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三台(ti)祖殿又名三台庵,位于溪尾乡本洋村之山巅,因纪念三台云游祖师而得名。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嘉庆元年(1796)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1993年再次鼎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三台庵
- 地理位置:溪尾乡本洋村之山巅
基本简介
尤溪县三台(ti)祖殿又名三台庵,位于溪尾乡本洋村之山巅,因纪念三台云游祖师而得名。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嘉庆元年(1796)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1993年再次鼎新。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由三台祖殿、边殿、观音阁、土地庙和约3米高的石笋塔等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建筑,正殿主祀云游祖师,(相传云游祖师原籍兴化府仙游县人,明弘治四年辛亥出生。)左右配祀五穀仙、卢公祖师。左偏殿祀张、连、萧三圣君;右偏殿祀田、窦、郭三元帅等。
相关传说
相传,云游祖师原籍兴化府仙游县人,生于明弘治四年(1491)辛亥三月初七。云游祖师一心向善,广交道友,週游天下。一日,与十八位梦想成仙的人在洋中镇联洋村百丈漈开展登崖比赛,约定先到山顶着得地。结果是云游祖师得胜,在此修行。明嘉靖十六年(1537)八月的一天,经过三个月的砍柴,云游祖师将自己焚化。后来,祖殿左边的石头上,留有祖师双膝跪地的印迹和十个指纹。随着日久风化,尤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毁林焚烧,如今十个指纹已经不清晰了。
在砍柴焚化期间,游云祖师抛石成塔。2003年本洋村信士在原有石笋塔上套建一座七层的“三台塔”,给三台祖殿增添了一处美丽的景观。
过去,因山顶无水,游云祖师施法在下本洋小溪口含甘泉到三台祖殿。不料在担水岬与人对话时甘泉流出,随即担水岬便涌出清泉。如今,担水岬山泉依然清澈见底,甘爽可口。2007年12月,为了池水清洁,村民在此修建圣水池、水房等。2011年兴建圣水亭,供人取水之便。
据说,三台祖殿初建时,所用木材是从福州马尾柴行购买的,通过门前水池的池底运送到祖殿所在地,最后一根木材至今还夹在池底,直径约八九公分。在台溪乡凤山村的吉祥寺也有同样的传说,但池中的木材比这略大。
祖殿的后山还有三角砚池、响石等。相传,前人到此取水研墨者,必登科及第。砚池之水,四季不涸。山上的响石随呼随应,奇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