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湖,又称八里河,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南5公里。西纳柳河和柳沟来水,原南经垂岗集入淮河,60年代于湖东新辟渠道改入颍河,并建三道沖节制闸,设计最大流量2.04秒立方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八里湖
- 别称:八里河
- 地理位置:颍上县南5公里
- 流经地区:淮河
- 河长:东西长12.5公里
- 河流面积: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2公里,最大宽度3公里,属天然小型湖泊。
- 平均流量:2.04秒立方米
- 类型:天然小型湖泊
简介
八里湖,北岸,颍上县南5公里。又称八里河。
西纳柳河和柳沟来水,原南经垂岗集入淮河,60年代于湖东新辟渠道改入颍河,并建三道沖节制闸,设计最大流量2.04秒立方米。
干流情况
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2公里,最大宽度3公里,属天然小型湖泊。当水位18.0米时,湖水面积仅3000亩;水位19.5米时,湖水面积最大达13.2平方公里。八里湖属平原湖泊,沿岸皆为农田,土质肥沃,湖水来源于降水,没有工业及城市污水排入,水质肥沃而清晰,各种元素含量都很适合鱼类生产,是安徽省放养较早的湖泊之一。
水文特徵
湖水PH值7.5,溶解氧12.26毫克/升,耗氧量4.59毫克/升,总硷度1.28毫克当量/升,总硬度7.29毫克当量/升,氯化物18.2毫克/升,氨氮0.02毫克/升,亚硝酸盐0.001毫克/升,总铁0.05毫克/升,硅酸盐20毫克/升,磷酸盐0.02毫克/升。湖中浮游植物171.13万个/升,生物量3.14毫克/升,其优势种群为绿藻;浮游动物5856.67个/升,生物量4.379毫克/升,优势种群为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117.3个/平方米,生物量40.4克/平方米,以水蚯蚓,螺、蚬等占优;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遍布全湖,覆盖度在70%以上;其中以菹草,马来眼子菜占优。八里湖在1972年以前,为天然开放湖泊,捕鱼量最高达57万斤(1961年),一般在30万斤,80年代下降至20万斤。
治理开发
鱼种以鲢、鱅为主,个体重3~5斤,其次为鲤、鲫和小杂鱼。1977年开始人工养殖,当年投放鱼种520万尾,1978年投放190万尾,1979年投放350万尾,1980年投放380万尾,并在八里湖入湖河口马庄桥和徐桥两处建有“人”字形拦鱼设施;在出湖三道沖处建“一”字形拦鱼设施,长达90米。1976年对湖滩低洼地开始围垦,面积1万亩(沖天圩4500亩,胜天圩3000亩,战天圩200亩,张湾圩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