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改编自DC漫画公司的经典超级英雄漫画《蝙蝠侠》,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安妮·海瑟薇等主演,是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系列三部曲的最终章。前两部分别是2005年的《蝙蝠侠:侠影之谜》和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
影片延续《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质感和风格,运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剧情设定为《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八年后的冬天展开,描述了布鲁斯·韦恩与贝恩之间的对决。高谭市原本是从一个逐渐和平的城市,但贝恩把整个城市再度陷入乱局,使得韦恩再次以“蝙蝠侠”身份打击贝恩的罪恶,使两人展开了在高谭市的终极决战。影片于2012年7月20日在北美和英国上映。
基本介绍
-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 编剧:大卫·S·高耶、乔纳森·诺兰
-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汤姆·哈迪,安妮·海瑟薇,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玛丽昂·歌迪亚,摩根·弗里曼
- 製片人:克里斯托弗·诺兰、 艾玛·托马斯
-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中文名: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 外文名:The Dark Knight Rises
- 其它译名: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蝙蝠侠:夜神起义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250,000,000
- 拍摄地点:美国
- 类型:剧情,动作,悬疑,惊悚,犯罪
- 片长:165分钟
- 上映时间:2012-08-27(中国大陆) /2012-07-20(美国)
- 票房:1084439099美元(全球票房)
- 分级:PG-13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1345836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腾讯、优酷(均开通会员)
剧情简介
自从“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消失在了黑夜当中,已经过去整整8年的时间了,而他也在一夜之间从一名英雄转变成了一个不得不亡命天涯的逃亡者。由于哈维·登特的死,这位被称之为“黑暗骑士”的超级英雄虽然对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指责与羞辱嗤之以鼻,可是他也为此牺牲了他和警官吉姆·戈登(加里·奥德曼饰)为了实现“更美好的未来”的目标而做的一切努力。随着谎言肆意地蔓延,在反罪行的登特法案的强行高压之下,高谭市的犯罪活动总算是被彻底地被瓦解和粉碎了。
官方剧照

但是,当一个狡猾、灵敏的飞贼“猫女”(安妮·海瑟薇饰)突然来到这座城市之后,曾经歌舞昇平的一切也被彻底地颠覆了,她怀揣的显然是一个不可告人的神秘计画。
不过,比她更危险的其实是“贝恩”(汤姆·哈迪饰)的现身,他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恐怖分子,策划着名要在高谭市实施一场异常诡异又可怕的袭击,也迫使着布鲁斯·韦恩不得不摆脱自我放逐的颓废状态,重新戴上头套、披上斗篷——可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是“贝恩”的对手,很可能会和这座生他养他的城市一起走向毁灭的边缘。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布鲁斯·韦恩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赵铭 | 蝙蝠侠 |
贝恩 | 汤姆·哈迪 | 刘风 | 韦恩的劲敌 |
塞琳娜·凯尔 | 安妮·海瑟薇 | 詹佳 | 猫女 |
亨利·杜卡 | 连姆·尼森 | 王肖兵 | 忍者大师 |
约翰·布莱克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吴磊 | 罗宾 |
卢修斯·福克斯 | 摩根·弗里曼 | 胡平智 | 蝙蝠装备的发明者 |
吉姆·戈登 | 加里·奥德曼 | 张欣 | 高谭市局长 |
米兰达·泰特 | 玛丽昂·歌迪亚 | 黄莺 | 忍者大师的女儿 |
阿尔弗雷德 | 麦可·凯恩 | 程玉珠 | 韦恩家族的管家 |
CIA Agent | 艾丹·吉伦 | ---- | ---- |
Holly Robinson | 朱诺·坦普尔 | ---- | ---- |
GPD Special Operative | 丹尼尔·逊亚 | ---- | ---- |
Bane's Mercenary | 乔什·斯图沃特 | ---- | ---- |
