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凤台夕照

2019-08-30 14:46:13 百科
凤台夕照

凤台夕照

“凤台夕照”这一景观是说站在凤凰台上“每逢清明、白露节,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日影照南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凤台夕照
  • 地理位置:济宁市西北凤凰台村
  • 景点级别:济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着名景点:凤凰台
” 凤凰台位于济宁市西北凤凰台村,京杭大运河北岸不远处。《济宁县誌》记载:“凤凰台距城八里,周一百四步,台二层,上层高三、四丈,下层二丈奇,上锐下宽”。《济宁胜迹概览》记载:凤凰台是“以商代为主的典型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现中华文明之光。据文载:“任、宿、须句,风姓也,实司太昊有济之祀。”济宁古为任城,乃四个风(风、凤古代相通)姓古国之一,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就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的地方,此台坐南朝北,正面为三层,其余三面皆为二层,台高11.5米,底面4241平方米,顶面1341平方米,地阔上窄逐层递减,北有石阶可至顶端,周围皆用砖石垒砌,中为夯土而成,西南亦有不砌台阶曲径而上,可通顶部。
凤台夕照凤台夕照
北宋初,开挖赵河时,该地正当河道转弯处,又复土加高。因此台三面环水,荇蓼野花杂草丛生,风景宜人,人们叫它“风花台”。以后人们又在台上种植树木,松柏挺拔,郁郁葱葱。到了南宋时,有道士在台上建寺居住,常有绚丽的珍禽异鸟飞来栖息树上,传说凤凰曾飞来台上,至此,才称为“凤凰台”。从南宋到明代,凤凰台都有修建,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募捐集资,大兴土木,修整有序。总体建筑似凤凰,结构以旧时的“三纲”、“三光”、“五行”、“两仪”、“四象”、“八卦”而建成,并以此累计砌成三十六级石阶,意为三十六天罡,石阶顶门楼为凤头,左右有两块出水石为凤耳;门楼南三米处,东有鼓楼,西有钟楼为凤眼;大殿为凤背,翠绿林木为凤身,殿后一片紫竹林为凤尾,东西两庑建筑为凤翅,鸟瞰俯视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台上还有明代万曆年间运河总漕刘东星创建的观音庵,重檐双脊,覆于琉瓦。台上殿宇共二十四间,僧舍十余间。寺院内还有明、清雕龙石碑十余块。殿内正堂供有檀木精雕祥凤一只(现保存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两庑还塑有彩色神像,雕樑画栋,辉煌壮丽。宋、元、明、清以来,凭运河水优势,经贸繁华,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每年农曆二月十九日正逢观音圣诞,“凤凰台”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华景象达数百年不衰。在凤凰台北面18米处,还建有戏楼一座,每年春节(正月初一),附近村民都来朝凤,敲锣打鼓唱大戏。
凤凰檯曆经四千多年保存下来,是一宝贵遗产,目前已动工修复,以恢复其原貌,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济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