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巴西普鳄

2019-06-21 13:30:26 百科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生活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是地球上曾经生存的最大型鳄类动物之一。

1986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在那里找到了近100年前就被人们命名了的可能是新生代最大的巨型鳄鱼—普鲁斯鳄属中的—“巴西普鲁斯鳄”的下颚化石和部分颅骨化石的碎块。

这些化石拼出新生代已知的最大的鳄鱼头骨:长2000毫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普鲁斯鳄巴西亚种
  • 拉丁学名:Purussaurus(P. brasiliensis)
  • 别称:巴西普鳄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 :爬行纲
  • 亚纲:双孔亚纲
  • :鳄目 Crocodylia
  • :鳄属
  • :普鲁斯鳄
  • 分布区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 时代:新生代的中新世
  • 食物:超巨型侧颈龟
巴西普鳄

化石介绍

南美的鳄类化石种类有很多,委内瑞拉的上中新世乌鲁马克群尤其丰富。巨型普鲁斯鳄就是其中的一员,它先前在巴西被认为是来自上中新世的Solim˜ oes群系(巴西普鲁斯鳄),在哥伦比亚被认为是来自中新世的拉文塔(内华尔普鲁斯鳄)。在乌鲁马克群系鳄目被发现的一个物种称为米兰达普鲁斯鳄。这种鳄鱼的特点是,拥有一个修长扁平的大头骨;极大的鼻孔张开程度,几乎构成了喙长度的60%;还有向前延伸处于第一颗下颌齿凹陷处的大门齿孔。米兰达普鲁斯鳄曾经是沼泽环境中最大的捕食者,并且位于乌鲁马克集结地食物链的顶层。一项对68个鳄鱼群体的164个特徵进行的系统发生学分析也表明内华尔普鲁斯鳄和米兰达普鲁斯鳄有着5个共同衍征的联繫,也证明了它们和纳托鳄科群有着姊妹群的关係。
巴西普鳄
加拉加斯,委内瑞拉;MCZ,比较动物学陈列馆,哈佛大学美国;UFAC, 阿克里州联邦大学, 里欧布兰科, 巴西; PUC-MG, 米纳斯吉拉斯州天主教大学, 贝洛哈里桑塔, 巴西;UCV, 委内瑞拉中央大学; UNEFM-CIAAP, 国立弗朗西斯科米兰达实验大学, 科罗, 委内瑞拉.  样本为1958 至 2003间由从 MCZ (B.Patterson), UCV (J. Royo-Gomez),´ UN-EFM (O. Aguilera), UFAC (J.Bocquetin-Villanueva) and AMU (R. Sanchez)´的联合团队几次于乌鲁马科地层的探索中所採集 . 这些化石为完整的三维颅骨,下颚与从裸露地表获得的不完整的颅后碎骨。样本完好度从近乎完美至破碎与严重磨损而不一,通常由一层硬化土石膏板所包覆。乌鲁马科样本周围的地质从鬆散的细沙到灰或棕色的石灰质丰富的陶土石不一,这些都在挖掘中由铲子,锤子或刷子来清除。带粘性的沉澱物则是由清水软化之后使用精细的牙医器械来处理。一些明显相关却又破碎的样本则是重新再造  对比用的研究素材包括巴西普鲁斯鳄鱼(UFAC 1118 (下颚), UFAC 1403 (完整颅骨), UFAC 1773 (左右前颌骨), UFAC 4770 (不完整颅骨)和DGM 527-R (下颚)) 和来自于INGEOMINAS的内华尔普鲁斯鳄样本 (DHL-45 (近完整颅骨))。样本总长经测量后,并且在不破坏样本的前提下,进行物种之间的基点线性维度形状(大小)对比。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图 1 样本採集地El Manon的位置,´ T´ıoGregorio, Corralito, El Hatillo andEl Picache, 全部都位于乌鲁马珂市区北部, Falcon州, 委内瑞拉西北部.
这些数据是使用游标卡尺与圆规所测量的往上取整至最接近的mm (表 1).
巴西普鳄

