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关隧道,位于晋济高速公路南端11公里处,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境内,全长1.1公里。
2008年12月30日,山西晋城(省界)至河南济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全长约30公里、总投资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二连浩特至广州主干线在山西省境内的收尾路段,是一个集绿色、科技、人文为一体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典型示範工程。
晋济高速公路,包括亚洲最高、世界第二的矮塔斜拉桥——仙神河大桥,华北最大的整幅式连续钢构桥——南河特大桥,第二长的高速公路隧道——月泉湖隧道在内的超大工程,是山西出省的黄金通道。也是河南省路网规划中“三横、五纵、四通道”中的一纵,更是国家重点公路太(原)—澳(门)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天井关隧道
- 外文名:The tunnel of Tian jing Gate
- 长度:1.1公里
- 地理位置:晋济高速公路南端11公里处
修筑背景
晋济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二连浩特至广州主干线在山西的收尾路段,晋济高速公路是山西省“人”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的组成路段,也是进出山西省南大门的又一条黄金通道。

晋济高速公路上,仙神河大桥、南河特大桥、月泉湖隧道等等。长约30公里的晋济高速公路上,有特大桥13座、中桥两座、隧道9座,桥隧合计18.3公里,占线路总长的61.2%,后15公里的桥隧比更是高达87.6%。晋济高速公路全线共有百米高桥5座,均是具有很高施工难度和技术挑战的工程项目,可谓“天路穿太行”。
晋济高速公路,是一项施工难度大、公里造价高,集险、难、美于一身,具有独特魅力的高速公路项目。有魅力的项目总是少不了精品工程,晋济高速公路也不例外。
晋济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和风雨洗礼,以愚公的精神,在太行的崇山峻岭之间铺就了一条连线山西晋城与河南济源的彩带,让雄奇的太行平添妩媚。环保、科技、人本、精品,这是晋济高速公路的4大看点,但绝不是仅有的4个看点。这条高速公路连线了山西晋城与河南济源,成为晋煤南运的黄金通道。
修建过程
穿过太行,风景依旧
晋济高速公路深入太行山脉南端,沿线由低山丘陵到山岭重丘再到悬崖峭壁,地形十分複杂。地形地貌的多元性和地质结构的複杂性决定了晋济高速公路具有高桥长桥多、隧道及特长隧道多、连续大坡路段长等特点。要在这种地方修建一条高速公路,还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晋济高速公路

更让设计施工人员头疼的是,晋济高速公路沿线植被保存良好,物种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路线后半段更是大量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怎幺才能在不破坏自然在环保的前提下完成任务,成为一项严肃的课题,摆在设计施工人员面前。
在晋济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新科学、新技术被一次次运用,有实力的优秀设计单位、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和高水平的勘察设计,让晋济高速公路处处都突出了“优”字。
苇元隧道
在苇元段,由于周围地质构造特殊,短短700米的路段上分布有坡积层、泥岩破碎带、煤泥层等众多不良地质结构,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是挖路基修大道,还是打明洞或是打隧道,施工人员在3套方案之间一时难以抉择。 最终,出于环保的考虑,苇元段选择了隧道穿行的方案。隧道方案为百姓节约耕地,有利于环保。工程结束后,通车的安全係数要比挖沟大得多。
天井关隧道
2 005年晋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施工队伍初入场地便被地质不良的状况所困扰:从起点到天井关隧道,虽然只有短短的1 1 公里,但大部分路段都是条件极差的风化泥页岩和膨胀土,甚至还有大段的软质煤泥层,这样的土质即便是最常规的路基工程也很难完成。为了确保路基质量,预防高速公路早期病害的出现,挖除原地基、重新取土换填成了当时施工人员的首要任务。
太行山多石少土,挖方换填和路基填料都是扰人的大难题。在设计过程中,施工人员数次邀请业内知名专家进行踏勘和多方论证比选。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成立了专家技术谘询委员会进行技术指导、谘询和研究,还邀请了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以及石家庄铁道学院对特大桥樑施工实行全程监控,为晋济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和支持。
