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2019-07-23 02:15:28 百科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汉高祖封功臣为侯,但都很快衰微了。司马迁编了功臣侯者年表,记载他们的始终。本文是年表的序言。目的在于探究列侯衰微的原因,指出列侯子嗣因富贵而骄溢,往往犯法亡国。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作品别名: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创作年代:西汉
  • 作品出处:《史记》卷十八
  • 文学体裁:表
  • 作者:司马迁

作品原文

序文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①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②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③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鹹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④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⑤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⑥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⑦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国名
侯功高祖十二孝惠七高后八孝文二十二孝景十六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元年尽后元二年十八。侯第
平阳③
以中涓④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出征齐、魏,以右丞相为平阳侯,万六百户。

六年十二月甲申,懿侯曹参元年。 ⑤

其二年为相国。

六年十月,靖侯窋元年。
十九

后四年,简侯奇元年。

十三
四年,夷侯时 ⑥元年

十六
元光五年,恭侯襄元年。
元鼎三年,今侯宗元年。
二⑦
信武⑧
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羽,别定江陵,侯,五千三百户。以车骑将军攻黥布、陈豨。

六年十二月甲申,肃侯靳歙元年。⑨


六年,夷侯亭元年。
十八
后三年,侯亭坐事国人过律,夺侯,国除。
十一
清阳⑩
以中涓从起丰,至霸上,为骑郎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羽功,侯,三千一百户。

六年十二月甲申,定侯王吸元年。 ⑪

元年,哀侯彊元年。⑫
十六
八年,孝侯伉元年。 ⑬

十二
八年,孝侯伉元年。
五年,哀侯不害元年。

元光二年,侯不害薨,无后,国除。
十四
汝阴⑭
以令史从降沛,为太僕,常奉车,为滕公,竟定天下,入汉中,全孝惠、鲁元,侯,六千九百户。常为太僕。

六年十二月甲申,文侯夏侯婴元年。


九年,夷侯灶元年。

十六年,恭侯赐元年。
十六

元光二年,侯颇元年。
十九
元鼎二年,侯颇坐尚公主,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
阳陵⑮
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六年十二月甲申,景侯傅宽元年。


六年,顷侯靖元年。
十四

十五年,恭侯则元年。

十三
前四年,侯偃元年。
十八
元狩元年,偃坐与淮南王谋反,国除。
广严⑯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六年十二月甲申,壮侯召欧元年。⑰
十九
二年,戴侯胜元年。
十三
十一年,恭侯嘉元年。至后七年嘉薨,无后,国除。
二十八
广平⑱
以舍人从起丰,至霸上,为郎中,入汉,以将军击项羽、钟离眛功,侯,四千五百户。

六年十二月甲申,敬侯薛欧元年。

元年,靖侯山元年。
十八

后三年,侯泽元年。

中二年,有罪,绝。
平棘五
中五年,复封节侯泽元年。
十五
其十年,为丞相。

元朔四年,侯穣元年。
元狩元年,穣受淮南王财物,称臣,在赦前,诏问谩罪,国除。
十五
博阳⑳
以舍人从起砀,以刺客将,入汉,以都尉击项羽荥阳,绝甬道,击杀追卒功,侯。

以舍人从起砀,以刺客将,入汉,以都尉击项羽荥阳,绝甬道,击杀追卒功,侯。21
十八

后三年,侯始元年。

前五年,侯始有罪,国除。
塞二
中五年,复封始。22
十九
曲逆23
以故楚都尉,汉王二年初从修武,为都尉,迁为护军中尉;出六奇计,定天下,侯,五千户。

六年十二月甲申,献侯陈平元年。

其五年,为左丞相。

其元年,徙为右丞相;后专为丞相,相孝文二年。


三年,恭侯买元年。
十九
五年,简侯悝元年。

十二
五年,侯何元年。

元光五年,侯何坐略人妻,弃市,国除。
四十七
堂邑24
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一年。 25

六年十二月甲申,安侯陈婴元年。


五年,恭侯禄元年。

二十一
三年,夷侯午元年。
十六
十一
元光六年,季须元年。
十三
元鼎元年,侯须坐母长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
八十六
周吕26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六年正月丙戌,令武侯吕泽元年。 27