地理设定


採样区域 (图. 1) 包括了以下地区: El Mamon,´ T´ıo Gregorio,Corralito and El Hatillo,
all north of the town of Urumaco, Falco´n State, northwestern Venezuela.
法尔科州的乌鲁马科镇北部和委内瑞拉的西北部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iddle and upper members of the UrumacoFormation.
化石标本取自于乌鲁马科地表层的中上段。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Urumaco Formation con- sists mostly of claystoneand sand.
乌鲁马科中部的地表层由粘土岩和沙组成。
The grey claystone yields microfossils and the brown claystone containsvertebrate re- mains such as reptiles,
脊椎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化石含有灰色黏土岩和褐色粘土岩。
mammals, marine and freshwater fish, as well as coprolites and wood (D´ıaz de Gamero & Linares 1989; Aguilera 2004).
哺乳动物,海洋鱼类和淡水鱼,以及粪化石和木化石(加梅罗&利纳雷斯1989;阿奎莱拉2004)
The sandy beds range from shelly sandstones to consolidated coquinalimestone.
沙床的範围从贝壳砂岩到混合贝壳砂岩
In the lower half of this middle member there is an abundant and di-verse marine fish and mollusc fauna in a sandy matrix.
在乌鲁马科中部的地下层有一层琳琅满目的海洋鱼类和软体动物的沙质基质。
The palaeoenvironments are interpreted as inner sublittoral and coastallagoon with riverine and estuarine influence (D´ıaz de Gamero 1996; Aguilera 2004).
古环境将其解释为河口水体浅海内部和泻湖沿岸的影响(加梅罗1996;阿奎莱拉2004)。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Urumaco Formation also comprises grey tobrown, often limey claystones with thin intercalated and locally shellysandstones.
乌鲁马科的地表层还包括灰色的英国粘土岩和棕色的本地砂岩。
The uppermost layer is referred to as the ‘capa de tortugas’ because of its abundantremains of Bairdemys turtles (D´ıaz de Gamero &Linares 1989).
最浅表的一层被称为“卡帕龟群岛”,因为这儿有着数不胜数的贝尔德迈乌龟。(加梅罗&利纳雷斯1989)
Several localities and levels have concen- trations of vertebrate fossils.
一些的位置和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比较集中。
The vertebrate fauna includes marine, estuarine and freshwater fishes,terrestrial, freshwater and marine turtles and crocodilians and terrestrial andaquatic/semiaquatic mammals (Sa´nchez-Villagra et al.2003; Aguilera 2004).
脊椎动物包括海洋、河口和淡水鱼类,淡水和海洋海龟、鳄鱼和陆地和水生或半水栖哺乳动物。(SA´桑切斯比利等。2003;阿奎莱拉2004。)
The palaeoenvironments were tropical near- shore marine to low coastalsavannas with freshwater rivers.
海岸附近的古环境是热带海洋性气候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geological units see Ministerio deEnerg´ıa y Minas (1997).
如果想了解更多地质单元相关信息的话,请看到米呢斯特德恩尔吉雅米纳斯(1997).
A complete list of the fossil fauna from the Urumaco Formation has beenrecently summarised in Sa´nchez-Villagra et al.(2003) and Aguilera (2004).
乌鲁马科完整的动物化石群列表最近已在沙县´桑切斯比利(2003)及阿奎莱拉(2004)等地区汇总。
A late Miocene age for the UrumacoFormation is indicated by foraminiferans, while the mammals suggest a SouthAmerican land mammal age between Chasicoan and Huayquerian (D´ıaz de Gamero & Linares 1989), or ap- proximately 9Ma (Marshall & Sempere 1993).
中新世晚期乌鲁马科的地表层有孔虫的迹象,而哺乳动物表明南美洲的陆生哺乳动物时代介于查斯科恩时期和哈奇雷恩时期之间
加梅罗&利纳雷斯1989),或大约9Ma(马歇尔 &森佩雷1993)。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古生物学
CROCODYLIFORMES (Benton & Clark, 1988)
鳄形动物(本顿&克拉克,1988)
ALLIGATORIDAE Gray, 1844
短吻鳄科 格拉伊,1844
PURUSSAURUS Barbosa-Rodrigues, 1892 TYPE SPECIES. Purussaurus brasiliensis Barbosa-Rodrigues1892.普鲁斯鳄巴博萨-罗德里格斯,1892种类型。巴西普鲁斯鳄巴博萨-罗德里格斯1892。
DIAGNOSIS. Giant alligatorids with enlarged and wide skull;
鉴定:巨型短吻鳄头骨宽大
snout tip rounded and ornamented with coarse reticulating ridges andpits;
短吻鳄的鼻子尖圆,且有粗网状隆起和凹坑
long and wide narial aperturesurrounded by a large narial fossa formed by developed rostral canthi thatextend posteriorly to the prefrontal–frontalcontact;
短吻鳄鼻孔的孔径长而宽,宽大的鼻孔由嘴角延伸至的眼角,一直向后延伸至延髓前额叶;
oval incisive foramen entirelysurrounded by the premaxillae;
前颌骨将椭圆形的切牙孔完全包围。
nasal and lacrymal bones not in contact;
鼻骨与泪骨不相连;上颞骨空宽大;鳞状骨尾部高而长
large supratemporal fenestra;
squamosal high and longposteriorly;
nasal and frontal bones separated by the prefrontal bones;
额前骨将鼻骨和额骨分开。
posterior dorsal margin of the skull table (squamosal and supraoccipital)strongly concave.头表骨的后脊(鳞状骨和枕骨)严重弯曲
REMARKS. This genus was erected by Barbosa-Rodrigues (1892),
评论with type species Purussaurus brasiliensis,
根据巴西亚马逊普鲁斯河的一个下颌骨碎片,可以得出这种生物是巴博萨-罗德里格斯(1892),品种为巴西普鲁斯鳄。
on the basis of a fragmented mandible from the Amazon Purus river in Brasil. However, his holotype was subsequently lost
但是这些珍贵的正型标本后来丢失了(Price, 1967)。
Gervais (1876) had earlier described the species Dinosuchus terror basedon a large vertebra collected from the Amazon.
早在1876年,有人根据在亚马逊河发现一些巨大椎骨命名(Gervais,1876)的“恐怖鳄属”("Dinosuchus")的属型种“骇人恐怖鳄”
Mook (1921) subsequently described a large Colombian alligatorid mandibleas Dinosuchus neivensis and a deformed Amazon symphysis toothed mandible(Langston 1965; Price 1967)
而哥伦比亚发现的一个大型“短吻鳄类”下颌INGEOMINAS, DHL-45,最初被归入“恐怖鳄属”,命名(Mook, 1941)为内华“恐怖鳄”("Dinosuchus"neivensis),后来改为巴西普鲁斯鳄。as Brachygnathosuchusbraziliensis.
Nopcsa (1924), however, recognisedthat the three taxa (Brachygnathosuchus braziliensis, Purussaurus brasili-ensis and Dinosuchus neivensis) were synonymous, keeping Purussaurus as thesenior synonym by date priority.
“巴西短颌鳄”("Brachygnathosuchus braziliensis"Mook, 1921)和“骇人恐怖鳄”(Dinosuchus terror),以及巴西普鲁斯鳄是同一种生物,其中巴西普鲁斯鳄出现的时间最早。
Langston (1965)reviewed the Colombian specimens and concluded thatDinosuchus terror is a nomen vanum and renamed the Colombian species Caimanneivensis.
考古学家把哥伦比亚标本莱斯顿(1965)进行了複审,并指出“骇人恐怖鳄”更名为哥伦比亚凯门鳄。
Patterson (1936, 1943) recognised Purussaurus as a synonym of Caiman.
根据标本帕特森(1936,1943)可以确定普鲁斯鳄就是凯门鳄。
More recently, Bocquentin-Villanueva et al. (1989) compared an additionalskull and associated mandible from the Urumaco Formation (Venezuela)
近来,考古学家将乌鲁马科地层Bocquentin-Villanueva等化石标本的另外一个头骨和相关的下颌骨作比较。
and the Solimo˜es Formation (Brasil) andreerected the genus Purussaurus with the two species P. brasiliensis Barbosa-Rodrigues, 1892 and
P. neivensis (Mook, 1941).
巴西亚马逊河流 Solimo˜es地层的化石标本重建了普鲁斯鳄巴博萨-罗德里格斯和“骇人恐怖鳄”的联繫。
Purussaurus mirandai sp. nov. (Figs 2–4,7 A-C)
巴西普鳄

