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清胆和胃法

2019-11-17 02:10:31 百科

清胆和胃法

此法适用于胆胃郁热证。症见胃脘堵闷疼痛,呕苦或口苦,或脘胁胀痛,嗜杂,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胆和胃降逆。药用柴胡、黄芩、法半夏、竹茹、郁金、香附、大腹皮、陈皮、枳壳。若口臭口中黏腻、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黄连;食滞纳差者,加焦三仙、鸡内金;失眠多梦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合欢花;痛处固定、舌质暗者,加蒲黄、五灵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胆和胃法
  • 适应:胆胃郁热证
  • 材料:嗜杂,舌质红、苔黄
  • 按语:脾随肝升,胃随胆降,邪热袭胆

验案

刘某,女,57岁。1990年1月15日初诊。胃胀痞闷,呕吐苦水反覆发作3年余。曾在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刻下症见胃脘胀闷不适,噁心呕吐,时有苦水,泛酸,嗳气,口乾欲饮,大便乾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胆胃郁热,胃失和降。当以清胆泄热,和胃通降为法。药用:柴胡、黄芩各,栀子、橘皮、竹茹、马尾连各6g,吴茱萸1.5g,佛手、香橼各10g,豆蔻、酒大黄各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服7剂,症状明显好转,胃脘胀闷、噁心呕吐减轻,大便通畅。
再以前方加减,服药10余剂,胃痞闷胀、呕吐苦水、泛酸基本清除。

按语

脾随肝升,胃随胆降,邪热袭胆,胆失泄降,则胃气受阻而失其通降之性,故致胆胃郁热之证。此案即其的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