元年28
建成29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30

六年正月丙戌,康侯释之元年。


三年,侯则元年。
有罪
胡陵七
元年,五月丙寅,封则弟大中大夫吕禄元年。
七年,禄为赵王,国除。追尊康侯为昭王。禄以赵王谋为不善,大臣诛禄,遂灭吕。
留31
以廄将从起下邳,以韩申徒下韩国,言上张旗志,秦王恐,降,解上与项羽之□,为汉王请汉中地,常计谋平天下,侯,万户。

六年正月丙午,文成侯张良32元年。


三年,不疑元年。

五年,侯不疑坐与门大夫谋杀故楚内史,当死,赎为城旦,国除。
六十二
射阳33
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羽有□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六年正月丙午,侯项缠元年。赐姓刘氏。34

三年,侯缠卒。嗣子睢有罪,国除。
酇 35
以客初起从入汉,为丞相,备守蜀及关中,给军食,佐上定诸侯,为法令,立宗庙,侯,八千户。

六年正月丙午,文终侯萧何元年。元年,为丞相;九年,为相国。


三年,哀侯禄元年。


二年,懿侯同元年。同,禄弟。
筑阳十九
元年,同有罪,封何小子延元年。36

后四年,炀侯遗元年。

五年后,侯则元年。

有罪。
武阳七
前二年,封炀侯弟幽侯嘉元年。

中二年,侯胜元年。

元朔二年,侯胜坐不敬,绝。

元狩三年,封何曾孙恭侯庆元年。
酇三
元狩六年,侯寿成元年。

元封四年,寿成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曲周37
以将军从起岐,攻长社以南,别定汉中及蜀,定三秦,击项羽,侯,四千八百户。

六年正月丙午,景侯郦商元年。
二十三
元年,侯寄元年。

有罪。
缪七
中三年,封商他子靖侯坚元年,

元光四年,康侯遂元年。

元朔三年,侯宗元年。
十一
元鼎二年,侯终根元年。
二十八
后元二年,侯终根坐诅咒诛,国除。
绛38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侯。定三秦,食邑,为将军。入汉,定陇西,击项羽,守峣关,定泗水、东海。八千一百户。

六年正月丙午,武侯周勃元年。

其四年为太尉。
十一
元年,为右丞相,三年,免。复为丞相。

十二年,侯胜之元年。
条六
后二年,封勃子亚夫元年。
十三
其三年,为太尉;七年,为丞相。有罪,国除。
平曲三
后元年,封勃子恭侯坚元年。
十六
元朔五年,侯建德元年。
十二
元鼎五年,侯建德坐酎金,国除。
舞阳39
以舍人起沛,从至霸上,为侯。入汉,定三秦,为将军,击项籍,再益封。从破燕,执韩信,侯,五千户。

六年正月丙午,武侯樊哙元年。
其七年,为将军、相国三月。


七年,侯伉元年。吕须子。

坐吕氏诛,族。
二十三
元年,封樊哙子荒侯市人元年。

七年,侯它广元年。

中六年,侯它广非市人子,国除。
颖阴40
以中涓从起砀,至霸上,为昌文君。入汉,定三秦,食邑。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六年正月丙午,懿侯灌婴元年。

其一,为太尉;
三,为丞相。
十九
五年,平侯何元年。


中三年,侯彊元年。

有罪,绝。

元光二年,封婴孙贤为临汝侯。侯贤元年。
元朔五年,侯贤行赇罪,国除。
汾阴41
初起以职志击破秦,入汉,出关,以内史坚守敖仓,以御史大夫定诸侯,比清阳侯,二千八百户。 42

六年正月丙午,悼侯周昌元年。

建平四
四年,哀侯开方元年。

前五年,侯意元年。
十三
有罪,绝。
安阳八
中二年,封昌孙左车。
建元元年,有罪,国除。
十六
梁邹43
兵初起,以谒者从击破秦,入汉,以将军击定诸侯功,比博阳侯,二千八百户。

六年正月丙午,孝侯武儒元年。 44


五年,侯最元年。
二十三
十六

元光元年,顷侯婴齐元年。

元光四年,侯山柎元年。45
二十
元鼎五年,侯山柎坐酎金,国除。
二十
成46
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

