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 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1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覆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 2009年,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独立办学。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院部,32个本科招生专业,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各类教职工1045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675人,硕士生4593人,博士生1213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 简称:中国矿大(北京),CUMTB
- 创办时间:1909年
- 类别:公办大学
- 类型:理工
- 属性: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1978年入选)
211工程(1997年入选)
985平台(2006年入选)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
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05年入选)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徐孝民
校长:葛世荣 - 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 本科专业:32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0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3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8个 - 院系设定: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
- 校训: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 校歌:《焦作工学院校歌》
- 校庆日:10月18日
- 地址: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沙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南二街9号院 - 院校代码:11413
- 知名校友:师昌绪、陈清泉、汪啸风、谢和平
办学历史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1915年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合组为福中总公司,恢复了停办两年的路矿学堂,校址设在开封改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
1920年4月,学校从开封迁回焦作路矿学堂原址。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
1949年,回迁焦作。
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天津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採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採矿科学技术人才。
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4月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中国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5月11日,邓小平为中国矿业大学题写了校名。
1997年7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在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驻地设定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在北京的一个实体;7月30日,国家计委正式批覆中国矿业大学 “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学校作为 “211工程”项目院校,在 “九五”期间重点建设;9月25日,北京市教委同意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业务关係纳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管理序列。
1998年9月22日,经教育部批准,国家煤炭工业局宣布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併入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1999年5月,江泽民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
2000年2月12日,中国矿业大学成建制由国家煤炭工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71所直属高校之一。
2002年5月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北京校区与徐州校本部党委分设;10月28日、29日 ,学校 “十五” “211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论证。
2003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来校宣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两地校长分设。
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2009年,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独立办学。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校门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32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科类 | 学制 |
---|---|---|---|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採矿工程 | 理工 | 四年 |
安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工业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消防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 地质类 | 理工 | 四年 |
测绘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地球物理学 | 理工 | 四年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矿物加工工程 | 理工 | 四年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四年 | |
套用化学 | 理工 | 四年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理工 | 四年 | |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
机械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 | 四年 | |
信息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理工 | 四年 |
市场行销 | 理工 | 四年 | |
会计学 | 理工 | 四年 | |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理工 | 四年 |
建筑学 | 理工 | 五年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理工 | 四年 | |
理学院 | 数学类 | 理工 | 四年 |
文法学院 | 法学 | 文史 | 四年 |
英语 | 文史 | 四年 | |
行政管理 | 文史 | 四年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各类教职工104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0人,副教授228人;博士生导师192名,硕士生导师25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画”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9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8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先后有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4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8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画”,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7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入选项目名称 | 入选人员 | 入选时间 | 批准单位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何满潮 | 2013 | 技术科学部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韩德馨 | 1995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钱鸣高 | 1995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陈清如 | 1995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
