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管理员工具集》是2013年5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江华。本书以RHEL 6.x和 CentOS 6.x为蓝本,分16章介绍了Linux桌面操作中要使用的基本工具和系统管理工具。本书按照Linux的功能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查询。
基本介绍
- 书名:Linux系统管理员工具集
- 作者:曹江华
- ISBN:9787121201318
- 页数:600
- 定价:75.00元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 装帧:平装
- 副标题:Linux系统管理员工具集
内容介绍
本书讨论有关Linux的几个主要主题:桌面环境、应用程式、安全、伺服器、系统管理、网路管理、编辑器。本书将多本图书的主题融合到了一起,即桌面环境图书、安全图书、伺服器图书、管理员图书。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Linux作业系统在不断完善,并得到了更多的套用。
如何使用本书内容取决于使用Linux的目的。几乎所有的Linux操作都可以通过GNOME或者KDE界面完成。读者可以跳转到本书中介绍GNOME的章节,以及对应工具和应用程式的章节,重点研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只希望把Linux用作应用程式和网际网路客户端,可以把重点放在应用程式部分。如果希望把Linux搭建为一个能够服务多个用户的多用户系统,或者把Linux系统集成到区域网路,可以参考管理相关章节,其中包含非常详细的有关係统、档案和网路管理的信息。这些任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一个商业环境中,你可能要使用上述的全部特性。单机用户只要学习如何使用桌面和网际网路就够了,而管理员则更关心安全和网路特性。
阅读本书之前不需要读者掌握太多的背景知识,无论读者是UNIX用户还是Linux新手,甚至是从未接触过Linux的Windows用户,都可以轻鬆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并可以快速了解和使用各个发行版的Linux系统。本书使用的RHEL 6.x 所涉及的工具,同时也适用于其他Linux发行版,是所有Linux用户必备的参考用书。
作者介绍
曹江华
作者长期工作在Linux网路教学与管理第一线,既有一定程度的理论积累,又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IT168、天极、赛迪、51CTO、IBM开发者、计算机世界、《网管员世界》、《开放系统世界》等报刊发表Linux文章二百余篇,并长期担任《网管员世界》、《开放系统世界》“网路故障套用问答”的撰稿人,主要作品《Linux伺服器安全策略详解》、《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0伺服器构建与故障排除》。
作品目录
第1章 Linux 作业系统和常用软体 1
1.1 软体基础知识 1
1.1.1 系统软体 1
1.1.2 Linux下的套用软体分类 7
1.2 软体的获取方式 8
1.3 软体许可的分类 8
第2章 Linux虚拟化工具 11
2.1 Linux虚拟化简介 11
2.1.1 Linux虚拟化类型 11
2.1.2 Linux虚拟化项目 13
2.1.3 Linux伺服器虚拟化的重要性 14
2.2 VirtualBox虚拟化技术 15
2.2.1 VirtualBox简介 15
2.2.2 Linux下安装VirtualBox 17
2.2.3 启动VirtualBox 18
2.2.4 建立一个虚拟机 18
2.2.5 虚拟机配置 20
2.2.6 使用VirtualBox在Linux下安装运行Windows XP SP3的技巧 21
2.2.7 增强功能工具的其他功能 24
2.3 KVM虚拟机配置 25
2.3.1 KVM虚拟机简介 25
2.3.2 安装及配置KVM相关软体 27
2.3.3 使用virt-manager建立一个KVM虚拟机 28
2.3.4 RHEL 6 KVM虚拟机新功能 31
2.3.5 使用命令行执行高级管理任务 35
2.4 KVM虚拟机存储设定 40
2.4.1 KVM虚拟机存储模式解析 40
2.4.2 创建基于分区的存储池 41
2.4.3 创建基于目录的存储池 42
2.4.4 创建基于LVM的存储池 43
2.4.5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存储池 44
2.5 KVM SPICE 配置 47
2.5.1 SPICE 简介 47
2.5.2 安装及配置SPICE伺服器 48
2.5.3 使用SPICE客户机 50
2.6 远程管理虚拟机 52
2.6.1 KVM虚拟机远程管理 52
2.6.2 使用phpVirtualBox远程管理VirtualBox虚拟机 52
2.6.3 使用RemoteBox的远程管理虚拟机 60
第3章 Linux档案管理工具 65
3.1 22个基于命令行的档案管理工具 65
3.1.1 ls:显示档案名称 65
3.1.2 cat:显示文本档案内容 67
3.1.3 rm:删除档案 69
3.1.4 cp:複製档案 70
3.1.5 mv:更改档案名称 71
3.1.6 echo:显示文本 72
3.1.7 date:显示日期和时间 73
3.1.8 locate:搜寻档案 75
3.1.9 chattr:改变档案的属性 76
3.1.10 umask:指定在建立档案时预设的许可权掩码 77
3.1.11 chmod:设定档案或者目录的许可权 78
3.1.12 chgrp:改变档案或者目录所属的群组 81
3.1.13 chown:改变档案的拥有者或者群组 81
3.1.14 split:分割档案 82
3.1.15 find:查找目录或者档案 82
3.1.16 ln:连结档案或目录 84
3.1.17 tree:以树状图显示目录内容 85
3.1.18 more:查看档案的内容 87
3.1.19 rmdir:删除目录 88
3.1.20 bunzip2:解压缩.bz2档案 89
