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国足洋务运动

2020-02-18 17:41:08 百科

国足洋务运动

1992年初国奥队在奥运会预选赛中遭到淘汰,国内教练失去信任,在这种背景下聘请了施拉普纳首位洋教练,后来的霍顿、米卢、阿里·汉等洋帅纷纷入主中国足球;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健力宝队留学巴西、以及“08希望之星”留学德国等集体留洋方式,使得中国足球就像一场“洋务运动”。从最早的苏永舜学习巴西开始,国足几乎把巴西、南斯拉夫、德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大足球强国,同样也是世界三大足球流派都学习了一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足洋务运动
  • 形式:聘请洋教练,集体留洋
  • 阶段:4次
  • 结果:失败告终

国足战况

杭州黄龙体育场内山呼海啸般的“高洪波下课”、“国家队解散”倒彩声像闷雷一样,砸在国足身上。国家体育总局高层坐不住了:“国家队不是试验田,高洪波应该珍惜他的时间。长远来看中国足球还是要请外教,只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突破的。”重启“洋务运动”的计画呼之欲出。目前,从中国足协内部传出讯息,“换帅”已是摆在国足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洋教取代土帅似乎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然而,回首中国足球的近20年所展开的“洋务运动”似乎并没有给中国足球带来质的飞跃,相反留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施拉普纳首位洋教练施拉普纳首位洋教练

其他信息

第一次洋务运动
仅留下“豹子精神”
提起中国足球的“洋务运动”,德国人施拉普纳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1992年6月15日,顶着德国年度十佳教练的名号,德国人施拉普纳成为中国队首位外籍主教练,也正式拉开了中国足球开展“洋务运动”的序幕。可让人遗憾的是,施拉普纳从上任之日起到1993年5月30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身份就从主帅转为了技术顾问。 事实上,在施拉普纳“下课”后,很多国脚对施拉普纳依然充满了感激和敬意。施拉普纳给中国足球带来了“豹子精神”,用不服输的精神鼓舞球队士气。然而,“豹子精神”并非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没有实力做保障,“豹子精神”也只能是精神胜利。
第二次洋务运动
“四小天鹅”变“野鸭”
翻看中国足球“洋务运动”史,几乎每一次都是因为中国足球已到了“最危险时刻”。1997年国家队兵败金州、十强赛出局。于是,“伤痛”中的中国足协决定第二次启动“洋务运动”,聘请英国人霍顿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后来还将国奥队一併交到了英国人手里。 随着“健力宝黄金一代”冲击悉尼奥运会失利,也宣告中国足球第二次“洋务运动”失败了,主教练霍顿成了“替罪羊”,带着伤心离开了中国。在分析第二次“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时,有圈内人认为,出身英国的霍顿从小受到英国传统的简单长传沖吊的打法影响,讲究身体对抗。来到中国后,他秉承了这一打法,要求队员们按照英国队的打法进行比赛。然而,在当时的国奥队中,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黄金一代”是绝对的主力,但以“四小天鹅”李金羽、张效瑞为代表的“健力宝黄金一代”以脚法细腻、技术娴熟而着称,可这与霍顿英派足球所强调的身体对抗完全是两个风格。
第三次洋务运动
“昙花一现”的胜利在不断的否定与自我否定之后,中国足协又开启了第三次“洋务运动”。这一次,中国足协请来了前南斯拉夫的“神奇教练”米卢。 可以说这次“洋务运动”让中国足球达到了一个巅峰期,2001年的瀋阳五里河让中国足球圆了几代足球人的世界盃之梦。中国足球终于让球迷看到了希望,而主帅米卢也被视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第三次“洋务运动”仅仅是中国足球“昙花一现”的胜利。2002年世界盃上的一败涂地,残酷的现实让国人备感耻辱,而米卢也走下了神坛,中国足球也就此衰败. 接下来的荷兰人哈恩、塞尔维亚人杜伊和福拉多,都和中国足球曾经幸福的“牵手”,但最终都以“不欢而散”收场。
第四次洋务运动
前进?还是倒退?
2008年,中国足球四大皆空后,国家体育总局高层终于发话:中国足球的事还得靠自己人解决。本土教练捲土重来。然而,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少壮派”教练高洪波,在执教国足近一年的时间里并未给中国足球带来希望和朝气。于是,“下课”的危机从天而降。目前,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中国足协极有可能再次启动“洋务运动”,聘请国外“着名”教练来带领国家队,甚至有媒体已经开始替足协物色人选了。昨天,一位地方足协官员在谈到国足重请洋帅事宜时不无心痛地说道:“联赛丑闻不断、足协官员对主教练指手画脚……在这种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就是世界名帅里皮、克鲁伊夫、‘六冠王’巴萨的主帅瓜迪奥拉来了也是白扯,‘洋务运动’总是以失败告终,不是请来的洋帅不行,而是我们自己在‘洋务运动’的道路上人为设定了太多的障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