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徵兆

2019-03-14 11:24:08 百科
徵兆

徵兆

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兆,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徵兆
  • 外文名:prognostication;omen
  • 拼音:zhēngzhào
  • 词义: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

词目

徵兆

拼音

zhēngzhào

英语

prognostication;omen

典故

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兆,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
徵兆思想,源自于古代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主要表现为“瑞应”嘉许和“灾异”谴告。这是儒家希望统治者以德治理天下而作的比附,认为祥瑞的出现,是统治者德之所至,如出现木连理、凤凰、麒麟等,是上天对帝王的嘉奖和政治开明、太平盛世等的回报;失德将会遭致灾异的警告和惩罚,如发生山崩、地裂、虫灾、洪水等。因而,天意和王道就蕴含在自然界某些现象中,以天道阐释王道,以王道比附于天道。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将见。物固以类相召也。”

解释

1、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2、即将出现的迹象。

套用

课本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有出现。与预兆意思相近。
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第四课《喔!冬夜的灯光》中出现。

课外

《素问·天元纪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
《汉书·李寻传》:“举错悖逆,咎败将至,徵兆为之先见。”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爰得青玉于雪山,广袤二尸。揆其初得,徵兆异常。”
李大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因此有一班学者,遂谓史学的研究日趋严重,是人类的精神渐即老成的徵兆。”
郑振铎 《桂公塘》:“天气是那幺好,没有一点下雨的徵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