化石

1989 Purussaurus sp.Bocquentin-Villanueva et al.: 427–438, figs 1, 2.
2003 Purussaurus sp. Sa´nchez-Villagra et al.: 15. 2004 Purussaurus sp. Aguilera: 90–92.
ETYMOLOGY. After Francisco de Miranda, from whom the University in Corois named, in recognition of h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panoAmerican independence.
词源 之后,为了纪念他在西班牙裔美国人的独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人们将克罗的大学命名为弗朗西斯科德米兰。
TYPE SPECIMENS. Holotype:UNEFM-CIAAP-1369, a com-
plete skull with associated mandibles,
标本类型 正模标本:UNEFM-CIAAP-1369, J. Bocquentin Villanueva在埃尔阿蒂约收集了完整的头骨和下颌骨,股骨和坐骨。
femur and is- chium, collected in 1987 by J. Bocquentin-Villanueva at El Hatillo.
Paratypes: AMU-CURS-135 (a skull with associ- ated mandibles), ElHatillo; MCC URU-115-72V (premax- illa and maxilla), El Picache; MCCURU-157-72V (dentary), T´ıo Gregorio; UNEFM-CIAAP-1445,(right mandible), El Hatillo.
副模标本:AMU-CURS-135 (头骨和下颌骨),ElHatillo; MCC URU-115-72V (前颌骨和上颌骨),El Picache; MCCURU-157-72V ( [脊椎] 齿骨),T´ıo Gregorio; UNEFM-CIAAP-1445, (右颌骨), El Hatillo.
OTHER MATERIAL EXAMINED.
其他标本的研究
AMU-CURS-33 (isolated posteriortooth),
AMU-CURS-33(独立的后牙)
T´ıo Gregorio; AMU-CURS-57 (mand ible),
T´ıo Gregorio; AMU-CURS-57 (下颌骨),
T´ıo Gregorio; MCC URU-76-72V (mandible),
T´ıo Gregorio; MCC URU-76-72V (下颌骨),
0.5 km north of quebrada El Picache and 50 m east of Chiguaje fault;UNEFM-CIAAP-1363 (pubis), UNEFM-CIAAP-1367
uebrada El Picache 以北0.5km,Chiguaje断层以东50m.UNEFM-CIAAP-1363(耻骨)UNEFM-CIAAP-1367
quebrada El Picache and 50 m east of Chiguaje fault; UNEFM-CIAAP-1363(pubis), UNEFM-CIAAP-1367
(scapula, coracoid and ilium), UNEFM-CIAAP-1370 (humerus), El Hatillo.
(肩胛骨, 喙骨和髂骨),UNEFM-CIAAP-1370 (肱骨), El Hatillo.
OCCURRENCE. All specimens come from the upper Miocene Urumaco Formation,Falco´n State, northwestern Venezuela.
发现 所有标本来自第三纪中新世委内瑞拉西北部,法尔科州的乌鲁马科地层。
DIAGNOSIS. Skull large, elongatedand much flatter than in
P. brasiliensis and P. neivensis.
鉴定 头骨大而延长,普鲁斯鳄的头骨比短吻鳄和凯门鳄更平坦
Snout with an elongated median depression, wider than in P. brasiliensisand P. neivensis,
普鲁斯鳄的鼻子长且中间凹陷,鼻部也比短吻鳄和凯门鳄更宽
and with very large narial opening, almost 60% of rostrallength.
鼻孔张开得非常大,是普鲁斯鳄嘴部长度的百分之六十。
Premaxilla and maxilla suture extend posteriorly onthe ventral skull surface,
前颌骨和上颌骨缝合线向后延伸至腹侧颅骨表面
with premaxillary bones extending posteriorly to the fourth maxillaryalveolus,
与前颌骨后方延伸到上颌骨的第四个小孔
while the inverted ‘V’ sutureshape on the palatal face reaches the fifth maxillary tooth level.
而该化石标本呈倒“V”形,上颚骨缝合线的交汇处有五颗上颌齿。
On the dorsal skull surface, premaxillae extend up to the lateral marginsof the narial depression.
在背侧颅骨表面,前颌骨延长到鼻孔的外沿的凹陷处。
Premaxillae bear a large incisive foramen thatextends anteriorly between the occlusive fossae for the first mandibular teeth,not so further前颌骨承受较大的切牙孔,刚好向前延伸至第一个下颌牙咬合的凹槽之间。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闢谣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了解到,1941年在哥伦比亚发现的头骨UCMP 39704(长80cm,宽半米多)最初被归入恐鳄属,管叫做内华尔恐鳄。之后才发现它跟50年前发现的巴西普鲁斯鳄属于同一个种,命名为内华尔普鲁斯鳄。再之后的2006年米兰达普鲁斯鳄于亚马逊河流域被发现,之后便出了“亚马逊魔鬼巨鳄瞬间撕碎霸王龙”的网路神文,并且网文仙还把普鳄跟帝鳄弄混了,闹出无数笑话(帝鳄那个嘴怎幺会被吹成那幺厉害,原来是跟普鳄混了,那样还能理解)。
下面这个图基本就是这三者的标準比例了,虽然头部都画的太大。体型的问题后边说,从这里大致得也能看出来,普鳄的头骨相当厚实。并且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前面多次提到的“普鳄有一个巨大的鼻子,占了喙的60%”,用途是——
巴西普鳄
分别是维氏盾鳄(那个黑长条,曾经被卫星到21米多的货),普鲁斯鳄,恐鳄,帝鳄
普鳄这个头骨比恐鳄强多了,不光整体,按构成的每块骨头也是普鳄强。
颜色是本人涂上去的,这些骨头都是同源的,大家都有就是长得不一样。构成示吻的骨头普鳄非常大,这也是因为普鳄缩短了鼻骨(蓝色)。一般来讲鼻骨的质地是较薄的,而前颌骨相对较厚实,骨质最厚,基本除了骨头就是牙根。普鳄缩短鼻骨,大大延伸前颌骨,也可能是为了增强颌的强度。
巴西普鳄
另外,普鲁斯鳄的后端齿及其细小,仿佛是摆设,咬不了什幺东西。反观密河短吻鳄,以及其它现生真鳄,后端齿按比例比普鳄大多了。它们的作用很明显,敲壳碎骨。然而单在普鳄的颌部,更靠前的位置出现了与现生鳄类似的功能齿。用较前部的牙齿有一个好处,就是那个位置口裂更大,能咬住更大的猎物,但是力量不足。且普鳄的下颌极其强壮,普鳄进化出这幺强的颌骨结构、下颌、还有较靠前的碎骨齿,可能意在捕食更大的硬壳动物。
这种构造可能专为对付大型龟类!
而当时的南美,一种数吨重的侧颈龟,正遍布各地:
巴西普鳄
超巨型侧颈龟Stupendemys geographicus。传说中的最大化石标本UNEFM−CIAPP−2002−01,壳长3.3米,宽2.18米。原先估测体重为6吨,这般体型自然是不用担心绝大部分普鲁斯鳄,但是并不代表种群里所有个体都有那幺大。
像壳长2.3米级别的个体,遇到最大普鳄还是很危险的。

普鲁斯鳄:真正的“嚼龟者”

