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任是无情也动人(小说《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花名签)

2019-03-13 09:21:11 百科
任是无情也动人(小说《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花名签)

任是无情也动人(小说《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花名签)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薛宝钗所抽花名签“牡丹”上的一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讚颂宝钗是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宝钗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女子,也就是说不风流,不轻浮,所以是“无情”,这里“无情”是和“风流多情”相对立的,而不是通常大家所以为的“没有感情没有同情心”等等解释。但是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肃恭严”,从不对男子假以辞色,但是宝玉仍情不自禁为之神魂颠倒,可见她的美对异性吸引力多幺强大,就算她本人严守礼仪。丝毫不越轨,也无法阻止他人为之心动神摇。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所谓“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突显了宝钗于书中作为“群芳之冠”的王者地位,以及为拯救宝玉,甘愿牺牲自己尘世幸福的“动人”至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任是无情也动人
  • 出处:《牡丹花》
  • 作者:罗隐(唐)
  • 所评人物:薛宝钗

相关原文

宝玉忙说:“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又拿个靠背垫着些。袭人等都端了椅子在炕沿下一陪。黛玉却离桌远远的靠着靠背,因笑向宝钗、李纨、探春等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往后怎幺说人。”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像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幺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

诗词出处

《牡丹花》
作者:罗隐(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全诗译文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幺?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花签释义

逐字评点

关于“任是无情也动人”,过去那些拥林派学者的惯用手法无非是断章取义地抠出“无情”二字,再进一步演绎成什幺“冷酷无情”,然后扣到宝钗头上,说她如何如何“冷之入骨”云云。更有甚者,乾脆以此断言宝钗在脂评本最后一回的“情榜”上的评语就是“无情”二字。比如张爱玲的说法就是:“籤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情榜上宝钗的评语内一定有‘无情’二字。”此外,朱淡文也认为:“薛宝钗的《情榜》考语也可以基本确定为‘无情’,……作为点睛之句的‘任是无情也动人’实际上是薛宝钗性格的判词,则作为其性格本质特徵概括的《情榜》考语,应即此句中的‘无情’二字。”一时间,说的煞是好看。但这些拥林派红学家显然有意漏掉了前面的“任是”二字。因为这两个字其实恰恰对她们所宣称的什幺宝钗“无情”论构成了有力的否定!何也?因为古诗文中“任是”二字,乃是“即使是”、“纵然是”的意思。这两个字用在句子的前面,再配合一个“也”字,形成“任是……也……”的句型结构,不过是让步假设複句最常见的一种用法而已。紧跟在“任是”二字后面的不过是虚拟出来的退一步说的情形,跟在“也”字后面的文字,才是整个句子所要真正强调的内容。唐代杜荀鹤《时世行·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里的“深山最深处”就是作诗人虚拟出来的一种情形,“无计避征徭”才是他真正想说的东西。前面用了“任是深山最深处”,就更足以说明哪怕是最极端的一种情形——你逃避到深山老林里面,也逃避不了官府签发的苦役。
同样地,“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这句话的重点也应当是“动人”二字才对,如何能单独扯到什幺“无情”上去?在“无情”前面加了“任是”二字,这已经表明所谓的“无情”不过是作诗人假设出来的一种最极端的情形:哪怕她是“无情”,她的魅力也足以“动人”!言下之意,更何况,宝钗还并不是一个“无情”的草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美人,是一朵有情有感的“解语花”呢!此外,“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话出自罗隐的《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全诗表达的是对大唐国花——牡丹的讚美,以及对军阀兼贪官的“韩令”辣手摧花行径的谴责之情。“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在其颔联,连同该联的上半句,合起来便是:“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意思是说,牡丹花如果能理解人的语言,她就会具有倾国倾城的美,可纵然是含情不露,也依然拥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分明是对牡丹的高度讚扬!这就更扯不到什幺“冷酷无情”上去了。因此,如果要根据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推测宝钗在“情榜”上的评语的话,宝钗的评语最起码也应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完整的七个字才对!如何能把作诗人虚拟出来的让步假设单独拿出来说是什幺“薛宝钗性格的判词”呢?只抓住一个“无情”二字,就连“任是”二字也不看了,“动人”二字也不顾了。这样的作派,不是见识短浅又是什幺?当然了,以张爱玲、朱淡文等诸位女学者的才识,也未必真的连让步假设複句这点基础性的语文常识也不懂。只不过仇恨和偏见早已蒙蔽了她们的双眼,阻塞了她们的心窍,由此才会鬼使神差地发出如此幼稚可笑的论述吧!

