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中国道教信仰的神仙之一,也是道教公认的四大天师之一。教内尊称为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萨祖。是宋代着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山西西河人,另有说是西蜀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云:“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相传萨守坚。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基本介绍
- 本名:萨守坚
- 别称:萨天师、萨真人、萨仙翁、碧云教主
- 字号:全阳子
- 所处时代:北宋末和南宋初
- 民族族群:汉
- 出生时间:不详
- 去世时间:不详
- 主要作品:《雷说》
- 信仰:道教
简介
萨守坚,生年不详,北宋末人。西河郡人,自称“汾阳萨客”,号“全阳子”,又称“崇恩真君”。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师当时匿名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法裔传至后代,衍为“西河派”、“天山派”、“萨祖派”。萨真人以道法内炼、苦行修戒着称,其有诗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撰着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存《道法会元》经籍之内。明代邓志谟撰写有小说《萨真人咒枣记》。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相传王灵官是萨守坚之弟子、护法神。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萨守坚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萨守坚又谓自得诀之后,殷勤苦志,所以发白反黑,齿落更生,“年几三余,视听不衰,筋骨愈固,其诸效验,一如师言。”又得师授,“故以诸阶大法,罄竭相传”,并告诫曰:“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魔王保迎,易于成就。”由此可见,萨守坚已尽获神霄大法诸阶秘诀。他说:“守坚庸琐下士,遭遇明师,得其设施以正,故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疠,鍊度幽魂,普施符水,累行累验,如谷应声。今兹付受,敢不尽其所传。夫人之一身,二气五行之精而已。圣贤设为法以卫民,证诸于己。大抵法本诸道,道源诸心,心能以吾之精神,融合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愚当会此理于太极未奠之先,而证此理于三才既判之后,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此道何尝一日不流通于天地间也,而法或未之闻焉,圣人者作法始肇矣。如今之禹步,皆可考也,而法或未之祥焉。既有汉天师阐扬此法,复有宗师扶持此法,而法始大备焉。”这里所说的“宗师”,即是指张虚靖天师而言。岂不闻《三十代天师宝诰》有“白雪丹霄。黄芽旧积。文章星斗。老君授三五飞步之玄。玉局箓符。汉祖传正一斩邪之秘旨。 于一登名于紫府。”有言“去太极登紫微。聚三华朝五炁。”具是说虚靖天师其导引内炼之行。又着有《心说》、《明真破妄章讼》,此是修心炼性之显。
萨守坚晚年寓于泉州(在今福建南部,漳州以北),以道术名世,从之游者数百辈,故在南宋、元代影响颇大。明臧懋循编《元曲选》中有《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剧本《楔子》之外共四折,讲东京(洛阳)徐端有二女:碧桃、玉兰。碧桃许张硅之子张道南,两家相邻。张道南因笼内白鹦鹉飞出,飞到徐家园’中,越墙去找,因而得见碧桃。徐端夫妇因此责骂碧桃,碧桃即气死,埋在园中。三年后道南中状元,碧桃之魂与道南相会。久之,道南病,医药无效,家中以为有邪魔着身,请萨真人来看。萨真人勾来碧桃的魂,伺明了缘由,令碧桃借尸还魂,“夫妻重配,父母团圆”。剧很有人情味,剧中的萨真人讲天性,通人情,与《白蛇传》中的法海和尚截然相反。
