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

2019-07-16 18:39:04 百科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是2014年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石溪。

基本介绍

  • 书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
  • 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新蕾出版社
  • 页数:550页
  • 开本:32开
  • 作者:沈石溪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套装共2册)》带给你神秘、希望和梦想的正能量成长自传体小说!超级畅销书作家、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独家授权!硕果纍纍——获得26项国内大奖!11篇作品入选国小、国中教材,是教师製作观摩课首选作品,拥有广泛的口碑和知名度!全书旨在与小读者一起追溯自己的成长轨迹,探索成名经历,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秘诀,使小读者得到榜样的力量!

编辑推荐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味成长书系(套装共2册)》区别于沈石溪其他的动物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自己与兔、虎、野猪、犬、豺、豹、棕熊等动物亲密接触的故事。作品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而多情的笔触,将一个个关于亲情、勇敢、智慧的故事娓娓道来,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使小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深深的思考。

作者简介

沈石溪,上海人,17岁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与动物结下深厚友谊,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已出版作品500多万字。曾四次获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作品多次被收进全国中国小语文教材,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媒体推荐

沈石溪的作品中主客观的对立和人物的内心矛盾都非常激烈:痛苦、兇险、狂狷、粗犷、野趣,_切都如此强烈;冲撞、捶击、淬砺,一切都如此壮烈!它向时代和心灵的纵深处召唤壮美的感觉,召唤思索和奋发。
——韦苇(浙江师範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教授)
作者通过写动物而写出了人间万象,看到这些动物的生命历程,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人类自己。
——张之路(着名儿童文学作家)
这些故事真诚而质朴地讲述着一个人的童年,让我们真切地体味着一个人成长的真实轨迹。没有掩饰,没有浮夸,有的只是一个看似弱小的生命蓬勃、坚韧生长的勃勃生机。
——余雷(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

图书目录

《沈石溪:我的小时候》目录:
1.哭比笑好
2.路要靠自己走,别让人搀扶
3.一觉醒来是早晨
4.远方,有洁白的海鸥
5.面对风雨花的忏悔
6.菩萨看得见
7.多一点心眼,温情就不会流失
8.真诚能否换来真诚
9.自由风筝
10.为了让你多看我一眼
《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目录:
1.大白兔汤圆
2.虎女蒲公英
3.野猪王黑旋风
4.弃犬花鹰
5.逼上梁山的豺
6.牧羊豹三点金
7.棕熊的故事

序言

回眸苦难而叉精彩的童年
沈石溪
我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宁海路亭子间。那里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厢,老式弄堂,石库门房子,七十二家房客,拥挤不堪。在上海,环境好、有钱人居住的地段称为上只角,环境差、穷人居住的地段称为下只角。我住的弄堂解放前叫程家码桥,解放后叫中华里,是典型的下只角,四周都是底层老百姓,裁缝、木匠、掮客、小贩、小偷、瘾君子、黄包车夫……三教九流,乾什幺的都有。那时不但没有计画生育,还鼓励大家生孩子,做“光荣妈妈”,所以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个,甚是热闹。由于孩子多,大人根本管不过来,当时养孩子比现在养猪还粗糙,完全放任自流,爱乾什幺乾什幺,尤其是男孩子,一帮一帮,吃了饭就出去玩,斗蟋蟀、养麻雀、举槓铃、练拳头、踢马桶、打弹弓……什幺淘气的事情都做过。半夜还聚集在黑黢黢的弄堂口,一面抽香菸,一面对过路的女孩子吹口哨。
上海人对这类男孩有个别致的称谓:野蛮小鬼。
这种地方,如果不加整治和管束,就是繁殖地痞流氓的温床。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渐渐长大的,身上也免不了有点野蛮小鬼的烙印。我对上海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耳熟能详,尤其对上海野蛮小鬼的心态和做派熟悉得一塌糊涂,可以说已经融在血液中了。
我看过一些作家自传,不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孩提时阅读过大量中外优秀童话,有个爱讲故事的外婆,从小沉浸在一种香软的艺术氛围里。对此我羡慕得直流口水。我小时候几乎和书籍无缘,家境贫寒,入不敷出,父母没兴趣也没能力为我买书,家里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外连一本闲书也没有。外婆住在宁波乡下,几年才见一次。见了也不讲故事。
我从小体弱多病。正常的婴儿出生后有从母体带来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几个月内不会生病。可我是个例外,我出生才六天,就因肚脐化脓而被送进了医院。从此,我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时代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奶奶迈着粽子似的小脚,走到床边摸摸我的额头,深深叹一口气说,怎幺又发高烧了啊!于是,奶奶背着我去医院,照例要做让我头皮发麻的青霉素试验。
由于多病的缘故,我从小瘦弱,长得像芦柴秆,至今仍无须减肥。因为瘦弱,常遭同龄孩子的欺负。记得刚上国小一年级时,班主任见我乖巧听话,又长得清秀,便委任我当班长。但仅仅当了一个月班长,我便被撤职下台了,原因很简单,男同学都小瞧我,女同学也不听我的话,根本没法行使班长的职权。班主任挺同情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你呀,人挺聪明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太软弱了。唉,男孩子像你这样软弱,将来怎幺在社会上立足哟!
…… 人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我只能是一边打蚊子一边读书。
就这样艰苦奋斗三年整,我的第一篇散文《金竹瑟》发表在《云南日报》文艺副刊,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也在《儿童文学》杂誌上发表,凭藉着聪明和运气。我从此磕磕绊绊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沈石溪:我的小时候》和《沈石溪:我的动物朋友》这两本书,是我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次回眸,里面所涉及的人与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对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记忆,就是文学创作的蓝本。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作家一生可以写很多作品,可以编很多故事,但每一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他的童年经历里找到生活的胚芽。我在上海下只角度过了童年时代,所以我呈献给读者的就是一个来自上海底层社会身体瘦弱的野蛮小鬼苦难的成长曆程。我在西双版纳动物王国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所以我呈献给读者的就是一个被命运抛到热带雨林的城市少年与各种动物相依为命的传奇人生。这是自传体小说,也是灵魂的自我剖析,希望能得到读者喜爱。
2014年1月26日写于上海梅陇寓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