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龙潭镇(河南省唐河县龙潭镇)

2019-09-16 13:03:12 百科
龙潭镇(河南省唐河县龙潭镇)

龙潭镇(河南省唐河县龙潭镇)

龙潭镇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唐河县城西南32公里,东临湖阳镇,西接苍台镇,北连郭滩镇和黑龙镇,南与湖北省枣阳市毗邻。龙潭镇辖区98平方公里,现有9.2万亩耕地,4.6万人,21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28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镇。全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

龙潭镇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该镇中徐村、韩庄、北蓼河支流上,现存留坝基一段和南北水渠沟各一条,为汉代水利工程———汉壋遗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龙潭镇
  • 外文名称:Longtan Town
  • 别名:汉龙潭
  • 所属地区:河南省唐河县
  • 电话区号:0377
  • 面积:98平方公里
  • 人口:4.6万人
  • 方言:中原官话
  • 气候条件: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
  • 火车站:唐河站
  • 车牌代码:豫R

镇名来历

龙潭镇,又名汉龙潭,原名黄家庄。据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奶奶庙碑文载:“汉龙潭,唐邑古镇也,始于黄,兴于龙。龙者水也,水患至,唯此地汲水,汲水者是为旱龙,故崇名耳。”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赵河保(今龙潭镇赵河村)。民国2年(1913年)属沘源县。民国10年(1921年)设龙潭乡,属湖阳区。民国12年(1923年)属唐河县湖阳区·。民国30年(1941年)设龙潭联保,属湖阳区。民国36年(1947年)12月解放,属唐南县(爱国民主政府驻祁仪)第四区(区公所驻龙潭)。民国38年(1949年)5月,併入唐河县,属第九区(驻龙潭)。1955年9月龙潭区撤,属湖阳区。1956年2月,撤区,其境设龙潭中心乡。1956年12月恢复区,仍属湖阳区,中心乡改为一般乡。1958年10月属湖阳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湖阳区,境内设龙潭、王槽坊、杨庙3个小公社。1963年5月撤杨庙公社,其境设龙潭、王槽坊2个人民公社,仍属湖阳区。1968年8月撤区并社,王槽坊公社併入,成立龙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龙潭乡。1997年撤乡设镇。。

农副产品

唐河的支流蓼阳河、礓石河从龙潭镇自东向西穿过,境内修有太山水库、五七坝水库等,水利条件较好。龙潭镇是省农科院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实验示範基地,1997年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科技示範基地,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科技示範镇。全镇农业资源丰富,产品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麦,花生、无籽西瓜、Bejo甘蓝生产基地和高产开发乡镇之一,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三年的四万亩(已完成二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龙潭镇畜牧业发展规划不断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潭镇坚持以专业厂建设为重点,以标準化生产为方向,走专业化的黄牛繁育道路。目前已建成以严营村黄牛繁育场为代表的高科技、高标準专业厂4个。畜牧业上形成了以黄牛、生猪、波尔山羊、良种獭兔和蛋鸡为主的养殖基地。

工业发展

龙潭镇工业发展迅速。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麵粉加工、食品加工和手袋生产比较发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农业资源为主的加工业体系。同时,该镇大力唱响招商强镇的主旋律,最佳化招商环境,真正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发展的好,2006年共引资1.1亿元,新上项目13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

交通状况

龙潭镇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枣阳的二级油路,东接省道49线,交通四通八达。通信事业日新月异,电力事业发展迅速,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台区81个。21个行政村,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龙潭镇围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林业政策,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建设,使该镇成为速生用材林为主、生态林为补充、适度规模经济林的林业发展态势。目前该镇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18%。

村镇发展

镇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条,呈四纵四横格线状分布,交通便利。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三星级城镇”。全镇建有专业市场四处,服装、百货、布匹、副食、蔬菜、肉蛋、瓜、果、建材、农资、畜禽交易等市场齐全。2006年3月由新时代生活广场老伴王峰投资800万元在集镇建成日常生活用品超市和高档家电、家具二个超市,运行良好。集镇从业人员5000多人,日上市流量约2万人次,年商品零售额达2000多万元,市场繁荣,经济活跃,政治稳定,治安良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