由南宋以来一些道教典籍和上述一部杂剧、个别小说可见萨真人在历史上影响之大。萨守坚学说在今日的意义只在内丹学和道德修行方面,此即近代着名道教学者陈撄宁 所谓“仙学”。实际上宋之时人称守坚为“真人”,犹称之为“仙人”。陈寅恪先生说:“真,是指仙人而言。唐朝仙、真通用,字一义。”应该说,萨守坚在道教理论和养生理论方面是有一定贡献的,也是北宋末年的一位诗人。
《萨祖铁罐焰口科仪》则是一部以萨祖(守坚)冠名的科书经籍,教内外许多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都很熟悉,许多道观都能组织道士根据《焰口》的内容熟练地做法事。看起来这仅是道教“度亡”信仰方式的一部科书,但实际上这其中体现的内涵深刻而丰富。无论《焰口》是否萨守坚亲自撰成,但这种方式和经籍中之内容,体现了萨守坚所强调的“行先天大道之法,遣自己元神之将”,内炼神丹与外用成法,皆赖“一点灵光”的思想。《焰口》开篇即曰:“一窈包藏造化功,三般大药(精气神)内圆融;巽风吹起炉中火,炼出神丹满鼎红。”
着述
萨守坚着有《雷说》、《续风雨雷电说》、《内天罡诀法》,存《道法会元》卷六七中。从这些着述中可知,其理论与法诀确实与王文卿一脉相承。萨守坚自述曰:“余习性清淡,希志神仙丹经子书,传广万卷,再一披阅,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证。而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得遇真师,成就大事,嘘枯振槁,受赐良多,刻骨铭心,报思罔极。初真师命之曰:夫道在人身,其大无内,其小无外,谓之无,则恍惚而有象;谓之有,则渺漠以难穷。自非至人,孰能捉摸。子学道勤苦,骨相合仙,今有秘文相传。虽曰违科,即得其人,受授由我。子当长跪,重作誓言,我以心传,子当谛听。夫人也,地水火风,假合四大,为万物灵。死为臭腐,何所恃焉。但恃精气神三者为根本。夫人固其精,养其气,保其神,使之三宫往来,升降不息,则家家蓬莱,处处神仙矣。夫何以淫 而败元精,以忿躁而耗元气,以秽浊而昏元神,使关窍窒而不通。炉鼎渗而不固,宅舍坏而不修,欲望长生,奉行道法,胡可得也,体而用之,则致雷霆于倏忽,呼风雨于须臾,人天所师,何施不可。故曰:行先天大道之法,遣自己元神之将,谓之法也。”此段真师之论,与王文卿所说“以道为体,以法为用”,“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的理论如出一辙。
萨真人祠

宗教
甘肃省西和县城南三里岷郡山有萨真人墓,今存墓表为清乾隆时所立,当时县令王鸣珂题“萨真人墓”四字。陵园旁有道观一座,名“萨爷殿”,有戏台、正殿、东西偏殿,应初建于南宋时,清乾隆年间扩建。正殿有萨真人塑像,东西偏殿正面分别为王灵官和杨四将军塑像。经笔者考证萨真人即北宋末年着名道士萨守坚。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后集言王善为湘阴县邪神,用童男童女生祀,萨真人焚其庙。后萨真人“至龙兴府江边濯足,见水有神影,方面黄巾金甲,左手拽袖,右手执鞭”,言为湘阴庙神王善,暗随萨真人十二年,欲伺其有过以复仇,后知其德行高迈,故表示将改恶从善,愿为部将。萨真人遂收为徒。元代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也写到此事,唯地点作“某处”,王善暗随萨真人时间作“三年”。按:南宋着名道士白玉蟾的《道法九要》一书《持戒第四》也讲到此事,作为“一十二载”,明代据元刊增补重刊《绘图三教搜神大全》(叶德辉影写刊刻本)和明刊《搜神记》、明代小说《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也作“相随一十二年”(第十回),则作“十二”为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三”乃是因所据本子上“十二”两字之竖画模糊不清,误识为“三”而成。王善即道教的王灵官。而岷郡山侧殿也奉王灵官神位,此是西和岷郡山萨真人即萨守坚之证。《明孝宗实录》卷十三云:“所谓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相传以崇恩真君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学法有验。而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以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此皆关于萨真人同王灵官设祀及二者关係的最早记载,也是有关萨守坚生平的最早记载。清董含《莼乡随笔》卷二萨真人条亦言明清以来道教所奉王灵官名善,曾从萨守坚受符法。