3.1.21 unzip:解压缩zip档案 90
3.1.22 gzip:压缩档案 91
3.2 基于图形化的档案管理工具 92
3.2.1 Nautilus 档案管理器 92
3.2.2 搜寻档案工具 95
3.2.3 抓图工具 97
3.2.4 文档查看器 97
3.2.5 归档管理器 99
3.2.6 字元映射表 101
3.2.7 日期和时间设定工具 101
3.2.8 连线到伺服器 102
3.2.9 图像查看器 103
3.2.10 计算器 104
第4章 Linux 安全管理工具 105
4.1 使用Nmap连线埠扫描工具 105
4.1.1 Nmap简介 105
4.1.2 使用Nmap 105
4.1.3 nmap命令实例 106
4.1.4 Nmap图形前端 109
4.1.5 Nmap使用注意事项 109
4.2 使用Wireshark网路包分析 109
4.2.1 Wireshark简介 109
4.2.2 下载安装Wireshark 111
4.2.3 使用Wireshark 111
4.2.4 用Wireshark分析网际网路数据包实例 114
4.3 使用防火墙管理工具Fwbuilder 116
4.3.1 Fwbuilder简介 116
4.3.2 下载安装 116
4.3.3 使用Fwbuilder 116
4.4 部署Web套用防火墙工具 ModSecurity 121
4.4.1 WAF简介 121
4.4.2 使用ModSecurity 124
4.4.3 ModSecurity未来的发展方向 128
4.5 使用rootkit检查工具 128
4.5.1 rootkit的定义 128
4.5.2 rootkit 的类型 129
4.5.3 防止 rootkit攻击的基本思路 131
4.5.4 使用chkrootkit工具软体 131
4.5.5 使用Rootkit Hunter 133
4.6 使用Linux 防病毒工具 135
4.6.1 Linux病毒简介 135
4.6.2 使用ESET NOD32 Antivirus 136
4.7 使用Nessus漏洞扫描器 141
4.7.1 Nessus简介 141
4.7.2 安装配置 142
4.8 其他Linux 安全工具简介 148
4.8.1 密码分析工具John the ripper 148
4.8.2 系统管理工具sudo 148
4.8.3 网路瑞士军刀Netcat 149
4.8.4 网路审计和渗透测试工具DSniff 149
4.8.5 网路探测工具Hping2 149
4.8.6 列出打开的档案命令工具LSOF 149
4.8.7 强大的无线嗅探器Kismet 149
4.8.8 802.11 WEP密码破解工具AirSnort 149
4.8.9 高级的traceroute工具Firewalk 149
4.8.10 主动作业系统指纹识别工具XProbe2 150
第5章 Linux软体包管理升级工具 151
5.1 RPM软体包管理 151
5.1.1 RPM简介 151
5.1.2 RPM的功能 151
5.1.3 RPM软体包格式 152
5.1.4 rpm命令格式 152
5.1.5 rpm命令实例 156
5.2 YUM软体包管理 159
5.2.1 YUM简介 159
5.2.2 YUM命令 160
5.3 使用图形化工具 166
5.3.1 使用图形化工具PackageKit安装软体包 166
5.3.2 使用图形化工具PackageKit更新系统 168
5.3.3 使用yumex 170
第6章 Linux用户管理工具 176
6.1 命令行管理工具 176
6.1.1 useradd:建立用户 176
6.1.2 userdel:删除用户 177
6.1.3 usermod:修改已有用户的信息 178
6.1.4 passwd:设定密码 178
6.1.5 chage:密码老化 179
6.1.6 groupadd:添加组 180
6.1.7 groupdel:删除组账户 180
6.1.8 groupmod:修改组 181
6.1.9 vipw:编辑/etc/passwd档案 181
6.1.10 vigr:编辑/etc/group档案 181
6.1.11 newgrp:转换组 182
6.1.12 groups:显示组 182
6.1.13 gpasswd:添加组 183
6.1.14 whoami:显示当前用户名称 183
6.1.15 who:显示登录用户 183
6.1.16 id:显示用户信息 184
6.1.17 su:切换身份 185
6.1.18 pwck:检测账户 185
6.1.19 grpck:检测用户组账号信息的完整性 186
6.1.20 chsh:设定shell 186
6.1.21 chfn:修改用户信息 187
6.1.22 ac:显示用户线上时间的统计信息 188
6.1.23 grpconv:开启群组的投影密码 189
6.1.24 grpunconv:关闭群组的投影密码 190
6.1.25 lastlog;显示最近登录用户的用户名、登录连线埠和登录时间 190
6.1.26 logname:显示当前用户的名称 191
6.1.27 users:显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 191
6.1.28 lastb:显示登录系统失败用户的相关信息 191
6.2 使用图形化工具管理用户 192
6.2.1 用户和组群配置工具简介 192
6.2.2 添加新用户 193
6.2.3修改用户属性 194
6.2.4添加新组群 194
6.2.5 修改组群属性 195
6.3 Linux 用户管理技巧 195
6.3.1 Linux下批量添加用户 195
6.3.2 配置sudo让Linux用户管理更加安全 196
第7章 Linux存储管理工具 203
7.1 Linux磁碟管理工具命令 203
7.1.1 fdisk:磁碟分区 203
7.1.2 badblock:检查磁碟 205
7.1.3 parted:磁碟分区工具 205
7.1.4 df:显示报告档案系统磁碟使用信息 207
7.1.5 du:显示目录或者档案所占的磁碟空间 208
7.1.6 dd:磁碟操作 209
7.1.7 quota:显示磁碟已使用的空间与限制 212
7.1.8 quotacheck:检查磁碟的使用空间与限制 212
7.1.9 quotaoff:关闭磁碟空间限制 213
7.1.10 quotaon:开启磁碟空间限制 213
7.1.11 quotastats:显示磁碟空间的限制 214