巴西普鳄
现在来看体型,三大巨鳄被打卫星后一蹶不振,恐鳄三个10米级的个体化石都太碎,帝鳄就一个完整的10米巨型个体MNN 604,这几个标本翻来覆去炒,并且因为是中生代的被拿来和巨型兽脚类恐龙斗兽,卫星早就死得乾净。但是被忽视的普鳄却有相当多的货,一找能发现一堆大个体。其实普鳄才是真正的鳄鱼之王,无论极端体型还是大个体数量或者战力全部都是凌驾于恐帝之上的
这个表里的UFAC 1403头骨全长和头骨基长的1.4米/1.3米正是普鳄被普遍传播的两种头长数据,最大个体DGM 527-R的下颌1.75米是另一个常见版本
第二行BCL1300mm的巴西普鳄UFAC 1403和BCL 1170mm的米兰达普鳄UNEFMCIAPP 1369非吻部的部分长度差不多,而且米兰达要看个体, 宽颅样本AMU-CURS1260放大到BCL 1170mm, 宽度772mm. 巴西820mm.巴西瓷实头骨尺寸优势在更高更宽, 头骨更长则基本为吻部特化所致.
另外,米兰达里面也有一个几乎和最大巴西差不多的大个体. MCNC-URU-158-72V
巴西普鳄
2009年发现的脊椎和下颌,比较符合最大个体级别,和原有的175cm的下颌骨,颈椎和172+cm的下颌骨和后段脊椎16~17cm的三个其他最大个体吻合,大概都是525cm SVL,身长都是分分钟过10米的节奏,即使身长尾巴对半劈,也有10.5米了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米兰达UNEFM-CIAAP 1369的头骨最大长度1260mm,巴西的UFAC 1403头骨最大长度1400mm,米兰达比巴西短了140mm,而吻部长度是巴西910mm,米兰达770mm,因此巴西多出来的是上颌骨和吻部(大鼻子),当然米兰达这个个体头骨比巴西细很多, 685 vs 820mm, (巴西这个个体算是一个比较粗的,1400mm对应820mm宽度, UFAC的头骨上限长度接近,宽度只有765~800mm).
MCNC-URU-158-72V是头骨根据右侧的腹面图,保守估测是巴西最大个体DGM R 572(按840mm宽度)计算,比例是690mm vs 718.5mm, 巴西略宽. 对齐上颌骨之后,巴西只是前上颌骨长了75mm,米兰达头骨按照比例(1540-75)*(690/718.5)=1406, 如果巴西按820mm宽度计算,则是701mm,米兰达头骨长度是1442mm
下颌骨,对其第5颗牙之后发现,两者5~14颗保留位置的齿床长度相等,同样位置的宽度是560mm vs 570mm。,下颌骨因为凸出的D1牙槽而长了3cm,其余基本相等。
巴西种普鲁斯鳄极限体型头骨1540mm,宽度840mm,下颌骨1750mm。
米兰达普鲁斯鳄极限体型头骨1406~1442mm,宽度780~810mm,下颌骨1650~1690mm。
从肱骨和股骨角度,米兰达的肱骨470mm,股骨510mm;最大米兰达股骨保守估测 564mm(下颌骨1650/1490)。也是最大个体的级别。
米兰达里面也不是没有宽度比例和巴西差不多的,例如AMU-CURS1260,BCL是1030mm,宽度680mm,和更大的UNEFM-CIAAP(BCL 1170mm)只差5mm,同比例放大到UFAC 1403的1300mmBCL,宽度是858mm,还超过巴西呢!可以理解为:大个体巴西比大个体米兰达明显的,也只有一个超大特化大吻部的头骨大小优势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米兰达里面最大的个体的下颌骨和头骨按测量尺,只是比巴西的稍微小一点点,甚至可以理解为巴西也就是稍微宽一点,吻部更大一些。25.2.3的头骨和与之关联的一些化石(除了22外)被认为是米兰达普鲁斯鳄的样本。
巴西普鳄
目前米兰达普鳄和巴西普鳄混合种群样本汇集
以下头骨都是指最大全长。HL根据图片测量是最大长度85.7%,也就是头骨最大长1540mm的普鳄HL是1320mm,因此普鲁斯鳄类的HL和SVL的比例接近4.00左右。
普鲁斯鳄Sp.(2010年): 估测1750mm下颌骨,头骨估测1540mm,脊椎,SVL 525cm
普鲁斯鳄.cf.巴西(1887): 脊椎,SVL 525cm
普鲁斯鳄.巴西(1967): DGM-R-527, 1750mm下颌骨,SVL 525cm
普鲁斯鳄.cf.巴西(1965): 估测1720mm下颌骨,颈椎, SVL 515cm
普鲁斯鳄.sp(2011): 股骨545mm,SVL 481cm
普鲁斯鳄.cf.米兰达(2016, MCNC-URU-158-72V) : 头骨,下颌骨,零碎,估测1400~1440mm头骨,估测1650~1690mm下颌骨,SVL 505cm
普鲁斯鳄.sp.((MCNC-URU-111-72V-1号, 观察认为是巴西种), 前上颌骨碎片,齿骨两段残片,头骨估测1500mm, 下颌骨估测1700mm, SVL 511cm.
普鲁斯鳄.巴西(UFAC 1403): 头骨1400mm,宽度820mm,SVL 477cm
普鲁斯鳄.cf.米兰达(UNEFM-CIAAP-1367), 前上颌骨, 头骨估测1360mm, 宽度估测737mm, SVL 475cm
