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龙潭区(吉林省吉林市市辖区)

2019-09-12 10:39:03 百科
龙潭区(吉林市龙潭区)

龙潭区(吉林省吉林市市辖区)

吉林市龙潭区一般指本词条

龙潭区是吉林省吉林市辖区之一,因地处龙潭山麓而得名。位于吉林市东北部,松花江北岸,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

龙潭区辖区面积12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27 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为527532人,有汉族、瑶族等20多个民族。2016年,龙潭全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2016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7.5亿元,比2015年增长7%。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龙潭区
  • 外文名称:Longtan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吉林省吉林市
  • 下辖地区: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 政府驻地:遵义东路
  • 电话区号:(+86)0432
  • 邮政区码:132000
  • 地理位置:吉林市东部
  • 面积:1208.9平方公里
  • 人口:52.8万(2010年常住人口)
  • 方言:东北官话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龙潭山公园 
  • 机场:吉林二台子机场(改扩建)
  • 火车站:吉林北站,江北站,龙潭山站‍
  • 车牌代码:吉B
  • 行政代码:220203

历史沿革

龙潭区因地处龙潭山麓得名。1956年称龙潭区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龙潭区人民公社;1962年复称龙潭区人民委员会;1992年2月10日,民政部批覆:将原郊区的金珠乡、江北乡、龙潭乡的大砬子、北甸子、龙城、土城子、铁东、东升、天太村划归龙潭区管辖,龙潭区人民政府驻遵义西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潭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部,松花江北岸,因地处龙潭山麓而得名,为吉林市所辖四个城区之一。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辖区面积12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2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龙潭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松花江在龙潭区西侧,半包围流程58公里。西边是肥沃的沖积平原,东边是长白山野生资源丰富的低山丘陵区,地势多为平原和丘陵。

气候

龙潭区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降水量650--750毫米,无霜期130天。

水文

龙潭区水系发达,第二松花江呈半包围状环绕龙潭区,流程58公里。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龙潭区森林覆盖面积广,是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主要树种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胡桃秋、柞树、杨树、水曲柳等。

矿物资源

龙潭区矿物质资源贮量较大,有优质花岗岩、白粘土、沸石、褐煤、白硅土等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龙潭区的梅花鹿、紫貂、林蛙、獭兔资源丰富,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名声在外。盛产葡萄、金红苹果、李子等水果和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绿色有机大米、粘甜玉米、江密峰贡米、乌拉小米和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
龙潭区梅花鹿龙潭区梅花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龙潭区面积306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3个乡:遵义街道、龙潭街道、新安街道、龙华街道、汉阳街道、泡子沿街道、靠山街道、山前街道、新吉林街道、土城子街道、铁东街道、榆树街道、金珠乡、江北乡、龙潭乡。区政府驻遵义东路。
2000年,龙潭区辖13个街道、3个镇、4个乡。
2003年,龙潭区辖12个街道、4个镇、4个乡:遵义街道、龙潭街道、新安街道、龙华街道、汉阳街道、泡子沿街道、靠山街道、山前街道、新吉林街道、土城子街道、铁东街道、榆树街道、江密蜂镇、缸窑镇、大口钦满族镇、乌拉街满族镇、金珠乡、江北乡、龙潭乡、杨木乡。
龙潭区设立汉阳街道(调整时间尚不清楚)。
2005年春,撤销龙潭乡设立承德街道。2005年10月杨木乡併入缸窑镇。
2008年10月,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範园区,设在龙潭区,园区占地59.8平方公里,与龙潭区政府实行一体化管理。

区划详情

2016年,龙潭全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龙华街道、土城子街道、东城街道、泡子沿街道、龙潭街道、新吉林街道、山前街道、遵义街道、榆树街道、靠山街道、汉阳街道、承德街道、新安街道、铁东街道、乌拉街满族镇、缸窑镇、江密峰镇、大口钦满族镇、金珠镇、江北乡以及兴华经济管理区、阿拉底经济管理区、棋盘经济管理区、天太经济管理区及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範园区。
龙潭区龙潭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龙潭区人口为51.7万,其中农业人口18.9万,非农业人口32.8万。
吉林龙潭区吉林龙潭区

民族

2010年,龙潭区内居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赫哲族、瑶族等20多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13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3.1亿元,比2012年增长5.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1.1亿元,比2012年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1.9亿元,比2012年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亿元,比2012年增长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9.8亿元,比2012年增长22.1%。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87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230亿元,与2012年同期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亿元,比2012年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82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1%和16%。
龙潭区龙潭区
2016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7.5亿元,比2015年增长7%。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2.8亿元,比2015年增长9.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7.2亿元,比2015年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92亿元,比2015年增长1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1亿元,比2015年增长14.3%。

第一产业

2011年,龙潭区耕地面积279.03公里,是吉林地区水稻、玉米、蔬菜、肉牛、生猪和肉鸡的重要生产基地,特色农业是龙潭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成长点。粮食作物的特色品种主要有绿色无公害小米和粘甜玉米,其中以优质土壤、纯净无污染的牤牛河水培育出的优质江密峰贡米洁白醇香,乌拉小米营养价值极高;蔬菜特色品种主要有红皮毛葱、紫皮蒜等,并已申办了绿色食品标誌,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各国;养殖业的特色品种有獭兔、梅花鹿、柞蚕、肉鸡等多个种类。
龙潭区农业龙潭区农业
2013年,龙潭区“高光效”农业示範项目达到10000亩。76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1480余万元。新增农畜产业化项目3个,新建牧业小区、标準化养殖示範场8个,改扩建标準化养殖场30个。完成退耕还林347公顷。粮食产量实现30万吨。2013年,龙潭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5亿元,比2012年增长6.7%。