Deputy Commissioner Foley | 马修·摩丁 | 符沖 | ---- |
Young Talia Al Ghul | 乔伊·金 | ---- | ---- |
Mayor Anthony Garcia | 内斯特·卡博内尔 | 刘家祯 | 市长 |
斯特莱弗 | 伯恩·戈曼 | 孙晔 | ---- |
里奥尼德·帕沃尔 | 阿龙·阿宝特布尔 | 郭易峰 | ---- |
医生 | 汤玛斯·蓝诺 | 刘钦 | ---- |
Dr. Jonathan Crane / Scarecrow | 希里安·墨菲 | 金锋 | ---- |
雷利神父 | 克里斯·埃里斯 | 陈兆雄 | 孤儿院负责人 |
约翰·达盖特 | 本·门德尔森 | 李丹青 | ---- |
琼斯队长 | 丹尼尔·逊亚塔 | 夏磊 | ---- |
Maid | 克莱尔·阿莉丝·朱利安 | ----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凯文·德·拉·诺伊 克里斯托弗·诺兰 查尔斯·罗文 Jordan Goldberg Benjamin Melniker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Udayan Baijal | 克里斯托弗·诺兰 乔纳森·诺兰 大卫·S·高耶 鲍勃·凯恩 | 瓦雷·菲斯特 | 汉斯·季默 | Lee Smith | John Papsidera Toby Whale | 詹佳 | 内森·克劳利 Kevin Kavanaugh | 詹姆斯·汉姆比德吉 | 林迪·海明 | Pete Bebb | Paki Smith |
注:黑暗骑士崛起的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布鲁斯·韦恩 (克里斯蒂安·贝尔 饰) 大部分时间,韦恩老爷都是高潭市的花花公子和家族企业CEO,但当这座城市面临危机的时候,当欺诈、暴力、犯罪企图玷污这座城市的时候,他就是黑暗骑士蝙蝠侠。幼小时他目睹了自己的父母死在抢劫犯手下,从此抛弃了优渥的生活,环游世界,接受“影武者”联盟的特训,并为自己配备了高科技武器,在夜晚独自维护高潭市的安宁。 | ![]() |
贝恩 (汤姆·哈迪 饰) 他是带来死亡与愤怒的恐怖分子,是智力超群体形彪悍的邪恶领袖,贝恩有着苦难的过去,这也造成了他扭曲的性格。贝恩的面具为他的神经系统源源不断地提供“毒液”。在与蝙蝠侠的争斗中,他弄断了蝙蝠侠的脊樑。 | ![]() |
吉姆·戈登 (加里·奥德曼 饰) 戈登是哥潭市警察局的局长,在哥潭市政界、警界沆瀣一气的腐败体制中,戈登局长洁身自好却无能为力。蝙蝠侠横空出世之后,他与蝙蝠侠携手担当起维护哥潭治安的大任。 | ![]() |
塞琳娜·凯尔 (安妮·海瑟薇 饰) 塞琳娜是个身手敏捷的飞贼,一个骗子。儘管布鲁斯·韦恩退隐江湖多年,哥谭市最具影响力的各界名流还是在被命名为哈维·丹特之日的那天,齐聚韦恩庄园举行慈善救助晚会。这种机遇,对于飞贼猫女塞丽娜·凯尔来说是天赐良机,她伺机行动,布下迷阵。猫女与布鲁斯·韦恩的邂逅,给后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 ![]() |
约翰·布莱克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饰) 布莱克是哥潭警界的新秀,他的正直和勇气让高登局长想到年轻时的自己。在太平盛世里,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忘乎所以,只有布莱克预感到潜在的问题,戈登局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把他招募进自己的队伍。 | ![]() |
卢修斯·福克斯 (摩根·弗里曼 饰) 他是韦恩企业的一位员工,学富五车却在布鲁斯·韦恩离家期间遭受公司的不公待遇。他为蝙蝠侠提供了天才绝伦的高科技支持,蝙蝠侠的全副武装包括大名鼎鼎的蝙蝠战车都是这位科学家的手笔。 | ![]() |
米兰达·泰特 (玛丽昂·歌迪亚 饰) 一位聪颖的高智商女性,一位富有的慈善家,她是韦恩财团董事局成员之一,后来成为蝙蝠侠信任的盟友。米兰达一直鼓励布鲁斯利用手上的资源,通过一个环保项目,为哥谭市做出积极的贡献。她是个漂亮,聪慧,无私的女人。她力求做到的每一件事,都让布鲁斯对她产生无比的尊敬和莫名的兴趣。 | ![]() |
阿尔弗雷德 (麦可·凯恩 饰) 阿尔弗雷德是韦恩家族最忠诚可靠的朋友,他曾经“参加了好几代韦恩的葬礼”。他看护着布鲁斯·韦恩长大,又在布鲁斯离家期间照看韦恩产业,即使布鲁斯决定做行侠仗义的蝙蝠侠,他也都在身后默默地支持,对布鲁斯·韦恩来说,他担当着长辈、朋友、随从和管家的角色。 | ![]() |
注: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 作者:汉斯·季默; 发行时间:2012年07月17日
《黑暗骑士崛起》原声曲目 | |
---|---|
A Storm Is Coming | Despair |
On Thin Ice | Fear Will Find You |
Gotham's Reckoning | Why Do We Fall? |
Mind If I Cut In | Death By Exile |
Underground Army | Imagine The Fire |
Born In Darkness | Necessary Evil |
The Fire Rises | Rise |
Nothing Out There | Bombers Over Ibiza (Junkie XL Remix) |