7.1.12 repquota:检查磁碟空间限制的状态 214
7.1.13 mdadm:RAID设定工具 215
7.2 ext2/ext3档案系统管理工具 217
7.2.1 创建 ext2/ext3/etx4 档案系统 218
7.2.2 检查 ext2/ext3/ext4 档案系统 220
7.2.3 调整 ext2/ext3/ext4档案系统的属性 222
7.2.4 管理 ext2/ext3/ext4 档案系统的卷标 223
7.3 Linux磁碟操作实战 223
7.3.1 为Linux添加新硬碟 223
7.3.2 Linux磁碟配额配置 225
7.4 Linux 磁碟RAID配置 231
7.5 LVM管理工具 234
7.5.1 LVM基础 234
7.5.2 命令行LVM配置实战 238
7.5.3 使用system-config-lvm 管理LVM 247
7.6 使用磁碟使用分析器 252
7.6.1 磁碟使用分析器简介 252
7.6.2 磁碟使用分析器快速入门 253
7.7 使用Palimpsest 磁碟工具 255
7.7.1 简介 255
7.7.2 安装使用 255
7.7.3 主要功能 256
7.8 刻录工具的使用 259
7.8.1 命令行下刻录 260
7.8.2 图形界面下的刻录工具Brasero 261
7.9 使用 Gparted 分区编辑器 263
7.9.1 简介 263
7.9.2 安装 264
7.9.3 创建分区 264
7.9.4 格式化分区 267
7.9.5 激活分区 267
7.10 清理磁碟碎片和为系统瘦身工具 269
7.10.1 命令行工具 269
7.10.2 使用BleachBit工具 269
第8章 Linux 网路配置工具 276
8.1 Linux网路基础 276
8.1.1 Linux网路结构的特点 276
8.1.2 Linux下连线埠号分配 278
8.1.3 Linux的TCP/IP网路配置 280
8.2 基于Linux命令行的管理工具 281
8.2.1 arp:管理系统中的ARP 高速快取 281
8.2.2 arpwatch:监听ARP记录 282
8.2.3 arping:传送ARP请求到一个相邻主机 283
8.2.4 finger:查找并显示用户信息 284
8.2.5 ifconfig:设定网路接口 285
8.2.6 iwconfig:设定无线网卡 286
8.2.7 hostname:显示主机名 290
8.2.8 ifup:激活设备 291
8.2.9 ifdown:禁用网路设备 292
8.2.10 mii-tool:调整网卡模式 292
8.2.11 route:设定路由表 293
8.2.12 netstat:查看网路连线 295
8.2.13 ping:检测主机的连通性 296
8.2.14 traceroute:检查数据包所经过的路由器 298
8.2.15 wget:下载档案 299
8.2.16 telnet:远程登录 302
8.2.17 ethtool:查询及设定网卡参数 304
8.2.18 tc:显示和维护流量控制设定 305
8.3 使用NetworkManager和Wcid配置网路连线 306
8.3.1 NetworkManager简介 306
8.3.2 使用NetworkManager配置有线网路接口 307
8.3.3 使用NetworkManager 连线 Wi-Fi(802.11)网路 308
8.3.4 使用Wicd网路管理器 309
8.4 掌握Linux命令行网路监控工具 311
8.4.1 使用iftop工具监控网卡的流量 311
8.4.2 使用ngrep监控网路接口 312
8.4.3 利用Bwm-NG监测频宽 314
8.4.4 lsof 315
8.4.5 使用IPTraf监控Linux网路 317
8.4.6 使用Tcpdump 319
第9章 Linux编辑器vi和gedit 324
9.1 vi编辑器 324
9.1.1 Linux命令行编辑器简介 324
9.1.2 vi编辑器简介 329
9.1.3 vi编辑器的模式 329
9.1.4 vi三种模式的切换 330
9.1.5 vi编辑器基本操作 331
9.1.6 在vi编辑器移动游标 332
9.1.7 在档案中搜寻、修改和删除文本 334
9.1.8 vi进阶套用 335
9.1.9 vi总结 339
9.2 gedit 339
9.2.1 简介 339
9.2.2 gedit 的启动 340
9.2.3 gedit的首选项 340
9.2.4 常用的技巧 341
9.2.5 用gedit製作脚本的简单例子 342
9.2.6 解决gedit中文乱码 343
9.2.7 用gedit製作代码转换的简单例子 344
第10章 SELinux和安全审计工具 346
10.1 SELinux简介 346
10.1.1 SELinux起源 346
10.1.2 SELinux构架 347
10.1.3 SELinux相关的档案 350
10.2 SELinux使用实战 350
10.2.1 SELinux 布尔值和上下文配置 352
10.3 使用命令行工具管理SELinux 356
10.4 SELinux日誌档案的使用 369
10.5 SELinux和网路服务设定 369
10.5.1 Apache与SELinux 369
10.5.2 Samba 和SELinux 371
10.5.3 Vsftp 和SELinux 373
10.5.4 NFS和SELinux 374
10.5.5 MySQL和SELinux 374
10.5.6 DNS和SELinux 375
10.6 Linux 安全审计工具 375
10.6.1 Linux用户空间审计系统简介 375
10.6.2 安装软体包并且配置审计守护进程 377
10.6.3 用户空间审计系统的使用实例 380
第11章 Linux计画任务和日誌管理工具 388
11.1 Linux计画任务命令行工具 388
11.1.1 at相关命令 388
11.1.2 at相关命令使用实例 390
11.1.3 系统资源的定时调用(使用cron) 391
11.2 Linux计画任务图形化工具Gnome-schedule 394
11.2.1 简介 394
11.2.2 安装 394
11.2.3 使用方法 394
11.3 Linux日誌管理工具 396
11.3.1 简介 396
11.3.2 日誌管理软体包psacct 简介 397
11.3.3 lastcomm 命令 398
11.3.4 sa命令 399
11.3.5 ac命令 401