周世宁 | 1999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彭苏萍 | 2007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武强 | 2015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双聘院士 | 谢和平 | 2001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袁亮 | 2009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刘炯天 | 2009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
王国法 | 2017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谢克昌 | 2003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任辉启 | 2015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
张铁岗 | 2003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金智新 | 2015 | 工程管理学部 | |
康红普 | 2015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葛世荣 | 2012 | 俄罗斯工程院 |
赵景礼 | 2014 | 俄罗斯工程院 | |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 | 何满潮 | 2018 |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 |
“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 彭苏萍 | 2001 | 教育部 |
代世峰 | 2008 | 教育部 | |
周宏伟 | 2011 | 教育部 | |
鞠杨 | 2012 | 教育部 | |
胡振琪 | 2017 | 教育部 | |
“长江学者奖励计画”青年学者 | 左建平 | 2017 | 教育部 |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何满潮 | 2006 | 科技部 |
姜耀东 | 2010 | 科技部 | |
代世峰 | 2014 | 科技部 | |
葛世荣 | 2014 | 科技部 |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钱鸣高 | 1982 | 人事部 |
谢和平 | 1992 | 人事部 | |
葛世荣 | 1997 | 人事部 | |
何满潮 | 1998 | 人事部 | |
王家臣 | 2013 | 人事部 | |
周宏伟 | 2014 | 人事部 | |
鞠杨 | 2015 | 人事部 |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谢和平 | 1997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何满潮 | 1999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彭苏萍 | 1999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葛世荣 | 2004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武强 | 2004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胡振琪 | 2006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程久龙 | 2006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乔建永 | 2007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代世峰 | 2009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王家臣 | 2013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周宏伟 | 2014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鞠杨 | 2015 | 人事部等七部委 | |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 何满潮 | 2016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全国优秀教师 | 武强 | 2001 | 教育部 |
王家臣 | 2004 | 教育部 |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画” | 谢和平 | 1994 | 教育部 |
何满潮 | 1996 | 教育部 | |
胡振琪 | 1998 | 教育部 | |
彭苏萍 | 2000 | 教育部 | |
武强 | 2000 | 教育部 | |
刘青平 | 2002 | 教育部 | |
马念杰 | 2003 | 教育部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 胡振琪 | 2004 | 教育部 |
邵龙义 | 2004 | 教育部 | |
乔建永 | 2004 | 教育部 | |
周宏伟 | 2004 | 教育部 | |
徐志强 | 2005 | 教育部 | |
鞠杨 | 2005 | 教育部 | |
郭德勇 | 2005 | 教育部 | |
程久龙 | 2005 | 教育部 | |
毕银丽 | 2006 | 教育部 | |
陈忠辉 | 2006 | 教育部 | |
代世峰 | 2006 | 教育部 | |
李贤庆 | 2006 | 教育部 | |
崔希民 | 2007 | 教育部 | |
聂百胜 | 2007 | 教育部 | |
孙晓明 | 2007 | 教育部 | |
赵峰华 | 2007 | 教育部 | |
杨峰 | 2008 | 教育部 | |
杨晓杰 | 2008 | 教育部 | |
刘波 | 2008 | 教育部 | |
王凯 | 2009 | 教育部 | |
张淑琴 | 2009 | 教育部 | |
左建平 | 2009 | 教育部 | |
刘淑琴 | 2010 | 教育部 | |
宋世栋 | 2010 | 教育部 | |
刘海滨 | 2010 | 教育部 | |
赵毅鑫 | 2010 | 教育部 | |
关东明 | 2011 | 教育部 | |
宋梅 | 2011 | 教育部 | |
汪文生 | 2012 | 教育部 | |
赵艳玲 | 2012 | 教育部 | |
郭东明 | 2012 | 教育部 | |
彭瑞东 | 2012 | 教育部 | |
竹涛 | 2012 | 教育部 | |
李晓丹 | 2013 | 教育部 | |
鲁静 | 2013 | 教育部 |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画” | 彭苏萍 | 2004 | 教育部 |
何满潮 | 2006 | 教育部 | |
武强 | 2010 | 教育部 | |
代世峰 | 2013 | 教育部 | |
“万人计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代世峰 | 2016 | 科技部 |
聂百胜 | 2016 | 科技部 | |
鞠杨 | 2017 | 科技部 | |
“万人计画”青年拔尖人才 | 左建平 | 2014 | 中共中央组织部 |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张晓宁 | 2003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周宏伟 | 2006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刘青平 | 2007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王红梅 | 2009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王家臣 | 2010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邵龙义 | 2010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王启宝 | 2011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胡振琪 | 2012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曹代勇 | 2012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王聪 | 2013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宋彦琦 | 2013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刘波 | 2014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朱红青 | 2015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易成 | 2015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童磊 | 2016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李英骏 | 2017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郑晓雯 | 2018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王家臣 | 2004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周宏伟 | 2006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王立杰 | 2009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刘波 | 2013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邵龙义 | 2017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易成 | 2017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 左建平 | 2017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中央国家机关会计领军人才 | 陈平泽 | 2016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
“高创计画”青年拔尖人才 | 杨晓峰 | 2015 |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 | 钱鸣高 | 1990 | 国务院 |
马念杰 | 1992 | 国务院 | |
葛世荣 | 1993 | 国务院 | |
陈华辉 | 1993 | 国务院 | |
何满潮 | 1993 | 国务院 | |
林福严 | 1993 | 国务院 | |
孙继平 | 1993 | 国务院 | |
吴淼 | 1993 | 国务院 | |
杨仁树 | 1994 | 国务院 | |
姜耀东 | 1998 | 国务院 | |
王立杰 | 1998 | 国务院 | |
武强 | 2000 | 国务院 | |
王家臣 | 2000 | 国务院 | |
