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泉洞,俗名管家洞,是一山洞,距铜山村约十华里,在“高山坪”附近。洞口上圆下方,高约八米,宽约十四米。相传灌泉洞中的龙潭中有龙,每逢大旱之年,农民背花瓶、举火把入洞,取龙潭水装入瓶中,表示接龙而归。有时云雨随着接龙的队伍而来,农民更加相信是“龙王”显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灌泉洞
- 俗名:管家洞
- 高约:八米
- 宽约:十四米
结构
第一道洞内宽敞明亮,可容数百人,地面较为平坦。有乾田和水田;把水舀到乾田里马上渗去,水田的水却舀不乾。还有钟石、鼓石,敲击时如钟鸣鼓响。还有一种白如玉、凉如冻的“凉水石”,据说碾成粉扑痱子有特效。洞壁有自然形成的浮雕山水,洞顶有荷花瓣、百鸟朝阳等栩栩如生的图案。洞中泉水叮噹,声如奏琴。第二道洞有一座“石门坊”,洞中水声潺潺,光线暗淡,游人须备火把照明。沿洞两壁有水晶宫、青狮、白象、猿猴展臂……形态逼真。直至第四道洞,有一龙潭,薄雾瀰漫,水深莫测。据说有人到过第七道洞,但是此洞究竟有多深,至今尚未探明。
历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大旱,茂林、潘村的农民联合到灌泉洞龙潭求雨,正好“接龙”以后,下了一场大雨,后来又举行了“还水”仪式。茂林、潘村等地组成百余人的队伍,由当时的泾县县长叶粹武和当地绅士率领,抬着香案和祭器,以及装着龙潭水的那只花瓶,一路上焚香点烛,笙箫鼓乐,吹唢吶,放鞭炮和三眼铳,直到灌泉洞中,把瓶里的水倒还给龙潭里。
建国后,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修建了塘坝水库,农民再也不用进洞去“接龙”求雨了。
其他
此外,宋村村还有个“神仙洞”。洞口约6米见方,洞顶长着鲜嫩的韭菜覆盖。洞中有神仙床、菩萨庙、水晶柱、荷花幔和楼阁以及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可供游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