影响
正道
萨守坚力主正道,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他说:“先师有云:要知大道通玄处,不在三千六百门。后之学者,徒执己见,空泥尘言,适所以贻轮者之诮矣。”“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法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圣人之论有曰:精气为物,敛之不盈一握,道之体也。游魂为变,散而可弥六合,道之用也。有道则有体,有法则有用也,皆本诸一而已。若泛举其烦,则千百言而不足。善撮其要,则一二语而有余。夫苟贪条目愈多,而本真愈失,虽皓首穷经,无所益也。叹夫世变日下,人心日奸,立论者既无所讲,徒尔乎他。传法者复无所稽验明矣,受其诳亦无轻乎!风非可捕风,影非可搏影矣。黄石公《素书》一编,张留侯用之时,为帝王师,简耶繁耶?愚之所言,今亦倦于喋喋矣。然得师传者如是,故不得不详以告也。”
神霄派
在神霄派诸阶雷法中,有一些道法奉萨守坚为主法祖师,其护法神将王善为主帅,如《雷霆三五火车灵宫王元帅秘法》、《豁落灵官秘法》、《南极火雷灵官王元帅秘传》。这些法中称萨守坚为“祖师西河上宰汾阳救苦萨真人”、“祖师神霄通灵西河上宰萨真人”、“祖师汾阳散吏救苦真人”,称王善为“雷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都天豁落猛吏赤心忠良制鬼缚神火雷霹雳灵官王元帅”、“南极火雷赤心忠良猛吏王元帅”。并描述其形象为“赤面,红鬚髮,双目火睛,红袍,绿靴,风带,左手火车,右手金鞭,状貌躁恶。”或变象为“面红紫色,黄巾,红袍,金甲,虎鬚虎晴,绿靴,风带,左手雷局,右手执金鞭。”⑽这位赤心忠良的王元帅,后来便成为整个道教所尊奉的护法神王灵官,他镇守在几乎所有的道教宫观。明人董含《莼乡随笔》卷二《萨真人》条亦谓明清以来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就是萨真人的护法王善。后世有所谓“萨祖派”、“西和派”、“天山派”,皆尊萨守坚为祖师,于此可见萨守坚在神霄派的影响颇深,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关道教典籍原文
萨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派流西地,迹显龙兴⑵。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⑶。授铁师之教旨,掌玉府之雷书⑷。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执五明降鬼扇⑸。代天宣化,咒枣书符⑹。运风雷于咫尺之间,剪妖魔于斗罡之下⑺。道参太极,位列先班⑻。松筠野鹤任纵横,遐迩孤云常自在⑼。方方阐教,为万法之宗师;处处开坛,作后人之模範⑽。都天宗主,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⑾。
[注释]
⑴萨祖宝诰:萨祖,即萨守坚,宋代道士,少尝学医,欲济人礼物,结果却误用药伤人,遂弃医求道。曾于陕西遇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度师,得受“咒枣之术”(属祝由术),遇林灵素授羽扇一柄,言“有病者,则扇之即愈”;又见王文卿于青城山,尽得雷法之传。萨守坚皆精志修炼,由是道法大显,出入巴蜀。游东南至闽中。守坚尤精于神霄雷法。曾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其法裔称“西河派”或“天山派”。此即为萨祖积功修道的诰词。
⑵派流西地,迹显龙兴:西地,指四川。龙兴,地名,在甘肃省。此句言,萨祖曾去四川传道,将他所创教派——西河派,也传至四川西部,甘肃龙兴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萨祖的圣迹。