The Shadows Betray You | The End |
幕后花絮
- 《蝙蝠侠前传3》非但不会拍成3D版,而且也不会进行后期的转制。同时,诺兰在影片中保持自己的一贯作风,运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
- 诺兰是第一个执导完一套“蝙蝠侠三部曲”的导演,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执导完“超级英雄三部曲”的导演。第一个完成这项工作的导演是拍摄了三部《蜘蛛侠》的山姆·雷米。与此同时,贝尔也成为了第一位在三部蝙蝠侠影片中扮演蝙蝠侠的演员。
- 影片首映式现场发了一起枪击事件,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于2012年7月20日凌晨发生的,该起发生在的惨剧共有约50名受害者。事发时,肇事者随身带了3支枪及防弹面罩和烟雾装置。枪击案发生时,影院中正上演蝙蝠侠的电影,观众在枪击瞬间甚至都不能分辨是电影中的枪声,还是现实中的枪声。事后,欧巴马20日还下令全美降半旗6天,向枪击案死难者致哀。
- 这是第三部拥有猫女这个角色的蝙蝠侠电影。
- 克里斯蒂安·贝尔曾经“威胁”诺兰说,如果影片中出现了罗宾,那幺他就不会继续出演蝙蝠侠。
- 在拍摄期间,诺兰只是口头上告知了演员影片的结尾,以防止任何情节的外泄。
- 诺兰之所以会选择汤姆·哈迪来扮演反派,是因为他喜欢哈迪在《摇滚帮》里的表演,而哈迪则认为是自己在《布朗森》中的表演打动了诺兰。实际情况是,诺兰根本,没看过《布朗森》。
- 在安妮·海瑟薇拍摄特技镜头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一架IMAX摄影机被弄坏。这是诺兰在蝙蝠侠系列中被弄坏的第二台IMAX摄影机。
- 为了扮演好贝恩这个角色,汤姆·哈迪增重30磅,并且学习了大量的格斗技巧。
- 莱维特在影片中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相信哈维·丹特”。而在《黑暗骑士》中,这句话是丹特的竞选标语。
- 海瑟薇表示说,海迪·拉玛是她扮演猫女的灵感来源。
- 影片使用的是传统的巨大的IMAX摄影机,而不是先前报导的小型设备。安妮·海瑟薇说,这台机器听上去就好像是一台咖啡机一样吵。
- 影片从Knightfall、Bane:The Dark Knight Returns、No Man's Land等几部蝙蝠侠漫画中获得了故事灵感。
- 在主要的演员阵容当中,只有饰演了“猫女”的安妮·海瑟薇是第一次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合作,韦恩家最忠诚的男管家阿尔弗雷德还是由麦可·凯恩来扮演。
获奖记录
奖项 | 结果 | 类型 |
---|---|---|
第6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提名 | 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Paul J. Franklin, Andrew Lockley ,Chris Corbould,Pete Bebb |
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 提名 | 最佳外语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 |
第22届MTV电影奖 | 提名 | 年度影片 |
最佳打斗场面 克里斯蒂安·贝尔,汤姆·哈迪 | ||
最佳反派 汤姆·哈迪 | ||
最佳反派 玛丽昂·歌迪亚 | ||
最佳英雄角色 安妮·海瑟薇 | ||
最佳英雄角色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最佳无上装表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第39届土星奖 | 获奖 | 最佳女配角 安妮·海瑟薇 |
提名 | 最佳动作/冒险电影 | |
最佳男主角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最佳男配角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
最佳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 ||
最佳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 ||
第15届青少年选择奖 | 获奖 | 最佳动作电影女演员 安妮·海瑟薇 |
提名 | 最佳动作电影 | |
最佳动作电影男演员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最佳电影反派 汤姆·哈迪 | ||
最佳抢戏电影男星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
第14届青少年选择奖 | 提名 | 汤姆·哈迪 |
幕后製作
角色转变
作为《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结篇,克里斯托弗·诺兰决定讲述的是一个不会再得到任何延伸的故事,而这些内容早在2005年他製作《蝙蝠侠:侠影之谜》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準备和构思了。虽然已经发展出了3部电影系列,却不能改变一直以同一个人物作为核心概念的事实。克里斯托弗·诺兰称:“指导方向永远被定位在了深入到属于‘蝙蝠侠’的传奇世界当中,一路跟随着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分身布鲁斯需要体验的生活历程。”