普鲁斯鳄.巴西(UFAC 1118): 头骨约1360mm,宽度约785mm,下颌骨1595mm,SVL 463cm
普鲁斯鳄.cf.巴西/米兰达(?): 下颌骨残片,估测全长1530mm,SVL 445cm
普鲁斯鳄.米兰达(UNEFM-CIAAP 1369): 头骨1260mm,BCL 1170mm,下颌骨1450~1490mm,445cm SVL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 1260): BCL 1030mm,根据宽度和上面的UNEFM-CIAAP 1369只差5mm(680/685),按照(433-15)*(680/685)= SVL 430cm。下颌骨1300mm左右。
普鲁斯鳄.sp(MCNC-URU-90-72V-1号, 观察认为是巴西种):下颌骨齿骨残片:下颌骨1445mm,SVL 434cm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1353): 头骨1150mm,宽度675mm,下颌骨约1270mm,SVL 430cm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685): 下颌骨133cm,头骨宽度估测640mm,SVL 410cm
普鲁斯鳄.米兰达(UNEFM-CIAAP-1445):下颌骨1300mm,估测SVL 405cm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602): 头骨估测1100mm, 宽度600mm, SVL 388cm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528): 头骨估测1066mm, 宽度580mm, SVL 375cm
普鲁斯鳄.sp(UNEFM-CIAAP-1434): 下颌骨,估测1210mm, SVL 373cm
普鲁斯鳄.sp.(MCNC-URU-111-72V-2号),下颌骨后端残片和齿骨前段,头骨末端,下颌骨估测1180mm,头骨宽度510mm,SVL 365cm
普鲁斯鳄.巴西 PUC-MG 头骨1050mm,估测SVL 357cm
普鲁斯鳄.sp.(MCNC-76-72V, 本人观察认为是巴西种),齿骨缝合线部位, 下颌骨估测1130mm, SVL 336cm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541): 下颌骨100cm,SVL 325cm
普鲁斯鳄.米兰达(UNEFM-CIAAP-1368): 头骨后半部分,宽度486mm,SVL 316cm
普鲁斯鳄.米兰达(MCNC-URU-157-72V-22号) 头骨810mm,估测SVL 286cm
普鲁斯鳄.sp.(MCNC-URU-111-72V-1号): 下颌骨后半块,下颌骨估测896mm,SVL 276cm
普鲁斯鳄.米兰达(AMU-CURS-057): 下颌骨前端缝合线,下颌骨长度887mm, SVL 267cm
普鲁斯鳄.sp(AMU-CURS-384): 下颌骨875mm, SVL 262.5cm
普鲁斯鳄.sp(AMU-CURS-606): 天灵盖,估测下颌骨长度848mm, SVL 254cm.
普鲁斯鳄.sp(AMU-CURS-671, 本人观察认为是巴西种), 下颌骨估测761mm, SVL 228cm
普鲁斯鳄.sp(AMU-CURS-394): 下颌骨62.5cm, SVL 187.5cm
简单地说,凡是svl超过470cm的都是10米级个体,大家可以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10米级的普鳄,足足9个!并且其中6个是已经超过10米了
注:普鳄枕骨比较大,HL和BCL之间绝对数字差距比其他鳄鱼放大了大,但是因为普鳄的吻部比例特别大,所以HL占BCL或SKL比例比其他鳄鱼大
最大个体普鳄设计四个个体拼凑(具体过程省略)计算的, 只说下头骨数据. HL 134cm, SKL 150cm, HH62cm,HW 87.8cm; DGR 572的175cm下颌骨对应SKL147~152cm(根据米兰达 126/145,149.6cm, 平均149.5cm,不过这个颌骨只是缝合线长,宽度根据拼了其他图片以后也就比140cm SKL的那个普鳄宽2cm, 84cm0), 因此还是以正常的150cm X 87.8cm X 62cm的形状为最大.
除了1887年的巨大的D系列末端脊椎(~170mm长度), 2010年Aureliano在南美的科考中发现的巨大的D3脊椎骨
形态对应的是D2脊椎, 椎体前端宽度130mm,高度115mm, 椎体长度150mm, 脊椎整体高度370mm, 后端椎体宽度120mm, 高度110mm (这个大小对应172~175cm的下颌骨,最大宽度是415mm,和USNM保留的颈椎和1887年的背椎大小基本相等), 美洲鹹水鳄AMNH 7139的D3是56mm, 40mm, 65mm, 185mm, 506mm, 466mm. 148mm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鲁斯鳄最大个体

