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正和镇

2019-11-30 06:25:39 百科
正和镇

正和镇

正和镇地处桂阳县城东南部,东与北湖区保和乡接壤,南与太和镇为邻,西与鹿峰街道相连,北接樟市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106.94平方千米(2017年)。

正和镇东距郴州市中心城区20公里,距郴州西站16公里,厦蓉高速、郴州大道、X090线公路贯穿全境,是桂阳县的东大门、融郴达江战略的桥头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正和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桂阳县
  • 面积:106.9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0798人(2017年)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正和镇因人民政府原驻地位于“正和圩”而得名。

政区沿革

1950年为桂阳县蓉峰镇。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71年4月,城关人民公社划出14个农村大队,设城郊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改城郊乡。明嘉靖六年(1527),桂阳本州设四乡47里,荷叶为南乡朝宗里。明崇祯十三年(1640)调整为金三乡二都。清康熙二十一年(1696),复为朝宗里。民国19年属桂阳县第二区东镇乡。共和国1959年成立太和人公社,1961年改为正和人民公社,1984年6月更名为正和乡。2012年3月桂阳县行政区划调整将城郊乡的官溪、西水、全义、极乐、燕山、火田、解放与正和乡合併成立正和镇。

政区划分

2012年3月,辖付家、豆坪、欧家、正和、黄石、阳山、新屋、芦村、官溪、西水、全义、极乐、燕山、火田、解放等15个村民委员会,和桐子坪1个居民委员会。设2个居民小组,145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

正和镇位于东经112°33′26″~112°25′46″,北纬25°37′15″~26°23′30″。地处桂阳县城东南部,东与北湖区保和乡接壤,南与太和镇为邻,西与鹿峰街道相连,北接樟市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106.94平方千米(2017年)。人民政府驻桐子坪,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00,县城2千米。

人口统计

2012年3月辖区总人口23858人,其中常住人口15507人,城镇化率65%。另有流动人口6500人。总人口中,男性12120人,占50.8 %;女性11738人,占49.2 %。14岁以下4771人,占20%;15~4岁16701人,占70%;65岁以上2386人,占10%。2011年人口出生率6.3‰,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4人。
20798人(2017年)。

经济概况

农业

正和镇拥有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3亩,以种植烤菸、水稻、红薯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157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1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2万吨,人均59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烤菸,2011年烤菸种植8160亩,收购菸叶1.95万担,完成税收425万元。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羊饲养量0.58万只,年末存栏0.24万只;家禽饲养量3.11万羽,其中阳山湖鸽子0.21万羽,年末存栏0.09万羽。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7850元。

工业

z正和镇工业以化工、塑胶製品、矿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实现工业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加21%。拥有工业企业166家,从业人员4300人。

商业外贸

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有商业网点165个,从业人员1566人;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5.26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27.56万元。2011年末有金融机构5个,各类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01万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