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多南(1924年4月13日-2019年2月),电影导演。
斯坦利·多南的代表作品包好莱坞舞王吉恩·凯利主演的《雨中曲》与《锦城春色》, 好莱坞另一位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与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甜姐儿》、奥黛丽·赫本与加里·格兰特主演的《谜中谜》,加里·格兰特与英格丽·褒曼主演的《钓金龟》以及奥黛丽·赫本与阿尔伯特·芬尼主演的《丽人行》等。
2019年2月,斯坦利·多南去世,享年94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斯坦利·多南
- 外文名:Stanley Donen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美国南卡罗莱纳
- 出生日期:1924年4月13日
- 逝世日期:2019年2月
- 职业:导演,製片,演员,编剧
- 主要成就:1998年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 代表作品:雨中曲,谜中谜,甜姐儿,丽人行
演艺经历
斯坦利·多南1924年生于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他从小就接受了正规的舞蹈培训17岁时就开始在百老汇正式登台演出了,在剧团里他从合唱团员一直做到助理舞蹈导演。他的首次演出是在《Pal Joey》一剧中,这部戏的主演是吉恩·凯利(Gene Kelly)。
1943年,《众星拱月》由露西尔·鲍尔、威廉·盖克斯顿主演。多南参加了试镜并与米高梅签订了一年的契约,他之后在片中以一位伴舞演员出镜,并且担任舞蹈指导查尔斯·沃尔特斯的助理。
当凯利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与丽塔·海华斯一起主演《封面女郎》时,他得到了一次亲自编排自己舞蹈曲目的机会并邀请多南加以协助。多南接受了邀请并担任了3首曲目的舞蹈指导。之后多南与哥伦比亚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契约并在多部电影中担任舞蹈指导,不过一年后当凯利在下一部电影中希望得到其协助时他回到了米高梅。
1944年多南与凯利在歌舞片《起锚(英语:Anchors Aweigh (film))》中担任舞蹈指导,该片于1945年由米高梅公司发行,凯利和弗兰克·辛纳特拉主演。
凯利与多南一起导演并编排了自己在《高调人生(英语:Living in a Big Way)》中的舞蹈曲段。并在接下来共同开始创作一个有关两位20世纪早期篮球运动员在假期中充当歌舞杂耍演员的故事,之后发展成了1949年上映的电影《出场开赛(英语: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film))》,影片由凯利、弗兰克·辛纳特拉以及朱尔斯·蒙辛主演。
1949年在製片阿瑟·弗里德(Arthur Freed)和吉恩·凯利的帮助下,斯坦利·多宁有机会与吉恩·凯利合作导演了电影《寻欢作乐》(On The Town,1949),这可算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1951年斯坦利·多宁与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简·鲍威尔(Jane Powell)合作了《王室的婚礼》(Royal Wedding,1951)。1951年多南拍摄了《玉女求凰(英语:Love Is Better Than Ever)》,拉里·帕克斯和伊莉莎白·泰勒主演。
1952年的《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1952)是斯坦利·多南与吉恩·凯利联手打造的又一歌舞经典。
1955年的《七对佳偶》(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是他继《雨中曲》之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期间其它重要作品还有《甜姐儿》(Funny Face,1957)、《仕女图》(Indiscreet,1958)等。
《绿苑春浓》(The Grass Is Greener,1960)和《谜中谜》(Charade,1963)就是其中两部重要作品。
改编自名着《浮士德》的《眼花缭乱》(Bedazzled,1967);同性恋喜剧《楼梯》(Staircase,1969);动作喜剧片《幸运号遇险记》(Lucky Lady,1975);甚至他还在八十年代拍了一部科幻惊怵片《土星三号》(Saturn 3,1980)。
美国电影学院在1998年颂给斯坦利·多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52:《雨中曲》