前部椎体宽度是美洲鹹水鳄的232%/高度是287.5%, 长度是230.3%, 整体高度是200%, 后部椎体高度是236%. 后部椎体宽度237%, 整体宽度是280.4%. 和恐鳄/与AMNH 7139对应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比较,宽度是280,4%/268%, 长度是230.3%/197.2%, 高度是200%/213.8%. 也就是说高度恐鳄占优, 宽度和长度普鳄鱼占优,这个也符合恐鳄头骨65cm, 普鳄62cm, 但普鳄其他部位脊椎比恐鳄长得多的比例.
此外注明一下:
2005年发现的两具普鳄未定种,另外还有长吻鳄和大型龟类。这里面的普鳄头骨和股骨是两个不同地点发现, 因此估计不是同一个个体, 那幺头骨确实比最大的普鳄小的多,但是那个股骨还可能是最大的普鳄级别的
最大普鲁斯鳄的骨架宽度是116.7cm, 骨架高度95.4cm, 按椭圆计算围度334.9cm, 皮包骨模型是 368.4cm, 适中模型是385.135cm, 肥壮模型是397.7cm, 超级肥胖是410.25cm, SVL 525cm, 去掉HL的SVL剩余是391cm.
按照排骨模型(110.00%): 4055kg(奥卡万戈尼罗鳄), 4679kg(Lolong尾巴比例和状态的湾鳄)
按照适中模型(115.00%): 4432kg(奥卡万戈尼罗鳄), 5114kg(Lolong尾巴比例和状态的湾鳄)
按照肥壮模型(118.75%): 4732kg(奥卡万戈尼罗鳄), 5459.9kg(Lolong尾巴比例和状态的湾鳄)
按照肥壮模型(122.50%): 5029kg(奥卡万戈尼罗鳄), 5803.7kg(Lolong尾巴比例和状态的湾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去掉250cmSVL以下的未成年个体. 剩余的30个成年个体.
数学平均: SVL 406.5cm, 数学平均体重: 2809kg.
生态平均: SVL 357.2cm, 生态平均体重: 1898kg
最大的普鳄SVL 525cm, 按粗壮版计算5459kg, 指数是3.10. SVL 254cm的体重5749.2kg.
也就是说,普鳄再次回到10.5米5.5吨的时代,并且已知发现达到这个体型的个体可是相当之多喔真正的种族上限可绝对是不止那幺大的。概括平均大小是:生态平均7米多长接近2吨,数字平均8米2.8吨。