深度分析

贾宝玉“情不情”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说,他“情”又“不情”,虽爱心广博,却终达不到“怜愍众生”的“如来之大悲”!而脂评本原着中,惟一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女子,则非宝钗莫属。那幺,我们不禁要问,宝钗在“警幻情榜”上的断语又是什幺呢?现存的脂砚斋批语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个答案,但有一条脂批却为我们间接地提供了相关的重要线索:
有得宝卿奚落,但就谓宝卿无情,只是较阿颦施之特正耳。(庚辰本第17、18合回双行夹批)
从以上批语中可知,在“末回情榜”中,宝钗所获得的评语中必定含有“无情”二字,但整句评语的意思又绝非说宝钗如何如何“无情”,相反,恰恰是强调了宝钗对宝玉的至情至爱是“施之特正”,更符合天道和正义原则的。而我们知道,宝钗在第63回的群芳花名签上所获得的一句评语恰恰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既含有“无情”二字,整句话的意思又恰好是在突显宝钗对于宝玉的至爱感天动地。因此,笔者以为,宝钗在“情榜”上的断语,既不是有些人断章取义抠出来的“无情”二字,也不是另外一些人所猜测的什幺“情时”或者“冷情”,而恰恰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唐诗!很显然,按一般世俗的观点,宝钗这个做妻子的,居然主动地劝丈夫出家当和尚,这应该是非常“不情”之举了。可宝玉深知,宝钗的这种看似“不情”之举,却恰恰是出于对他的至爱,一种感天动地的至爱!宝玉自己亦深深地为之感动。故而,当宝玉一听到《赏花时》这支曲子的唱辞,口内便不由自主地反覆念叨起“任是无情也动人”几个字来了。而我们在本书前面的章节里,亦多次提及,宝玉及钗、黛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象徵了作者自己。林黛玉代表了曹雪芹过去的一个“我”,贾宝玉代表了他此时的一个“我”,薛宝钗则代表了他理想中“高山仰止”的一个趋于完满的“我”。而毫无疑问,这三个“我”由低到高地连线起来,这正是一个先痴迷于“我执”,再破除“我执”而逐步走入“法执”,再到“法、我二执”皆破的过程。故曰:“情情”、“情不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意象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浑厚,又称“花王”。把宝钗比作牡丹,是对宝钗极高的讚美。艳冠群芳则是曹雪芹对于大观园中女儿宝钗最高的评价,容貌、品格、思想方面,她都胜过了大观园里其他的女儿。

国色天香

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也就是脸部饱满白皙,大眼睛,不化妆而唇红、眉翠。大观园中,几乎只有宝钗天天是素颜,自云“我最怕薰香,好好的衣裳,熏的烟燎火气的”,他评“宝姑娘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对于宝钗的朴素,脂砚斋忍不住赞道“真真骂死脂粉妖怪”。而宝玉评价宝钗容貌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宝钗颜值之高,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铮铮傲骨

牡丹是我国自古以来有名的“气节花”。
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海外逸士《名花谱》)
李渔《闲情偶寄》中也赞牡丹曰: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 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 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使昼呜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 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骯髒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 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 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桿。’倚栏桿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宝钗不屑世俗名利、坚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与牡丹不媚权贵、坚持自我的气节多幺相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