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黄中华(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2020-01-16 09:09:20 百科

黄中华(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黄中华,女,1965年5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套用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黄中华
  • 出生日期:1965年5月
  • 职业: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人物介绍

黄中华,女,1965年5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套用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华侨大学套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1995年9月-1998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年4月-2000年9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助教;
1999年9月-2003年12月,南京理工大学套用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0年10月-2006年9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讲师;
2006年10月至今,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期间:2009年4月-2010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1 、遥感FTIR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物空间分布与实时监测中的套用。城市生活垃圾(MSW)焚烧处理由于其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等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但MSW焚烧产生的一系列的二次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了解生活垃圾燃烧的瞬态化学和物理过程,实时、原位地监测焚烧产生的含氯化合物和其它易挥发有毒有机物,分析它们在环境中的生成机制,藉助遥感技术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和实验方法,本研究採用遥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原位、快速、远距离地测定MSW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和其它易挥发有毒有机气体的实时浓度,利用FTIR-CT(计算机层析)方法揭示这些有害气体的空间浓度分布,获得二维空间浓度分布图和扩散模型。为MSW高温焚烧状态中产生的有毒有机气体的线上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监测方法。
2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套用。採用壳聚糖为原料,通过诸如反向悬浮交联等方法製备出新型改性壳聚糖树脂。考察操作条件对合成改性壳聚糖树脂性能(耐酸性能、吸附能力、孔隙率等)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表征其结构,探讨其对水和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吸附性能,为壳聚糖在废水处理中的推广使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研究项目与经费

研究内容:研究在不干扰气流流场的情况下,MSW焚烧产生的高温热气体的实时温度测定方法,表征MSW焚烧特性;研究大量低检测限的化合物能够同时测定的方法,对多组分,特别是沸点相近、红外光谱谱带混叠的一些有机污染气体,用ANN等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谱图识别;对模拟MSW焚烧排放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和描述。
研究项目:遥感FTIR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物空间分布与实时监测中的套用(校青年学者基金)。
经费:9万元

研究方向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污染防治、大气有机污染物实时遥感检测及环境微生物等研究领域。2009年4月-2010年5月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从事城市生活废水关于硝化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在Water Research、Instrumen. Sci. & Tech.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