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渡北归3

2019-08-05 02:33:59 百科
南渡北归3

南渡北归3

《南渡北归3》是2011年4月28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岳南。本书讲述了抗战结束以后,流落于西南的大师级别的学者纷纷回归故土,但又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和和各自不同的政治观念、人生追求,再次海峡两岸,天各一方,不同的环境和政治氛围,不同的人生境遇,跃然纸上。

基本介绍

  • 书名:南渡北归3
  • 作者:岳南
  • ISBN:9787540447915
  • 页数:472页
  •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4月28日
  • 开本:16
  • 丛书名:《南渡北归》三部曲

编辑推荐

《南渡北归3:离别》
《南渡北归》系列图书之“离乱大结局”。
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着。
台湾时报十大年度好书《陈寅恪与傅斯年》《风雪定陵》作者岳南巅峰力作。茅于轼、何亮亮、李国庆、余世存、解玺璋、张颐武、李存葆、莫言、朱向前、张志忠、徐贵祥、王久辛、崔卫平……联袂推荐。
CCTV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大学联合投资拍摄由本书改编成的大型电视剧。
本书作者耗费8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採访与考察,搜阅近千万字珍贵资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关于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即使你没有读过《南渡北归1:南渡》《南渡北归2:北归》,依然不影响你直接阅读《南渡北归3:离别》!
《南渡北归3:离别》的故事震撼又精彩!
一个年轻编辑的编辑絮语
尊敬的读者:您好!
两年前,当我刚刚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编辑的时候,我就拜读过岳南老师的大作《陈寅恪与傅斯年》。从那时起,“岳南”成了一个令我敬仰的名字。
正因如此,第一次见到岳南老师,我是有点激动的。那是2010年4月中旬的一天,公司领导把我引荐给一个中年学者,介绍这是岳南老师。还没等岳南老师开口,我就有些急切地上前握着他的手说我读过您的《陈寅恪与傅斯年》,非常喜欢,还写过一篇书评云云。
岳南老师说话山东口音较重,我一开始并不能完全听懂,后来他察觉到了,于是善解人意地放慢了语速,还会时不时停下来问我,听明白了没有?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我了解到岳南老师把《南渡北归》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为写此书,他耗费八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採访与考察,拍了数千张照片,搜阅超过千万字的珍稀资料,从而第一次全景描述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那个下午,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和庄重的使命感,成了《南渡北归》的责任编辑。
不久之后,《南渡北归》三部曲(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归;第三部:离别)的全部相关资料,包括120万字的书稿正文、40万字的注释和500多幅珍贵图片进驻我的电脑硬碟。一座甜蜜的大山压了过来。虽然事先做过心理準备,但接到书稿的那一刻我还是有点慌乱——规模如此之大、意旨如此宏远的一部作品,我能做好吗?
好在公司领导和岳南老师给我找了个大师级“帮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王世民老师。《南渡北归》的历史与考古部分,主要就是由王世民老师审校并提出很多精彩、专业的修改意见。
岳南老师每次给我写邮件,开头的称呼必是“康兄”或“康慨吾兄”。一开始我对此很不适应,因为我比岳南老师小20多岁,怎敢承受如此称呼?后来,随着对《南渡北归》理解的深入,我了解到民国的学术大师们,不管年纪相差多少,彼此都是以“兄”“弟”互称,这其实可以算作一种“民国风範”。再者,我也把这样的称呼理解为岳南老师对我的一种鼓励,它似乎意味着,不管你多年轻,在事业上,彼此之间没有辈分的差距,而是平等的。
有一段时间,我深深沉浸在《南渡北归》的世界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每天在吃饭、走路、甚至做梦的时候,都在念叨着那些大师的事迹——当读到在抗战期间,冯友兰、梅贻琦、梁思成、金岳霖、林徽因等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日军的炮火,跋涉西南艰难办学,并且凭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收穫学术上的累累硕果时候;当读到在文革期间,诗人穆旦在寒冷冬夜冒着生命危险从改造农场中逃出,步行30里仅仅为了给妻子送去一块糖的时候;当读到大师们在艰苦岁月互相帮衬,不顾自己的极度穷困,为了提振民族精神力量而呼号奔走的时候……我没法不动容。我也相信,任何一位读者读到这些内容都会为之深深感动。
由于工作需要,我曾多次去登门拜访岳南老师。岳南老师和师母很好客,我每次去他们都会特意準备一顿丰盛的饭菜,让我受宠若惊。聊到书稿,岳南老师总是充满激情、滔滔不绝。有一次当他谈到穆旦的诗歌和人生,聊到最后,我们都悲悽不已,几欲落泪。其时已夜深,然而我们浑然不觉,直到家人打来电话,我才发现已经11点多了……
CCTV买下《南渡北归》电视着作权,并着手改编剧本、準备拍摄电视剧是8月末的事。当得到这个讯息的时候,我着实激动了一阵儿。想到这样一部作品会通过电视剧的形式推广给全国人民,想到也许30年、50年之后还会有人阅读本书,这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感到一种巨大的幸福和骄傲。
值此《南渡北归》编校完成、即将出版发行之际,我想用一位提前读过《南渡北归》的读者为本书写下的两句话来与大家分享:
披阅史料还原被蓄意掩蔽的历史真相,巨笔如椽再现被匆忙遗忘的沧桑辉煌。
一个半世纪以前,年轻的尼采苦苦寻觅一部能“为其生、为其死”的作品而不得。相比于尼采,我是幸运的,因为至少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内,我找到了一部融入我整个生命的作品,它就是这部20世纪知识分子的宏伟群雕——《南渡北归》。
《南渡北归》的责任编辑康慨

