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辛夷坞于2007年创作的长篇都市言情小说。
作品讲述为追寻初恋对象而步入大学的郑微,在大学邂逅新的爱情,在为爱情付出代价的过程中收穫成长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对青春通透深刻的思考,契合读者的精神渴求,并勾起了读者心灵深处的记忆和生命体验的认同。该书于2013年与2016年各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 作者:辛夷坞
- 字数:250000
- 首版时间:2007年8月
内容简介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的爱意。当郑微终于如愿考上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她满怀期待地步入大学校园时却发现林静已出国留学,杳无音信。此时,家中父母离异,原因竟然是她的妈妈和林静的爸爸互相爱慕。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后来却因一场闹剧意外地爱上同校的陈孝正,经历种种坎坷,郑微终于和陈孝正在一起了。板正自闭、敏感自尊、家庭贫困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出国留学,放弃了郑微。在郑微工作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致使郑微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大学的新鲜时光 | 第二章 我们曾经的梦想 |
第三章 再见,林静 | 第四章 一见杨过误终身 |
第五章 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 第六章 俘虏陈孝正终极行动攻略 |
第七章 爱的代价 | 第八章 那是她一生之中最亮的月光 |
第九章 我赌一次永恆 | 第十章 唯有疼痛可以铭记于心 |
第十一章 切在心上的一刀 | 第十二章 我不哭,愿赌服输 |
第十三章 醉笑陪伊三万场,不诉离殇 | 第十四章 一觉醒来,玉面小飞龙已消失在身后 |
第十五章 就当我是个陌生人 | 第十六章 郑秘书和陈助理 |
第十七章 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 第十八章 这幺低劣的戏码,居然让我哭了 |
第十九章 快乐是多幺容易的事情 | 第二十章 我们终究差了一厘米 |
第二十一章 谁是路人,谁陪我们走到终点 | 第二十二章 我很幸福,这是我想要的结局 |
第二十三章 那就一辈子吧,何需伤感 | 第二十四章 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永不腐朽 |
番外一 二月十三号 到此为止 | 番外二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番外三 回忆如风乾的果实 | 番外四 听说那时你哭了 |
创作背景
书中里面有很多内容和细节都与辛夷坞的生活相关。小说中郑微的成长经历、大学时代的生活,包括她步入社会,初入职场时所面临的困惑,都有辛夷坞生活中的影子,小说里部分主角的性格和经历也都取材自辛夷坞身边的同学或朋友。
人物介绍
郑微
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的室友陈孝正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反击中,郑微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并向其勇敢地表白而且拒绝了富家公子许开阳的追求。经历种种坎坷,郑微终于和陈孝正在一起。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出国留学,放弃了郑微。郑微在工作后一步步成熟谨慎,逐渐失去了从前的率真执着,并经历了众多让她成长的事情,变成为人精明谨慎,讲话做事滴水不漏的白领,融入了複杂的社会洪流中。
陈孝正
个性孤傲,以自我为中心,与宿舍的同学格格不入,做事有原则性而且低调严谨,过分地看重自己设计好的建筑模型,却可以直接粗暴地把一个女生撞倒在地。他选择在物质中不断攫取,因为追求荣誉和地位放弃了人格、尊严和爱情,为实现梦想拚命压抑自己的内心。
林静
他与郑微从小青梅竹马,林静也一直在等待郑微。郑微终于考上了跟他同一个城市的大学时,林静因为父亲与郑微母亲的事而恐惧郑微的到来,于是他选择离开,去美国留学。既敬重父亲,又不耻于父亲对爱情的执着。
阮莞
青春美貌,聪慧可人,但陷入和软弱男友的纠缠中不能自拔。直到阮莞另嫁他人,怀有身孕,面对赵世永再见一面的请求,还是不能拒绝,她也为之流泪,后来阮莞的死亡给郑微带来极大的震撼。
黎维娟
她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她一直强调爱情要现实些。而当遇到真爱时,黎维娟的理想是和爱人共同拥有一个家,其男友则希望有一家梦想的书店。黎维娟没有坚持之前的爱情观,但是最终两人却因经济问题分手。之后,黎维娟嫁人再离婚,每一次婚姻都不长久,但是都给她带来可观的财富。后来再次与曾经的恋人相遇,命运让他们实现的彼此曾经的梦想。黎维娟从最开始的现实主义,到后来摒弃了现实只要家庭,再后来又重拾现实,但终究未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该小说从书名上看就韵味无穷,具有冲击力。“致我们”带有指向性,易让读者生成“关于我自己的故事”的主体感,在“镜子式”的烛照下,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走进小说,设身处地的跟随故事的发展悲喜惆怅。而“终将逝去”奠定了小说小感伤的情绪基调,以温婉的情感力量言说着“青春”过往。儘管小说与读者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它们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立,并使审美感受达到情感上的交流。虽然它存在着网路小说难以迴避的缺点,时尚浅显,缺少深层的文化沉澱和理性思考,具有平面化、快餐化、商业化的特点。但是可贵的是它直白却不粗鄙,清澈明朗却不庸俗琐碎,以真诚的姿态言说着对成长、对爱情、对梦想的思考。
