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北京吉利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开设有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工程、数字媒体与网站设计、3G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套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路等10个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2000年
- 类别:私立大学
- 主要院系: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工程、数字媒体与网站设计、3G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套用等
- 学校地址:北京
学院概况
学院的办学条件在不断加强,除学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公共机房等硬体设施外,还投资500余万元在学院建设了计算机综合实践中心、多媒体实践中心、软体实践中心、电子信息实践中心、网路工程实践中心、软体编程训练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图形图像製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9个专业实验室,占地800余平方米,可同时满足学生教学实践需要。採用实验教学硬体多媒体互动设备和传统投影多媒体教学结合,师生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院十四年来,信息工程学院不断开拓进取吉利,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2003年,信息工程学院率先将职业证书课教育引入课堂,实现“双证教育”;2005年,信息工程学院高职专业作为教育部评估组选定的剖析专业,接受评估专家的全面剖析,顺利通过专家评估。
另外,学院与多家专业对口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係,其中与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套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套用型软体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案例被教育部科技司纳入《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2010年又作为民办院校优秀案例入选了《北京市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集》。学院在教学、学生管理各个方面取得许多成果。
从2002开始,以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为骨干的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网路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学院学生为主的参赛队连续九届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并收穫了可喜的成绩,其中3人获全国一等奖、18人获北京赛区一等奖、33人获北京赛区二等奖。
办学特色
1.坚持“双证书”教育: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003年,信息工程学院成为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指定合作院校,“一个毕业证书+多个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未来职业竞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通过两条线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养成,即“基础理论+职业证书课程+企业实际项目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完成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另外,通过开设系列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学生软能力素质的培养。
3.注重学生实习就业:学院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学院率先开设了职业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开展应聘技巧与就业能力培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项目,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截至2011年,学院已经与北京十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习就业机会。2010年学院推荐31名学生到公司实习,毕业后公司留用16人,留用率达到51.6%,学院就业率达到94.5%。学院在开学初就与学生签订就业推荐协定,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推荐工作。
4.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学院一直坚持“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和一支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从课堂到宿舍,一天四次课堂检查、每天的文明行为检查、晚自习检查、班会检查,每周公寓检查,定期的安全检查以及卫生检查确保了学生的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5.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模式适合自考学生,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意愿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流教学,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结合各自兴趣和职业规划,自愿参加自考课程班或实战技能课程班的学习。自考课程班根据自考大纲安排课程,实战技能课程班则在自考基础课程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开设职业证书课程和相应的实用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把握知识尺度,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及自信心,增强学生实际套用和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师资力量
学院聚集着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具有把握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特点。兼职教师多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教师队伍中,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中级以上职称占50%,同时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骨干教师紧密结合行业需要讲授实践、实训课程。
学科带头人
冷万海,硕士,教授
北方交通大学信息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从教20多年来,先后讲授了《彙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51系列单片机》、《SQI Server资料库》等课程,《Visual Basic 6.0 程式设计》列为我校精品课程,多次获优秀教师、优秀知识分子称号;曾在企业任工程师职务多年,在技术岗位工作期间研製的“多功能电话计费器”获得吉林省登记科研成果、铁道部“十五”期间科研成果。
范欣楠,院长助理,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套用专业工学硕士。曾在民航数据通信公司任软体工程师;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体测试专业技师认证、网路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认证工程师和Fluck Certified Cabling Test Technician,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现从事计算机套用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参加北京市首届职业院校课程设计与实践竞赛专业组比赛获三等奖。曾作为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由北京市教委选派前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论和方法。
