.5.1DHCP服务及其工作原理/148
8.5.2DHCP伺服器的安装配置/149
8.6电子邮件服务/153
8.6.1电子邮件服务原理/153
8.6.2邮件服务安装与管理/153
8.7本章小结/159
综合训练/159第9章计算机网路安全与管理/161
9.1计算机网路安全概述/161
9.1.1计算机网路存在的安全隐患/1629.1.2网路安全脆弱性原因/162
9.1.3网路安全入侵步骤与途径/164
9.2计算机网路安全技术/164
9.2.1网路安全的基本要素/164
9.2.2网路安全的基本内容/165
9.2.3常用的网路安全技术/166
9.3网路安全的策略概述/167
9.3.1网路安全策略的分类/167
9.3.2信息加密与传输安全策略/168
9.3.3安全策略的配置/168
9.4网路安全管理与实现/169
9.4.1网路安全管理/169
9.4.2网路安全实现/170
9.5WindowsServer2003伺服器安全设定/171
9.5.1防火墙设定/171
9.5.2系统许可权的设定/173
9.5.3用户许可权/174
9.5.4策略设定/175
9.5.5IP安全策略/176
9.5.6修改注册表/177
9.5.7IIS站点设定/178
9.5.8其他安全设定/180
9.6本章小结/181
综合训练/181第10章网路安全管理工具软体套用/184
10.1系统扫描器/184
10.1.1功能简介/184
10.1.2XScan套用/184
10.2网路监听/187
10.2.1功能简介/187
10.2.2使用Wireshark捕捉数据报/187
10.3防火墙套用/190
10.3.1功能简介/190
10.3.2天网个人防火墙设定/191
10.4IP/MAC地址扫描工具/196
10.4.1功能简介/196
10.4.2超级扫描工具SuperScan/197
10.5IP链路测试工具/200
10.5.1功能简介/200
10.5.2网路侦测工具EssentialNetTools
/200
10.6网路查看与搜寻工具/202
10.6.1功能简介/202
10.6.2超级网管SuperLANadmin/202
10.7流量监控与分析工具/204
10.7.1功能简介/204
10.7.2流量分析器CommView/204
10.8伺服器监控工具/208
10.8.1功能简介/208
10.8.2监视伺服器工具SimpleServer
Monitor/208
10.9本章小结/210附录A常用连线埠列表/211
A.1TCP连线埠/211
A.2UDP连线埠/216附录B计算机网路常用专业术语英汉对照/217参考文献/219
第1章走进Qt/1
1.1Qt简介/1
1.1.1认识Qt/1
1.1.2Qt开发环境的主要构成介绍/2
1.1.3使用Qt开发C++应用程式的优势/4
1.2Qt的下载、安装与配置/4
1.2.1Windows平台下Qt的C++语言开发环境安装与配置/4
1.2.2Linux平台下Qt的C++语言开发环境安装与配置/7
1.3Qt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12
1.3.1Qt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12
1.3.2QtCreator常用选单功能介绍/13
1.3.3使用Qt创建项目/14
1.3.4Qt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18
1.3.5Qt项目档案的建立、添加和删除/18
1.3.6编辑项目的源程式档案和界面档案/19
1.3.7项目编译模式及其配置/20
1.3.8编译并连结生成项目档案/20
1.3.9纠正编译或连线出现的错误/20
1.3.10Qt工具列的使用/21
1.4QtCreator在线上帮助系统及其使用/21
1.4.1Qt中如何寻求帮助/21
1.4.2帮助档案的打开及使用原始码编辑器/22
1.4.3缩小查找範围/23
1.5使用QtCreator开发C++语言程式/24
1.5.1Windows平台下使用Qt开发C++语言程式/24
1.5.2Linux平台下使用Qt开发C++语言程式/29
1.6习题/36第2章C++程式设计基础/37
2.1C++语言简介/37
2.1.1认识C++/37
2.1.2C++的标準化/37
2.2C++源程式的结构/38
2.2.1C++源程式举例/38
2.2.2C++源程式的结构/40
2.2.3C++语言的基本语法成分/41
2.3基本数据与表达式/42
2.3.1数据类型/42
2.3.2常量和变数/44
2.3.3运算符与表达式/46
2.4C++中的输入输出/47
2.5程式的控制结构/50
2.5.1顺序结构/50
2.5.2选择结构/50
2.5.3循环结构/55
2.5.4跳转语句/58
2.6函式/59
2.6.1函式/59
2.6.2函式的其他特性/62
2.7数组与字元串/65
2.7.1数组/65
2.7.2字元串与string类/67
2.8指针与引用/70
2.8.1指针/70
2.8.2引用/71
2.9const修饰符/76
2.10动态记忆体分配/79
2.11习题/82
2.11.1选择题/82
2.11.2填空题/83
2.11.3编程题/84第3章类与对象/85