天井关与天水岭,三山夹两沟的地势构成了一个标準的“W”形,好像股票走势分析图上的“W”底,朝阳大桥横跨其上,恰如一条标準的参考线。股票两次触底反弹,筑成“W”形的底部,一旦突破参考线走出“W”底,便将开始一轮势不可挡的攀升行情。朝阳大桥的设计施工也是如此。地形太複杂,便道修不过去,材料运不进场、通不上电、取不上水等等。困难一个接一个。桥虽然不大,却难住了建桥人。建设者们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用小鸡啄米的作业方式,硬是让一个个桥墩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月湖泉特长隧道
4733米的月泉湖特长隧道施工方案确定后,避免了连续短隧道11座,避免了大开挖路段6处、1.2公里。虽然这一方案的实施要增加投资2000万元,但保住了当地的300亩耕地和一片植被,使得公路与自然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在后面的施工中,建设者们还实施了动态跟蹤设计,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将3处高填方案改为桥樑,此外,晋济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对内实行I S O9000标準,对外按照符合业主和国家的标準要求,千方百计保护沿线的一草一木,儘可能减少人为破坏。
仙神河矮塔斜拉桥
在全长约30公里的晋济高速公路上,有一座矮塔斜拉桥,桥面以下墩高约170米,桥面以上塔高约50米,塔墩总高度近220米,在同类桥型中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塔高位居全国第二。这便是横跨两山峡谷之间的仙神河大桥。
仙神河矮塔斜拉桥

这座由仙神河谷底拔地而起的大桥横跨南北,连线月湖泉、拍盘两条隧道,如空中楼阁,气势宏伟。与仙神河大桥一样,南河特大桥、七甲坡3号桥和西沟大桥都将传统分离式设计改为整幅式,既保护了植被,又减少了占地,还在施工技术和工艺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节约了费用、降低了造价。
施工方案
留给太行的福祉
从晋济高速公路的施工图上可以看出,路基路面结构、线型、标高等设计都充分考虑了行车安全、便捷与舒适。晋济高速公路穿越太行山,行走在层峦叠障之间,线行高差大,设计者们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在规範允许的範围内,尽最大可能改善路线技术指标,最佳化设计。
隧道施工
所有隧道均採用了新奥法施工,使用地质超前预报仪,利用爆炸声波预报150米範围内的地质情况,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採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工程管理,全线建立专用信息网路,业主公司、代表处和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接入,实现工程资料、技术档案、计量支付、财务报表和公文的网路传输,进行网路会议;对桥樑等关键施工部位,特别是5座连续钢构桥实行监控,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在运营管理中,在长隧道和特长隧道中设定火灾自动检测、通风控制、照明控制、紧急电话等比较完善的监控系统,晋济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新科学、新技术一直主导着整个工程的进度。
路面施工
在路面施工中,建设者们採用了柔性基层结构;隧道施工则採用複合式路面结构,确保行车舒适。施工安全也是项目部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施工人员对开挖边坡进行了防护处理,有效避免了通车运营后可能发生的边坡坍塌。晋济高速公路路线长,且多在山间穿行,针对这些特点,设计施工人员专门设定了降温池及避险车道指示标誌,并在连续下坡路段加放警示标誌等,提高了行车安全係数。
便道施工
在修建临时便道时,建设者们将原来设计为4.5米宽的主便道增加为6.5米,而且修了90多公里。虽然资金投入增加了很多,但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他们还在重要路口、事故易发、多发点设定了比较齐全的警示标誌,保证施工通行安全的同时,也为偏远山区出行不便的百姓带来了便利。工程结束以后,这些便道稍加硬化,便是高标準的“村村通”公路。
为确保全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在每处施工便道转弯处都设定了安全警示标誌,同时还安排两名安全员站岗指挥车辆通行;提醒进场人员戴好安全帽、穿好黄色安全服,监督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的警示标誌更是数不胜数。
为保证工程用水,建设者们在高速公路沿线开凿了5眼深井,基本解决了工程用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深井的选址不仅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还将沿线民众的饮水问题考虑了进来。深井挖成以后,为沿线百姓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
工程造价
晋济高速公路,桥多、隧多,既要保证畅通,又要兼顾环保,造价自然比一般高速公路高。仅东耿窑—华岭坡—苇元段,因为选择了投资大的“两桥两隧”,资金投入便增加了3265万元。晋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的数据显示,这条高速公路总投资超过22亿元人民币,每米造价高达8万元。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张志川称它为山西省内高速公路造价最高的一项工程。
