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交通工程学
- 外文名:Traffic engineering
-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
- 创立:20世纪30年代
- 目的: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
- 学习内容: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
- 前景:实现运输现代化,促进经济
特点
交通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6点:
1、系统性
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往往从五个方面展开: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因此交通工程学科通常被人们称为“五E”学科
3、交叉性
4、社会性
5、 超前性
6、动态性
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
历史
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誌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係,创立了交通流理论。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套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已开发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为长安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我国的新闻出版部门也相继出版了《中国交通工程》、《中国交通报》、《道路交通管理》、《红绿灯下》等杂誌及一批交通工程方面的报刊,广泛传播交通工程方面的知识。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誌,但一般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奠基人。
业务方向
交通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交通特性。包括车辆特性;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指他们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反应能力等;道路特性,如道路的数量、质量、道路增长速度与交通量增长速度的关係等;交通量;汽车行车速度;道路通行能力等。调查研究这些交通特性,是为了揭示交通规律,据此编制交通规划,设计道路线形和实施交通管理。
2)交通规划。在调查研究交通现状,预测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交通规划。它是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交通流。即车辆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可用流量、流速和密度(道路单位长度上含有车辆的数量,单位是辆/千米) 3个参数来描述。研究道路交通流的运行规律,可用于分析道路和各种交通设施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4)道路线形设计。包括道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道路交叉口、道路景观、道路出入口和道路渠化设计。设计方针是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畅通。
5)交通管理。研究如何採用一系列手段正确处理交通中人、车、路三者间的关係,保证交通安全,减少交通公害。
6)交通公害。指机动车辆排放废气和产生噪声及振动而造成的对公众的危害。研究防治公害的措施日益受到重视。
7)交通经济。包括运输系统的最佳化、出行行为的分析、节能汽车的试製等。
8)交通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包括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城市捷运的设计与施工。
交通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公路、铁路和市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捷运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0万公里;另外,城际铁路和轻轨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交通形式。
课程
a)学科:
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二级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b)主要课程:
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樑工程、工程力学、城市道路设计、道路立交工程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与智慧型交通、交通枢纽规划、交通规划原理、城 市规划原理、交通机电工程、系统工程、交通管理与控制、高速公路管理、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组织、交通安全工程、交通环保工程、技术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 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等。
c)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道路製图、测量实习、技术经济学、汽车驾驶与检测、港站实习等。
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相近专业:交通运输、道路桥樑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
知识能力
1)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
3)具有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4)熟悉掌握道路工程建设与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研究方向
- 智慧型交通理论与信息技术套用
- 道路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
- 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
- 城市和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和区域交通系统管理
- 城市交通控制与智慧型交通系统
-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
- 道路交通流理论与通行能力
- 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
- 道路交通安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画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道路建设与施工、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道路工程设计、道路工程施工、交通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製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基本训练,掌握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施工、设计与工程项目评价方面的基本能力。
修业年限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交通规划、勘测、设计、建造、监理、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面向公路、桥樑、市政、城建、公安、铁道和民航等领域,适合在公路局、交通局、市政局、建设局、设计院、高速公路建设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工作,亦可到科研、教学单位工作,或继续深造。我国正处于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开设院校
教育部 | ||||
大连理工大学 | 吉林大学 | 河海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同济大学 | 东南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长安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中山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 ||||
中国民航大学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北京联合大学 | 北京城市学院 |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
天津城建大学 | ||||
河北省教育厅 | ||||
河北工程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
辽宁省教育厅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大连交通大学 | 辽宁工业大学 | 瀋阳建筑大学 | |
吉林省教育厅 |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 长春师範学院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 长春建筑学院 |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哈尔滨剑桥学院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
上海海事大学 | 上海套用技术学院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江苏省教育厅 | ||||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大学 | 南通大学 | 盐城工学院 |
苏州科技学院 | 淮阴工学院 | 扬州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浙江省教育厅 | ||||
浙江科技学院 |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 宁波工程学院 | ||
安徽省教育厅 |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三联学院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 合肥学院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
福建省教育厅 | ||||
福州大学 | ||||
福建工程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 | 闽江学院 | 厦门理工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江西省教育厅 | ||||
华东交通大学 | 南昌航空大学 | 江西理工大学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 |
山东省教育厅 | ||||
山东科技大学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交通学院 |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 ||||
河南省教育厅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新乡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工业大学 | ||||
湖北省教育厅 |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 | 武汉工业学院 | 武汉科技大学 | |
湖南省政府 | ||||
长沙理工大学 | ||||
广东省教育厅 | ||||
深圳大学 | 广州大学 | 五邑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重庆交通大学 | ||||
