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面牡丹鹦鹉学名Agapornis pullarius,又名红面爱情鸟,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红面牡丹鹦鹉
- 拉丁学名:Agapornis pullarius
- 别称:红面爱情鸟
- 二名法:Agapornis pullarius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鸟纲
- 亚纲:今鸟亚纲
- 目:鹦形目
- 科:鹦鹉科
- 英文名:Red-headed Lovebird
整体概述
中 文 名: 红面牡丹鹦鹉
英 文 名 :Red-headed Lovebird
拉丁学名: Agapornis pullarius
地理分布
红脸情侣鹦鹉是鹦鹉中最大的种群。它们从中非洲的海岸,以及延伸到衣索比亚的西部。红脸情侣鹦鹉被认为是最早进口到欧洲的爱情鸟种类。依据英格兰中部贝德福得郡公爵的记载,这种鸟最早在16世纪就被当作绘画的模特了。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栖息地:盖亚纳、狮子山南部、安哥拉北部、中非、苏丹南部、乌干达西部、圣多美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红脸情侣鹦鹉在东非的繁殖季为4月、6月和10月;在乌干达则为2月;在萨伊地区则是在5月到10月间的雨季;红脸情侣鹦鹉偏好将巢筑在白蚁塔中;人工豢养的红脸情侣鹦鹉繁殖难度不高,可以提供2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它们一次会产下5枚卵,孵化期为24到25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0天。
考虑如此长时间地被囚禁驯养,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鸟已经被人类了解与认识的非常确定了,但是,事实是相反的,仅仅有很少的红桃脸被笼养,同时很少繁殖的机会与场合。在美国,也只有少数人饲养成功,在野外,红脸情侣鹦鹉会在白蚁的巢穴上筑窝,然而,在笼子中,繁殖通过不同的方法,繁殖成功的关键似乎在于成对单独饲养。
体型特徵
体长15CM。
体形特徵 雄鸟体色是亮绿色,下体及前胸发黄,头冠及脸是橘红色的,飞羽绿色,肩及翼下覆羽黑色,喙红色,足灰色。雌鸟的脸呈橘黄色,比雄鸟浅的多,而且翼下覆羽是绿色的。

生活习性
红脸情侣鹦鹉主要栖息于长满茂盛植被的草原和草地、次生林区、高约1500米的开阔的森林区;也会定期前往农耕区觅食。在繁殖季它们大多组成15到20只左右的小群,偶尔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会在农耕区聚集好几百只的庞大族群,到了晚上它们就会回到栖息的树木上过夜;平时红脸情侣鹦鹉会漫无目的地的到处觅食,会在地面上搜寻草类植物的种子,生性相当胆小,警觉性很高,无法接近观察。
野生红脸情侣鹦鹉以白蚁巢为窝。
红脸情侣鹦鹉主要以种子、浆果、水果(番石榴和无花果)、植物嫩芽、半熟的农作物和成熟的黍类为食物。
饲养护理
红面牡丹鹦鹉是被人工饲养历史最悠久的牡丹鹦鹉,他们在16世纪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饲养了。但是这种鹦鹉依然很少见,原因在于他们与其他牡丹鹦鹉饲养方法不同,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单独成对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