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刘庆(着名作家、华商晨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2019-05-06 16:05:07 百科
刘庆(着名作家、华商晨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刘庆(着名作家、华商晨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刘庆,着名作家,1968 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1990年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瀋阳师範大学驻校作家。

现任华商晨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庆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吉林省辉南县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职业:华商晨报总编
  • 毕业院校:吉林财贸学院
  • 主要成就:吉林省作协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 
    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东北文学奖获得者 
  • 代表作品:《风过白榆》《冰血》《长势喜人》

人物经历

1986年从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考入吉林财贸学院计画统计系,学习统计专业。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风过白榆》、《冰血》、《长势喜人》,中短篇小说集《信使》等。曾获长白山文艺奖、东北文学奖、吉林文学奖。
1990年7月,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在吉林日报社和城市晚报社工作,1997年,《收穫》杂誌第一期头条位置发表了长篇小说《风过白榆》,这对于刘庆和文坛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9年参与改版新文化报并任副总编辑,2006年任南方航空《航空画报》总编辑,2009年在华商晨报社工作,现为华商晨报总编辑。
1987年开始发表诗作。
1990年4月,短篇小说处女作《磨道》发表于《作家》杂誌。
1997年1月在《收穫》杂誌发表长篇小说《风过白榆》,199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在国内文坛引起反响。并获吉林省政府奖长白山文艺奖和东北文学奖
1998年参加由《作家》、《大家》、《钟山》、《山花》杂誌组织的小说联展。发表中短篇小说《恶作剧》、《家庭妇女》、《彩票》、《启示》。
2002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冰血》,获吉林文学奖。2003年4期《收穫》杂誌发表长篇小说《长势喜人》,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作家》及《文汇报》等报刊推出了评论专辑。
《长势喜人》由灕江出版社出版,入选《当代》杂誌读者排行榜,被中国小说学会评定为“2004年中国小说长篇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2005年,中短篇小说集《信使》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另在《作家》、《青年文学》、《时代文学》、《北方文学》、《广西文学》等杂誌发表中短篇小说《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沈记药铺》、《宋王》、《湖边的夜晚》、《发明》等中短篇小说60多篇,及散文随笔近200多万字

人物成就

中国六十年代后代表作家

所获荣誉

2018年7月17日,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公布,东北作家刘庆以小说《唇典》获得第七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

出版着作

长篇小说《风过白榆》、《长势喜人》、《冰血》、短篇小说集《信使》,另有中短篇小说多篇发表于《作家》、《大家》、《钟山》、《青年文学》等文学杂誌,并被《小说月报》等选刊转载。

个人生活

大学毕业后,刘庆进入了吉林日报社,在印刷厂和经营管理部门工作4年之后,刘庆彻底放弃了原来的财经专业,开始编辑文学副刊。做报纸与写小说,从那时起创作与刘庆的生命纠缠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张力。
在创作《风过白榆》之前,刘庆已经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近十年的生活与艺术的积累成就了这部成名之作。“风”和“白榆”这两个意象连同那三个小脑袋人与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太太,成为读者讨论的焦点,那个耸立着白榆树的榆树镇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地图上必然要标明的重镇。我们无法体会到刘庆当时的心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风过白榆》的写作并不轻鬆,那种困惑达到了非要藉助于写作而不能解除的地步。甚至在《风过白榆》完成之后,作家依然深深地陷入了自己在小说营造的阴郁氛围之中。
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刘庆符合了关于“新生代”作家最简单的划分标準。刘庆大学二年级开始写作,“首先是对文学的热爱,那时候读了贾平凹、张贤亮等人的小说,觉得自己也可以写作。”信心与努力成就了作家的第一步,1990年刘庆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磨道》,然后,刘庆用写作陪伴了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

作品简介

《风过白榆》
一个镇子半个世纪的历史,两个少女早熟的情感结局,三春四冬都在叙述的故事……五颜六色的人们发现一朵有毒的花凋谢了,另一朵还庸常地开放着。
二十年后的榆树镇已经面目全非了。当初看着很大的广场变成一条街道后并没留下多大的空地,空着的地方做了城西的停车场。镇子中心已经东移了,移到了早先的红旗饭店一带。红旗饭店的白面卷饼、香肠拼盘和猪杂碎汤曾令榆树镇人心驰神往,驻足流涎,但当时除了一个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太太,松树镇再没有谁敢经常光顾那里。每当他们透过饭店骯髒的玻璃窗,看见那个麻脸矮胖的老太太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肉汤,他们的胃里总是不自觉地痉挛,气盛的青年人甚至抱怨自己晚生了二十年,战争没有他们的份,使他们丧失了享受美味的机会。那些挂在旧黄布军衣上的勋章使喝杂碎汤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徵,那时,他们根本想不到有一天孩子们——他们自己的孩子。会一边吃着朱古力和叫威化的饼乾,一边漫不经心地扔几张钱给游艺厅的老闆,就在当年老太太喝汤的座位前玩着电子游戏和赌博的弹子机。
时光把四十平方米的专营酱油盐醋和玉米面的解放粮店变成了六层楼的商厦,镇子里新一代的年轻人纷纷在里面开设了宰人的精品屋,有时也偷偷地经营“滚包服”,商店里每天都有热热闹闹的吵骂声。
《冰血》
这是作家刘庆的第二部长篇
《长势喜人》
这是作家刘庆的第三部长篇。
作品以生于六十年代的残疾人李颂国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时间跨越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文革”、“文革”的结束、君子兰热、改革初期人们的迷惘、传销……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从一个备受歧视的主人公的视角写来,既有传奇色彩又荒诞不经。作者用反讽的手法,把人性扭曲的悲剧写得厚重而抓人。
小说叙述手法稔熟,人物间的关係和悲欢离合,让读者感慨唏嘘,对时代病的批评也入本三分。是不可多得的长篇佳作。

人物评价

《悲悯与温情》 2003年11期《作家》发表复旦大学 教授王宏图和刘庆对话录
刘庆小说评论专辑 文艺争鸣杂誌2004年2期
《地方志和个体记忆:刘庆小说简论 》 曾一果
《悲剧的成长:读长篇小说(长势喜人)》 于若冰
《作家能够在现实中看到什幺:长篇小说(长势喜人)读后 》 南方文坛杂誌2004年6期 林宋瑜
悲微者的生命奇蹟:评《长势喜人》: 2004年中国小说学会出版的中国小说排行榜 闫晶明
奇蹟之花开放在荒唐的历史中:读刘庆长篇小说《长势喜人》2005年《作家》6期 韩春艳
当代作家评论 2005年1期 刘庆长篇小说《长势喜人》评论小辑
成长的輓歌 洪治纲
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畸形的挤压下 潘凯雄
技艺高超的说书艺人 张生 杜欣
当代作家评论 2005年6期 是什幺“长势喜人”:
长篇小说长势喜人的意义与一种生长叙事 张未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