11.3.6 accton命令 402
11.4 其他日誌管理实用工具 403
11.5 Linux日誌管理技巧 406
11.5.1 使用logrotate工具 406
11.5.2 搜寻日誌档案的策略和技巧 406
11.5.3 手动搜寻日誌档案 407
11.5.4 使用logwatch工具搜寻日誌档案 408
11.5.5 其他日誌工具 408
11.6 使用图形化工具:系统日誌查看器 409
11.6.1 安装 409
11.6.2 快速使用入门 409
11.7 配置Rsyslog 411
11.7.1 简介 411
11.7.2 安装配置 413
第12章 Linux列印管理工具 421
12.1 使用图形化列印配置管理工具 421
12.1.1 Linux 列印过程 421
12.1.2 下载安装驱动 422
12.1.3 使用system-config-printer 422
12.2 使用CUPS列印系统 426
12.2.1 了解Alternative机制 426
12.2.2 启动CUPS列印服务 426
12.2.3 管理CUPS列印系统 426
12.3 使用命令行工具 428
12.3.1 cupsd:通用列印程式守护进程 428
12.3.2 lpadmin:配置LP列印服务 429
12.3.3 lp:列印档案 431
12.3.4 lpstat:显示行式印表机状态信息 432
12.3.5 lpr:排队列印作业 433
12.3.6 lprm:列印伫列删除任务 434
12.3.7 lpc:控制印表机 434
12.3.8 lpq:检查假脱机伫列 435
12.3.9 lpinfo:显示驱动和设备 436
12.3.10 lpmove:将作业从一个伫列移动到另外一个伫列中 438
12.3.11 lpd:行列印守护进程 439
12.3.12 Linux列印故障诊断 439
第13章 使用Webmin工具管理Linux 441
13.1 Webmin安装配置 441
13.1.1 Webmin简介 441
13.1.2 下载安装Webmin 442
13.2 使用Webmin 442
13.2.1 登录Webmin 442
13.2.2 Webmin的自身配置 443
13.2.3 Webmin主界面 445
13.2.4 理解Webmin配置档案 447
13.2.5 Webmin的安全性 448
13.3 伺服器类型模组 449
13.3.1 Apache 伺服器 449
13.3.2 DHCP伺服器 450
13.3.3 Postfix配置 450
13.3.4 Samba Windows 档案共享 451
13.3.5 Squid代理伺服器 451
13.3.6 SSH服务 452
13.3.7 Webalizer日誌分析 452
13.4 网路配置管理 452
13.4.1 网路接口 453
13.4.2 路由和网关 453
13.5 硬体配置管理 454
13.5.1 本地磁碟分区 454
13.5.2 系统时间 454
13.6 系统配置管理 455
13.6.1 用户与组 455
13.6.2 Cron任务调度 455
13.6.3 档案系统备份 456
13.6.4 开机和关机 457
13.7 其他配置管理 458
13.7.1 系统和伺服器状态 458
13.7.2 Perl模组 459
13.7.3 PHP配置 459
第14章 Linux系统管理工具 460
14.1 基于命令行的系统管理工具 460
14.1.1 accton:打开或关闭进程统计 460
14.1.2 lastcomm:显示以前使用过的命令的信息 461
14.1.3 sa:报告、清理并维护进程统计档案 462
14.1.4 halt:关闭系统 463
14.1.5 init:进程处理初始化 464
14.1.6 local:显示本地支持的语言系统信息 465
14.1.7 logout命令:退出系统 466
14.1.8 bg:后台运行命令 466
14.1.9 fg:挂起程式 467
14.1.10 jobs:显示后台程式 467
14.1.11 kill:杀掉进程 468
14.1.12 crontab:设定计时器 469
14.1.13 pstree:显示进程状态树 470
14.1.14 nice:改变优先权等级 471
14.1.15 renice:修改优先权 472
14.1.16 sleep:暂停进程 472
14.1.17 nohup:用户退出系统之后继续工作 473
14.1.18 pgrep:查找匹配条件的进程 473
14.1.19 fuser:用档案或者套接口表示进程 474
14.1.20 chkconfig:设定系统的各种服务 475
14.1.21 strace:用来跟蹤一个进程的系统调用或信号产生的情况 477
14.1.22 ltrace:跟蹤进程调用库函式的情况 477
14.1.23 ntsysv:设定系统服务 477
14.1.24 systemctl:设定系统服务 479
14.1.25 lsmod:显示Linux核心的模组信息 480
14.1.26 reboot:重新启动系统 480
14.1.27 uname:显示系统信息 481
14.1.28 set:设定shell 481
14.1.29 setenv:查询或显示环境变数 482
14.1.30 lspci:查看硬体插槽 483
14.2 基于图形化的系统管理工具 484
14.2 1 系统监视器 484
14.2.2 输入法设定工具 486
14.2.3 键盘设定 488
14.2.4 滑鼠设定 490
14.2.5 服务设定工具system-config-services 491
第15章 Linux备份与恢复工具 497
15.1 Linux备份基础 497
15.1.1 什幺是备份 497
15.1.2 备份前需考虑的因素 497
15.1.3 选择备份介质 498
15.1.4 Linux备份策略 499
15.2 Linux磁带机备份和恢复 501
15.2.1 磁带存储简介 501
15.2.2 磁带管理命令 502
15.3 Linux常用备份工具的使用 507
15.3.1 用mirrordir做硬碟分区镜像 507
15.3.2 使用partimage备份恢复Linux分区 509
15.3.3 使用afio工具备份 510
15.3.4 图形化工具LuckyBackup 511
15.3.5 Linux 备份恢复工具 513
15.4 使用网路备份工具Bacula 514
15.4.1 Bacula简介 514
15.4.2 Bacula安装及配置 517