1952年,金·凯利与多南合作拍摄歌舞片《雨中曲》。
这部电影于1952年4月发行并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票房收入超过760万美元。但凯利主演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在1952年3月意外地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于是米高梅公司决定将之重新发行,这导致《雨中曲》在多家院线停映,严重影响了其后的票房成绩。年底,影片获得两获奥斯卡奖提名,分别是原创配乐奖和女配角奖(哈根)。奥康纳获得了一座金球奖最佳电影男主角奖(音乐剧/喜剧类),而康登和格林则又一次赢得了美国编剧工会的最佳歌舞片编剧奖。
起初《雨中曲》只获得了如波斯利·克劳瑟(英语:Bosley Crowther)在内一些影评人的温和评价,直到1960年代末才开始收到广泛好评。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宝琳·凯尔(英语:Pauline Kael)称讚本片“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过瘾的歌舞片,也几乎是好莱坞最优秀的音乐剧。”1975年该片重新予以发行,并在评论和观众反响上都很成功。《雨中曲》还于1989年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下属国家影片登记部收入的第一批(25部)电影之一,并在1982和2002年两次入选英国《视听(英语:Sight and Sound)》杂誌颇具声望的“十佳电影”名单。查理·卓别林和弗朗索瓦·特吕弗是该片最早的冬粉之一,比利·怀尔德也称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部电影之一”。
1952–1955:《七对佳偶》及与米高梅解约
已经是一位成功电影导演的多南继续为米高梅公司工作,1952年他拍摄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无畏的费根(英语:Fearless Fagan)》,卡尔顿·卡朋特(英语:Carleton Carpenter)在片中扮演一个带着自己驯服狮子去参军的男子。1953年多南又拍摄了歌舞片《让女孩轻鬆一下(英语:Give a Girl a Break)》,黛比·雷诺斯、玛吉·钱皮恩和海伦·伍德(Helen Wood)扮演3位相互竞争的舞蹈演员一起争夺在一部百老汇新剧中出演主角的机会。同时出演该片的还有高尔·钱皮恩(英语:Gower Champion)、鲍勃·福斯和库特·卡兹纳(英语:Kurt Kasznar)。波顿·莱恩(英语:Burton Lane)和艾拉·格什温一起创作了片中的音乐。电影中最富盛名的桥段是由雷诺斯和福斯一起表演的。现场拍摄时通过编排在舞台后方製作出两人瞬间被数百个似乎能用手指触摸到气球包围的假象。由于福西与高尔·钱皮恩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让女孩轻鬆一下》的拍摄过程成了多南一次痛苦的经历。这一分歧导致剧组分为对立的两派,雷诺斯、玛吉和高尔分为一派,而多南和福斯则是另一派。影片上映后评价不佳,不过多年后却有了明显好转。
多南下一部歌舞片《七对佳偶(英语: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film))》的成功巩固了他在没有凯利合作情况下独立发展的地位。影片根据史蒂芬·文森特·本纳特(英语:Stephen Vincent Benét)的短篇小说改编,索尔·卓别林(英语:Saul Chaplin)和吉恩·德保罗(英语:Gene de Paul)谱曲,约翰尼·梅瑟(英语:Johnny Mercer)创作歌词,麦可·基德编舞。故事背景是1850年代,简·鲍威尔出演的女主角米莉(Milly)认识亚当(Adam,霍华德·基尔(英语:Howard Keel)饰)仅几个小时后就嫁给了他。当两人来到亚当位于俄勒冈州边远地区的木屋时,她发现自己丈夫的6个兄弟既不文明又笨手笨脚的,于是决定将驯服这六兄弟当成自己的使命。可万没想到,自己一句反讽之言令六兄弟当了真,他们跑到附近小镇上绑架了6位女子并要与之成亲。这部电影採用了当时新的宽银幕镜头进行拍摄,并以其舞蹈段落,特别是穀仓的一场特技芭蕾舞步而闻名。《七对佳偶》是1954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并出现在多位影评人的十佳电影榜单上。影片也获得了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提名,并最终夺得音乐剧类最佳配乐奖。这样的成功着实令米高梅感到意外,公司一开始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这年的另外两部歌舞片《罗丝·玛莉(英语:Rose Marie (films))》和《蓬岛仙舞(英语:Brigadoon (film))》中,其中后者还是凯利主演的。《七对佳偶》获得的利润远远超过这两部电影,甚至超过了《锦城春色》和《雨中曲》。这也成为了多南事业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过小说家弗朗辛·普罗斯(英语:Francine Prose)严厉地批评了《七对佳偶》,指称这是一部有关强姦的歌舞片,并形容电影有反女性倾向,称其是“有史以来有关男女之间最令人厌恶的电影之一”。