六年正月丙午,敬侯董渫元年。47

元年,康侯赤元年。
二十三

有罪,绝。
节氏五
中五年,复封康侯赤元年。48

建元四年,恭侯罢军元年。

元光三年,侯朝元年。
十二
元狩三年,侯朝为济南太守,与成阳王女通,不敬,国除。
二十五
蓼 49
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50

六年正月丙午,侯孔藂元年。 51

十五
九年,侯臧元年。
十六
十四
元朔三年,侯臧坐为太常,南陵桥坏,衣冠车不得度,国除。 52
三十
费53
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六年正月丙午,圉侯陈贺元年。 54
二十三
元年,共侯常元年。

二年,侯偃元年。中二年,有罪,绝。

中六年,封贺子侯最元年。
巢四
后三年,最薨,无后,国除。
阳夏55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豨为阳夏侯。 56

六年,正月丙午,侯陈豨元年。
十年,八月,豨以赵相国将兵守代。汉使召豨,豨反,以其兵与王黄等略代,自立为王。汉杀豨灵丘。
隆虑57
以卒从起砀,以连敖58入汉,以长铍都尉59击项羽,有功,侯。

六年正月丁未,哀侯周灶元年。 60
十七

后二年,侯通元年。

中元年,侯通有罪,国除。
三十四
阳都61
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别降翟王,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羽军叶,拜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复元年。 62


六年,躁侯宁元年。

十四
十年,侯安成元年。

二年,侯安成有罪,国除。
十七
新阳63
以汉五年用左令尹初从,功比堂邑侯,千户。

六年正月壬子,胡侯吕清元年。


四年,顷侯臣元年。


七年,怀侯义元年。
十五
九年,惠侯它元年。


五年,恭侯善元年。

中三年,侯谭元年。
二十八
元鼎五年,侯谭坐酎金,国除。
八十一
东武64
以户卫65起薛,属悼武王,破秦军槓里,杨熊军曲遇,入汉,为越 66将军,定三秦,以都尉坚守敖仓,为将军,破籍军,功侯,二千户。

六年正月戊午,贞侯郭蒙元年。


六年,侯它元年。
二十三

六年,侯它弃市,国除。
四十一
汁方67
以赵将前三年从定诸侯,侯,二千五百户,功比平定侯。齿故沛豪,有力,与上有□,故晚从。

六年三月戊子,肃侯雍齿元年。


三年,荒侯巨元年。
二十三


三年,侯野元年。

中六年,终侯桓元年。
二十八
元鼎五年,终侯桓坐酎金,国除。
五十七
棘蒲 68
以将军前元年率将二千五百人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军田既,功侯。

六年三月丙申,刚侯陈武元年。
十六
后元年,侯武薨。嗣子奇反,不得置后,国除。
十三
都昌69
以舍人前元年从起沛,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

六年三月庚子,庄侯朱轸元年。

元年,刚侯率元年。

十六
八年,夷侯诎元年。

元年,恭侯偃元年。

三年,侯辟彊元年。
中元年,辟彊薨,无后,国除。
二十三

史记三家注

序文注

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①索隐案:下文高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四十三人。
②索隐言十分纔二、三在耳。
③索隐倍其初封时户数也。
④正义谓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阳阿侯齐仁、戴侯祕蒙、谷陵侯冯偃也。
⑤索隐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
⑥索隐言观今人臣所以得尊宠者必由忠厚,被废辱者亦由骄淫,是言见在兴废亦当代得失之林也。
「索隐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膺箓,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勛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鹹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脩,良惭固蔕。