15.4.3 执行备份和恢复 524
15.4.4 使用图形化工具bacula-console-bat 529
第16章 Linux系统监控和性能测试工具 532
16.1 监控原理 532
16.1.1 性能监控方法 532
16.1.2 proc档案系统的特点 533
16.1.3 lproc档案系统的功能 533
16.1.4 监控系统负载 533
16.1.5 使用phpsysinfo 534
16.1.6 监控Linux进程运行 536
16.1.7 监控记忆体使用情况 537
16.1.8 监控中央处理器 538
16.1.9 使用iostat监控I/O性能 540
16.1.10 监控网路性能 542
16.1.11 sar 544
16.1.12 使用kSar 548
16.2 Linux核心硬体状态监控 555
16.2.1 使用命令行工具检测主机板、CPU 555
16.2.2 使用smartmontools检测硬碟健康状态 558
16.3 使用Nagios 560
16.3.1 Nagios简介 560
16.3.2 安装Nagios 561
16.3.3 添加监测目标 563
16.3.4 在监测主机上安装nrpe代理 564
16.3.5 设定报警 565
16.3.6 安装其他外挂程式 567
16.3.7 配置SMTP外挂程式 568
16.3.8 配置POP外挂程式 569
16.3.9 配置IMAP外挂程式 570
16.4 Linux 网路性能测试工具 571
16.4.1 网路性能测试简介 571
16.4.2 利用ipref 测试网路性能 572
16.4.3 使用tcptrace 575
1.1 软体基础知识 1
1.1.1 系统软体 1
1.1.2 Linux下的套用软体分类 7
1.2 软体的获取方式 8
1.3 软体许可的分类 8
第2章 Linux虚拟化工具 11
2.1 Linux虚拟化简介 11
2.1.1 Linux虚拟化类型 11
2.1.2 Linux虚拟化项目 13
2.1.3 Linux伺服器虚拟化的重要性 14
2.2 VirtualBox虚拟化技术 15
2.2.1 VirtualBox简介 15
2.2.2 Linux下安装VirtualBox 17
2.2.3 启动VirtualBox 18
2.2.4 建立一个虚拟机 18
2.2.5 虚拟机配置 20
2.2.6 使用VirtualBox在Linux下安装运行Windows XP SP3的技巧 21
2.2.7 增强功能工具的其他功能 24
2.3 KVM虚拟机配置 25
2.3.1 KVM虚拟机简介 25
2.3.2 安装及配置KVM相关软体 27
2.3.3 使用virt-manager建立一个KVM虚拟机 28
2.3.4 RHEL 6 KVM虚拟机新功能 31
2.3.5 使用命令行执行高级管理任务 35
2.4 KVM虚拟机存储设定 40
2.4.1 KVM虚拟机存储模式解析 40
2.4.2 创建基于分区的存储池 41
2.4.3 创建基于目录的存储池 42
2.4.4 创建基于LVM的存储池 43
2.4.5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存储池 44
2.5 KVM SPICE 配置 47
2.5.1 SPICE 简介 47
2.5.2 安装及配置SPICE伺服器 48
2.5.3 使用SPICE客户机 50
2.6 远程管理虚拟机 52
2.6.1 KVM虚拟机远程管理 52
2.6.2 使用phpVirtualBox远程管理VirtualBox虚拟机 52
2.6.3 使用RemoteBox的远程管理虚拟机 60
第3章 Linux档案管理工具 65
3.1 22个基于命令行的档案管理工具 65
3.1.1 ls:显示档案名称 65
3.1.2 cat:显示文本档案内容 67
3.1.3 rm:删除档案 69
3.1.4 cp:複製档案 70
3.1.5 mv:更改档案名称 71
3.1.6 echo:显示文本 72
3.1.7 date:显示日期和时间 73
3.1.8 locate:搜寻档案 75
3.1.9 chattr:改变档案的属性 76
3.1.10 umask:指定在建立档案时预设的许可权掩码 77
3.1.11 chmod:设定档案或者目录的许可权 78
3.1.12 chgrp:改变档案或者目录所属的群组 81
3.1.13 chown:改变档案的拥有者或者群组 81
3.1.14 split:分割档案 82
3.1.15 find:查找目录或者档案 82
3.1.16 ln:连结档案或目录 84
3.1.17 tree:以树状图显示目录内容 85
3.1.18 more:查看档案的内容 87
3.1.19 rmdir:删除目录 88
3.1.20 bunzip2:解压缩.bz2档案 89
3.1.21 unzip:解压缩zip档案 90
3.1.22 gzip:压缩档案 91
3.2 基于图形化的档案管理工具 92
3.2.1 Nautilus 档案管理器 92
3.2.2 搜寻档案工具 95
3.2.3 抓图工具 97
3.2.4 文档查看器 97
3.2.5 归档管理器 99
3.2.6 字元映射表 101
3.2.7 日期和时间设定工具 101
3.2.8 连线到伺服器 102
3.2.9 图像查看器 103
3.2.10 计算器 104
第4章 Linux 安全管理工具 105
4.1 使用Nmap连线埠扫描工具 105
4.1.1 Nmap简介 105
4.1.2 使用Nmap 105
4.1.3 nmap命令实例 106
4.1.4 Nmap图形前端 109
4.1.5 Nmap使用注意事项 109
4.2 使用Wireshark网路包分析 109
4.2.1 Wireshark简介 109
4.2.2 下载安装Wireshark 111
4.2.3 使用Wireshark 111
4.2.4 用Wireshark分析网际网路数据包实例 114
4.3 使用防火墙管理工具Fwbuilder 116
4.3.1 Fwbuilder简介 116
4.3.2 下载安装 116
4.3.3 使用Fwbuilder 116
4.4 部署Web套用防火墙工具 ModSecurity 121
4.4.1 WAF简介 121
4.4.2 使用ModSecurity 124
4.4.3 ModSecurity未来的发展方向 128
4.5 使用rootkit检查工具 128
4.5.1 rootkit的定义 128
4.5.2 rootkit 的类型 129
4.5.3 防止 rootkit攻击的基本思路 131