彭苏萍 | 2001 | 国务院 | |
胡振琪 | 2004 | 国务院 | |
朱书全 | 2004 | 国务院 | |
丁日佳 | 2004 | 国务院 | |
范迅 | 2006 | 国务院 | |
刘青平 | 2006 | 国务院 | |
高全臣 | 2008 | 国务院 | |
代世峰 | 2008 | 国务院 | |
周宏伟 | 2010 | 国务院 | |
鞠杨 | 2012 | 国务院 | |
孟国营 | 2012 | 国务院 | |
单仁亮 | 2014 | 国务院 | |
刘宗光 | 2014 | 国务院 | |
毕银丽 | 2016 | 国务院 | |
刘波 | 2018 | 国务院 | |
王永刚 | 2018 | 国务院 |
学科建设
- 学科设定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批准日期 |
---|---|---|
理学 | 数学 | 2011.03 |
地质学 | 2006.01 | |
工学 | 力学 | 2003.09 |
机械工程 | 2006.01 | |
电气工程 | 2011.03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1.03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
土木工程 | 2006.01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000.12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11.03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2000.12 | |
矿业工程 | 1998.06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011.08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998.06 |
公共管理 | 2011.03 | |
资料来源: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博士点名称 | 批准日期 |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6.01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2011.03 |
计算数学 | 2011.03 | ||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 2011.03 | ||
套用数学 | 2011.03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2011.03 | ||
地质学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2006.01 | |
地球化学 | 2003.09 |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 2006.01 | ||
构造地质学 | 2006.01 | ||
第四纪地质学 | 2006.01 | ||
工学 | 力学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2003.09 |
固体力学 | 2000.12 | ||
流体力学 | 2003.09 | ||
工程力学 | 1981.11 | ||
机械工程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2006.01 | |
机械电子工程 | 2006.01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1981.11 | ||
车辆工程 | 2006.01 |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 2011.03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2011.03 |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2011.03 |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1981.11 |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2011.03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2003.09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2011.03 | ||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998.06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2006.0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2011.03 | |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 2011.03 |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2006.01 |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1981.11 | |
结构工程 | 2003.09 | ||
市政工程 | 2006.01 |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2006.01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2006.01 | ||
桥樑与隧道工程 | 2006.01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1986.07 |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2000.12 | ||
地图製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2000.12 | ||
数字矿山与沉陷控制工程 | 2002.12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2011.03 | |
化学工艺 | 2003.09 | ||
生物化工 | 2011.03 | ||
套用化学 | 2006.01 | ||
工业催化 | 2011.03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1981.11 |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1998.06 | ||
地质工程 | 2000.12 | ||
地球信息科学 | 2002.12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2011.12 | ||
矿业工程 | 採矿工程 | 1984.01 | |
矿物加工工程 | 1984.01 |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1986.07 | ||
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 2002.12 | ||
洁净能源工程 | 2002.12 | ||
矿物材料工程 | 2002.1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2003.09 | |
环境工程 | 2000.12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986.07 |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 2002.12 | ||
财务管理与系统工程 | 2011.12 | ||
工程管理 | 2002.12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2011.03 |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 2011.03 | ||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 2011.03 | ||
社会保障 | 2011.03 | ||
土地资源管理 | 2006.01 | ||
能源资源管理 | 2011.12 | ||
安全管理 | 2011.12 | ||
资料来源: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批准日期 |
---|---|---|
哲学 | 哲学 | 2011.03 |
经济学 | 套用经济学 | 2011.03 |
教育学 | 教育学 | 2011.03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2011.03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1.03 | |
理学 | 数学 | 2006.01 |
物理学 | 2011.03 | |
化学 | 2011.03 | |
地球物理学 | 2011.03 | |
地质学 | 2006.01 | |
统计学 | 2011.08 | |
工学 | 力学 | 2006.01 |
机械工程 | 2006.01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1.03 | |
电气工程 | 2011.03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06.01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11.03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6.01 | |
建筑学 | 2011.03 | |
土木工程 | 2006.01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006.01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06.01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2006.01 | |
矿业工程 | 2006.01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
城乡规划学 | 2011.08 | |
软体工程 | 2011.08 |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011.08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工商管理 | 2011.03 | |
公共管理 | 2011.03 | |
艺术学 | 美术学 | 2011.08 |
资料来源: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硕士点名称 | 批准日期 |
---|---|---|---|
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11.03 |