1954年末多南还拍摄了《我心深处(英语:Deep in My Heart (1954 film))》,该片是匈牙利裔美国轻歌剧作曲家西格蒙德·隆贝格(英语:Sigmund Romberg)的一部传记,何塞·费勒出演主角。包括金·凯利和弗里德·阿斯泰尔在内的多位米高梅公司签约演员在片中客串出镜,这也是两人唯一一次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虽然评论界对其反映平平,但隆贝格的成名度和影响力还是令影片在商业上一炮打响。
1955年,多南第三次与凯利合作拍摄了歌舞片《好天气(英语:It's Always Fair Weather)》。弗里德担任製片人,康登和格林编剧,安德烈·普列文谱曲,凯利、赛德·查里斯、丹·戴利(英语:Dan Dailey)、麦可·基德、多萝莉斯·格蕾(英语:Dolores Gray)共同出演。《好天气》是也是宽银幕镜头拍摄的,最初的构想是作为《锦城春色》的续集。凯利、戴利和基德分别扮演三位二战结束10年后重聚的水手,发现彼此的生活方式都与之前预期大不相同。凯利之前就曾向多南提议过两人再次合作来拍摄本片,但已经成为了一位独立且成功导演的多南并不很情愿接受,两人的友谊也在电影製作过程中恶化。多南也指出,“从第一天开始气氛就很紧张,谁都没有和任何人说话。”而且这次米高梅反而不允许剧组再到纽约取景拍摄了。《好天气》是一部商业上中规中矩的电影,没能达到《锦城春色》或《雨中曲》的高度。这也是多南最后一次与凯利或弗里德合作。这部影片完成后他也完成了与米高梅所签订的契约,他为其工作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在1955年7月接替因故离开的文森特·明尼利完成电影《天命(英语:Kismet (1955 film))》最后4天的拍摄工作。
1956–1959:导演和独立製片人
多南的下一部电影是与派拉蒙公司製片人罗杰·艾登斯(英语:Roger Edens)合作的《甜姐儿(英语:Funny Face)》,片中虽然包含了4首由乔治·格什温和艾拉·格什温(英语:Ira Gershwin)为1927年百老汇同名音乐剧(英语:Funny Face (musical))创作的歌曲,但却并不是根据该剧改编的。事实上其大致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是改编时装摄影师理察·阿维顿(英语:Richard Avedon)的生活经历,他也是这部电影的视觉顾问,并亲自设计了开场片头。伦纳德·杰西(英语:Leonard Gershe)撰写了剧本,并与製片人艾登斯一起谱写了其它音乐曲段。多南和艾登斯一起在米高梅开始了前期準备工作,但却难以安排好阿斯泰尔和奥黛丽·赫本与派拉蒙公司的契约事项。华纳兄弟公司拥有格什温音乐作品的着作权,最终经过商讨后各方达成协定,多南得以从之前与米高梅签订的契约中脱身,并且可以分别为派拉蒙和华纳兄弟拍摄他之后的两部电影。
阿斯泰尔在片中扮演一位人过中年的时装摄影师,他在格林尼治村一家二手书店发现一位波西米亚风格打扮的知性女子赫本,并将她培养成一位新的模特儿后在巴黎爱上了对方。多南、阿维顿和摄影师雷·琼 (摄影师)(英语:Ray June)共同合作给予了影片一种类似时装摄影的抽象、烟燻风格。《甜姐儿》参加了1957年坎城电影节角逐并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不过《视听》杂誌指控影片有反知识分子的倾向。
在《甜姐儿》进行前期準备工作期间,多南收到一封他以前的老闆乔治·艾博特寄来的信,信中邀请多南将其一部成功的舞台剧《睡衣仙舞》拍成电影,并以他可以在《甜姐儿》中使用格什温的音乐作交换,于是多南接受了这份邀请并且于1957年和艾博特一起执导了这部电影。电影版的《睡衣仙舞(英语:The Pajama Game (film))》由多丽丝·黛和约翰·瑞特(英语:John Raitt)主演,理察·阿德勒(英语:Richard Adler)和杰瑞·罗斯(英语:Jerry Ross (composer))谱曲,鲍勃·福斯编舞。瑞特饰演一家睡衣厂主管,他与工厂工会组织者(黛)间冲突不断,但之后两人却陷入了情网。这部电影的拍摄一共只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多南形容自己与艾博特之间的工作关係轻鬆而融洽,表示“(艾博特)会打一会儿网球,来片场看上一个小时就回家了。”影片上映后的票房成绩只能算中等偏上,不过让-吕克·戈达尔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称讚了这部电影并称“多南绝对是歌舞片的大师,《睡衣仙舞》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多南之后的一部作品是《香吻盟(英语:Kiss Them for Me (film))》,加里·格兰特亲自邀请他执导并在多南与米高梅的契约到期前就已经开始了前期準备工作。该片在情节上与《锦城春色》严重雷同,格兰特、拉瑞·布莱登(英语:Larry Blyden)和雷·沃尔斯顿(英语:Ray Walston)扮演三位1944年到旧金山度假的海军军官。与《锦城春色》不同的是,《香吻盟》是一部黑色喜剧,军官无私的英雄气概与他们休假时的自我陶醉和享乐主义形成对比,影片于1957年发行但评价多为负面。
