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万曆十五年(黄仁宇着作)

2019-12-26 02:06:11 百科
万曆十五年(黄仁宇着作)

万曆十五年(黄仁宇着作)

《万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1997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着,作者是黄仁宇。

在《万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基本介绍

  • 书名:《万曆十五年》
  • 作者:黄仁宇
  • 原版名称: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
  • 译者:黄仁宇
  • ISBN:978-7-108-00982-1
  • 页数:320
  • 定价:18.00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开本:880*1230 1/32
  • 字数:209000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僚,是将军还是知识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最终在相互制衡冲突中彼此消耗,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整箇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亡的趋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书写作历时七年,作者先后翻阅过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扎实的功底,因此虽然是横断面,但是非常严谨。另一方面,作者又用“梦幻般”的笔触,既敏感又客观冷静地在--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使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真实的脉搏,感受到一个朝代的呼吸。

作品目录

自序
第一章万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附录一
附录二
《万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创作背景

1979年夏天,黄仁宇正在普林斯顿参加《剑桥中国史》的撰写,由他负责明朝部分。就在此时,他却意外接到校方的解聘通知。
完稿于1978年的英文版《万曆十五年》,在美国寻找出版社也不顺畅。因为这一原因,黄仁宇才决定将之翻译成中文,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出版中文版的机会。随后的进展证明,黄仁字的这一决定,颇为明智。此时,刚从“文革”劫乱中走过来的中国文化界,百废待兴,对来自远方的、新的、有着独特见解的着作,有着急切的期盼。从文化人到出版社,无不试图以各种努力,推开-扇又--扇窗户,让-一个封闭已久的中国,能够与整个世界面对。就此而言,中文版《万曆十五年》书稿来到北京,正可谓在一一个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吴祖光先生晚年常爱以“生正逢时”题赠友人,这里不妨套用之一黄仁字与他的《万曆十五年》,生正逢时。

作品鉴赏

黄仁宇此书,反映的乃是明朝乃至整箇中国古代社会大失败的全记录,作者又进一步-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癥结。”由于作者熟悉西方宪政及历史,因此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缺乏数目化管理,并将中国社会的结构比喻为“潜水艇麵包式”(submarinesandwich)的社会结构:“上面一块麵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麵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其中则是儒家的道德原则,此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和人权,也没有一个可以改造利用。因而,我们这个庞大的古老国家,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併面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违法的行为做掩饰则被认为忠厚识大体。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繫从来没有可资遵循的成文条例(即使有成文的规则,也多半道德宣誓的作用远大于实际功效)。而这种社会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在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
万曆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却一直不能如愿,在与群臣争斗了数十年之后最终屈服,这种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实际是在向体制屈服;又如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这种游离迫使他投机取巧,巴结权贵,最终仍逃脱不了政治中的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在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地位,无论善恶,统统都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他们或身败,或名裂,还有的身败兼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者。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个黑暗大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作者在全文中,以深厚的史学素养和远见卓识,用大胆、平实的笔触评说明史,进而评述中国的历史。他在这本史着中赋予了历史真实鲜活的面容,不仅可以使人们清晰地体验到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细心的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品味个人的人生酸楚,而且还会发现隐藏于表面背后的历史积澱。用这种方式撰写历史,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往昔客观历史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从深厚的历史迷雾中走出,进而思索。因此,读过此书的人都说:“读《万曆十五年》给人现实意义上的启迪远在其史料价值之上。’”

出版信息

书名译者ISBN出版社出版时间
万曆十五年
舒炜/黄仁宇
978-7-108-00982-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06
万曆十五年
黄仁宇
978-7-108-00982-1
三联书店
2014.04

作者简介

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作品评价

清末的中体西用说是为“西化”论起了个张本,而黄仁宇的西体中用说,则是现代化论与历史目的论下的调和之说。——(陈正国评)

后世影响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採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且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万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1982年英文版荣获美国国家书卷奖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和评论界的关注。中文版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