中国哲学 | 2011.03 | ||
外国哲学 | 2011.03 | ||
逻辑学 | 2011.03 | ||
伦理学 | 2011.03 | ||
美学 | 2011.03 | ||
宗教学 | 2011.03 | ||
科学技术哲学 | 2000.12 | ||
经济学 | 套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 2011.03 |
区域经济学 | 2011.03 | ||
财政学(含:税收学) | 2011.03 | ||
金融学(含:保险学) | 2011.03 | ||
产业经济学 | 2003.09 | ||
国际贸易学 | 2011.03 | ||
劳动经济学 | 2011.03 | ||
统计学 | 2011.03 | ||
数量经济学 | 2000.12 | ||
国防经济 | 2011.03 | ||
法学 | 法学 | 经济法学 | 2006.01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 2003.09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006.01 |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6.01 |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 2011.03 |
课程与教学论 | 2011.03 | ||
教育史 | 2011.03 | ||
比较教育学 | 2011.03 | ||
学前教育学 | 2011.03 | ||
高等教育学 | 2011.03 | ||
成人教育学 | 2011.03 |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2011.03 | ||
特殊教育学 | 2011.03 | ||
教育技术学 | 2011.03 | ||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2006.01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2003.09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2003.09 |
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 2011.03 | ||
汉语言文字学 | 2011.03 |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2011.03 | ||
中国古代文学 | 2011.03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11.03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 2011.03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11.03 |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1995.12 | |
俄语语言文学 | 2011.03 | ||
法语语言文学 | 2011.03 | ||
德语语言文学 | 2011.03 | ||
日语语言文学 | 2011.03 | ||
印度语言文学 | 2011.03 | ||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 2011.03 | ||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 2011.03 | ||
欧洲语言文学 | 2011.03 | ||
亚非语言文学 | 2011.03 | ||
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 2006.01 |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 2014.09 | ||
翻译学 | 2014.09 |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2006.01 |
计算数学 | 2003.09 | ||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 2006.01 | ||
套用数学 | 1995.12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2006.01 |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2000.12 |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2011.03 |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2011.03 | ||
电浆物理 | 2011.03 | ||
凝聚态物理 | 2003.09 | ||
声学 | 2011.03 | ||
光学 | 2006.01 | ||
无线电物理 | 2011.03 | ||
光伏物理与套用 | 2011.12 | ||
化学 | 无机化学 | 2011.03 | |
分析化学 | 2011.03 | ||
有机化学 | 2011.03 | ||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 2003.09 |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2011.03 |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2006.01 |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2000.12 |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2003.09 | |
空间物理学 | 2011.03 | ||
地质学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2006.01 | |
地球化学 | 2000.12 |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1993.12 | ||
构造地质学 | 2000.12 | ||
第四纪地质学 | 2006.01 | ||
工学 | 力学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2003.09 |
固体力学 | 1995.12 | ||
流体力学 | 2000.12 | ||
工程力学 | 1981.11 | ||
机械工程 | 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 | 2003.09 | |
机械电子工程 | 1998.02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1981.11 | ||
车辆工程 | 2006.01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2011.03 |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2000.12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2006.01 | |
材料学 | 2000.12 | ||
材料加工工程 | 2006.01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2011.03 | |
热能工程 | 2011.03 |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2011.03 |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1986.07 | ||
製冷及低温工程 | 2011.03 | ||
化工过程机械 | 2011.03 |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 2000.12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1998.02 |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2011.03 |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1981.11 |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2011.03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2011.03 | |
电路与系统 | 2000.12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2011.03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2011.03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1993.12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2000.12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993.12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1995.12 | ||
系统工程 | 2011.03 | ||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 2011.03 |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2011.03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2006.01 | |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 2006.01 |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1995.12 | ||
建筑学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2011.03 |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2003.09 |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2006.01 | ||
建筑技术科学 | 2011.03 |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1981.11 | |
结构工程 | 1995.12 | ||
市政工程 | 2006.01 |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2006.01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2000.12 | ||
桥樑与隧道工程 | 2003.09 | ||