3.1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概述/85
3.1.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85
3.1.2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徵/88
3.1.3面向对象的语言简介/89
3.2类与对象的定义/90
3.2.1类的定义/90
3.2.2对象的定义与使用/97
3.2.3类的作用域/101
3.2.4类的封装性和信息隐藏——公有接口与私有实现的分离/102
3.3构造函式与析构函式/104
3.3.1构造函式/104
3.3.2複製构造函式/113
3.3.3析构函式/118
3.4对象的深複製/120
3.5静态成员/122
3.5.1静态数据成员/122
3.5.2静态成员函式/124
3.6常类型/127
3.6.1常对象/127
3.6.2类的常数据成员/128
3.6.3类的常成员函式/129
3.7友元/131
3.7.1友元函式/131
3.7.2友元类/136
3.7.3友元套用举例/138
3.8对象数组与类的组合/140
3.8.1对象数组/140
3.8.2类的组合/144
3.9程式举例/147
3.10习题/149
3.10.1选择题/149
3.10.2问答及编程题/152第4章继承与派生/154
4.1单继承/155
4.1.1继承的定义/155
4.1.2访问控制/157
4.1.3重名的成员变数和成员函式/160
4.1.4在派生类中访问静态成员/162
4.1.5基类的初始化/163
4.2多继承/168
4.2.1派生类的构造与访问/168
4.2.2虚继承/169
4.3习题/170第5章虚函式与多态/171
5.1类指针的关係/172
5.2静态联编和动态联编/174
5.3虚函式/175
5.4纯虚函式和抽象类/178
5.5习题/181第6章运算符重载/182
6.1运算符重载概述/183
6.1.1运算符重载的实质/183
6.1.2用友元函式和成员函式重载运算符的异同/186
6.1.3++和--运算符的重载/188
6.2习题/191第7章模板和异常处理/192
7.1模板的概念/192
7.2函式模板/192
7.2.1函式模板的声明/192
7.2.2函式模板的实例化/193
7.2.3函式模板套用举例/195
7.3类模板/197
7.3.1类模板的定义/197
7.3.2类模板的实例化/198
7.3.3类模板的套用举例/199
7.4标準模板库/202
7.4.1容器/203
7.4.2算法/206
7.4.3叠代器/209
7.5异常处理/210
7.5.1异常处理概述/210
7.5.2异常处理的实现/211
7.5.3标準库中的异常类型/216
7.6习题/218
7.6.1选择题/218
7.6.2编程题/218第8章输入输出流与命名空间/220
8.1I/O流的概念/220
8.2标準I/O流/221
8.2.1标準I/O流概述/221
8.2.2标準输出/222
8.2.3标準输入/224
8.2.4重载插入/提取函式/225
8.3格式控制/228
8.3.1用ios成员函式格式化/228
8.3.2用操纵运算元格式化/231
8.4档案处理/232
8.4.1档案和流/232
8.4.2档案的打开和关闭/233
8.4.3文本档案/234
8.4.4二进制档案/235
8.5命名空间/238
8.6习题/241第9章图形界面程式设计基础/242
9.1图形界面程式设计基础知识/242
9.1.1C++中的对象/242
9.1.2QtC++中的窗体/243
9.1.3QtC++中的部件和部件类/243
9.1.4QtC++中的属性(Properties)视窗/244
9.2Qt的信号和槽/244
9.3Qt的元对象系统/246
9.4Qt命令行法开发图形界面程式/246
9.5Qt中如何实现用户操作的回响/249
9.6Qt中如何实现视窗部件的布局/250
9.7习题/252第10章对话框编程/254
10.1代码编程创建对话框/254
10.2对话框的可视化设计/263
10.3可扩展的对话框/271
10.4对话框的动态实现/279
10.5Qt内置的视窗部件和对话框类/280
10.6习题/285第11章使用Qt开发文本编辑器/286
11.1QtCreator的下载和安装/286
11.2QtCreator开发简单的文本编辑器/287
11.2.1创建项目TextEditor/287
11.2.2TextEditor的主视窗、选单和图示/289
11.2.3TextEditor档案新建、保存和另外储存为的功能实现/300
11.2.4TextEditor档案的打开、关闭和退出系统的功能实现/308
11.2.5TextEditor文本複製、剪下、贴上以及撤销的功能实现/309
11.2.6TextEditor文本查找功能的实现/310
11.2.7TextEditor查找和定位函式的方法/311
11.2.8TextEditor中实现状态栏/316
11.3习题/318附录AC++关键字/319附录BC++运算符/320
参考文献/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