4.5.4 使用chkrootkit工具软体 131
4.5.5 使用Rootkit Hunter 133
4.6 使用Linux 防病毒工具 135
4.6.1 Linux病毒简介 135
4.6.2 使用ESET NOD32 Antivirus 136
4.7 使用Nessus漏洞扫描器 141
4.7.1 Nessus简介 141
4.7.2 安装配置 142
4.8 其他Linux 安全工具简介 148
4.8.1 密码分析工具John the ripper 148
4.8.2 系统管理工具sudo 148
4.8.3 网路瑞士军刀Netcat 149
4.8.4 网路审计和渗透测试工具DSniff 149
4.8.5 网路探测工具Hping2 149
4.8.6 列出打开的档案命令工具LSOF 149
4.8.7 强大的无线嗅探器Kismet 149
4.8.8 802.11 WEP密码破解工具AirSnort 149
4.8.9 高级的traceroute工具Firewalk 149
4.8.10 主动作业系统指纹识别工具XProbe2 150
第5章 Linux软体包管理升级工具 151
5.1 RPM软体包管理 151
5.1.1 RPM简介 151
5.1.2 RPM的功能 151
5.1.3 RPM软体包格式 152
5.1.4 rpm命令格式 152
5.1.5 rpm命令实例 156
5.2 YUM软体包管理 159
5.2.1 YUM简介 159
5.2.2 YUM命令 160
5.3 使用图形化工具 166
5.3.1 使用图形化工具PackageKit安装软体包 166
5.3.2 使用图形化工具PackageKit更新系统 168
5.3.3 使用yumex 170
第6章 Linux用户管理工具 176
6.1 命令行管理工具 176
6.1.1 useradd:建立用户 176
6.1.2 userdel:删除用户 177
6.1.3 usermod:修改已有用户的信息 178
6.1.4 passwd:设定密码 178
6.1.5 chage:密码老化 179
6.1.6 groupadd:添加组 180
6.1.7 groupdel:删除组账户 180
6.1.8 groupmod:修改组 181
6.1.9 vipw:编辑/etc/passwd档案 181
6.1.10 vigr:编辑/etc/group档案 181
6.1.11 newgrp:转换组 182
6.1.12 groups:显示组 182
6.1.13 gpasswd:添加组 183
6.1.14 whoami:显示当前用户名称 183
6.1.15 who:显示登录用户 183
6.1.16 id:显示用户信息 184
6.1.17 su:切换身份 185
6.1.18 pwck:检测账户 185
6.1.19 grpck:检测用户组账号信息的完整性 186
6.1.20 chsh:设定shell 186
6.1.21 chfn:修改用户信息 187
6.1.22 ac:显示用户线上时间的统计信息 188
6.1.23 grpconv:开启群组的投影密码 189
6.1.24 grpunconv:关闭群组的投影密码 190
6.1.25 lastlog;显示最近登录用户的用户名、登录连线埠和登录时间 190
6.1.26 logname:显示当前用户的名称 191
6.1.27 users:显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 191
6.1.28 lastb:显示登录系统失败用户的相关信息 191
6.2 使用图形化工具管理用户 192
6.2.1 用户和组群配置工具简介 192
6.2.2 添加新用户 193
6.2.3修改用户属性 194
6.2.4添加新组群 194
6.2.5 修改组群属性 195
6.3 Linux 用户管理技巧 195
6.3.1 Linux下批量添加用户 195
6.3.2 配置sudo让Linux用户管理更加安全 196
第7章 Linux存储管理工具 203
7.1 Linux磁碟管理工具命令 203
7.1.1 fdisk:磁碟分区 203
7.1.2 badblock:检查磁碟 205
7.1.3 parted:磁碟分区工具 205
7.1.4 df:显示报告档案系统磁碟使用信息 207
7.1.5 du:显示目录或者档案所占的磁碟空间 208
7.1.6 dd:磁碟操作 209
7.1.7 quota:显示磁碟已使用的空间与限制 212
7.1.8 quotacheck:检查磁碟的使用空间与限制 212
7.1.9 quotaoff:关闭磁碟空间限制 213
7.1.10 quotaon:开启磁碟空间限制 213
7.1.11 quotastats:显示磁碟空间的限制 214
7.1.12 repquota:检查磁碟空间限制的状态 214
7.1.13 mdadm:RAID设定工具 215
7.2 ext2/ext3档案系统管理工具 217
7.2.1 创建 ext2/ext3/etx4 档案系统 218
7.2.2 检查 ext2/ext3/ext4 档案系统 220
7.2.3 调整 ext2/ext3/ext4档案系统的属性 222
7.2.4 管理 ext2/ext3/ext4 档案系统的卷标 223
7.3 Linux磁碟操作实战 223
7.3.1 为Linux添加新硬碟 223
7.3.2 Linux磁碟配额配置 225
7.4 Linux 磁碟RAID配置 231
7.5 LVM管理工具 234
7.5.1 LVM基础 234
7.5.2 命令行LVM配置实战 238
7.5.3 使用system-config-lvm 管理LVM 247
7.6 使用磁碟使用分析器 252
7.6.1 磁碟使用分析器简介 252
7.6.2 磁碟使用分析器快速入门 253
7.7 使用Palimpsest 磁碟工具 255
7.7.1 简介 255
7.7.2 安装使用 255
7.7.3 主要功能 256
7.8 刻录工具的使用 259
7.8.1 命令行下刻录 260
7.8.2 图形界面下的刻录工具Brasero 261
7.9 使用 Gparted 分区编辑器 263
7.9.1 简介 263
7.9.2 安装 264
7.9.3 创建分区 264
7.9.4 格式化分区 267
7.9.5 激活分区 267
7.10 清理磁碟碎片和为系统瘦身工具 269
7.10.1 命令行工具 269
7.10.2 使用BleachBit工具 269
第8章 Linux 网路配置工具 276