在1957年连续推出了3部电影的多南之后成为了一位独立製片人和导演。他之前勉强同意执导《香吻盟》就是为了换取20世纪福克斯同意买断自己与米高梅剩下的契约期限。没有了契约义务限制后他与格兰特组建了自己的製片公司并与华纳兄弟签署了发行协定。多南将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亲自担任几乎所有自己执导电影的製片人,有些还会以“斯坦利·多南製片公司”的名义发行。
多南和格兰特的製片公司于1958年和电影《钓金龟(英语:Indiscreet (1958 film))》一起揭幕,该片根据诺曼·卡拉斯纳(英语:Norman Krasna)的剧本改编,格兰特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由于褒曼的档期问题,影片是在伦敦取景拍摄的。褒曼的角色是一位知名而低调的女演员,爱上了格兰特诠释的花花公子外交官。他告诉她自己已经结婚,而且太太拒绝离婚。但之后褒曼发现他根本没有妻子,于是就找来另一位男子打算演一出双簧来赢得格兰特的感情。这部电影最知名的镜头是身在巴黎的格兰特和伦敦的褒曼间的一通电话,多南使用银幕分割(英语:Split screen (filmmaking))镜头来同步表现两位演员的行为,造成一种似乎两人就躺在一张床上的效果。影片在商业和评论上都获得了成功,多南也因此与恩斯特·刘别谦和乔治·库克这样的导演相提并论。
1958年的《失魂记(英语:Damn Yankees (film))》是多南回归歌舞片的一次短暂尝试,该片也是根据乔治·艾博特的同名百老汇舞台剧改编的,两人仍然像之前的《睡衣仙舞》中那样“共同执导”,但艾博特就是个甩手掌柜。音乐、编舞都还是同一帮人马,主要演员则改为泰布·亨特(英语:Tab Hunter)、格温·沃顿(英语:Gwen Verdon)和雷·沃尔斯顿(Ray Walston)。《失魂记》是根据《浮士德》传说改编的,一位明尼苏达双城队的冬粉表示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来换取球队胜利。穿着布克兄弟服装的魔鬼(沃尔斯顿饰)满足了他的愿望并将其变成一个肌肉发达的年轻击球手(亨特饰)。为了拍摄球场的镜头,多南在双城队和纽约洋基队的比赛现场安装了多达7个隐藏摄像头,这部低成本电影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商业上也还算成功,另外也是多南在很多年内拍摄的最后一部歌舞片。
1960–1969:英格兰
拍摄了《钓金龟》后,多南开始到英格兰定居直至1970年代初,歌舞片观众群的日益减少迫使他开始专注于拍摄喜剧片。他发现自己“在伦敦能得到的一大好处是远离好莱坞那你死我活的竞争。不管别人都是怎幺做的,或是你曾经的作品已经令人感到满意,你(都可以)只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工作。我还可以得到欧洲的(正面)影响:他们看待人生,或是拍摄电影的方式。”1960年代早期,多南还被称讚是当时兴起的英国新浪潮(英语:British New Wave)电影运动启蒙人士。
1950年代末多南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签订过一份拍摄三部电影的非独占契约。他履行契约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是1960年的《风流冤家(英语:Once More, with Feeling!)》,改编自哈里·库尼兹(英语:Harry Kurnitz)的舞台剧,由尤·伯连纳、凯·肯戴尔(英语:Kay Kendall)主演并在巴黎取景。伯连纳扮演了一个强横的管弦乐队指挥,情妇(肯戴尔)对他的坏脾气感到不厌其烦,于是计画先嫁给他再马上离婚来分走他的财产。肯戴尔在影片拍摄期间已病入盲膏,之后没等到电影上映便与世长辞。该片上映后的评论和票房收入都不大理想。
之后多南很快再次与伯连纳及库尼兹合作拍摄《国王与冒险家(英语:Surprise Package (film))》,该片也是在1960年发行。伯连纳在饰演一个被流放到希腊罗德岛的美国黑帮分子,另外两位主要演员分别是米基·盖纳(英语:Mitzi Gaynor)和诺埃尔·考沃德,前者被派到岛上安抚伯连纳,后者则是他试图废黜的岛上国王。与前作一样,该片在商业上也不成功,多南甚至承认自己接拍这部电影只是因为他“因个人原因而急需用钱……这也是我屈指可数为了钱而拍电影的几次经历之一。”由于连续两部电影都不卖座,哥伦比亚公司取消了与多南的契约。他也因此未能继续製作自己当时希望拍摄的作品:罗伯特·鲍特(英语:Robert Bolt)的《四季之人》和《再生缘(英语:A Patch of Blue)》。两者之后都成为其他导演非常成功的作品。
