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位于东城区中南部,其界北起崇文门东、西大街,南至两广路;东起南北花市大街北段,西至北官园、戴家胡同。
有崇文门外大街、崇文门西大街、崇文门西小街、东打幺厂街、北官园胡同、祈年殿大街、东兴隆街、戴家胡同、铁香胡同、南武圣巷、北武圣巷、东茶食胡同、河泊厂西巷、崇文门东河沿、崇文门东大街、花市上头条、西花市北一巷、西花市大街、手帕胡同、健康里西巷、西茶食胡同21条街巷。崇文门菜市场为北京市最大的菜市场。崇文门饭店、哈德门饭店和便宜坊烤鸭店、万全堂药店位于境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崇文门外街道
- 行政区类别:街道
- 所属地区:北京市
- 政府驻地:西花市南里东区14号
- 电话区号:010
- 邮政区码:100062
- 地理位置:东城区中南部
- 面积:1.12平方千米
- 人口:48817人(2010年)
- 方言:北京话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清真寺
- 车牌代码:京A
地理位置
崇文门外街道位置
崇文门外街道位于东城区中南部。
东依南、北花市大街与东花市街道为邻,南邻两广路(珠市口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与天坛街道、体育馆路街道毗连,西至北官园、戴家胡同与前门街道接壤,北靠崇文门东、西大街与建国门街道、东华门街道相邻。
历史沿革
明属正东坊(部分)和崇北坊。
清乾隆年间属外左一区和外左二区,1947年属外一区和外三区。
1954年建石虎南大院、草厂八条、巾帽和薛家湾4个办事处,1958年9月合併为东兴隆街办事处,后改名崇文门外街道,1966年曾称南昌路街道,1979年恢复现名。
1996年,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辖东城根、崇东大街、花市上头条、上二条、上三条、上四条、西花市、手帕、缨子、包头、广渠门内、健康里、珠市口东大街、香串、南五老、东茶食、北五老、东河泊厂、西河泊厂、西茶食、南官园、北官园、大桥、豆谷、巾帽、东打磨厂、崇西大街一、崇西大街二28个居委会。2008年辖崇西、崇东、大桥、都市馨园、新世界家园、西花市南里东区、西花市南里西区、西花市南里南区、国瑞城东区、国瑞城中区、国瑞城西区等13个社区。
2010年崇文区撤销后,崇文门外街道划归东城区管辖。
截至2010年,常住人口48817人。
行政区划
2011年辖12个社区。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110101012:
崇外街道行政区划图

~001 111兴隆都市馨园社区
~002 111新世界家园社区
~003 111崇文门东大街社区
~004 111崇文门西大街社区
~005 111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区
~006 111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
~007 111大桥社区
~008 111新怡家园社区
~009 111西花市南里南区社区
~010 111国瑞城西区社区
~011 111国瑞城中区社区
~012 111国瑞城东区社区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街道建设
2001年崇外地区开始了大面积的危改拆迁,新世界家园小区、都市馨园小区、西花市南里小区相继建成完工并完成了回迁,90%以上的居民告别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崇外将是崇文区内第一个消灭平房的地区。目前,辖区内共有社区居委会12个,分别为崇西、崇东、大桥、都市馨园、新世界家园、西花市南里东区、西花市南里西区、西花市南里南区、国瑞城东区、国瑞城中区、国瑞城西区社区居委会以及最新成立的新怡家园社区。
人口民族
辖区共有户籍人口13810户、34084人,其中:男性16999人、女性17085人;外来人口10076人;统战人士379人;少数民族262户,505人;育龄妇女12057人,其中未婚妇女5387人;烈属24人,伤残革命军人16人,在乡复员军人1人,军属19人;60岁以上老年人3933人,百岁老人2人;残疾人1248人(肢体残疾672人,视力残疾134人,听力残疾87人,精神残疾195人,智力残疾130人,综合残疾30人)。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4793人,另有流动人口14925人。
旅游景点
辖区内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花市勅建火德真君庙,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花市清真寺、东兴隆街52号四合院。花市元宵灯会已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同仁堂集团总部坐落于此,另有新世界百货、国瑞购物中心、搜秀商城等大型购物、休闲、娱乐中心,是东城区区现代化商业服务业集中发展的地区。
远景规划
崇外地区拥有现代化城市结构的两大特徵:一是繁华的现代化商业、服务业设施,二是高标準的居住社区。崇外地区俯瞰呈现出较为工整的“田”字型,中间“一竖”是崇外大街,“一横”是西花市大街和东兴隆街,中心点是花市路口。
崇外街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东城区“总规”和“两新四化”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宜商宜居新崇外”建设,努力实现崇外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