表注

①正义此国名匡左行一道,鹹是诸侯所封国名也。
②索隐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陈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欧十五,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蛊逢十八。史记与汉表同。而楚汉春秋则不同者,陆贾记事在高祖、惠帝时。汉书是后定功臣等列,及陈平受吕后命而定,或已改邑号,故人名亦别。且高祖初定唯十八侯,吕后令陈平终竟以下列侯第录,凡一百四十三人也。”
③索隐案:汉书地理志平阳县属河东。
④集解如淳曰:“谒主通书,谓出纳君命。石奋为谒中涓,受陈平谒是也。春秋传曰涓人畴,汉仪注,天子有中涓如黄门,皆中官也。”
⑤索隐懿,謚也。
⑥索隐夷侯畤。音止,又音市。案:曹参系家作“时”,今表或作“畤。”案汉书卫青传平阳侯曹寿尚阳信公主,即此人,当是字讹。
⑦集解汉书音义曰:“曹参位第二而表在首,以前后故。”索隐汉书音义曰:“曹参位第二而表在首,萧何位第一而表在十三者,以封先后故也。又案:封参在六年十二月,封何在六年正月;高祖十月因秦改元,故十二月在正月前也。”汉表具记位次,而亦依封前后录也。
⑧索隐案:地理志无信武县,当是后废故也。
⑨索隐靳,姓也,音纪觐反;歙音摄,又音吸。
⑩索隐汉表“清河”。地理志清阳县属清河郡。
⑪索隐楚汉春秋作“清阳侯王隆”。
⑫索隐,彊,其良反。
⑬索隐伉,苦浪反。
⑭索隐汝阴县属汝南。凡县名皆据地理志,不言者,从省文也。
⑮索隐阳陵县属冯翊。楚汉春秋作“阴陵”。
⑯索隐晋书地道记,广县在东莞。严,謚也,下又云“壮”,班马二史并误也。
⑰索隐欧,乌后反。
⑱索隐县名,属临淮。
⑲索隐博阳县在汝南。
⑳索隐楚汉春秋名濆。
21.索隐楚汉春秋名濆。
22.索隐塞在桃林也。
23.索隐县名,属中山,章帝改曰蒲阴也。
24.索隐县名,属临淮也。
25.索隐案:汉表作“定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玄孙融,以公主子改封隆虑。”音林庐也。
26.索隐应劭云:“周吕,国也。”案:“周”及“吕”皆国名。济阴有吕都县。
27.索隐令、武,謚也。一云“令,邑;武,謚也。”又改封令,令,县名,在荥阳,出晋地道记。
28.索隐郦音历。一作“鄜” ,音敷,皆县名。
29.索隐县名,属沛郡。
30.索隐吕宣王,吕公謚也。
31.索隐韦昭云:“留,今在彭城。”
32.索隐汉表“文平。”案:良传謚“文成”也。
33.索隐县名,属临淮。射,一作“贳”。
34.索隐项伯也。
35.索隐酇音赞,县名,在沛。刘氏云“以何子禄嗣,无后,国除;吕后封何夫人于南阳酇”,恐非也。
36.索隐筑音逐,县名。
37.索隐县名,属广平。坚绍封。
38.索隐县名,属河东。子亚夫为条侯。
39.索隐县名,属颍川。
40.索隐县名,属颍川。
41.索隐县名,属河东。
42.索隐如淳云:“职志,官名,主幡旗。”
43.索隐县名属济南。
44.索隐汉表儒作“虎”。
45.索隐柎音夫也。
46.索隐县名,属涿郡。
47.索隐渫音息列反。子赤,封节氏侯。
48.索隐节氏,县名。
49.索隐县名,属六安。
50.索隐即汉五年围羽垓下,淮阴侯将四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是也。费将军即下费侯陈贺也。
51. 索隐姚氏案:孔子家语云“子武生子鱼及子文,文生□,字子产。” 说文以“□”为“积聚”字,此作“藂”,不同。
52. 索隐案:孔藂云“臧历位九卿,为御史大夫,辞曰:‘臣经学,乞为太常典礼。臣家业与安国,纲纪古训。’武帝难违其意,遂拜太常典礼,赐如三公。臧子琳位至诸侯,琳子璜失侯爵。 ”此云臧国除,当是后更封其子也。
53.索隐费音秘,一音扶未反。县名,属东海。
54.集解徐广曰:“圉,或作为‘幽’。”
55.索隐县名,属淮阴。
56.索隐豨音虚纪反。
57.索隐县名,属河内。音林闾隆,避殇帝讳改也。
58.索隐徐广以连敖为典客官也。
59.索隐案:以长铍为官名,说文云“铍者,剑刀装也”。铍音敷皮反。汉表作“□ ”,音丕也
60.索隐哀,汉表作“克” 也。
61.索隐汉志阙,晋书地道记属琅邪。
62.索隐複音伏。
63.索隐汉表作“阳信”。县名,属汝南。
64.索隐县名,属琅邪郡。
65.集解徐广曰:“一云‘从 ’。”
66.集解徐广曰:“一作‘城 ’。”
67.集解如淳曰:“汁音什。邡音方。”索隐什邡。县名,属广汉。音十方。汁,又如字。
68.索隐汉志阙。
69.索隐汉志阙。

