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胃黏膜下恆径动脉破裂出血

2019-03-28 14:06:21 百科

胃黏膜下恆径动脉破裂出血

胃黏膜下恆径动脉破裂出血的命名很多,Garland(1884年)报导2例“胃黏膜下粟粒样动脉瘤”,Dieulafoy(1898年)称其为“胃浅小溃疡”。以后许多作者相继命名为曲张动脉瘤、黏膜下动脉畸形、胃动-静脉畸形、胃动脉硬化、胃黏膜下动脉硬化、胃黏膜下微小动脉瘤、Garland-Dieulafoy溃疡、胃黏膜下小动脉管径持续不变等。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深入认识,以上命名已被否定并被摒弃。因Dieulafoy报导此病时的资料较翔实、準确,所以将本病以Dieulafoy的命名已广泛被接受。甚至还把胃外的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的类似病变并发的出血者亦称Dieulafoy病。

基本介绍

  • 西医学名:胃黏膜下恆径动脉破裂出血
  • 其他名称:胃黏膜下粟粒样动脉瘤
  • 所属科室:内科 - 消化内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机制
胃黏膜下恆径动脉破裂出血
Dieulafoy病的出血多迅猛、重笃,应强调边止血边採取有效的措施,抗休克或套用止血剂,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降低胃酸,纠正酸硷平衡失调等。
5.1内镜止血随着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广泛开展,内镜止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效率最高达95%,中转手术和因再出血手术率为8%,总病死率为10.7%。主要包括注射疗法、电凝止血、雷射凝血和套扎止血等方法,单用或全用均有效。Dynm报导单用或全用肾上腺素盐水注射、热凝止血、Nd∶YAG雷射止血和单极电凝止血,均获即时止血,近期2例患者出血用内镜止血效果满意。注射的药物有99%乙醇、2%聚乙二醇单十二醚(aethoxysclerol)、1∶10000肾上腺素、凝血酶、高渗盐水和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液等。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液有两种配方:①3.75%氯化钠溶液20ml加肾上腺素1mg;②7.5%氯化钠溶液20ml加肾上腺素1mg。在出血较迅猛和出血灶不甚明确时可先用第一种配方在可疑出血部位分4~5处注射,以暂时止血,再用16mg的肾上腺素液沖洗胃腔,明确裸露血管后,用第二种配方在出血血管近旁分4~5次注射,每处1ml,可在24~48h后重複检查,以使发生再出血者追加注射。
5.2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Dieulafoy病的可靠方法,特别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尤其重要。80年代以前,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多倾向对内镜治疗无效者选择此方式。术式有胃大部切除术、胃窦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或广泛切除术和血管缝扎术。手术时应切开胃壁检查全胃黏膜面,特别注意贲门下6cm的区域,对可疑部位要反覆擦试并注意黏膜面的表浅溃疡。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在于没有明确出血部位时,盲目行胃大部切除术且未能止血所致。Dieulafoy病的本质是异常血管行径畸形血管破裂,故血管缝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应强调在直视下将血管多段缝扎,否则可致再出血。胃底或胃体的病灶可行胃楔形切除,位于胃窦则可行胃窦切除术。Grisendi指出若胃镜检查治疗无效时可在胃镜定位指导下行胃局部切除,此术式有3个优点:①术前诊断及暂时控制大出血;②经胃镜定位后,避免胃切开探查,减少污染,缩短手术时间;③胃镜引导吻合器楔形切除可缩小手术範围。掌握手术时机是治疗的关键,开始患者病情稳定时,可选择胃镜诊断行内镜治疗,若一旦再出血,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