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李重润(唐朝懿德太子)

2019-07-01 10:38:03 百科

李重润(唐朝懿德太子)

李重润(682年—701年),原名李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故改名李重润),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韦皇后。永淳元年(682年),李重润被立为皇太孙。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失位,李重润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私下里议论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擅政之事,为人谗构,被武则天赐死,死时年仅19岁。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年)追封其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706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

基本介绍

  • 本名:李重润
  • 别称:李重照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时间:682年
  • 去世时间:701年
  • 谥号:懿德太子

人物生平

李重润,本名李重照(后因避祖母武则天之讳,故改名李重润),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皇后韦氏(韦皇后)。开耀二年(682年)正月,当时其父唐中宗还是太子,李重润在东宫殿内出生。李重润的祖父唐高宗非常高兴,在李重润满月之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
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唐高宗立李重润为皇太孙。唐高宗打算为李重润开设府署,设定官属,询问吏部郎中王方庆的意见。王方庆回答说:“晋和齐都曾立皇太孙,太子的官属就是皇太孙的官属,未曾听说太子还在东宫而另外又为皇太孙设定官属的。”唐高宗说:“从我创始,可以吗?”王方庆回答说:“三王不互相承袭礼仪,有什幺不可以!”于是王方庆奏请为李重润设定师傅等官。后来唐高宗疑虑这样做不合古法,始终没有任命。
永淳元年(682年)秋天,唐高宗準备封禅嵩山,让唐中宗赶赴东都洛阳,让皇太孙李重润留守西都长安。
永淳二年(683年)十一月,唐高宗去世,唐中宗继位,由武则天临朝摄政。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初六日,武则天废唐中宗为房陵王,幽禁起来;改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仍由其临朝摄政。二月初八日,武则天下令废除李重润的府署,并将其贬为庶民,另在别处囚禁。四月二十二日,唐武则天将唐中宗、韦氏等人迁移到房州。
李重润墓李重润墓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自行称帝。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复立唐中宗为皇太子,封李重润为邵王。
大足元年(701年)八月,当时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日,将三人杖击而死(一说逼迫自杀),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
李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于非罪,大为当时人们所悼惜。唐中宗即位后,追赠皇太子,谥号懿德,陪葬乾陵,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李重润合葬。

历史评价

刘昫等《旧唐书》:“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
欧阳修等《新唐书》:“重润秀容仪,以孝爱称。”

亲属成员

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
祖父:唐高宗李治。
祖母:武则天。
父亲: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
母亲:韦皇后(?-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

身后事宜

冥婚

有关李重润的婚事却鲜为人知。《旧唐书》载:“中宗继位,追赠(李重润)皇太子,謚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1971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懿德太子墓时,在墓室石椁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副残缺不全的人骨架,经鉴定,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由此看来,懿德太子生前未曾婚配,死后却实行阴间结婚,即“冥婚”。

墓葬

主词条:懿德太子墓
李重润墓位于陕西乾县乾陵东南隅。1971年发掘。李重润于大足元年(701)与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杖杀。神龙二年(706),中宗复位后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
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
该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
该墓已遭盗掘,仍出土文物1000余件。有太子哀册、俑、三彩器和鎏金铜马饰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十分丰富。墓内壁画比较完整,有40幅,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墙壁上。题材有仪仗队、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乐伎、男僕、宫女等,显示出李重润的显赫地位和特殊身份。如仪仗队中,永泰公主有12戟,章怀太子有14戟,而李重润则有48戟,属帝王一级。仪仗队有196人,由步队、骑队和车队3个部分组成,阵容庞大,气势不凡。还有《架鹰图》、《使女图》、《鹰犬畋猎图》、《列戟图》等。《侍女图》在墓前室,南北对称,各有宫女7人。这些壁画色彩绚丽,画中人物姿态各异,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这批壁画琳琅满目,技巧娴熟,犹如一个唐代地下绘画展览,是陕西唐墓壁画的一次重要发现。石椁内外的线刻画很细緻,具有唐代线刻画线条流畅、刚劲、明快的特点。
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

文学形象

诗词

懿德太子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
《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迎神》
《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登歌酌鬯》
《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送文舞迎武舞》
《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武舞作》

小说

2012年魏子瑜长篇小说《朱雀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