吴华,博士,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曾负责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分散式线性扩散码的两跳移动中继网路分群算法研究,863项目-基于MIMO的协同中继技术在下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路中的套用,并参与北邮与中兴公司的合作项目-Relay调度模式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精通3G/B3G无线通信理论。熟练套用C/C++, Matlab程式语言。已有多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
黄杰:讲师,网站设计师,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副主任。
北京市计算机协会高职分会理事。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软体工程。2008年参与华为NetStream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严格按照IPD-CMM流程;2009年11月参加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素质水平提高工程项目;2010年7月主持《网站设计与製作》课程教学改革立项;2010年12月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课程培训并获得骨干教师证书。
施一飞,讲师。
北京大学软体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毕业,曾就任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软体工程师,学习期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曾参与过中国移动手机信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字娱乐研究中心的虚拟现实、二维动画製作软体等项目。来校后承担了多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2010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北方交通大学信息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从教20多年来,先后讲授了《彙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51系列单片机》、《SQI Server资料库》等课程,《Visual Basic 6.0 程式设计》列为我校精品课程,多次获优秀教师、优秀知识分子称号;曾在企业任工程师职务多年,在技术岗位工作期间研製的“多功能电话计费器”获得吉林省登记科研成果、铁道部“十五”期间科研成果。
范欣楠,院长助理,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套用专业工学硕士。曾在民航数据通信公司任软体工程师;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体测试专业技师认证、网路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认证工程师和Fluck Certified Cabling Test Technician,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现从事计算机套用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参加北京市首届职业院校课程设计与实践竞赛专业组比赛获三等奖。曾作为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由北京市教委选派前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论和方法。
吴华,博士,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曾负责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分散式线性扩散码的两跳移动中继网路分群算法研究,863项目-基于MIMO的协同中继技术在下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路中的套用,并参与北邮与中兴公司的合作项目-Relay调度模式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精通3G/B3G无线通信理论。熟练套用C/C++, Matlab程式语言。已有多篇学术论文被EI检索
黄杰:讲师,网站设计师,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副主任。
北京市计算机协会高职分会理事。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软体工程。2008年参与华为NetStream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严格按照IPD-CMM流程;2009年11月参加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素质水平提高工程项目;2010年7月主持《网站设计与製作》课程教学改革立项;2010年12月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课程培训并获得骨干教师证书。
施一飞,讲师。
北京大学软体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毕业,曾就任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软体工程师,学习期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曾参与过中国移动手机信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字娱乐研究中心的虚拟现实、二维动画製作软体等项目。来校后承担了多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2010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将逐步加大,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一批套用型、技能型信息技术高级人才,因此,学院把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级套用型人才作为基本目标,将在学科建设、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质量提高、高技能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高素质和行业竞争力的本、专科层次“高级套用型”人才。
专业介绍
2013年招生专业介绍
计算机套用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套用和网路系统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软体工程技术“银领”人才。
主要课程:电脑程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路技术、数据结构、资料库技术与套用、网路套用综合实训、多媒体套用技术、网路作业系统、Java程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网站设计与发布等专业技术课程。
职业证书教育:网页设计师、网路套用工程师、程式设计师等(学生在校期间可自愿考取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
毕业去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和网路系统的安装、管理、维护,软体开发以及信息技术行业从事网站设计製作、网路工程、程式设计等工作。
计算机套用技术(网站设计与管理方向)(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网页编辑、网站建设、软体开发、多媒体套用製作等相关工作的“IT银领”技术套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网路技术、网路资料库、图像处理实用技术、动态网页设计、网站开发、Java程式设计、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数码视频动画设计等专业技术课程。
职业证书教育: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师、三维动画设计师、程式设计师等(可自愿考取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