多南与格兰特组建的製片公司製作了多南执导的下一部电影《绿苑春浓(英语:The Grass Is Greener)》,环球影业于1960年予以发行。加里·格兰特和黛博拉·蔻儿扮演了英格兰的一对遇上了财政困难的伯爵和夫人,罗伯特·米彻姆则出演一位爱上了蔻儿的美国石油大亨,简·西蒙斯则饰演一位之前曾是格兰特女友的美国名媛。这部电影在美国的票房表现欠佳,但在英国却很成功,其原作舞台剧也是西区剧院的一个卖座剧目。
1963年多南执导的《谜中谜》是他最受讚誉的作品之一,主要演员有加里·格兰特、奥黛丽·赫本、沃尔特·马修(英语:Walter Matthau)、詹姆斯·柯本和乔治·甘迺迪(英语:George Kennedy)。多南曾说过他“一直想拍一部像我的最爱之一,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那样的电影。”影片也被称为是“希区柯克从没拍出来的一部最好的希区柯克电影。”《谜中谜》是由斯坦利·多南製片公司製作的,环球影业发行,彼得·斯通(英语:Peter Stone)亲自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剧本。电影的大致情节是由赫本扮演的瑞姬·蓝伯特(Reggie Lampert)发现丈夫被谋杀,并且(至少)有三个险恶的男子都在寻找他藏在什幺地方价值25万美元的黄金。彼得·乔书亚(Peter Joshua,格兰特饰)与瑞姬成为朋友并帮她打退了三名男子,两人之后陷入恋情,只是到了最后似乎每一个人都并不像看起来那幺简单。《谜中谜》于1963年12月上旬发行,时间上仅是美国总统约翰·F·甘迺迪被刺杀两个星期以后,因此片中所出现的词“暗杀”(assassinate)也两次以配音方式换成了别的词。这部电影是多南职业生涯中最卖座的作品,并对之后多年的浪漫喜剧惊悚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评人朱迪斯·克里斯特(英语:Judith Crist)称其是一部“时尚而风趣的情景剧”,而宝琳·凯尔则表示影片拥有“一种新鲜感和神韵让(它)与其他任何国家的电影都不一样”并且“可能是(1963年)最优秀的美国电影”。2002年乔纳森·戴米执导了《谜中谜》的重拍片《迷情追杀(英语:The Truth About Charlie)》。
1966年,多南又拍摄了另一部希区柯克风格的电影《谍海密码战(英语:Arabesque (film))》,格里高利·派克和索菲娅·罗兰主演,朱里安·米歇尔(英语:Julian Mitchell)和斯坦利·普莱斯(英语:Stanley Price)编剧,并经过了彼得·斯通未列名的改写。派克出演一位牛津大学的美国教授,他是一位古代象形文字领域的专家。一位中东某国的总理请他调查一个使用象形文字编码交流并试图暗杀自己的组织,调查过程中派克遇到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并经常涉及到总理的神秘情妇(罗兰)。这部电影成为了多南的连续第二部大卖作品。
1967年多南拍摄了《丽人行(英语:Two for the Road (film))》,奥黛丽·赫本和阿尔伯特·芬尼主演,故事由多南亲自构思,小说家弗雷德里克·拉菲尔(英语:Frederic Raphael)编剧,影片之后获得了第40届奥斯卡原着剧本奖提名。《丽人行》被称为是多南最专业的电影之一,“其中闪耀着从未显露的激情”并且是“一部真正的电影剪辑教科书”。其複杂且非连续性的主要情节是将4段独立的公路旅行相互交织起来,表现了赫本与芬尼扮演的夫妇12年来的关係。《丽人行》的票房表现适中,评价则非常混杂,克劳瑟称其“只是又一个版本的美国商业垃圾”。不过《丽人行》也被列为是早期非线性叙事电影的一个典範,并且也是多南最经常被电影专业学生后辈所问起的作品。
住在英格兰期间多南成为一栏英国综艺节目的冬粉,并且希望可以与该节目的喜剧双人组合彼得·库克(英语:Peter Cook)和达德利·摩尔(英语:Dudley Moore)合作,《迷魂阵(英语:Bedazzled (1967 film))》就是这次合作的结晶,相当于1958年已经拍过的《浮士德》传说升级版。库克编写剧本而摩尔则创作音乐,主演除两人外还包括伊莲诺·布罗(英语:Eleanor Bron)和拉蔻儿·薇芝。摩尔饰演一位单恋上自己同事(布罗)的孤独年青男子并打算要自杀,这时魔鬼现身(库克)并愿意满足他7个愿意来换取其灵魂。《芝加哥太阳报》专业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称讚了电影的反讽手法,称这是一部聪慧且非常幽默的电影,但《时代周刊》则认为这是已知所有《浮士德》主题改编的作品中最站不住脚的一部,《迷魂阵》上映后很卖座,并且在美国大学生群体中特别受欢迎。多南将之视为他个人最满意的作品,称其为“一部非常私人的电影”并且对他的一生非常重要。2000年,《迷魂阵》的同名重拍片《神鬼愿望》(两者的英文片名均为“Bedazzled”)上映,该片由哈罗德·雷米斯(英语:Harold Ramis)执导,伊莉莎白·赫利和布兰登·费雪主演。
