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赠历阳褚司马

2020-01-20 11:11:05 百科

赠历阳褚司马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赠历阳褚司马
  • 创作年代:唐朝
  • 作者:李白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赠历阳褚司马》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赠历阳褚司马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先同稚子舞,更着老莱衣。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人间无此乐,此乐世中稀。

作品译文

北堂内高寿双亲端坐,你侍奉周到,满室生光辉。
先同稚子一同舞蹈,更穿着老莱子的彩衣逗双亲快乐。
学小儿啼哭,怡然大乐,醉了还能骑马月下归家。
人世间无此欢乐,此乐世中已经很稀少。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