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陈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20-03-06 23:42:31 百科
陈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陈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陈阳(1964—),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重庆合川,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文化。着有《影视文学教程》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阳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哈尔滨市
  • 出生日期:1964
  • 职业:硕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 学位/学历:文学博士
  • 专业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文化
  • 职务:硕士生导师
  • 主要成就:影视文学教程
  • 学术代表作:群芳谱丛书

主要专着

《影视文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电视剧:文化与艺术间的行走——1990年后电视剧问题研究》(群芳谱丛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

研究方向

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文化研究

教授课程

影视批评
世界电影史
电视剧创作概论
俄罗斯电影研究

重要获奖

2004年获中国文联论文三等奖,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论文优秀奖。

主要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影视艺术》主编
“大学生电影院线”学术顾问
2007年被《声屏之友》报聘为文化评论主笔

代表论文

《谢晋:电影史该如何讲述》,《人文杂誌》,2009年9月
《贺岁档期的格局与类型》,《当代电影》,2009年6月
《中国商业大片叙事的文化情怀》,《当代文坛》,2008年5月
《贾樟柯电影的意义》,《人文杂誌》,2008年3月
《文化精神与电影诗意》,《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
《“狂欢化”理论与电影叙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民俗在民族电影中的美学价值再探讨》,《人文杂誌》,2007年第1期
《观众接受习惯与电视剧艺术表现形式》,《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
《全球化时代电影民族文化符号的审美转换》,《人文杂誌》,2006年第3期
《先锋散落后的精神碎片》,《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
《风趣刚柔 自成一格——评丁勇岱在电影<我心飞翔>中的角色塑造》,《大众电影》,2005年第11期
《给电影一个多元艺术世界——兼评一种理论的替代和一种传统的沉寂》,《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新艺术电影的猜谜结构及价值蕴含》,《人文杂誌》,2005年第4期
《一部当代版的<醒世恆言>——电视剧《冬至》观后》,《当代电视》,2005年第5期
《电视剧的话语立场与类性化发展》,《江汉论坛》,2004年第4期
《当下社会语境和国产电视剧生产》,《文艺评论》,2003年第12期
《论电视剧画面语言的情境营造》,《文艺报》,2003年12月11日
《追蹤当代文学转型流程》,《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

科研项目

文化习俗于民族电影美学建构的意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