⑶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萨祖遵从师训,用经过咒祝的大枣给病人治病。治癒极多。将大枣去核,然后进行加持。咒一枣只取钱七文。每日咒百余枣,自己只取七十文,其余皆施给穷人。一心只知道积行功德以求得至道。
⑷授铁师之教旨,掌玉府之雷书:铁师,不徇私情,刚直无私的师尊。萨祖《雷说》自述“得遇真师,成就大事。”《吕祖全书》卷二十三《雪过修真忏》所列圣班第二位为“太初玄元铁师元阳上帝”《萨祖仰启咒》有“亲受铁师传妙旨”句。如何得授铁师教旨,事本秘不可考。闵智亭先生作注言又萨祖曾收王善(即王灵官)为徒,当王善初次显形时,铁冠红袍,手执玉斧。铁师或指王善,且备一说。然道经中时有称元始天尊为“铁师元阳上帝”之言,所以推断此典故可能是出自《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道法会元·卷八十六》记载称元始为“帝师 先天无极大道 生一始祖 太易 水火 鸿蒙 混沌 元阳上帝 浮黎元始天尊”
玉府,玉枢雷府,为天上管辖雷霆号令之处所。雷书,雷法秘籍,阐说召雷之法。萨祖传授真师相付的教旨,道成之后掌管玉枢府的秘籍。
⑸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执五明降鬼扇:百衲,即百衲衣。衲原作纳,密针缝纫的意思。百衲,指用多种布料缝补拼接,为苦志修行者所穿。五明降鬼扇,萨祖学道修行后,曾遇林灵素真人授以羽扇一把,有病一扇即愈。同时,它还有驱邪降魔的功效。百衲衣和降鬼扇成了萨祖的两件宝物,一直随身携带。
⑹代天宣化,咒枣书符:宣化,宣导教化。此指萨祖代替上天宣传道教真旨,劝导世人虔心奉道。咒枣,即咒枣术。萨祖之咒枣术得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所授。治病时,通常先用香水将枣子洗净,然后左手心持枣,右手掐诀,吹炁在枣上,让病人吃下,即可驱鬼治病。萨祖曾广行此术,治病救人。书符,即画符。
⑺运风雷于咫尺之间,剪妖魔于斗罡之下:运风雷,指搬运风雷、转动风雷。萨祖精修五雷正法,善能在咫尺之地运转风雷。斗罡,原指北斗杓柄最末一星。北斗运于天中,罡星所指方位没有差失,故代表天之正气。雷法以斗罡所指推定雷霆所在,子罡下召雷。而体内正炁,则为内天罡,动之即与外天罡相应。萨祖天罡正气迸出便是电光,召之可以剪伐妖魔。
⑻道参太极,位列先班:太极,即道之全体。萨祖学道修仙得道后,已参透太极之理。即可与道合真,进入仙界,名位列于仙班。
⑼松筠野鹤任纵横,遐迩孤云常自在:松筠,松树、竹子。野鹤,不受拘束的仙鹤。松筠野鹤,同喻萨祖深得自然之趣。遐迩,或远或近。孤云,自由飘蕩的白云,此句言,萨祖深得自然之趣,常将身作闲云野鹤。纵横无碍,如孤云般或远或近自在往来。
⑽方方阐教,为万法之宗师;处处开坛,作后人之模範:方方,到处各各地方。萨祖修炼得道后,到处阐教,开坛说法,成为万法宗师。
⑾都天宗主,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此为萨祖仙界尊号。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 卷四
萨守坚
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少有济人利物之心。尝学医,误用药杀人,遂奔医。闻江南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及林、王二侍宸道法之高,欲求学法,出蜀至陕,行囊已尽。方坐石闷,忽见三道人来。萨问此去信州远近,道人问所欲,萨云:欲访虚靖天师,参学道法。道人曰:天师羽化矣。萨方怅恨,一道人云: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之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吾有一法相授,日问可以自给。遂授以咒枣之术。曰:咒一枣可取七文,一日但咒十枣,得七十文,则有一日之资矣。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与之棕扇一柄,曰:有病者则扇之即愈。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乃雷法也。萨拜而受之,用之皆验。一日凡咒百余枣,止取七十文为日用,余者复以济贫。