四川省教育厅 | ||||
西华大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云南省教育厅 | ||||
昆明理工大学 | ||||
陕西省教育厅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 |||
甘肃省教育厅 | ||||
兰州交通大学 |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 |||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 ||||
宁夏大学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 ||||
新疆大学 | 新疆农业大学 |
专业学校排名
A+等级
1.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所属主要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合併建立同济大学公路铁路与桥樑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首批获得交通运输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院校,拥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与硕士点,以及道路与铁道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1986年,运输管理工程专业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运输管理工程学科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年,在国家组织的第二批重点学科评比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继续被评为该领域全国3个重点学科之一。
交通运输学院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旅游管理系、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系统模拟实验室及电子商务实验室。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等3个博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系统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环境工程等6个硕士点,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1个部级开放实验室。学院还有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
3.西南交通大学
学院现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系统工程五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五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安全与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路教育等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教育体系,专业覆盖了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交通运输最佳化组织及经营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等领域。
4.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公路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长安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院,历经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学院、公路学院。50多年以来,学院视富民兴邦为天职,以发展公路交通科技为己任。学院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公路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公路交通科技事业和基础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素有交通系统“黄埔军校”之美名。
多年来,学院依託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建设发展为方向,不断完善和创新用人机制,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成绩卓着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学院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9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7人、交通部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
5.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于2002年中南大学院系调整时,由原长沙铁道学院的交通运输、机车车辆工程、轨道工程机械等相关优势学科专业和高速列车研究中心组建而成,旨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上创办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学科专业。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自主设计、全世界规模最大、国内唯一“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及撞击模拟实验装置”。设有3个系, 1个研究中心,1个实验中心,7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8人。外专千人计画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端外专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5人,教育部“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全国专业人才先进集体”1个。
6.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2000年4月,原南京高等专科学校、原南京地质学校的相关学科併入交通学院,组建成立了新交通学院。设有8个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设定7个本科专业。
7.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1992年5月经原机械工业部与交通部批准,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2000年6月合校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是我国高校中成立较早、实力较强的交通学院之一。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原任和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交通学科已成为吉林大学“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经过多年建设,学院科研能力和学科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智慧型运输系统、载运工具智慧型化及可持续发展、运输系统规划与物流管理、道路桥樑安全监测与养护等领域具备跟蹤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条件,具有承担国家与行业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培养高层次、複合型人才的能力,通过对智慧型运输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智慧型车辆与检测技术、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控制与安全、交通环境与评价、物流管理系统智慧型化、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桥樑的设计施工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使学院稳定保持在全国交通领域的整体领先水平。
A等级
8. 大连海事大学 | 9.兰州交通大学 | 10. 武汉理工大学 | 11. 山东科技大学 |
12 .上海海事大学 | 13. 长沙理工大学 | 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5. 中国民航大学 |
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7. 重庆交通大学 | 18.西北工业大学 | 19 .华东交通大学 |
20 .山东理工 | 21. 大连交通大学 | 2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23 .华南理工大学 |
24.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25. 辽宁工业大学 |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7 .西南科技大学 |
28.福建工程学院 |
B+等级(40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河海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瀋阳建筑大学、集美大学、五邑大学、深圳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佳木斯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新疆农业大学
B等级(39个)
广东工业大学、新疆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天津工程师範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广西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福州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林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德州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内蒙古大学、韶关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瀋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华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宁波工程学院
C等级(27个)
名单略
参考图书
图书信息
交通工程(基础)(英文版.)原书第3版

书号: | 22839 | ISBN: | 978-7-111-22839-4 |
作者: | 美P.罗斯。罗格 | 印次: | 1-1 |
责编: | 赵爱宁 | 开本: | 大16 |
字数: | 633千字 | 定价: | 48.0 |
所属丛书: | 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 | ||
装订: | 平 | 出版日期: | 2008-03-04 |
图书目录
关于中文补充内容的说明
1 交通工程概述
2 道路使用者和车辆特性
3 道路及其几何特性
4 交通控制装置概述
5 交通流特性
6 智慧型运输系统
7 统计在交通工程中的套用
8 交通量研究及特性
9 速度和运行时间及延误研究
10 交通事故研究和统计
11 停车特性及设施
图书信息
交通工程(套用)(英文版)原书第3版

书号: | 23024 | ISBN: | 978-7-111-23024-3 |
作者: | 美P.罗斯。罗格 | 印次: | 1-1 |
责编: | 赵爱宁 | 开本: | 12 |
字数: | 1009千字 | 定价: | 76.0 |
所属丛书: | |||
装订: | 平 | 出版日期: | 2008-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