词句注释

<1>“社”,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穀神。“社”、“稷”连言,则用以代指国家。
<2>“等”,等级。这里泛指各种带有等级的国家制度。
<3>“封爵之誓”,汉高祖封侯时有约誓,欲使功臣所得爵位世代相传。誓词以丹色刻写在铁券上,即所谓“丹书铁券”。
<4>“河”,黄河。“带”,衣带。“使河如带”,使黄河变成衣带一般狭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此来譬喻久远。
<5>“厉”,磨刀石。“泰山若厉”,使泰山变成磨刀石一样短小,这同“使河如带”一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句意在表示久远。
<6>“爰”,音yu2n,乃,于是。“苗裔”,子孙后代。“爰及苗裔”,此四句誓词《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作“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7>“根本”,指汉高祖时期始受封的功臣。
<8>“枝叶”,指功臣侯者的后裔。“陵夷”,衰颓。
<9>“余”,我。“读高祖侯功臣”,阅读高祖对功臣进行封爵的记载。这种记载,即是当时的侯籍。
<10>“异哉所闻”,此谓异于下文提到的《尚书》、《春秋》记载的情况,并不是异于“使河如带,泰山若厉”云云之意。
<11>“《书》”,即《尚书》。“协和万国”,语出《尚书·尧典》。《尧典》作“协和万邦”。“邦”改作“国”,避汉高祖刘邦讳。在《尧典》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尧使各个邦国之间关係和协。
<12>“幽”,周幽王,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在位期间,为政昏乱,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厉”,周厉王,周夷王之子。执政期间,剥削繁苛,压制舆论,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彘(在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
<13>“唐虞”,即陶唐氏和有虞氏,皆为传说时期的远古部落,其首领前者是尧,后者是舜。 <14>“蕃”,与“藩”字通,屏障的意思。
<15>“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据表间所列,高祖功臣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另有王子四人,外戚二人,共一百四十三人。实际上,高祖功臣受封为侯的,本表尚有漏载者。
<16>“萧、曹、绛、灌”,指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
<17>“太初”,汉武帝年号,凡四年,时当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
<18>“见”,与“现”字同。“见侯五”,指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埤山侯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
<19>“秏”,与“耗”字同,意为无、尽。
<20>“罔”,与“网”字同,法网。“少”,稍略,略微。
<21>“兢兢”,小心谨慎。
<22>“绲”,与“混”字通。

白话译文

正义高祖刚刚平定天下,表明有功劳的臣子会封侯,像萧何,曹参等等。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勛”;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藉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藉资历长短的称“阅”。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
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认为,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尚书》说:“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直到夏、商时代,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经幽王、厉王之后,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汉朝兴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以后几代,民众们都回归故乡了,户口才日益繁衍起来。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裔有的封户达到了四万,小侯的封户也增加了一倍,财产也象这样不断积累,他们确实富裕厚足了。于是,这些人的子孙骄傲自满了,忘记了自己祖先创业的艰难,乾起了荒淫邪恶的勾当。从开始受封到太初时只有百余年的时间,而原来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丧命亡国,一下子就全完了。这由国家法网渐渐严密的缘故,然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当世的禁令啊!
生活在今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採取不同的统治方法,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岂能完全一样?观察功臣侯门为什幺受到尊荣恩宠和为什幺受到废黜羞辱,也是当今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何必非得古代的传闻!在此,我考察了功臣侯们的始末,把关于他们的文献改列成下表,其中有有些没能完全弄清本末之处。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推究和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个表还是可以参阅的。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採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着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着《史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