及到信州,见天师,投信,举家恸哭,乃三十代天师亲笔也。信中言吾与林侍宸、王侍宸遇萨某,各以一法授之矣,可授以未尽之文。萨由是道法大显。尝寓某处城隍庙数日,太守梦城隍告之曰:萨先生数日寓此,令我起处不安,幸为我善遣之。太守至庙,逐萨使去。萨行数十里,遇人异豕往庙酬愿,萨以少香附之,曰:去酬愿毕,为置炉焚之。其人如诫,迅雷一声,火焚其庙,更不延烧民居。越三年,萨至某渡,无操舟者,举篙自渡,置三文钱于舟中以偿渡金。因掬水院手,见一人铁冠红袍,手执玉斧立于水中,萨诃之曰:汝乃何人,速见形?其人立于侧曰:我王善,即某州城隍也,昨真官焚我庙,我家三百余口无依,我实无罪,诉于上帝。帝赐玉斧,令我相随,遇真官有犯天律,令得便宜施行后奏。我随真官三年,并无犯律者,今日渡舟,真官乃置钱舟中,则真官无可报之时矣。今愿为部将,奉行法旨。萨曰:更相从三年,亦只如是。萨遂奏玉帝,擢为部将。每有行持,报应若响。尝有诗云:道法于身不等闲,寻思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日邓都出世难。又诗云:言清行浊休谈道,不顾天条法馒行。但依本分安神气,何虑仙都不挂名。真人得道后,游闽中,一日端坐而化。
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少有济人利物之心。尝学医,误用药杀人,遂奔医。闻江南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及林、王二侍宸道法之高,欲求学法,出蜀至陕,行囊已尽。方坐石闷,忽见三道人来。萨问此去信州远近,道人问所欲,萨云:欲访虚靖天师,参学道法。道人曰:天师羽化矣。萨方怅恨,一道人云: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之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吾有一法相授,日问可以自给。遂授以咒枣之术。曰:咒一枣可取七文,一日但咒十枣,得七十文,则有一日之资矣。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与之棕扇一柄,曰:有病者则扇之即愈。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乃雷法也。萨拜而受之,用之皆验。一日凡咒百余枣,止取七十文为日用,余者复以济贫。及到信州,见天师,投信,举家恸哭,乃三十代天师亲笔也。信中言吾与林侍宸、王侍宸遇萨某,各以一法授之矣,可授以未尽之文。萨由是道法大显。尝寓某处城隍庙数日,太守梦城隍告之曰:萨先生数日寓此,令我起处不安,幸为我善遣之。太守至庙,逐萨使去。萨行数十里,遇人异豕往庙酬愿,萨以少香附之,曰:去酬愿毕,为置炉焚之。其人如诫,迅雷一声,火焚其庙,更不延烧民居。越三年,萨至某渡,无操舟者,举篙自渡,置三文钱于舟中以偿渡金。因掬水院手,见一人铁冠红袍,手执玉斧立于水中,萨诃之曰:汝乃何人,速见形?其人立于侧曰:我王善,即某州城隍也,昨真官焚我庙,我家三百余口无依,我实无罪,诉于上帝。帝赐玉斧,令我相随,遇真官有犯天律,令得便宜施行后奏。我随真官三年,并无犯律者,今日渡舟,真官乃置钱舟中,则真官无可报之时矣。今愿为部将,奉行法旨。萨曰:更相从三年,亦只如是。萨遂奏玉帝,擢为部将。每有行持,报应若响。尝有诗云:道法于身不等闲,寻思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日邓都出世难。又诗云:言清行浊休谈道,不顾天条法馒行。但依本分安神气,何虑仙都不挂名。真人得道后,游闽中,一日端坐而化。
萨祖仰启咒
仰请碧云大教主 一元无上萨仙翁
先天雷部大尚书 亲授铁师传妙旨
手执五明降鬼扇 身被百衲伏魔衣
常将铁罐食加持 普济含灵皆得度
咒枣书符皆有应 代天宣化总无私
云游天下至龙兴 铁面将军潭底现
一十二年观过错 百千万种积功勋
爰把誓盟朝上帝 普令三界悉皈依
治病回生如反掌 圆光附体阐威灵
我今启请望来临 伏望师恩加拥护
先天雷部大尚书 亲授铁师传妙旨
手执五明降鬼扇 身被百衲伏魔衣
常将铁罐食加持 普济含灵皆得度
咒枣书符皆有应 代天宣化总无私
云游天下至龙兴 铁面将军潭底现
一十二年观过错 百千万种积功勋
爰把誓盟朝上帝 普令三界悉皈依
治病回生如反掌 圆光附体阐威灵
我今启请望来临 伏望师恩加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