水利工程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2003.09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1981.11 |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2000.12 | ||
地图製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1998.02 | ||
数字矿山与沉陷控制工程 | 2002.12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2006.01 | |
化学工艺 | 1986.07 | ||
生物化工 | 2003.09 | ||
套用化学 | 1998.02 | ||
工业催化 | 2006.01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1981.11 |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1993.12 | ||
地质工程 | 1990.1 | ||
地球信息科学 | 2002.12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2011.12 | ||
矿业工程 | 採矿工程 | 1981.11 | |
矿物加工工程 | 1981.11 |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1986.07 | ||
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 2002.12 | ||
洁净能源工程 | 2002.12 | ||
矿物材料工程 | 2002.1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2000.12 | |
环境工程 | 1993.12 | ||
软体工程 | 软体工程技术 | 2011.12 | |
信息安全 | 2011.12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981.11 |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 2002.12 | ||
财务管理与系统工程 | 2011.12 | ||
工程管理 | 2002.12 |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1993.12 | |
企业管理 | 1998.02 | ||
旅游管理 | 2011.03 |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2000.12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2006.01 |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 2011.03 | ||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 2011.03 | ||
社会保障 | 2011.03 | ||
土地资源管理 | 2000.12 | ||
能源资源管理 | 2011.12 | ||
安全管理 | 2011.12 | ||
艺术学 | 美术学 | 美术学 | 2006.01 |
设计学 | 设计艺术学 | 2003.09 |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批准日期 |
---|---|---|
工程硕士 | 矿业工程 | 1997.12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1997.12 | |
地质工程 | 1997.12 | |
控制工程 | 1997.12 | |
工业工程 | 1998.09 | |
计算机技术 | 2001.02 | |
测绘工程 | 2002.05 | |
环境工程 | 2002.05 | |
机械工程 | 2002.05 | |
物流工程 | 2004.06 | |
项目管理 | 2004.06 | |
电气工程 | 2004.06 |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2004.06 | |
动力工程 | 2005.06 | |
化学工程 | 2005.06 | |
材料工程 | 2006.06 | |
安全工程 | 2006.06 | |
仪器仪表工程 | 2007.06 | |
软体工程 | 2009.06 | |
水利工程 | 2009.06 | |
工业设计工程 | 2010.09 | |
生物工程 | 2010.09 | |
交通运输工程 | 2014.05 | |
资产评估硕士 | 2010.09 | |
法律硕士 | 2014.05 | |
体育硕士 | 2010.09 | |
翻译硕士 | 2010.09 | |
工商管理硕士 | 1996.11 | |
公共管理硕士 | 2005.02 | |
会计硕士 | 2010.09 | |
工程管理硕士 | 2010.09 | |
艺术硕士 | 2010.09 | |
资料来源: |
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授权时间 |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学科名称 | 授权级别 | 授权时间 |
矿业工程 | 博士一级 | 1998.06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
採矿工程 | 博士二级 | 1984.01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博士二级 | 1986.07 |
矿物加工工程 | 博士二级 | 1984.0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博士二级 | 1981.11 |
岩土工程 | 博士二级 | 1981.11 |
工程力学 | 博士二级 | 1981.11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博士二级 | 1981.11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博士二级 | 1981.11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博士二级 | 1986.07 |
“双一流” 建设学科 | ||
矿业工程 | ---------- | 2017.09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 2017.09 |
资料来源: |
- 学科评估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数学、环境/生态学、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1个北京市示範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煤炭安全开採与地质保障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资源学院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电学院与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採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地质工程、工程力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採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採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地质类
北京市示範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机械创新实践基地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气工程实验示範中心等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煤集团北京煤机製造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中澳培训中心、中煤集团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
-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7项教学成果获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 学生成绩
2017-2018 学年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高等学校採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39项,865人次获奖359项。在第四届中国“网际网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7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採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煤基浆体燃料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共伴生能源精準开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97项。
奖励名称 | 实验室/人员排名 |
---|---|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採关键理论与技术” | 王家臣(1) |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部乾旱半乾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套用” | 毕银丽(1) |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套用” | 周福宝(1) |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採关键技术及装备” | 王家臣(6) |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採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 | 孟召平(4) 毕银丽(6) 杜文凤(8) |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型铁矿山露天井下协同开採及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套用” | 吴立新(2) |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 窦林名(8) |