设计理念
为实施好这个特殊的项目,晋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从项目启动时起就坚持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了“绿色晋济、科技晋济、人文晋济、旅游晋济”的建设目标。在晋济高速人心中,晋济高速公路不仅应是山西省内的精品工程,也应是全国的精品工程。
高品位的设计理念难免会给施工增加难度,但晋济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毫不畏惧,他们成立了专家技术谘询委员会,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现场踏勘和多方论证比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轮又一轮的争论,方案一次次最佳化,最终达到了既节约费用又降低造价的目的。
高起点、高标準的项目运作,将科学超前的设计建设理念引入项目之中,使晋济高速公路在路线方案、桥型结构、生态环保、人文旅游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条好的公路、一座优质的桥樑,离不开优秀的建设者,离不开先进的建设和管理理念。太行山险峻的地势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项目部还为每一位施工人员(包括正式工、临时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晋济高速公路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通车的4年多时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人身伤亡事故,业主和监理单位多次提出表扬,这不能不归功于项目部在安全施工方面制定的严密保护措施。细节决定成败。晋济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总是在最细微的地方体现出设计施工人员的大智慧。
修筑意义
众所周知,山西的长治、晋城、运城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区,因与河南省为邻,每年河南省都有大量货车前往山西煤区拉煤。以前,从河南到山西拉煤的货车司机总是自带几大桶水,为的是途中给汽车加水降温。常年往返于河南济源与山西晋城之间的货车司机都知道,沿着国道237回河南的时候,所经路段全是下坡山路,车跑10分钟轮胎就发热了,要不停地往轮胎上浇水降温。
到了冬天可麻烦了,水浇到路上结成冰,车开着便打滑。但是不浇水轮胎髮热更危险。这段路不过80公里,但都是山路。天气好时,跑一趟将近两个小时,要是遇到恶劣天气,用的时间就更长。
晋济高速公路开通后,拉煤的长途车司机再不用担心山路难行,也不用担心轮胎过热。货车行驶在新建成的高速公路上。按照晋济高速公路设计最低时速80公里计算,从济源入晋只需15分钟,也让晋煤南运的通道更加便捷。太行山不再是天堑,现代愚公战天斗地,挖洞架桥,将一条3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修在了崇山峻岭之间。如巨龙在卧,如彩虹飞架,晋济高速公路穿越太行,成为青山绿水间一条便捷的绿色通道。
历史沿革
天井关是整个晋济高速公路的制高点,自古便是南控中原、北扼太行的军事要塞。自古地位险要可见一斑。

天井关,亦曰雄定关,太行山南端要冲,古为连线晋豫两省的边界,雄踞于晋城泽州县晋庙铺镇境内。是通往河南沁阳的关隘,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古为南北要冲也。刘歆《遂初赋》: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又王梁为野王令,北守天井关,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关,关在井北,为天设之险。慕容垂攻慕容永于长子,自滏口入天井关滏口,见河南磁州。天井关以南几华里所辖星轺驿、横望隘、小口隘、碗子城等重要关隘,至河南沁阳水南关均被羊肠古道所包围。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韦庄《天井关》 |
---|
“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云中筑女墙?短绠讵能垂玉甃,缭垣何用学金汤。锯开岚翠为高垒,截断云霞作巨防。守吏不教飞鸟过,赤眉何路到吾乡。” |
发展规划
到2020年,在豫晋之间将要建成6条高速公路。除了晋焦以及安南、晋济、济邵高速公路外,运城至三门峡高速公路和新乡辉县至晋城高平高速公路也将陆续通车。
“豫晋之间以后往来会更加方便。”河南省交通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赵国强预计,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河南省还将加强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与山西的连通。看来,山西的高速公路不仅仅服务于晋地之内,也带动着整箇中原地区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