不同于其他作品或以校园为背景,以纯美之爱照亮主体的觉醒,或是以职场为开端,以冷麵冷心应对各取所需的法则,该小说将两者相互拼接,并把接口处的断裂作为文本最核心的呈现内容。
艺术特色
该小说是一部擅长“讲故事”的青春作品。故事讲得是百态横生又一波三折,在泪与笑交织中将青春成人礼细细描摹。该小说用看似寻常的题材、看似简单的结构和看似表面化的主题,刻镂了一系列情节上的精緻艺术。一元中见丰富,平地上起波澜,单调中出新意,并且能于一系列自然承接、悬念、起伏、转折中不断创设巧合,始终不离专意营造的青春之爱,保持了总体结构的规整和统一。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境外之象,和西方趋于解构与陌生化的逆向探索,该小说更多的是贴近日常的另一种书写,但却将真实与梦想中应和到极致。
该小说中郑微陈孝正产生的感情,是以郑微的“发现”开头,以陈孝正的“发现”收尾,不仅故事首尾呼应,同时主体情节也在“发现”语词的笼罩下相互走近、推衍、碰撞、纠缠,“两重发现”有效避免了情节展开时的散漫无序、情节推进的旨趣不明,将各部情节完美统一,生成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美感。两位人物的“发现”,实则仍然是内化于各个“爱的艺术”的总体情节锁链之中,故而不仅具有使结构完整、叙事有序的“工具之用”,也体现着深层次的“情感之维”,从而处处显露小说整体意蕴,具有解读空间。郑微的“发现”是“学习爱”的起点,而陈孝正的“发现”则熔铸在对“爱”的学习之中,一个“发现”从外在上推动情节一步步向对方的“发现”推进,另一个“发现”则从内在一步步予情节以发展和收纳的空间,又能使得各部情节始终扣着“发现”背后的“爱之学习”。随着情节不断推进发展,郑微陈孝正的性格也跃然纸上,呼应着他们真实性格侧面和人性的内在诉求,从外到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合理展开“人物性格的历史”。
该小说採用第三人称的限知性叙述视角,以主人公郑微为叙述中心。採用既旁观审视又感同身受的内外结合的视点,深入人物的心理,透视和阐释郑微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感受:一方面增加了人物的亲切感和亲近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者可以紧随郑微的心灵感受,设身处地的体会她的选择和体验;一方面又随着情节的发展,替书中人物进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揣测,使读者参与故事、逼近事件进展,仿佛成为书中的一分子,与人物共进退、共悲喜。
该小说体现了艺术作品的象徵功能,充分展现作者情感中的形象与寓意,树的意象承担了重要角色,它贯穿在故事情节中,丰富故事的背景,深化主题,在情节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意和内涵,对故事的推动与发展有着标誌性意义。
作品影响
2013年,由该书的同名改编电影上映,影片由赵薇执导,李樯编剧。2016年,由该书改编的电视剧《致青春》播出,剧集由杨文军执导。2017年7月12日,《2017猫片 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发布,该书位列第30位。
出版信息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
2007-08 | 朝华出版社 |
2009-05 | 高宝书版集团 |
2009-06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2011-05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2011-07 | 朝华出版社 |
2013-05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14-05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16-07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简介
辛夷坞,原名蒋春玲,1981年8月4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内地女作家,2004年毕业于广西师範学院法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7年7月出版现代言情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5月11日加入南宁市作协,同年12月5日,以500万版税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8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