再一次出演了这套影片的核心角色“蝙蝠侠”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则补充道:“在《蝙蝠侠:侠影之谜》中,我们都能看到是什幺样的惨剧和痛苦铸就了这样一个愤怒的年轻人,他是如此地无助,努力地想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他不得不想办法弄明白自己到底是谁,或者他会成为什幺样的人。然后,到了《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他已经踏上了他注定要展开的征程,变成了整座城市最被需要的人,他正在做的是他能够想像得到的最好的事。到这一部作品,又过去了8年的时间,可是他却失去了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选择了自我放逐,直到他被迫站出来处理全新的危机,不仅仅是对高谭市而言,还包括了他自己。”

製作发行
主创公司
製作公司 |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2、DC娱乐公司(美国) 3、传奇影业(美国) 4、Syncopy(美国) 5、DC Comics(美国) |
---|---|
发行公司 |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2、华纳兄弟公司(英国) 3、华纳兄弟公司(荷兰) 4、华纳兄弟公司(新加坡) 5、华纳兄弟公司(日本)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2012年7月16日(纽约市,纽约)(首映) |
澳大利亚 | 2012年7月17日(悉尼)(首映) |
西班牙 | 2012年7月18日(马德里)(首映) |
英国 | 2012年7月18日(伦敦)(首映) |
韩国 | 2012年7月19日(限量放映) |
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纽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 | 2012年7月19日 |
加拿大、丹麦、西班牙、芬兰、英国、印度尼西亚、爱尔兰、以色列、印度、荷兰、美国 | 2012年7月20日 |
阿根廷 | 2012年7月24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 |
瑞士 | 2012年7月25日(法语区) |
比利时、法国、冰岛、摩洛哥、挪威、瑞典、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2012年7月25日 |
瑞士 | 2012年7月26日(德语区) |
阿根廷、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玻利维亚、智利、捷克共和国、德国、乔治亚、克罗地亚、匈牙利、高棉、哈萨克斯坦、秘鲁、塞尔维亚、俄罗斯、斯洛维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乌拉圭 | 2012年7月26日 |
奥地利、保加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大黎加、厄瓜多、爱沙尼亚、日本、立陶宛、拉脱维亚、墨西哥、奈及利亚、巴拿马、波兰、巴拉圭、罗马尼亚、土耳其、委内瑞拉、越南、南非 | 2012年7月27日 |
马其顿共和国 | 2012年7月27日(斯科普里) |
葡萄牙 | 2012年8月2日 |
亚美尼亚 | 2012年8月10日 |
埃及 | 2012年8月15日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黎巴嫩 | 2012年8月16日 |
埃及 | 2012年8月17日 |
巴林、科威特 | 2012年8月18日 |
巴基斯坦 | 2012年8月20日 |
希腊 | 2012年8月21日 |
中国大陆 | 2012年8月27日 |
瑞士 | 2012年8月29日(义大利语区) |
义大利 | 2012年8月29日 |
(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正面
《好莱坞报导者》影评人托德·麦卡锡:《黑暗骑士崛起》是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绝对典範,代表了好莱坞电影製作艺术的最高水準,儘管影片没有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那种惊为天人的杰出表演,但它依然是一部魅力无穷的作品。
《时代》影评人理察·科利斯:《黑暗骑士崛起》并没有完全承接前一部的线索,故事开始于八年之后,这座城市看起来真的不再需要英雄,布鲁斯-韦恩迷失了自我。作为《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的终结篇,诺兰的气魄很大,不再为故事留下更多的发挥和延伸余地,多年以来,诺兰对故事本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係的专注有目共睹,其电影的指导方向,永远定位在深入到属于蝙蝠侠的传奇世界当中——这部电影,呈现的其实是蝙蝠侠从堕落迷茫重新走向“神坛”的过程,全片一路跟随着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转变。