201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 王德明(1) 周福宝(6) |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综合机械化固体废弃物密实充填与採煤一体化技术” | 张吉雄(2) |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煤矿通风瓦斯超限预控与监管技术及系统” | 孙继平(2) |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 | 胡振琪(6)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综放顶煤放出理论与厚煤层开採围岩控制技术及套用” | 王家臣(1)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 | 武 强(2)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瓦斯突出煤层群保护层开採与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关键技术” | 周福宝(2)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套用” | 彭苏萍(5)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及围岩控制技术” | 柏建彪(4)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採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 马立强(9) |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矿井移动与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 | 孙继平(1) |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型露天煤矿开採新技术与套用研究” | 才庆祥(1) |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 曹代勇(4) |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厚煤层安全开採关键装备及自动化技术” | 屠世浩(6) |
资料来源: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类别 | 经费(万元) | 经费来源 |
---|---|---|---|---|---|
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 袁亮 | 2016-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画 | 2900 | 科技部 |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 | 孙继平 | 2016-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画 | 2900 | 科技部 |
煤型稀有金属矿床 | 代世峰 | 2016-2021 | 学科创新引导智基地 | *00 | 外专局 |
煤炭深部开採中的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治基础研究 | 姜耀东 | 2010-2014 | 973项目 | 2897 | 科技部 |
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 | 韩敏芳 | 2012-2016 | 973项目 | 3400 | 科技部 |
煤中有害元素分布富集机理及环境污染防治 | 代世峰 | 2014-2018 | 973项目 | 2800 | 科技部 |
薄煤层开採关键技术与装备 | 屠世浩 | 2012-2015 | 863项目 | 2872 | 科技部 |
大型露天开採矿技术与装备 | 才庆祥 | 2011-2014 | 863项目 | 2507 | 科技部 |
矿井灾害源探测仪器研製与产业化套用 | 彭苏萍 | 2013-2016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 | 4290 | 科技部 |
複杂条件大型煤炭基地快速精细勘查技术 | 彭苏萍 | 2012-2015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800 | 科技部 |
大型煤炭基地沉陷区黄河泥沙充填修复技术及示範 | 胡振琪 | 2012-2015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826 | 科技部 |
矿井冒顶与地压灾害防治技术及示範 | 许家林 | 2012-2015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452 | 科技部 |
採空区矸石、粉煤灰充填综合机械化採煤技术研究 | 王家臣 | 2009-2013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410 | 科技部 |
土地整理与质量检测专用装备研究与示範 | 杨 峰 | 2011-2013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794 | 科技部 |
煤矿採选充采一体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範 | 张吉雄 | 2012-2014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1119 | 科技部 |
煤粉产出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 曹代勇 | 2011-2015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80 | 科技部 |
矿山岩体分形重构与灾变能量理论 | 鞠 杨 | 2012-2015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0 | 基金委 |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基础研究 | 孙继平 | 2012-201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20 | 基金委 |
煤田火灾防治理论与方法 | 王德明 | 2012-201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40 | 基金委 |
浅埋藏近距离煤层群开採煤炭自燃防治理论与技术基础 | 秦波涛 | 2014-20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5 | 基金委 |
矿井瓦斯抽采与安全 | 周福宝 | 2014-20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0 | 基金委 |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徵及宣威肺癌地质起因研究 | 邵龙义 | 2011-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180 | 基金委 |
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代世峰 | 2014-2016 | 教育部 创新团队 | 300 | 教育部 |
煤矿瓦斯与煤自燃防治 | 周福宝 | 2014-2016 | 教育部 创新团队 | 300 | 教育部 |
深井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 | 张 农 | 2011-2013 | 教育部 创新团队 | 300 | 教育部 |
矿井水害防控理论与实践 | 武 强 | 2011-2013 | 教育部 创新团队 | 300 | 教育部 |
煤炭开採对地表生态和水资源的影响规律与地表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 彭苏萍 | 2013-2014 | 企业委託 | 3849 | 神华集团 |
煤炭地下导控气化技术 | 王作棠 | 2011-2026 | 企业委託 | 5000 | 山西亿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34万册,电子图书395万册;中文资料库83个,外文资料库126个,中外文纸质期刊1338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资料库”、“低碳新能源资料库”、“中国矿业大学学术视频点播平台”和“中国矿业大学机构知识库”等特色资料库。
- 学术期刊
《矿业科学学报》主要刊载矿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内容包括矿业工程、煤矿开採、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矿山机械工程、矿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与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能源绿色开採与洁净利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等;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期刊,维普网、知网资料库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中国国内10所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50 所世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定,与百余所中国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第一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採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採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是由地球、火炬、圆环三种造型和红黄蓝等颜色组成的图案,并由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中文为邓小平题写体。

- 校旗
校旗为天蓝色旗面,旗面正中是白色中英文校名及校徽,中文为邓小平题写体。
精神文化
- 三风
校训: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校风:勤奋、求实、进取、奉献
学风:好学力行
- 校歌
学校校歌为1934年由李敏修作词、张洪岛作曲的《焦作工学院校歌》。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 ![]()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徐孝民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葛世荣 |
党委副书记 | 王强东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董晞(女) |
副校长 | 姜耀东、朱书全、范中启、王家臣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