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的喜爱,自上而下的支持。这就是校园足球“丽江模式”的核心。但愿这种模式可以在丽江继续延续、发展下去,也希望更多像丽江一样,有意愿、有基础、有能力开展校园足球的地域,也可以打造出独有的,有建设性的模式,为中国足球金字塔根基的夯实,作出自己的贡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丽江模式
无论是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村落土场还是湿地旁的天然草地上,都能看到笑容满面踢着足球的孩子们——他们没有良好的足球开展硬体条件,没有过硬的足球技术,但若论对足球的热爱,他们不会输给任何人。

这里是云南丽江,一座以旅游闻名的滇北小城。在更多人心中,丽江只有束河古镇、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但更让丽江人骄傲和自豪的,却是足球。
“丽江当地少数民族以纳西族为主,虽然不善言辞,但对于足球,却有特殊的感情。”丽江市足协主席王建民这样说。
的确,在丽江市玉龙县的《县誌》上,就曾记录了明朝时纳西族人民开展蹴鞠活动的内容。民国期间,西方传教士将足球引入丽江,现代足球迅速在当地流行;抗战时期,丽江白沙机场是“飞虎队”的中转站之一,当地人民经常和美国军人踢球娱乐,足球更加普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丽江的足球传统同样没有中断,业余球队、业余比赛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打到现在。
在如此浓厚的民间足球氛围下,丽江市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搞得有声有色就不难理解了。
在距离丽江市市区10公里的玉龙县玉湖村,记者看到了在山顶沙土地上踢球的孩子们,虽然场地简陋,球门也只是几根粗糙的铁柱子,但这里却走出了已经入选国奥队的和丽龙。玉龙县体委办公室主任和文良说:“在玉龙县体育局和文化局合併之后,我们当地还是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县长兼任主任。我们从2008年开始组建了体校足球队,2010年开始委派教练到各学校推广足球活动,几年下来,体校球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在学校接受足球培训的人数为5000多人,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10000多人。”
从玉湖村出发,翻越高耸的山樑,一个小时之后就到了文海村。和玉湖村一样,这里也是知名的“足球村落”,在当地国小长满了野草的“足球场上”,孩子们正在踢球。这其中,一个脚蹬名牌球鞋的孩子尤其引人注目,14岁的他名叫和松云,因为喜欢C罗,一直想要一双和心中偶像一样的球鞋,缠着爸爸说了好几年,爸爸才花了380元给他购置了一双。现在,和松云已经成为了村里的“足球小明星”,他也希望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踢出自己的一片天。来到玉龙县拉市美泉完小,看到的同样是热火朝天的足球场景,这里甚至还有一支女足队。该校教练和万红说:“我到这里当体育老师已经十年了,但学校足球项目开展却不止十年。”确实,看着学校球场旁已经斑驳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字迹,足球,在这里真的已经扎根十数年甚至数十年。

正在丽江调研基层校园足球的中国足协副主席林晓华说:“丽江浓郁的足球氛围令人印象深刻,下一步中国足协一定会汇聚多方力量,为丽江校园足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4月24日,中国足协联合胜利联盟俱乐部,为丽江当地的白龙潭国小捐赠了一块人造草皮足球场。
中国足协之外,也有很多的部门、企业、个人支持、帮助着丽江的校园足球。
在2015年1月召开的丽江市人大会议上,“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夯实丽江足球之乡根基”已经被写进了丽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丽江市、玉龙县也有专门的足球协会,在资金、技术方面给基层学校提供支持。下一步,丽江当地还计画将足球协会组织下放到乡镇甚至村一级,让喜爱足球的丽江人民真正搞好自己的足球事业。
丽江本土的企业对于校园足球的支持也不遗余力:丽江嘉云昊足球俱乐部定期会走进学校,辅导孩子们踢球;该俱乐部的总经理和永昌本身就是丽江市足协秘书长,在做好俱乐部工作的同时,开展校园足球也是他“分内”的事情。另一家丽江当地企业伟驰则一次性投资2000多万,每年注资300多万,和当地政府联合组建了“丽江古城伟驰足球学校”,给有潜力的足球苗子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未来几年,该学校还将选拔一批孩子输送到西甲比利亚雷亚尔梯队,接受更高水平的培训。
丽江本土企业对于足球不计回报,老百姓也在做自己的贡献:买票入场支持球队;到支持足球的企业消费;甚至在一些村落里,还出现了现在最流行的“众筹”模式——一次乡村足球比赛,费用都是村民集体筹措的,虽然在大红的“贡献榜”上,大部分只有100元、几十元甚至还有“水一件”、“可乐一件”这样的字样,但充分说明了丽江人民热爱足球、支持足球的决心。