8.1 Linux网路基础 276
8.1.1 Linux网路结构的特点 276
8.1.2 Linux下连线埠号分配 278
8.1.3 Linux的TCP/IP网路配置 280
8.2 基于Linux命令行的管理工具 281
8.2.1 arp:管理系统中的ARP 高速快取 281
8.2.2 arpwatch:监听ARP记录 282
8.2.3 arping:传送ARP请求到一个相邻主机 283
8.2.4 finger:查找并显示用户信息 284
8.2.5 ifconfig:设定网路接口 285
8.2.6 iwconfig:设定无线网卡 286
8.2.7 hostname:显示主机名 290
8.2.8 ifup:激活设备 291
8.2.9 ifdown:禁用网路设备 292
8.2.10 mii-tool:调整网卡模式 292
8.2.11 route:设定路由表 293
8.2.12 netstat:查看网路连线 295
8.2.13 ping:检测主机的连通性 296
8.2.14 traceroute:检查数据包所经过的路由器 298
8.2.15 wget:下载档案 299
8.2.16 telnet:远程登录 302
8.2.17 ethtool:查询及设定网卡参数 304
8.2.18 tc:显示和维护流量控制设定 305
8.3 使用NetworkManager和Wcid配置网路连线 306
8.3.1 NetworkManager简介 306
8.3.2 使用NetworkManager配置有线网路接口 307
8.3.3 使用NetworkManager 连线 Wi-Fi(802.11)网路 308
8.3.4 使用Wicd网路管理器 309
8.4 掌握Linux命令行网路监控工具 311
8.4.1 使用iftop工具监控网卡的流量 311
8.4.2 使用ngrep监控网路接口 312
8.4.3 利用Bwm-NG监测频宽 314
8.4.4 lsof 315
8.4.5 使用IPTraf监控Linux网路 317
8.4.6 使用Tcpdump 319
第9章 Linux编辑器vi和gedit 324
9.1 vi编辑器 324
9.1.1 Linux命令行编辑器简介 324
9.1.2 vi编辑器简介 329
9.1.3 vi编辑器的模式 329
9.1.4 vi三种模式的切换 330
9.1.5 vi编辑器基本操作 331
9.1.6 在vi编辑器移动游标 332
9.1.7 在档案中搜寻、修改和删除文本 334
9.1.8 vi进阶套用 335
9.1.9 vi总结 339
9.2 gedit 339
9.2.1 简介 339
9.2.2 gedit 的启动 340
9.2.3 gedit的首选项 340
9.2.4 常用的技巧 341
9.2.5 用gedit製作脚本的简单例子 342
9.2.6 解决gedit中文乱码 343
9.2.7 用gedit製作代码转换的简单例子 344
第10章 SELinux和安全审计工具 346
10.1 SELinux简介 346
10.1.1 SELinux起源 346
10.1.2 SELinux构架 347
10.1.3 SELinux相关的档案 350
10.2 SELinux使用实战 350
10.2.1 SELinux 布尔值和上下文配置 352
10.3 使用命令行工具管理SELinux 356
10.4 SELinux日誌档案的使用 369
10.5 SELinux和网路服务设定 369
10.5.1 Apache与SELinux 369
10.5.2 Samba 和SELinux 371
10.5.3 Vsftp 和SELinux 373
10.5.4 NFS和SELinux 374
10.5.5 MySQL和SELinux 374
10.5.6 DNS和SELinux 375
10.6 Linux 安全审计工具 375
10.6.1 Linux用户空间审计系统简介 375
10.6.2 安装软体包并且配置审计守护进程 377
10.6.3 用户空间审计系统的使用实例 380
第11章 Linux计画任务和日誌管理工具 388
11.1 Linux计画任务命令行工具 388
11.1.1 at相关命令 388
11.1.2 at相关命令使用实例 390
11.1.3 系统资源的定时调用(使用cron) 391
11.2 Linux计画任务图形化工具Gnome-schedule 394
11.2.1 简介 394
11.2.2 安装 394
11.2.3 使用方法 394
11.3 Linux日誌管理工具 396
11.3.1 简介 396
11.3.2 日誌管理软体包psacct 简介 397
11.3.3 lastcomm 命令 398
11.3.4 sa命令 399
11.3.5 ac命令 401
11.3.6 accton命令 402
11.4 其他日誌管理实用工具 403
11.5 Linux日誌管理技巧 406
11.5.1 使用logrotate工具 406
11.5.2 搜寻日誌档案的策略和技巧 406
11.5.3 手动搜寻日誌档案 407
11.5.4 使用logwatch工具搜寻日誌档案 408
11.5.5 其他日誌工具 408
11.6 使用图形化工具:系统日誌查看器 409
11.6.1 安装 409
11.6.2 快速使用入门 409
11.7 配置Rsyslog 411
11.7.1 简介 411
11.7.2 安装配置 413
第12章 Linux列印管理工具 421
12.1 使用图形化列印配置管理工具 421
12.1.1 Linux 列印过程 421
12.1.2 下载安装驱动 422
12.1.3 使用system-config-printer 422
12.2 使用CUPS列印系统 426
12.2.1 了解Alternative机制 426
12.2.2 启动CUPS列印服务 426
12.2.3 管理CUPS列印系统 426
12.3 使用命令行工具 428
12.3.1 cupsd:通用列印程式守护进程 428
12.3.2 lpadmin:配置LP列印服务 429
12.3.3 lp:列印档案 431
12.3.4 lpstat:显示行式印表机状态信息 432
12.3.5 lpr:排队列印作业 433
12.3.6 lprm:列印伫列删除任务 434
12.3.7 lpc:控制印表机 434
12.3.8 lpq:检查假脱机伫列 435
12.3.9 lpinfo:显示驱动和设备 436
12.3.10 lpmove:将作业从一个伫列移动到另外一个伫列中 438