普鳄的生境内生物图


普鳄在新生代,见不到食肉恐龙,自然不会去想着撕碎它们,但是它可以找兽脚类恐龙的“后裔”窃鹤。
巴西普鳄

窃鹤科里大概5个亚科,15个属,20个种,大部分是单种属。比如勒氏卡林肯窃鹤就是卡林肯属,恐鹤属里也就长腿恐鹤一个。

勒氏卡林肯窃鹤和长腿窃鹤,都是早中中新世的。大型窃鹤里,好像也就长腿窃鹤和卡林肯的头骨保存比较好。卡林肯15Ma,中中新世早期。这时候剑齿虎亚科在旧大陆未必已经出现了
比较早期的内华尔普鳄,WIKI引用的都是13Ma的了。巴西普鳄是8Ma的,目前看好像遇不到什幺大型窃鹤。
袋剑齿虎怎幺也得是晚中新世的了。阿根廷巨鸟也是晚中新世,6ma左右挺晚了。能遇到的最大的窃鹤可能是德文森西窃鹤Devincenzia,它可能是南美最后的大型窃鹤了。
南美的窃鹤是在上新世末没的。晚中新世开始就陆续有一些北美兽类进入南美了。
袋犬类在早上新世之后就没了,它受一些北美掠食者进入的影响似乎更大。巨原袋犬是渐新世的,都是一些碎片,可能最大能对应到48-50cm左右的头骨
图为中新世南美的杜克袋犬,头骨35cm
巴西普鳄
中新世没有很大的地懒,原大地懒这样犀牛水平的差不多算最大了,2吨左右,比较多的是中新懒兽之类很有限的。有雕齿兽亚科,但没有更新世那样大型的,1吨是肯定到不了。
中新世南美最大的可能还是一些闪兽类,有能超过2吨的。中新世南美的大型掠食者,主要猎物应该还是南蹄及其相关类群。
仙齿兽,早中新世南美最常见的大型哺乳动物,因为臼齿长得像“仙”这个字而命名,是卡林肯窃鹤可能的猎物。中新世南美还有个滑距骨目叫神齿兽,这名取得都相当醉
ps:有一说窃鹤不能杀大型猎物,是认为窃鹤的头骨不能承受刺入大型猎物身体后未知的横向作用力。还有一个说法是认为窃鹤拐弯不利落,不像是掠食小型迅速的动物的。
大型窃鹤里好像只有巴西副鸣窃鹤化石比较完整的,但是没有头。长腿窃鹤,卡林肯,德文森西这些又基本只有头……泰坦鸟最不完整,已知的材料包括跗跖骨和胫跗骨的远端,腕掌骨,两节颈椎和一些趾头
普鳄袭击滑距骨目原马型兽科的巨胼兽
巴西普鳄
抓乔氏豚鼠(这个和水豚不是一个科的,和长尾豚鼠一类)
乔氏豚鼠大致体型
巴西普鳄
这系列图一直被默认当成卫星,其实呢,还真跟现实差距不太大,真正卫星的就只有上面的12米帝鳄。中间的两个恐鳄都是接近11米的小小卫星;而最下面的普鳄,则是完全符合现实大小,头骨、svl、全长都符合,直接可以拿来使用
两个米兰达普鲁斯鳄的俯视图,拼装(上图)或者直接重叠(下图)以后关节位置的宽度是88~92cm左右,对应820~840mm的头骨。头骨大概长度1540mm。
【1】按照UFAC 1118的下颌骨1595mm(测量),头骨1323~1403mm(测量尺+像素估测範围),米兰达普鲁斯鳄头骨最大长1260mm,下颌骨1450~1490mm。米兰达下颌骨1260mm,头骨1030mm。
前面把15号牙齿的位置是宽度115mm,不是高度115mm,翻译的时候没注意,但是不影响比压扁的结论。因为它之前的位置和之后的位置高度都明显低于正常。
顺便介绍一下巴西普鲁斯鳄的最大个体之一的DGM R 527, 其他三个最大个体都做过一些详细数据介绍了(老贴)就这个个体没有;现在介绍以下,顺便打掉洋人给这个个体放过的一些卫星。
1) 首先洋人认为这个个体1453mm的HL,对应SKL 1689mm,根本没有那幺大。就是因为有些图或者照片带了角度把小个体PUC-MG的吻部拍摄的大了一些,后面下颌骨末端小了一些,再加网路画家添油加醋的拉长,就i变成1750mm的下颌骨配上了1689mm的SKL,
实际这个个体看保留的部分,只是下颌骨缝合线长之外,宽度,厚度都没有什幺凸出的地方。当然长度是最大的保有完整下颌骨。发现的时候裂成了两部分,后面的部分外露,前面缝合线的位置埋在砂岩里面,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个大个头有蹄类的股骨和一只"小"鳄鱼的脊椎。1967年的作者Price认为这条鳄鱼长度13米,实际长度估计10.5米左右。
其实这个样本的原始测量数据有很多问题,因为没有完整的图片(只画了整个齿床, 原文葡萄牙文),因此需要根据数据和其他的个体化石,做出具体分析。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1)下颌骨全长1750mm,正常(对应头骨1450~1540mm,【1】看具体对应那个比较个体测量数据)