自下而上的喜爱,自上而下的支持。这就是校园足球“丽江模式”的核心。但愿这种模式可以在丽江继续延续、发展下去,也希望更多像丽江一样,有意愿、有基础、有能力开展校园足球的地域,也可以打造出独有的,有建设性的模式,为中国足球金字塔根基的夯实,作出自己的贡献。
玉龙雪山、晶莹多姿,丽江古城、阳光明媚,人们多因为这山和这城而记起这个旅游胜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丽江也是一片有着浓厚氛围的、盛产人才的足球热土。
记者于4月下旬在这里的足球调研中发现,这里从城区正规的人造草皮到国小校园里简陋的沙土场,从高原农田间坑坑洼洼的泥草场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间牧马地,到处都有踢球的男女老少,不论城乡都有有组织的业余足球赛。
足球硬体设施整体简陋的丽江,正用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新思维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新启迪。丽江已经为从国少到国奥的国字号球队提供了数名人才,也为国安、申花、鲁能和恆大等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或足球学校输送了十几名小球员,这里若加以政策、资金和技术的重点扶持,有着悠久足球传统和浓厚足球氛围的丽江或将在足球上获得加速度的发展,并将为中国足球输送更多的人才。
在丽江,一场中乙联赛总是能吸引1万多名观众去现场观看,这一数字超过了大多数中甲球队,以及部分中超球队的主场观众数,而4月25日的丽江嘉云昊队与福建喜攀登超越队的2015年中乙揭幕战,更是吸引了2万多名观众到场。而在城市和乡间,有条件的地方人们会踢球,没有条件的地方,人们创造条件也要去踢球,纳西族人民对足球的热爱似乎是天然的,他们的生活与这项运动紧密相连。若中国类似这样的足球热土能获得优先扶持,更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雪山深处的农村足球也能输送职业人才
丽江足球最大的特点是其兼具组织性和自发性的农村足球联赛,在距离丽江城区40分钟车程左右的玉湖村,纳西族村民们每年会自发出钱出物组织足球比赛,作为每年火把节期间的一项重头活动。记者在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农村看到,村民们在山区农田间的一片比较平整的高地上建起一片沙土地的足球场,儘管场地上碎石遍布,但村里的大人和孩子们在这个球场上尽情嬉戏,射起自由球来那些弧线也是像模像样。
丽江市足协主席王建民介绍说,这里每年都会举办纳西族的火把节,该村有9个居民小组,每逢火把节时期,每个组都会组织一支足球队,然后球队成员每家每户会自发你100、我200,你一箱矿泉水、我一个足球地捐资捐物,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赛,用足球赛来庆祝火把节,并在赛事结束后举行大聚餐,共享足球和节日的乐趣。
而在从玉湖村驱车,沿陡峭山间的盘山公路大约走1个小时才能抵达的文海村,记者看到,这里的村民们更是创造各种条件来踢球。这个高原村子依山傍湖,村民们在泥草地间建起球门,孩子们在牛粪散落其间的泥地之间欢乐地踢球,他们在面对媒体的採访时显得那样拘谨和羞涩,但谈到世界盃时却立即找到了一些从容,有的孩子喜欢梅西,有的视C罗为偶像,在这个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地方,一个父亲还是拿出380元、满足了孩子买一双像C罗所穿的样式的品牌足球鞋的愿望,而这孩子便穿着这双对他来说非常珍贵的球鞋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
在文海村湖边,村里的大人们则更为豪放地在雨中的牧马场进行比赛,他们在草地上支起简单的球门,在这高原清新的雨水和玉龙雪山的注视下尽情地展露技艺,没有边界、没有禁区、草场边是一匹匹悠闲的骏马,这里的足球是那样的纯粹。
玉龙县体委办公室和文良说,农村的足球赛除了自发性的比赛外,还需要良好的组织和技术指导,玉龙县每年都会组织各村之间的足球赛。他们从2008年开始组建了体校足球队,然后于2010年开始委派体校的足球教练到各个村子设立网点进行足球训练指导,几年下来经过体校培训的球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人左右。为了解决农村足球缺乏技术指导的问题,他们还主动送体校教练下乡常驻,在各村设立了十多个网点,这样可以让村民们就近得到比较专业的指导,受到了农村足球爱好者的欢迎。
和文良说,他们会送体校的教练去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培训班,大约一年两次,这些爱好足球的年轻人们学得非常认真,而在他们的指导下,这些雪山下的村子里已经送出去十几个足球人才,其中有的去了申花、鲁能、国安等中超俱乐部的梯队,有的入选了恆大足校,来自山村的和丽龙还入选了国奥队。
和文良表示,他希望能够继续扩大体校教练进农村的网点,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农村足球活动,开发农村的足球人才。
白龙潭国小的沙土足球场走出国奥前锋