12.3.11 lpd:行列印守护进程 439
12.3.12 Linux列印故障诊断 439
第13章 使用Webmin工具管理Linux 441
13.1 Webmin安装配置 441
13.1.1 Webmin简介 441
13.1.2 下载安装Webmin 442
13.2 使用Webmin 442
13.2.1 登录Webmin 442
13.2.2 Webmin的自身配置 443
13.2.3 Webmin主界面 445
13.2.4 理解Webmin配置档案 447
13.2.5 Webmin的安全性 448
13.3 伺服器类型模组 449
13.3.1 Apache 伺服器 449
13.3.2 DHCP伺服器 450
13.3.3 Postfix配置 450
13.3.4 Samba Windows 档案共享 451
13.3.5 Squid代理伺服器 451
13.3.6 SSH服务 452
13.3.7 Webalizer日誌分析 452
13.4 网路配置管理 452
13.4.1 网路接口 453
13.4.2 路由和网关 453
13.5 硬体配置管理 454
13.5.1 本地磁碟分区 454
13.5.2 系统时间 454
13.6 系统配置管理 455
13.6.1 用户与组 455
13.6.2 Cron任务调度 455
13.6.3 档案系统备份 456
13.6.4 开机和关机 457
13.7 其他配置管理 458
13.7.1 系统和伺服器状态 458
13.7.2 Perl模组 459
13.7.3 PHP配置 459
第14章 Linux系统管理工具 460
14.1 基于命令行的系统管理工具 460
14.1.1 accton:打开或关闭进程统计 460
14.1.2 lastcomm:显示以前使用过的命令的信息 461
14.1.3 sa:报告、清理并维护进程统计档案 462
14.1.4 halt:关闭系统 463
14.1.5 init:进程处理初始化 464
14.1.6 local:显示本地支持的语言系统信息 465
14.1.7 logout命令:退出系统 466
14.1.8 bg:后台运行命令 466
14.1.9 fg:挂起程式 467
14.1.10 jobs:显示后台程式 467
14.1.11 kill:杀掉进程 468
14.1.12 crontab:设定计时器 469
14.1.13 pstree:显示进程状态树 470
14.1.14 nice:改变优先权等级 471
14.1.15 renice:修改优先权 472
14.1.16 sleep:暂停进程 472
14.1.17 nohup:用户退出系统之后继续工作 473
14.1.18 pgrep:查找匹配条件的进程 473
14.1.19 fuser:用档案或者套接口表示进程 474
14.1.20 chkconfig:设定系统的各种服务 475
14.1.21 strace:用来跟蹤一个进程的系统调用或信号产生的情况 477
14.1.22 ltrace:跟蹤进程调用库函式的情况 477
14.1.23 ntsysv:设定系统服务 477
14.1.24 systemctl:设定系统服务 479
14.1.25 lsmod:显示Linux核心的模组信息 480
14.1.26 reboot:重新启动系统 480
14.1.27 uname:显示系统信息 481
14.1.28 set:设定shell 481
14.1.29 setenv:查询或显示环境变数 482
14.1.30 lspci:查看硬体插槽 483
14.2 基于图形化的系统管理工具 484
14.2 1 系统监视器 484
14.2.2 输入法设定工具 486
14.2.3 键盘设定 488
14.2.4 滑鼠设定 490
14.2.5 服务设定工具system-config-services 491
第15章 Linux备份与恢复工具 497
15.1 Linux备份基础 497
15.1.1 什幺是备份 497
15.1.2 备份前需考虑的因素 497
15.1.3 选择备份介质 498
15.1.4 Linux备份策略 499
15.2 Linux磁带机备份和恢复 501
15.2.1 磁带存储简介 501
15.2.2 磁带管理命令 502
15.3 Linux常用备份工具的使用 507
15.3.1 用mirrordir做硬碟分区镜像 507
15.3.2 使用partimage备份恢复Linux分区 509
15.3.3 使用afio工具备份 510
15.3.4 图形化工具LuckyBackup 511
15.3.5 Linux 备份恢复工具 513
15.4 使用网路备份工具Bacula 514
15.4.1 Bacula简介 514
15.4.2 Bacula安装及配置 517
15.4.3 执行备份和恢复 524
15.4.4 使用图形化工具bacula-console-bat 529
第16章 Linux系统监控和性能测试工具 532
16.1 监控原理 532
16.1.1 性能监控方法 532
16.1.2 proc档案系统的特点 533
16.1.3 lproc档案系统的功能 533
16.1.4 监控系统负载 533
16.1.5 使用phpsysinfo 534
16.1.6 监控Linux进程运行 536
16.1.7 监控记忆体使用情况 537
16.1.8 监控中央处理器 538
16.1.9 使用iostat监控I/O性能 540
16.1.10 监控网路性能 542
16.1.11 sar 544
16.1.12 使用kSar 548
16.2 Linux核心硬体状态监控 555
16.2.1 使用命令行工具检测主机板、CPU 555
16.2.2 使用smartmontools检测硬碟健康状态 558
16.3 使用Nagios 560
16.3.1 Nagios简介 560
16.3.2 安装Nagios 561
16.3.3 添加监测目标 563
16.3.4 在监测主机上安装nrpe代理 564
16.3.5 设定报警 565
16.3.6 安装其他外挂程式 567
16.3.7 配置SMTP外挂程式 568
16.3.8 配置POP外挂程式 569
16.3.9 配置IMAP外挂程式 570
16.4 Linux 网路性能测试工具 571
16.4.1 网路性能测试简介 571
16.4.2 利用ipref 测试网路性能 572
16.4.3 使用tcptrace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