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龙潭村(山东省宁津县龙潭村)

2019-04-21 10:28:24 百科
龙潭村(山东省宁津县龙潭村)

龙潭村(山东省宁津县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宁津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4公顷,共有800户, 2400人(2015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龙潭村
  • 行政区类别:村
  • 所属地区:山东省宁津县
  • 电话区号:0544
  • 邮政区码:2534000
  • 地理位置:位于宁津县城西北部
  • 面积:3.4平方公里
  • 人口:2400人(2015年)
  • 着名景点:龙潭    马蹄洼    
  • 车牌代码:鲁N
  • 耕地面积:226.4公顷
改革开放之前,村里大力发展副业,奠定了发展基础。目前,村里民营企业众多,以生产小五金、机械加工件、木业为主,是着名的《大刀记》小说原型地,武术杂技之乡。有5000多亩葡萄种植地,是优质绿色葡萄产业基地。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等业务,发挥距离济南和天津仅一百多公里的区位优势,使旅游资源成为济南、天津等城市市民的花园。
龙潭作为古老的村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涌现了多名政治家、军事家。进士、举人、贡生十几人;民国以来,出现了大学生、硕士生、博士多人。有省部级、地师级、县团级干部亦有十余人。
旧志载:“在县西北三十里,水深莫测,苦寒不冻,相传有龙窟故名。土人建龙王庙于岸,旱潦祈祷之。”其址在今漳卫新河南岸,龙窟已湮,庙亦早废,遗蹟犹存。村中张姓系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潍县迁来定居,以龙潭命村名至今。
2013年8月份,祖籍瀋阳的制陶艺人朴树堂和郎爱坤夫妻,来到“中华蟋蟀第一县”宁津,选择具有烧制蟋蟀罐悠久历史的刘营伍乡龙潭村扎根,潜心研究製作蟋蟀用具。历经三个月的时间,他们耗费近千斤陶泥,烧制完成了“天下第一”大蟋蟀斗盆。
烧制完成的巨大蟋蟀斗盆,选用黑陶製作工艺,斗盆呈深黑色,上面雕刻了精美的“二龙戏珠”图腾。它有多大呢,这需要三个7、8岁的孩子手拉着手才能把它合围起来,在盘铸时耗费了近千斤陶泥,这个成品也有350斤重。
制陶艺人朴树堂说:“这个大罐直径是1米15,高是58厘米,在目前据我所知,最大的蟋蟀罐没有比它大的,所以说我準备申报个金氏世界纪录”。
说道制陶,最重要的就是制陶的原材料陶泥,而这个泥就出自龙潭村,朴树堂把这里的土壤送山东省地质学院进行化验,化验表明钙、铁、镁、钾、硅等八种自然元素含量是非常高的。
制陶艺人朴树堂介绍:“就说制陶,我们所需要的含量完全符合制陶,而且它做出来既透气透气性好而且烧结度好,烧出来的颜色也好看。”
朴树堂和郎爱坤夫妻俩从图纸设计到掌控陶泥的收缩,手工盘铸,拿泥一点点的把它盘起来,第二步进行手工浮雕,初步雕刻软刻还有针刺,最后修型,把它晾乾以后入窑烧制,烧出来是黑陶,因为黑陶在德州地区很有名。
漳卫新河在古代被称为鬲津河,古人就曾在这里制陶,在70年代中期龙潭村,曾出土了唐代的古墓,里面就出土了蟋蟀罐。发展到今天,宁津县已被授予“中华蟋蟀第一县”,蟋蟀用具的产量也占据了全国的70%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