2)下颌骨关节全长1580mm,正常(对应的头骨大概是1540mm级别)
3)下颌骨关节的位置宽1070mm。(对应头骨990mm) 第一个问题数据,虽然说理论上1750mm的下颌骨宽度1070mm也没有问题,但是对应这个下颌骨的已知数据,再加上巴西鲁普斯鳄头骨形态,那幺就是很不正常。1689mm的普鲁斯鳄按照UFAC 1403计算是990mm, 但是太长了,而按照普鳄头骨的轮廓,缩短以后方骨位置对準990mm,那幺两侧的下颌骨牙齿和上颌牙齿的距离太大了.....
米兰达普鲁斯鳄的完整头骨,上下颌骨牙齿距离虽然也错开,但是绝对没有下面差太多,下面是3+个齿间距,米兰达普鲁斯鳄的化石就是错位1个齿间距。。当然这个不是唯一说明颌骨关节位置太宽的距离。
4)是270mm的缝合线,这个没有问题,有原始照片,虽然说这个个体的缝合线比其他个体占全长比例更大
5)~8)都是没有问题的数据
9)是下颌孔前端的高度,275mm,明显太低了。133cm的米兰达普鲁斯鳄(AMU-CURS-685)放大是315mm,而PUC-MG的下颌骨放大差不多是380+mm,明显更高的多的多。
10) 第8颗牙位置的高度125mm,这个位置对于普鲁斯鳄的颌骨来说太低了(PUC-MG放大到175cm对应高度21cm),但是用米兰达普鲁斯鳄(AMU-CURS-685)的一个下颌骨放大,是13.5cm,因此勉强合格
11) 第15颗牙的位置是宽度115mm,这个数据没有问题。(前面误看成是高度了), 但是显然其他两个位置高度也是矮的明显,因此不影响结论。
按照文中的数据,宽是宽了12cm,但是矮了11cm,等于全部补回来了.....宽是宽了颌骨15~19cm,头骨宽了16cm,但是矮了11cm,按比例是121.6%X82.2%=100%,按宽了19cm扯平,按其他算法都是其实地洞亏了
头骨範围还是1450~1540mm,那幺米兰达1030mm是BSL, SKL大概占下颌骨1260mm的88%,因此基本就是1541mm的情况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普鲁斯鳄在当时的环境中所向无敌,即使平均大小的普鳄(2吨),体型也已经比当时生境中最大的陆地动物还要大了。但是若当普鳄进入沿海,又会遇到什幺呢
普鳄将可能遇到一个绝好的对手——8米5吨的秘鲁大白鲨
转@Richardrli
1988年在秘鲁南部Pisco Formation发现的有保存222颗牙和45块椎骨的史前大白鲨,现在给得学名是Carcharodon hubbelli,发现它的人就是Gordon Hubbell。这个体的牙齿有古鲭鲨与现代大白鲨的特性,因此大白鲨这个物种是从鲭鲨类进化过来的,这个体最新估计是生活在六百万到八百万年前,晚中新世,比以前的推测要早两百万年。
例如这样,并且还有一些中小型的掠食性鲸可能见到
巴西普鳄
鲸类于中新世迎来了黄金时期,现生的类群都已经在这一地质年代出现,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繁盛程度与如今的全新世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中新世温暖的海洋中,抹香鲸类迎来了全盛期,化石证据表明,抹香鲸类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显着的适应辐射,中新世至早更新世的抹香鲸类拥有相当多的种类和多样性,掠食性抹香鲸正是抹香鲸类的一大重要类群.
与以头足类为主食的现生抹香鲸不同,掠食性抹香鲸的上下颌都长有大型牙齿,主要以大中型脊椎动物为食。其中长野鲸(四贺噬抹香鲸)最为出名,身长约5.5-6米
巴西普鳄
比例是这样,加入一个泰坦蟒
巴西普鳄
右上角的那个黑色的就是3.3米壳长的龟。
巴里纳斯鳄,卡林肯窃鹤,乔氏豚鼠,莫拉氏鳄,钩鼻鳄。
袋剑虎,杜克袋犬。。这是一个哺乳类掠食者被压制的地方,赶脚仿佛回到了中生代
所以别低估3米的龟,换成一个大鳄龟造型,足够搞死这里普鳄外的所有东西。普鳄还真不见得能打赢它。
巴西普鳄
巴西普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