毕业去向:可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建设与系统维护工作,可在网路媒体、网站设计製作公司从事宣传、电子商务行销等相关工作。
自设专业介绍
计算机网路工程(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丰富计算机套用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路管理技术,能完成中小型区域网路的规划设计、安装与调试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网路技术基础、网际网路原理与WEB技术、TCP/IP协定分析、网路作业系统、典型企业网路设计、防火墙技术、网路病毒防治、组网技术与网路管理、网路资料库、计算机网路安全等专业技术性课程。
职业证书教育:网页设计师、程式设计师、网路套用工程师、网路安全工程师、三维动画设计师等(学生在校期间可自愿考取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
毕业去向:可在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路建设与管理、信息安全系统设计、网路维护、网路软硬体设备行销等工作。
计算机网路工程(数字媒体与网站设计师方向)(四年)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包括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3DMax等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网页设计、软体技术基本的编程技术,同时掌握三维动画创作、多媒体套用製作、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多项技能。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路基础、网路资料库SQL SERVER2000、图像处理实用技术、动态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数码视频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合成等专业技术性课程。
职业证书教育:平面设计师、三维动画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网站设计师、程式设计师等(可自愿考取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
毕业去向:可从事计算机网路、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可在网路媒体、网站设计与製作公司从事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企业宣传、行销等相关工作,可到影视广告製作公司、动画与电子游戏製作公司从事多媒体设计製作、音视频数位化、游戏美工、动画设计与製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网路工程(电子商务与网路行销师方向)(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套用能力及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套用和维护能力;培养电子商务平台规划、网路套用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维护等能力及电子商务平台资料库建设、网站程式设计、站点管理维护等能力。
主干课程:多媒体技术、资料库套用技术、Java程式设计、图像製作与处理、网路管理与维护、电子商务系统综合套用项目开发。
毕业去向: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工程师、电子商务网路套用开发工程师、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师、电子商务网站管理员、电子商务平台规划人员。
计算机网路工程(网路安全工程师方向)(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计算机网路运营、网路及网路安全产品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提供能够从事网路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网路安全策略的设定、信息加密与解密、数据存储与恢复等工作的技能型网路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式设计、中小型企业网组建与管理、资料库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与套用、Web程式设计、TCP/IP协定及套用、网路作业系统、网路攻防对抗实践、网路安全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专业技能考证。
毕业去向: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政府机关(部队)、金融行业、信息产业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网路系统设计和管理,从事信息安全防护方面工作。
计算机网路工程(移动通信工程师方向)(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移动通信行业知识和各种通信技术,能将软体开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进行通信行业嵌入式开发、移动套用软体开发、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的国家急需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设计、网路互联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资料库开发与管理、Web套用开发、Java程式设计、移动手机软体开发、嵌入式开发、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等专业技术性课程。
职业证书教育:网页设计师、程式设计师、嵌入式软体工程师、网路安全工程师等(学生在校期间可自愿考取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
毕业去向:可到通信行业从事嵌入式套用开发、现代通信软体项目管理、移动通信数据管理、通信设备维护及维修等工作。
计算机套用技术(物联网套用工程师方向)(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熟悉网路工程构建、物联网建设和网路设备的配置方法,具备基于计算机套用技术、感测信息处理技术和网路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的能力,具备物联网的套用设计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在物联网的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物联网设计、开发、套用与管理工作,胜任物联网工程建设、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套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网路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入门、无线通信基础及套用、物联网数据管理技术、无线感测器网路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套用、面向对象程式设计、信号与系统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网路编程技术等。
毕业去向:可到大中型物联网企业从事物联网套用管理工程师、物联网实施工程师、物联网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后工程师等职位,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适合的系统。也可从事网路、通信技术及程式设计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套用技术(软体工程师方向)(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软体开发流程,掌握软体项目开发方法和实践技能,精通主流软体开发技术,精通网站设计技术,熟练掌握网站软体管理与维护技术,具有团队精神的高级套用型开发人才。
主要课程:C程式设计、资料库技术、网页製作、VBA套用技术、数据结构、作业系统、C#程式设计、软体工程、Web软体开发、Java程式设计、软体项目管理、软体测试等课程和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技能考证。
毕业去向:可到软体开发公司、计算机软体产品的售前与售后服务企业、网路设计与维护企业、数据维护与管理企业以及其它和计算机软体使用和维护、信息化管理、网站设计与运行维护、软体设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