60年代多南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1969年的《楼梯(英语:Staircase (film))》,改编自查尔斯·戴尔(Charles Dyer)自传改编的舞台剧,达德利·摩尔创作了电影中的音乐,雷克斯·哈里森和理察·伯顿扮演了一对在伦敦经营一家理髮店的同性恋夫妇。这部电影在巴黎取景拍摄,之后获得的评论很不理想,票房上也算不上成功。不过2007年电影评论家阿蒙德·怀特(英语:Armond White)重新评价了本片,称其是“好莱坞难得一见的以充满智慧、幽默和温暖的眼来描绘同性恋经历的电影”,是“一份失落的宝藏”。
1970–2003:后期工作
与阿黛尔·比提(Adelle Beatty)的婚姻结束后,多南于1970年回到了好莱坞。製片人罗伯特·埃文斯邀请他执导根据大受欢迎儿童读物《小王子》改编的同名电影。歌词作家艾伦·杰伊·勒纳和作曲家弗雷德里克·洛维(英语:Frederick Loewe)编写了剧本和片中的歌曲及配乐,影片选择在突尼西亚进行拍摄,史蒂文·华纳(Steven Warner)在片中扮演男主角,其他主要演员包括鲍勃·福斯、理察·基利(英语:Richard Kiley)、吉恩·怀尔德等。虽然其中的舞蹈段落并不多,但这仍是多南继1958年的《失魂记(英语:Damn Yankees!)》以来的第一部歌舞片。福斯在片中亲自执导了自己的舞蹈曲目。勒纳表示多南会“亲自改变每一个节奏,按自己的意图删除乐句并扭曲每首歌曲的含义,直到所有的配乐都面目全非”。该片于1974年发行,在商业上可谓惨不忍睹。
多南的下一部电影是1974年上映的《幸运女士(英语:Lucky Lady)》,由丽莎·明尼利、吉恩·哈克曼和伯特·雷诺兹主演。明尼亚扮演一位试图在美国禁酒时期将酒类从墨西哥走私到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的女子,哈克曼和雷诺兹则饰演两位为争取女方感情而帮助她贩运私酒的痴心汉子。多南表示自己“非常在乎(这部电影)并为之付出了三年的时间……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影片的拍摄成本超出了预算,但票房上却并不成功,大部分评论也较为冷淡。不过,杰伊·库克斯(英语:Jay Cocks)称讚这部电影拥有“好莱坞1930年代电影那种光鲜亮丽而且轻佻十足的风格”。
接下来多南拍摄了一部拥有好莱坞怀旧老片主题的作品《电影电影(英语:Movie Movie)》,影片由ITC娱乐公司(英语:ITC Entertainment)製作,拉里·吉尔巴特(英语:Larry Gelbart)编剧,全片实际上是两个短片组成的,主要演员包括乔治·C·斯科特、翠施·范·德沃尔(英语:Trish Van Devere)、莱德·巴顿斯、埃里·瓦拉赫(英语:Eli Wallach)和麦可·基德。《电影电影》在1978年的第2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参加了角逐,但与多南的前两部作品一样,《电影电影》无论商业还是评论上都不成功。
1980年,多南拍摄了自己唯一一部科幻片《土星3号(英语:Saturn 3)》,柯克·道格拉斯、费拉·福赛特、哈威·凯特尔主演。该片的剧本最初是由约翰·巴瑞(John Barry)拿给多南的,他之后还在拍摄过程中担任置景。多南一开始是出任製片人一职,但之后接替了因故而无法继续的导演。据多南所说,原本导演所拍摄的镜头中“只有一点点用到了最后完成的电影中”。《土星3号》上映后无论商业还是评论上都是一场灾难,多南起初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名字被列到导演一栏中。1980年代初多南曾打算执导根据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死亡禁地》来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但之后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1984年的《半熟米饭(英语:Blame It on Rio)》是多南执导的最后一部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这是克劳德·贝里执导的1977年法国电影《片刻疯狂》(Un moment d'égarement)的重拍片,主要演员有麦可·凯恩、约瑟夫·博洛尼亚(英语:Joseph Bologna)、米歇尔·詹森(英语:Michelle Johnson (actress))、黛米·摩尔和瓦莱丽·哈勃(英语:Valerie Harper),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取景拍摄。凯恩和博洛尼亚扮演两位富有的公司高管带各自的家人到里约度假,而凯恩竟然和博洛尼亚十几岁的女儿(詹森)发展出一段恋情。影片的专业评价还是很差,不过票房收入还算差强人意。