丽江城区的校园足球条件也很艰苦,为国安队和国奥队输送了和丽龙的古城区白龙潭国小,至今还是只有一个7人制大小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简陋沙土足球场。而据该校培养了和丽龙的杨玉鹏老教练介绍,古城区有7个国小参加区里的足球赛,其中只有一个有人造草皮的足球场,而其他国小都是像白龙潭这样的沙土足球场,他们只有在参加区里的比赛时才能踢上比较好的天然草足球场。
不过条件艰苦的地区往往有足球天才藏龙卧虎,不管是贝利还是马拉多纳,都有着在贫民窟街巷上踢球的童年,而在这大城市学校里已经非常罕见的沙土场上,在没有职业或专业背景的教练的辅导下,也能走出和丽龙这样能入选国奥队的球员。
白龙潭国小另一名教练张国海介绍说,该校目前有40名孩子参加足球训练,他们一般在每天下午下课后组织训练,这些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对足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学校的球队在古城区实力较强,尤其是和丽龙在时他们曾连夺三届古城区的冠军,此外他们也为古城足校输送过十几名小球员,但在市里则高水平球队更多。
谈到困难时,杨玉鹏表示,除了场地等硬体设施很差外,他们最缺的就是统一的、比较科学的足球训练指导教材,此外就是资金支持。记者在该国小看到,参加训练的几十名孩子并没有统一的训练服装,也没有多少训练辅助设备,球鞋也有不少橡胶底的帆布鞋。但这些孩子对足球十分投入,传球和射门也是有板有眼。
体育、教育和企业“三合一”办足校的典型
足球不能脱离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共识,这需要体育、教育部门以及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而丽江的古城足球学校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足协副主席林晓华表示,这样的足校充分体现了目前国家鼓励的体育、教育、社会“三合一”模式,保证了孩子们接受正常的文化课教育的时间,很有特点,值得借鉴。
古城足球学校就在丽江嘉云昊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旁边,其训练场地由古城区体育局提供,而教委则帮助将该校的学生协调进就近的两所重点国小福慧国小和实验国小,而当地一家餐饮企业伟驰则为该校赞助资金和基本运营费用。该校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开始招收好几个年龄段的学员,白天孩子们去附近的国小上课,等下午下课后和周末再进行训练,这样孩子们等于没有脱离校园,做到了教育和足球两不误。
据介绍,该足球学校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丽江本地,其中有不少来自山区农村,学校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给予了相应的学费减免,以及为山区孩子提供住宿就读,该校总投资大约2000万,而每年的基本运营费用约300万,该校的足球队从去年开始已参加中国足协主办的U系列比赛,还从足球发达的东北请来了更加专业的足球教练,希望能为国字号培养出更多人才。
古城区体育局局长杨竹红表示,古城足校解决了孩子们的9年制义务教育的问题,而在足球上还和西班牙的比利亚雷亚尔俱乐部建立了友好联繫,对方也表示会来这里考察、挑选合适的小球员去西班牙训练。此外,据介绍,当地还考虑实行新政策,在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后,让足校的孩子们有升入云南省体育职业院校接受中专和大专教育。
4家企业合办的嘉云昊俱乐部火爆中乙
职业俱乐部往往会有合作伙伴,但是像丽江嘉云昊这样由4家当地企业联手合办的非常罕见,这家由丽江市物资公司、丽江正龙实业集团、丽江太和集团和丽江纳西文化产业开发公司4家企业合办的俱乐部,目前已是中乙联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气球队。
嘉云昊俱乐部的董事会成员、丽江市物资公司董事长和荣耀介绍说,这家俱乐部成立于2012年,在2013和2014年分别取得了乙级联赛的全国第6名和第7名,俱乐部今年从绿城俱乐部请来了王政挂帅,希望可以取得更好成绩,让足球真正成为丽江的一张名片,而古城足校未来也可为俱乐部输送后备人才。
丽江赛区最引以为傲的是这里的超高人气,2014年他们获得了中国足协杯最佳赛区和全国乙级联赛最佳赛区奖的荣誉,去年联赛嘉云昊队的主场场均上座率超过万人,火爆的球市位居全国乙级联赛首位,而记者在今年新赛季中乙揭幕战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个“人气主场”的魅力,2万多人的现场观众助威十分卖力,从集体高歌、到统一的口号,到赛后与球队的互动都比较像样,客队在这里要遭受不小的压力,而当嘉云昊队在补时阶段依靠蔡楚川的一个点球绝杀对手时,现场一片沸腾,这样的主场氛围的确连一些中超球队都赶不上。
云南省体育局局长何池康表示,足球在丽江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历史传统,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足球,这里的旅游城市名片也能留得住足球人才,体育局会尽力推动这个“足球之乡”的进一步发展,希望嘉云昊队能够努力在3年内打上中甲,如能实现他们还会给予全方位的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