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龙潭乡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唐河县城西南34公里,东临湖阳镇,西接苍台镇,北连郭滩镇和黑龙镇,南与湖北省枣阳市杨壋、七方镇毗邻。辖区98平方公里,9.2万亩耕地,4.6万人(2008年)。辖龙潭、钟庄、太山、小张庄、岗陈、白庄、高营、王谢庄、找子庄、严营、小井杨、小河陈、中徐、史桥、杨庙、段庄、赵河、李油坊、吊桥、龚庄、何庄21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282个村民小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唐河县龙潭乡
- 历史沿革:龙潭街为龙潭镇政府所
- 土质气候:龙潭镇地势平坦,东部略
- 水利设施:有小型水库4座,堰塘坝41处
历史沿革
龙潭街为龙潭镇政府所在地,也叫汉龙潭,原名黄家庄,曾为唐邑古镇,古人以“汉”、“旱”谐音,水患时此地可以汲水,而汲水者则传为旱龙,所以,崇名以汉龙潭名之。还有一说·,此地蓼阳河上西有汉壋,东有龙潭,故名。
清代为唐县湖阳保,1913年为沘源县,1921年设乡,为湖阳区。1923你属唐河县,1941年设联保。1947年属唐南县第四区。1949年併入唐河县,为龙潭区,1956年改为中心乡。1962年属湖阳区,建龙潭人民公社。1968年撤区,合龙潭、杨庙王槽坊3个公社为龙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乡。1998年撤乡设镇。
自然环境
土质气候
龙潭镇地势平坦,东部略高,平均海拔106米。中部有蓼阳河,南部有礓石河、红砂河,均为东西流向,自东而西流入唐河。全镇土质有黄沙土、砂礓土、黑粘土三种。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度,年均降雨量825——860毫米。无霜期233天。
水利设施
有小型水库4座,堰塘坝41处,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境内修有太山水库、五七坝水库、卜山口水库、梁泉水库,水利条件较好。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业发达,是省农科院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实验示範基地,1997年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科技示範基地,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科技示範镇。全镇农业资源丰富,生产科技含量高,产品品质优良。2001年农业产值达20187万元,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麦,花生、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和高产开发乡镇之一,畜牧业上形成了以养黄牛、波尔山羊、况生猪和良种獭兔为主的养殖基地。
经济发展
种植业: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芝麻、无籽西瓜为主。
该镇是全县重点农业区之一,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民种植技术水平较高,农村经济活跃,是唐河粮、棉、油、瓜菜主要生产基地和省农科院科技示範镇。
(一)小麦,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的郑州9023、内乡188为当家品种,优质小麦面积达4万亩,亩产400公斤以上。
(二)棉花生产,大力推广植棉技术,重点推广中棉29抗虫棉、鲁棉15及其它当家品种,种植面积达1.5万亩。
(三)花生生产,引进鲁花11号、34号、白沙和豫花7号等优质品种,扩大示範种植面积,推广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2万亩,亩产400公斤。
(四)芝麻生产,引进优质芝麻品种,亩产达80-130公斤,种植面积1.5万亩。
(五)无籽西瓜生产,该镇与省农科院挂鈎,从九六年开发无籽西瓜生产,主要发展黑蜜5号等优质西瓜品种,个大肉甜,耐贮运,深受广大客户睛睐,目前已发展大田瓜10000亩,大棚瓜300亩,双膜瓜1000亩。Bejo甘蓝生产,从 2001年引进,它是一种无籽西瓜适宜的接荐作物,生产周期短、品质高,耐储运,是一种适宜发展的出口创汇蔬菜,7月下旬育苗,12月前上市,亩产8000-10000斤,2002年在该镇史桥、小井杨两村示範种植500亩,计画明年推广扩大到1500亩。2004年双膜西瓜全部接茬Bejo甘蓝,面积达到3000亩。
(六)林业 ,速生杨白桃速生林,2002年该镇新开发3550亩优质速生林基地,种植速生杨树38万株。白桃,该镇4个村委引进白桃新品种,种植500亩白桃示範园,所产白桃果甜味美,色泽鲜艳,具有多种滋补效果,可生果食用,亦可用于罐头、饮料等原料。
(七)畜牧业 肉牛 小尾寒羊 波尔山羊 生猪波尔山羊 小尾寒羊 该品种羊的养殖是在市、县畜牧局的扶持指导下,龙潭镇党委、政府2000年鼓励引导的新兴畜牧养殖项目,目前,已建成5个较大的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养殖小区,主要採用种羊养殖和冷配等技术进行良种繁育,现存波尔山羊种羊,小尾寒羊种羊,种植牧草7500亩。现有良种猪繁育场1个,建有养猪厂4个,年存栏2,3万头,主要发展品种为长大二元、三元猪。肉牛、黄牛生产大力推广"分散餵养、集中看管"的建场模式,实施"三专"带动,实现了饲养总量的较大突破,目前,黄牛存栏量达1.8万头,建成大型股份制养牛场14处,投资36万元,占地30亩的大型规範化牲畜交易市场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