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0-02-02 15:44:12 百科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本由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的书籍。

基本介绍

  • 书名: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 ISBN:9787562240914, 7562240914
  • 页数:607页
  • 出版社: 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简介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容简介:金秋桂子山,芳香宜人。当这本论文集付梓之时,一段历久弥香的记忆已经开启尘封,随着满园金桂芬芳,充溢在这个收穫的季节。2007年7月,桂子山见证了来自海外的30余名学者和国内的200余名学者聚集一堂研究20世纪美国诗歌的学术盛会,会议代表们围绕“查尔斯·伯恩斯坦与美国语言派诗歌”、“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及其影响”、“20世纪经典诗人重评”、“美国现当代诗歌形式与政治”、“诗歌文本:视觉、听觉、表演”、“少数族群与诗歌主流、局内与局外、诗人与读者”和“20-21世纪的中美诗歌关係”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代表们提交了百余篇会议论文,我们从中遴选出70余篇,大体按照会议议题分类编辑,结集出版,成为本次学术会议的成果之一。
这本论文集的编选是基于严谨的学术态度上进行的。在近两年的编辑过程中,许多作者对论文进行了反覆修改润色,编辑者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始终没有放鬆对论文从格式到质量的把关,力求体现本次会议的学术精华和国内外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论文集中收录论文的作者有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前会长玛乔瑞·帕洛夫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查尔斯·伯恩斯坦教授等国际着名学者和兰斯顿·休斯协会前会长堂娜·哈珀教授、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也有众多国内外研究诗歌领域的新秀。大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美国诗歌进行了研究,突显了这本论文集的多样性、多元性、创新性和国际性,成为中国在美国诗歌研究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目录

序:诗歌永远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查尔斯·伯恩斯坦与语言诗
约束、具象、引用:查尔斯·伯恩斯坦的《影子时代》对历史的重构
诗学的实践
解读伯恩斯坦的语言诗《我的上帝有个态度问题》
查尔斯·伯恩斯坦:挑战诗的理念
兰斯顿·休斯及其诗歌(兰斯顿·休斯国际研讨会)
迁延的终结:梦在兰斯顿·休斯20世纪60年代诗歌中的使用
兰斯顿·休斯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美学
兰斯顿·休斯与布鲁士在美国文学中的兴起
兰斯顿·休斯的辛普尔与哈灵顿的布特西:留住非洲裔美国普通人的声音
兰斯顿·休斯在日本的接受
梦的政治: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解放与乌托邦
从休斯到阔曼亚卡:一种次要样式在诗学与政治领域的主要影响
黑人女性问题作为视角:解读兰斯顿·休斯的组诗《你的女士》
论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美国梦
试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兰斯顿·休斯的《疲倦的布鲁斯》的影响
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地名使用与政治观
从一元民族意识到多元文化观和社会观
——兰斯顿·休斯诗歌主题思想变化管窥
少数派、主流、局内人、局外人:谁写诗谁读诗?
飞散的诗意家园
——解读查理斯·雷兹尼科夫诗歌中的飞散情结
“黑即是政治”:索尼娅·桑切斯诗歌中的语言革命和政治话语
论索尼娅·桑切斯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论艾丽丝·沃克诗歌创作经验对其叙事文学结构的影响
——以《现在是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了》为例
解读索尼娅·桑切斯诗集《仿佛来自小鼓的歌唱》中的水意象
梦想拯救不了女人灰暗的生活
——评格温德林·布鲁克斯和她的诗歌《厨房公寓》
论理察·赖特诗歌与黑人美学的共融
论玛雅·安吉罗诗歌中的种族和性别
人权、女权和种族平等:解读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
论阿米里·巴拉卡诗歌中的颜色象徵
《当诗人》中的鸟意象
美国社会生活与诗歌
经典重评
兰德尔·贾瑞尔诗歌中的寓言机制
论伊莉莎白·毕晓普在《地理Ⅲ》中关于回忆与场景的运用
伊莉莎白·毕晓普的《在鱼房》解读
伊莉莎白·毕晓普诗歌的生态关怀
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精神探索
——弗罗斯特《补墙》中的隐喻探幽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子女缺场的伦理解读
情感与理性的分裂与碰撞
——评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家冢》
自然与人性的结合:弗罗斯特的一组诗歌解读
庞德、意象主义和消费文化
向日葵的启示
——艾伦·金斯伯格的《向日葵箴言》解读
反理性的宣洩
——简析艾伦·金斯堡的《嚎叫》
论W.S.默温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从诗歌主体的言说困境谈起
《风琴》里奏出的和声——史蒂文斯生态意识管窥
浅析斯坦利·库涅茨诗歌中的“自白/独自顿悟”模式
E.A.罗宾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与艺术创新
——以《理查·科里》和《弥尼沃·切维》为例
想像与现实的抗争
——罗伯特·洛厄尔及其诗歌
失望与希望的二重唱
——艾略特戏剧组诗《磐石》合唱词核心精神探讨
生死之间的思考: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二重唱
普拉斯诗歌的月亮意象解读
自我毁灭后的再生:埃斯特/普拉斯的完美主义癥结
《变形》:消费语境下的美国式童话
论安妮·塞克斯顿诗歌中的婚姻观
诗歌文本:视觉、听觉、表演及其融通
《配角戏》:玛丽安·摩尔的激进节奏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时空艺术
论卡明斯诗歌的视觉效果
《春及一切》中的声色流动
卡明斯诗歌“BuffaloBill’s”前景化解析
20世纪美国诗学
关于基础结构诗学的个人陈述:诗歌礼品经济的替代性社区还是临时自治区域
创世纪、进化论与弗罗斯特的生态诗歌
“只有用时间才能征服时间”: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的时间观
论《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意识
沃伦的自我哲学与诗歌创作
《叫喊的树叶》:史蒂文斯的绿色思想空间
超越传统意义模式的诗歌解读
——评玛乔瑞·帕洛夫的《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
从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看其科学观
从“移情”到“抽象
——论弗罗斯特抒情诗的现代性
乌利波对北美诗歌创作的影响
“声音应是意义的回声”
——论英语诗歌中的音义互动
20世纪美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
试论艾略特的哲学思想及其文艺批评理论在《荒原》中的体现
灵与肉的歌者:从惠特曼到金斯堡
诗性:无可比拟的力量
论罗伯特·潘·沃伦后期诗学观念的转型
20—21世纪中美诗歌交汇
诗歌能有所作为吗?:20世纪至21世纪中美诗人之间的对话
索尼娅·桑切斯的诗歌特性:一个中国视角
中西诗文化的脉动与源流
互补与互鑒
——加里·斯奈德诗歌研究述评
附录
1.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走向世界的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
——兰斯顿·休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