《华尔街记者报》影评人乔·莫根斯顿:这部电影延续诺兰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优秀元素,阴郁的气氛,跌宕的故事,有趣的人物,让这部接近三个小时的巨片,看起来非常刺激。儘管毁灭者班恩的配音有点奇怪,汤姆-哈迪的脸被面具遮住,但并不影响这个角色的丰富性——从这个角色中,能看到《星球大战》中的维达。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演技让人称讚,而在新增加的角色中,安妮-海瑟薇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安妮扮演的“猫女”,除了性感之外,智慧和情感方面有了更加立体的展示。
安妮扮演的“猫女”

《华盛顿邮报》影评人安·霍娜德:《黑暗骑士崛起》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商业大片,它不仅充分展示了克里斯蒂安-贝尔和汤姆-哈迪的魅力,次要角色也十分出彩。譬如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扮演的警员约翰-布雷克、玛丽恩-歌迪亚扮演的韦恩企业董事米兰达-塔特。这两个有趣而生动的角色,都是漫画原着中所没有的,诺兰加入这两个人物,为双方势力的较量带来了更多的看点,正邪间的较量不再只是英雄和恶魔之间的周旋,普通人在危机面前的良心选择,也足够震撼观众。
《芝加哥太阳报》影评人罗杰·艾伯特:《黑暗骑士崛起》是一部黑暗和沉重的电影,它承载的已经远远超越了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所能承载的重量。和以往的作品一样,诺兰照旧针对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对美国社会在无政府状态下的正邪较量进行了合理的想像,影片中出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拉风的奔滑车,都点燃了整个银幕。总体来说,作为《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诺兰不仅做到了风格的统一性,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儘管它不像《黑暗骑士》那样完美,但诺兰已经非常了不起。
负面
《纽约客》影评人安东尼·莱恩: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这部新片,在科罗拉多州的枪击事件后,开始让人变得清醒——电影暴力的尺度究竟该如何掌控,美国社会的枪械管制问题,似乎都随着这部电影而重新被搬上檯面讨论。更重要的是,枪击事件很大程度地削减了影迷对这部作品的狂热崇拜。以前,人们觉得诺兰将一套畅销漫画改编成一部具有哲学意义的超级英雄电影,显现出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才华和神功,而本片则似乎燃尽诺兰在该题材上的创造力;大反派毁灭者班恩的角色质感,并不如《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影片中细碎的情节过于密集,导致观众会觉得整部电影超长,也就是说,影片似乎只供应给蝙蝠侠的超级冬粉观看,而非最普通的观众。总体说来,《黑暗骑士崛起》不是一部节奏明快,特别容易带入的作品。
大反派毁灭者班恩

《旧金山纪事报》影评人米尔克·拉塞尔:《黑暗骑士》曾引起轰动,是因为小丑的所作所为以及蝙蝠侠解救民众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起9-11事件,“小丑”给观众带来了最深刻的恐惧,并且这个角色最终的精神崩溃,也让电影的人性厚度大大增强。相比而言,《黑暗骑士崛起》所体现的“大背景”则是金融危机——要知道,金融危机是一个複杂命题,并且具有持续性,在民众中的关注度显然不及9-11之类的城市灾难,这也是毁灭者班恩没有爆发出震撼力的原因(班恩的配音是败笔,听起来像是史酷比)。毫无疑问,影片的前半场相当有趣,但从中段开始,节奏和情绪全面走低,而在结尾处也无值得纪念的情感升华,高潮戏略显平庸。
《村声》影评人尼克·平克顿:《蝙蝠侠》系列电影的首要主题,一向是道德问题和社会治安,但这部作品即便延续了这个主题,却没有更高层次的跨越——相对于诺兰以前的奇思妙想,本片就显得故事线索过于庞大,举重若轻的感觉少了很多。
《纽约观察者》:无论故事还是角色都苍白无力,看不出丝毫的现实意义,影片看起来就像一瓶复原乳。IMAX有一定的局限,影片进入非IMAX段落时,画面便无法打满整个银幕,就像一部宽银幕电影变成了遮幅式,转换上稍有瑕疵。不过,假如全场都用IMAX拍摄,那幺製作费用注定又要飞升不少,这对预算控制无比严格的好莱坞来说,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芝加哥论坛报》:《黑暗骑士》有多幺华丽壮美,《黑暗骑士崛起》就有多幺荒诞可笑。班恩确实有着比蝙蝠侠更加致命的搏击才能,不过,儘管我们期待这个大反派的表现能超越上部的“小丑”,但经典终究是经典,複製经典并不容易,或许是希斯-莱杰当年的演出过于完美,横扫包括奥斯卡、金球奖在内的美国各大电影奖项的最佳男配角奖,使得汤姆-哈迪的表现相对逊色,面具遮住了他神情上的表现,而且在配音上的瑕疵也让角色的性格展示稍显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