1986年多南担任了第5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电视直播节目的製片人,同年他也为一部流行电视剧《蓝色月光(英语:Moonlighting (TV series))》执导了一段歌舞曲目,并导演了莱昂纳尔·里奇歌曲《在天花板上跳舞》(Dancing on the Ceiling)的音乐影片。1989年,南卡罗莱纳大学授予他美术荣誉博士学位。上台致辞时多南表示他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跳踢踏舞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然后就开始为台下的众毕业生们表演踢踏舞。同时多宁还在罗伯特·雷德福的请求下到圣丹斯协会(英语:Sundance Institute)讲授了一场有关电影歌舞片的研讨会。
1993年多南本準备执导并监製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小说《化身博士》改编的歌舞片版本电影,麦可·杰克逊担任主演。但由于之后杰克逊受到了猥亵男童的指控,这一计画最终被取消。这年晚些时候多南执导了音乐剧《红舞鞋(英语:The Red Shoes (musical))》的舞台剧版本,他在正式开演仅6周前接替了原来的导演。不过该剧一共只上演了4天。1998年,之前从未得到过奥斯卡奖肯定的多南终于获得了一座荣誉奖,当晚马丁·西科塞斯颁发了这座奖,还製作了一个多南电影作品片段集锦在现场播放。
1999年的《情书(英语:Love Letters (1999 film))》是多南的最后一部电视电影,该片于1999年4月在美国广播公司的频道首播,斯蒂文·韦伯(英语:Steven Weber (actor))和劳拉·琳妮主演,根据同名舞台剧改编。韦伯出演一位成功的联邦参议员,发现失去联繫很长时间的爱人(琳妮)刚刚去世,两人多年来都只是通过信件交流,而韦伯开始以翻看自己收集的老情书来怀念琳妮。多南原期望将之拍为一部在影院上映的电影,但却无法得到任何一个大型製片公司的财政支持,于是只好将项目带到了美国广播公司。2002年他还导演了女友伊莲·梅的音乐剧《成人娱乐》(Adult Entertainment')。
作品介绍
导演 | |||
---|---|---|---|
1949 | 《锦城春色》 | 金·凯利、弗兰克·辛纳特拉、朱尔斯·蒙辛、安·米勒、比蒂·嘉瑞特、维拉-艾伦 | 与金·凯利共同执导 |
1951 | 《王室的婚礼》 | 弗雷德·阿斯泰尔、简·鲍威尔、彼特·劳福德、莎拉·邱吉尔 | |
1952 | 《玉女求凰》 | 拉里·帕克斯、伊莉莎白·泰勒 | |
《雨中曲》(又译《万花嬉春》) | 金·凯利、唐纳德·奥康纳、黛比·雷诺斯、简·哈根 | 与金·凯利共同执导,同时也担任编舞 | |
《无畏的费根》 | 珍妮特·利、卡尔顿·卡朋特 | ||
1953 | 《让女孩轻鬆一下》 | 黛比·雷诺斯、玛吉·钱皮恩、高尔·钱皮恩、鲍勃·福斯、库特·卡兹纳、海伦·伍德(Helen Wood) | 同时也担任编舞 |
1954 | 《七对佳偶》(又译《七新娘巧配七兄弟》) | 霍华德·基尔、简·鲍威尔 | |
《我心深处》 | 何塞·费勒、海伦·特劳贝尔、梅尔·奥勃朗 | ||
1955 | 《好天气》(又译《良辰美景》/《总是艳阳天》) | 金·凯利、丹·戴利、麦可·基德、赛德·查里斯、多萝莉斯·格蕾 | 与金·凯利共同执导,同时也担任编舞 |
1957 | 《甜姐儿》 | 奥黛丽·赫本、弗雷德·阿斯泰尔、凯·汤普森 | |
《睡衣仙舞》(又译《普天同庆艳霓裳》) | 多丽丝·黛、约翰·瑞特、卡罗尔·汉尼 | 与乔治·艾博特共同执导,同时也担任製片人 | |
《香吻盟》 | 加里·格兰特、苏齐·帕克、简·曼斯费尔德、雷·沃尔斯顿、拉瑞·布莱登 | ||
1958 | 《钓金龟》 | 加里·格兰特、英格丽·褒曼 | 也担任製片人 |
《失魂记》 | 泰布·亨特、格温·沃顿、雷·沃尔斯顿 | 与乔治·艾博特共同执导,同时也担任製片人 | |
1960 | 《风流冤家》 | 尤·伯连纳、凯·肯戴尔 | 也担任製片人 |
《国王与冒险家》 | 尤·伯连纳、米基·盖纳、诺埃尔·考沃德 | 也担任製片人 | |
《绿苑春浓》(又译《草色入廉青》) | 加里·格兰特、黛博拉·蔻儿、罗伯特·米彻姆、简·西蒙斯 | 也担任製片人 | |
1963 | 《谜中谜》 | 加里·格兰特、奥黛丽·赫本、沃尔特·马修、詹姆斯·柯本、乔治·甘迺迪 | 也担任製片人 |
1966 | 《谍海密码战》 | 格里高利·派克、索菲娅·罗兰 | 也担任製片人 |
1967 | 《丽人行》 | 奥黛丽·赫本、阿尔伯特·芬尼 | 也担任製片人 |
《迷魂阵》(又译《神鬼愿望》) | 彼得·库克、达德利·摩尔、伊莲诺·布罗、拉蔻儿·薇芝 | 也担任製片人 | |
1969 | 《楼梯》 | 雷克斯·哈里森、理察·伯顿 | 也担任製片人 |
1974 | 《小王子》 | 鲍勃·福斯、Richard Kiley、吉恩·怀尔德、史蒂文·华纳(Steven Warner) | 也担任製片人 |
