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蒙河(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支流)

2019-04-18 01:09:09 百科
蒙河(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支流)

蒙河(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支流)

蒙河古称蒙山水,因“水出蒙山之阴”而得名。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是沂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蒙河位于沂河右岸,发源于山东省蒙阴县界牌镇中山南麓的依汶庄(曾名沂旺庄)北,发源地高程318.5米,流经蒙阴、沂南两个县,在沂南县与兰山区交界的小河口村西南汇入沂河,干流全长62千米,流域面积672.8平方千米。干流平均坡度1.14 ‰。蒙阴境内蒙河长21.9千米,流域面积197平方千米(不含魏家旺河流域面积18.6平方千米),下游低点高程132.1米,干流平均坡度6.24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蒙河
  • 外文名:Meng River
  • 发源于:山东省蒙阴县
  • 全长:62千米
  • 流域面积:672.8平方千米
  • 干流平均坡度:1.14 ‰
  • 发源地高程:318.5米
  • 流经:蒙阴、沂南

流域

蒙河主源发源于界牌镇中山南麓的依汶庄(曾名沂旺庄)北,源地高程318.5米。河长14千米,流域面积73.5平方千米。该河在全流域的最西北部,河流方向与干流一致,流域面积最大,有的资料又称为界牌河,是蒙河的主源。主源界牌河在垛庄西纳下峪河后弯曲东南流,在彭家宅西,右有黄仁河汇入,河上建有黄仁中型水库。再东南流,在西师古庄东左汇西师古庄河后出蒙阴县入沂南县。在沂南县双堠镇西北有响河汇入,后经青驼,再沿沂南、临沂两县(市)边界东南流,在临沂市的小河口东入沂河。
蒙河流经蒙阴、沂南两个县,在临沂市兰山区的小河口村西南汇入沂河,全长62千米,流域面积672.8平方千米。蒙河主要支流有黄仁河与下峪河,黄仁河下游建有中型水库黄仁水库。
干流自南泉桥村西至205国道丁旺庄大桥,中泓桩号2+550至9+750(以县界断面为桩号0+000)长7.2。支流长950米,分别为垛庄河河口至205国道,长550米;下峪河河口以上400米。

水系

蒙河主源发源于蒙阴县界牌镇中山南麓的依汶庄(曾名沂旺庄)北。南流入司家庄水库,经界牌北折东南流,右汇西界牌河、河头泉河、董家庄河,左汇赵家庄河、董家河河、北庄河,在垛庄南下峪河从右岸汇入。河流方向与干流一致,流域面积最大,有的资料称为界牌河。蒙河流域呈扇形,支流多而短,主要的支流有下峪河和黄仁河。
下峪河,又名石马庄河,发源于蒙阴县垛庄镇西南部与费县交界处。源分为二支,北支源在旗桿山东麓(498.5米),东流经胡萝蔔庵、盐店、王府岭入石马庄水库;南支源在华皮岭北麓,东北流经殷家口、草滩、鲇鱼汪等村后入石马庄水库。出库东流,经下峪村北、南芙蓉村南折东北流,在垛庄西与主源界牌河相汇。该支流全长15.5千米,流域面积38.3平方千米。
黄仁河发源于垛庄镇西南部华皮岭东麓,东流经河河水、石拉子、石屋山等村,后注入黄仁水库,出库东北流经大山寺南折东流,在彭家宅村西入干流。汇合口以上河长17千米,流域面积46.9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蒙河流域属中低山丘陵区,河谷呈北西-南东向延伸,新泰-临沂大断裂从流域内穿过,交界墩—石屋山断裂贯穿流域南北。河谷右侧为蒙山单斜的北翼,地质岩性从分水岭至河床依次为太古代泰山群、古老变质岩、寒武纪灰岩、奥陶纪灰岩,左侧受新泰—临沂大断裂控制,靠近河床处为下降的侏罗纪、白垩纪砂页岩,靠近分水岭处为上升的古老变质岩,主流和支流两岸的分布是第四系沖洪积层。

气象

蒙河流域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1℃,极端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21.1 ℃。年平均降水差异较大,南部山区最大达900毫米以上,北部在800毫米左右,流域内降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75%以上集中在汛期6-9月份,而其余8个月只占25%。

水文

蒙河属季节性河道。年均降水量836.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43.4毫米,地表径流总量3761万立方米,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灌溉

该流域蒙阴县境内较大的灌区有黄仁水库灌区和石马庄水库灌区。黄仁水库灌区位于垛庄镇南部,蒙河支流黄仁河下游,浇灌垛庄镇12个村的土地。1971年10月,该镇组织1000余名民工施工,至1972年10月完成西乾渠(东乾渠未开发)施工任务,长7.5千米;支渠9条,7.3千米;建筑物26座。灌区建成后,设计灌溉面积1.27万亩,1985年灌溉农田面积实际保持为3000亩。
石马庄灌区位于垛庄镇西南部的石马庄水库下游、下峪河下游北侧。1967年7月,当地组织民工1000余人进行施工,1970年8月完成乾渠1条10千米,支渠3条7.5千米,建筑物30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4万亩,由于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又加漏水、跑水,排洪建筑物少,渠道淤积,有效灌溉面积只有2600亩。

水旱灾害

蒙阴境内蒙河流域呈扇形,支流多而短,地势三面高一面低,是砂石土岭区,土地贫薄,植被稀少,五日不雨一小旱,十日不雨一大旱,水源奇缺。一遇暴雨,则山洪暴发,泥沙具下,河床抬高,洪水漫溢,沖淹粮田、村庄。
1960年8月16日局部日降雨达356毫米,发生严重水灾,沖坏塘坝76座,谷坊32个,河堤143处,沖毁淹没粮田6万余亩,倒塌民房912间,死亡11人。

社会经济

蒙河流域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5座,防洪社会要求高,蒙河两岸为我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随京沪高速、205国道、日东高速等重要交通设施的修建,一大批民营企业逐渐兴起,如沂星化纤、水泥厂、石英砂厂。2002年,蒙河两岸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余元。

流域开发

2003年开始,进行新一次的综合治理,建设了防洪堤,并对河床进行清淤和清除阻洪障碍物,建设高标準防洪堤坝7.8千米,并进行了砌石护砌,使蒙河的防洪标準提至二十年一遇,共动用土方52.9万方,砌石3.45万方,砼250方,总投资86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0万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