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道路通行能力

2019-07-12 21:28:06 百科

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设施所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取15min或lh)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道路设施通过交通流质点的能力。通行能力一般以veh/h(辆/小时)、pcu/h(当量标準小客车/小时)表示,基本单位是:pcu/h/ln(当量标準小客车/小时/车道)。通行能力实质上是道路负荷性能的一种量度,它既反映了道路疏通交通的最大能力,也反映了在规定特性前提下,道路所能承担车辆运行的极限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道路通行能力
  • 外文名:The road capacity
  • 解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
  • 单位:pcu

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道路通行能力分成不同的类别,常用的分类如下。
(1)根据道路设施和交通体的不同,通行能力可分为机动车道通行能力、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和人行道(横道)通行能力。
(2)根据车辆运行状态的特徵不同,通行能力可分为路段通行能力、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和匝道连线点通行能力和交织路段通行能力。
(3)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实用通行能力,实用通行能力又称设计通行能力。其定义如下:
①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準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也称理论通行能力,因为它是假定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实际上不可能达到。
②可能通行能力是指考虑到道路和交通条件的影响,并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得到的通行能力,实际上是指道路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
③实用通行能力是指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準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

数值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表示道路所能承担车辆通过的能力。当道路上实际交通量小于其通行能力时,道路上行驶车辆处于自由行驶状态,车速较高,交通密度较小,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符合负指数分布,车辆能实行超车;当道路上实际交通量接近或等于其通行能力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用接近匀速的车速跟蹤行驶,出现车队行驶现象,车头时距分布接近均数值;当道路上实际交通量超过其通行能力时,道路上行驶车辆密度增大,车速降低,出现交通拥挤和阻塞现象。因此,在公路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对各类公路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交通外环境等。道路条件指的是道路几何组成状况,如车道数、车道宽度、侧向余宽、行车视距、纵坡、路面状况、沿线街道化状况等;交通状况指的是交通流的车辆组成和分布规律特性,如交通量大小、混合车种、行人、非机动车干扰等;交通外环境指的是道路交通以外的自然条件,如沿线地形、地物、景观、气候等。这三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按车辆运行状态的特徵可分为:路段通行能力,交叉口通行能力,在合流、分流状态下的通行能力,交织运行状态的通行能力。

性质要求

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分成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
⑴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公路设施在四级服务水平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即理论上所能通行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⑵设计通行能力是指在设计某一公路设施时,根据对交通运行质量的要求,即在一定服务水平要求下,公路设施所能通行的最大小时交通量。因此,设计通行能力与选取的服务水平级别有关。
⑶实际通行能力是指在设计或评价某一具体路段时,根据该设施具体的公路几何构造、交通条件以及交通管理水平,对不同服务水平下的服务交通量(如基本通行能力或设计通行能力)按实际公路条件、交通条件等进行相应修正后的小时交通量。

意义价值

通行能力的分析和计算,在公路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可利用通行能力资料正确选定公路类型和车道数、交织长度等,以适应交通需求;二是可用于评估现有路网对当前交通的承受能力和充分程度,预测将来交通量增长可能超过公路通行能力的时间,以及早作出改善交通的措施;三是可用于对多种目的交通运行分析(如瓶颈路段),并提出改善交通运行的评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