1975 | 《幸运女士》 | 丽莎·明尼利、吉恩·哈克曼、伯特·雷诺兹 | |
1978 | 《电影电影》 | 乔治·C·斯科特、翠施·范·德沃尔、莱德·巴顿斯、埃里·瓦拉赫、巴瑞·波斯威克、巴瑞·波斯威克、麦可·基德、阿尔特·卡尼 | 也担任製片人 |
1980 | 《土星三号》 | 柯克·道格拉斯、费拉·福赛特、哈威·凯特尔 | 也担任製片人 |
1984 | 《半熟米饭》(又译《情窦半开时》) | 麦可·凯恩、约瑟夫·博洛尼亚、米歇尔·詹森、黛米·摩尔、瓦莱丽·哈勃 | 也担任製片人 |
1999 | 《情书》 | 斯蒂文·韦伯、劳拉·琳妮 | 电视电影 |
1943 | 《众星拱月》(又译《大步向前》) | 露西尔·鲍尔、威廉·盖克斯顿 | 爱德华·巴兹尔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98 |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57 | 第10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甜姐儿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2004 |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79 | 第2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 Movie Movie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67 | 第15届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 | 丽人行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67 | 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导演奖 | 丽人行 | 提名 |
1958 | 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导演奖 | 失魂记 | 提名 |
1957 | 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导演奖 | 甜姐儿 | 提名 |
1954 | 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导演奖 | 七对佳偶 | 提名 |
1952 | 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导演奖 | 雨中曲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1 | 以色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2010 | 林肯中心电影协会长达一周的致敬和回顾展 | ---- | 获奖 |
2009 | 阿斯泰尔奖道格拉斯·瓦特2009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2007 | 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致敬演出 | ---- | 获奖 |
2002 | 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董事会奖 | ---- | 获奖 |
2001 | 萨凡纳电影节约翰尼·梅瑟奖 | ---- | 获奖 |
2000 | 美国作曲家、作家和发行商协会电影电视音乐奖作品奖 | ---- | 获奖 |
1999 | 棕榈泉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1999 | 约瑟夫·普拉托奖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1999 | 美国电影剪辑师艾迪奖金艾迪年度电影人奖 | ---- | 获奖 |
1996 | 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导演成就奖 | ---- | 获奖 |
1995 | 国家评论协会比利·怀尔德奖 | ---- | 获奖 |
1995 | 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 | ---- | 获奖 |
1989 |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事业成就奖 | ---- | 获奖 |
1989 | 南卡罗莱纳大学美术荣誉博士 | ---- | 获奖 |
1986 | 戏剧桌奖最佳编舞(原始版本) | 雨中曲 | 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