第二产业

龙潭区是吉林省的老工业基地。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吉林市有7个半,其中3个坐落在龙潭区,即所谓的“三大化”。龙潭区工业基础雄厚,区内大企业林立,化工企业尤为集中,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集团公司以及吉林热电厂、江北机械厂、华润啤酒集团公司等10余家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吉化30万吨乙烯装置投产后,为发展精细化工、配套项目及下游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依託吉化,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化工产业。2004年,全区化工企业实现产值3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9.3%,比2012年增长30%。加快发展汽车产业。通田汽车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主体厂房已完工,阁萝轿车已批量生产,全区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达到21户,初步形成了汽车整车生产和零部件生产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大企业的带动下,龙潭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汽车、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型综合工业体系。
龙潭区龙潭区
2013年,龙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6.7%,工业重镇地位更加突出。龙潭区通过银企对接、产需衔接为24户企业协调贷款8000余万元,为33户企业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2013年,区属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25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户,龙潭区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0户。

第三产业

2013年,龙潭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00户。九天储运、统泰物流、鼎盛物流等120家物流企业年运送货物能力达到1500万吨,构成了化工、钢铁、综合物流网路格局,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乌拉街雾凇冰雪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成为东北冬季旅游线路重要景区。2013年,龙潭区三产增加值实现110亿元,比2012年增长11.4%。
龙潭区(吉林市龙潭区)

交通概况

吉林绕城高速公路、珲乌高速公路贯穿龙潭区全境。截至2010年,龙潭区全区共有遵义东路、徐州路、汉阳街、湘潭街、清源街、承德街等主干道13条,全长38750米,总面积600690平方米;山前路、合肥路、前进街、新山街等次干道62条,全长68945米,总面积288451平方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0年,龙潭区内共有大专院校3所、中专3所、技校2所、职业学校3所、中学14所、国小80所。

体育事业

2004年,龙潭区已建立了22个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和5个大型体育活动场所,其中东方游泳馆内设施和比赛条件属吉林省内一流水平。区体校速滑和田径项目成绩突出,曾多次在全国、省运动会上获得金牌,被国家体委评为速滑训练先进集体、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被省、市评为先进业余体校。2004年,龙潭区荣获省级金牌8枚、市级金牌7枚、市级银牌12枚。

卫生事业

2010年,龙潭区健全和完善了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重点,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路,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43人,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先进。

科技事业

2010年,龙潭区是国家级化工星火技术密集区,多年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进行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进行技术开发、引进、创新,实施星火计画成效显着,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各类科技人员4181人,其中高级职称1345人,中级职称3923人,其中一部分专家是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拔尖人才。吉化研究院和吉化设计院在化工科研设计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2001年3月,龙潭区作为县区的唯一代表在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2003年龙潭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被确定为全国139个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

建设事业

2004年,龙潭区加大了城乡道路建设力度,完成了前进街等12条市政道路建设维修工程以及33万平方米硬覆盖工程,完成了东南环绕城公路、吉珲高速公路江密峰段、黑大公路大口钦段及中油输油管线龙潭段的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乡村水泥路建设356公里,龙潭区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2010年,龙潭区累计投资20亿元,完成了遵义东路、遵义西路、湘潭街、“东出口”、“西出口”等改造建设工程。

城区发展

2010年,龙潭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9.68平方公里,实行全封闭管理,享受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全部优惠政策。在全省46家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四位。吉林化学工业园的起步区5平方公里就在开发区内。还将再扩20平方公里,作为吉林化学工业园的发展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备,开发区南区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龙潭区龙潭区

历史文化

龙潭区有着悠久的文明史,5000年前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在此生息,形成了扶余文化、高句丽文化、渤海文化等古文化,遗存有高句丽山城、乌拉古城池等众多的古蹟。乌拉街镇满族民俗风情浓郁,是典型的满族文化遗存地,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民俗旅游区”。历史文化、古蹟民俗、山水林木、冰雪雾凇构成了龙潭区独具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

民俗风情

龙潭区的满族民俗风情浓郁,是典型的满族文化遗存地,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民俗旅游区”。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萨满教仪式和婚礼最具代表性。
龙潭区民俗龙潭区民俗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取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全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无论是那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桿、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新娘不分什幺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製的弓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糰子)、打打糕、凤梨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风景名胜

龙潭山
龙潭山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东部,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海拔388米,全山被近百种120多万株树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130多株,属寺庙风景天然园林,山上保存有高句丽古城遗址,是省内着名风景区之一。
龙潭区龙潭区
龙潭山是少有的市区森林公园。山上有泉积水成潭,名曰“龙潭”,龙潭山因而得名。“龙潭”俗称“水牢”,是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水面阔达1300多平方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吉林八景中的“龙潭印月”即指此处。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旱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山城顶峰,俗称“南天门”,在此可一览江城全景。
雾凇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鬆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凝成了雾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