内容简介

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南渡北归3:离别》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啓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緻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本着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併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髮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三部
第一章 山河崩裂001
◎国宝争夺战001
◎学人抢救计画007
◎金陵王气黯然收015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021
◎人生长恨水长东027
第二章 浮海说三千弟子036
◎归骨于田横之岛036
◎傅斯年之死039
◎胡适:青山就是国家049
◎生命的最后机缘055
第三章 短兵相接067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067
◎面对“人民的敌人”071
◎再掀高潮077
第四章 胜利的牺牲品091
◎但愿来生不姓胡091
◎万叶千声皆是恨095
◎胡思杜之死100
◎胡适出任院长106
第五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120
◎告别清华园120
◎梅贻琦出走内幕127
◎最后的光芒133
第六章 大师远去140
◎胡适、梅贻琦之死140
◎代院长李济147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151
◎学术巨人的消失159
第七章 池南旧事不堪记169
◎吴金鼎之死169
◎花落春仍在174
◎林徽因之死182
◎陶孟和之死188
第八章 高才短命人谁惜200
◎大时代里的曾昭200
◎田野考古的第一位女性209
◎改男造女态全新213
◎巷哭江南尽泪痕221
◎灵谷塔下付劫灰227
第九章 “铁证”下的亡灵245
◎《海瑞罢官》出笼245
◎引火烧身255
◎投靠胡适的“铁证”262
◎吴晗之死270
第十章 简编桀犬恣雌黄278
◎花落春意尽278
◎国魂消沉史亦亡286
◎庙小神灵大292
第十一章 百年驹隙过如驰298
◎中国人的核子弹之梦298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307
◎曾昭抡之死312
第十二章 壮志未酬陈梦家322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322
◎厄运降临327
◎蓝的星,腾起又落下335
第十三章 人间热泪已无多346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346
◎胡康河上的白骨350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357
◎诗人穆旦之死363
第十四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379
◎当年盛事久成尘379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387
◎熊大缜遇害之谜395
◎离奇的C.C.特务案399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406
第十五章 悲迴风415
◎北归残梦终成空415
◎虎落平川421
◎康乐园之会427
◎陈寅恪之死441
◎吴宓之死444
◎哲人其萎448
后记466

作者简介

岳南,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範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现居北京。着有《复活的军团》《日暮东陵》《天赐王国》《风雪定陵》(合着)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另着有以自由知识分子学术精神与情感命运为主体脉络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从蔡元培到胡适》《李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等十部,其中《风雪定陵》《西汉亡魂》《遭遇兵圣》《千古学案》《万世法门》(合着)等十余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意、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为中国最具全球影响的当代着名作家之一。

媒体推荐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东城老父机先烛,南渡残生梦独多。衰泪已因家国尽,人亡学废更如何。
——陈寅恪《余季豫先生輓词二首》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穆旦《冥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