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巖和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享有地方立法权。
梅州是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也是海西经济区的重要成员。梅州地势北高南低,兼有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2017年末户籍人口550.11万。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700多万,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港澳台600多万客家人中,就有250多万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县区松口镇落成,同时,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正式开馆。2013年成功举办了央视中秋晚会。
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範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誌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之称,同时还享有“广东汉剧之乡、广东汉乐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温泉之乡、长寿之乡、版画之乡”等美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梅州
- 外文名称:Meizhou
- 别名:嘉应府、嘉应州、循州、敬州、齐昌府
- 行政区类别:设区的市
-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 下辖地区: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5个县
- 政府驻地:梅江区江南新中路
- 电话区号:0753
- 邮政区码:514000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
- 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
- 人口:户籍人口550.11万,常住人口437.43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梅州十八景、叶剑英纪念园、梅州樱花谷
- 机场:梅县机场(民航)、兴宁机场(军用)
- 火车站:梅州站、梅州西站、兴宁站、丰顺站
- 车牌代码:粤M
- 高等院校:嘉应学院、梅州南方紫琳职业学院
- GDP:1125.82亿元(2017年)
历史沿革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时,梅州地属扬州南境。春秋时属七闽地,战国时先后属越国、楚国,秦汉时期分属南海郡龙川县和揭阳县。秦末赵佗称王时则属南越国。
三国两晋时分属东官郡的龙川县和揭阳县(海阳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时分属循州(龙川郡)和义安郡(亦称潮阳郡或潮州)。
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亦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领程乡县。这是梅州州治设立的开始。
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宋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元丰五年(1082),梅州复置,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为“梅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为梅州,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1295),隶属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使司。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为程乡县,隶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为“嘉应州”,隶属广东省惠潮嘉道。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及以前为惠州府所统的兴宁、长乐五县,称为“嘉应五属”。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三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隶属潮循道。民国14年(1925)隶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1925)改名为粤东绥靖区。民国25年(1936),隶属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设定兴梅专区;
1950年1月26日,设定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共7县;
1952年12月,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
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划分为惠阳、汕头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
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之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梅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併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2年8月,国务院把梅州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10月,设立梅州市经济开发试验区(后更名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
1994年1月,国务院将梅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辖梅江、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代管兴宁。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撤销梅县,设立梅州市梅县区。新设立的梅县区行政区为原梅县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
至2014年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县别 | 面积 (单位:平方公里) | 人口 (单位:万) | 邮政编码 | 政府驻地 | 居委会 | 居民小组 | 村委会 | 村民 小组 | 自然 村数 |
梅江区 | 571 | 42.2983 | 514000 | 金山街道 | 39 | 237 | 54 | 767 | 5 |
梅县区 | 2483 | 61.3346 | 514733 | 程江镇 | 36 | 199 | 382 | 4233 | 2373 |
兴宁市 | 2105 | 118.89 | 514500 | 兴田街道 | 35 | 623 | 455 | 11353 | 2813 |
平远县 | 1381 | 27 | 514600 | 大柘镇 | 7 | 41 | 136 | 1448 | 1890 |
蕉岭县 | 960 | 23 | 514100 | 蕉城镇 | 10 | 96 | 97 | 1502 | 147 |
大埔县 | 2470 | 59 | 514200 | 湖寮镇 | 10 | 105 | 244 | 4038 | 1686 |
丰顺县 | 2710 | 74.579 | 514300 | 汤坑镇 | 18 | 107 | 261 | 3317 | 2191 |
五华县 | 3226 | 152.3719 | 514400 | 水寨镇 | 34 | 535 | 411 | 7384 | 2000 |
合计 | / | / | 189 | 1943 | 2040 | 34442 | 13155 | ||
资料来自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区,东部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平和县交界,南部与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和饶平县、揭阳市揭东区和揭西县、汕尾市陆河县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和紫金县接壤,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相连。
梅州介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市中心为于东经116度6分,北纬24度33分。全市行政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
地质
梅州地质构造比较複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 矿藏资源
梅州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五华的稀土、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
地貌
山脉
梅州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凤凰山脉等三列山脉组成。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140多座,其中位于丰顺县的铜鼓嶂海拔1560米,是梅州第一高峰。
盆地
梅州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气候
梅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以大埔县茶阳经梅县区鬆口、蕉岭县蕉城、平远县石正、兴宁市岗背为分界线,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五华、兴宁、大埔和平远、蕉岭、梅县南部为南亚热带区。
梅州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受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夏日长,冬日短,全年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017年,梅州气候呈现全年雨量略少、气温略高、高温天数明显偏多的特点。
水文
梅州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梅州境内长343公里),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4691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梅州境内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4061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长323公里(梅州境内55公里),流域面积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333平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梅州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12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2579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1.37万千瓦。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82-91℃,流量为4459公升/秒。
自然资源
梅州动植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多种。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採集和记载的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果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澱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人口
梅州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梅州也是着名的华侨之乡、全国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梅州的海外侨胞人数多、分布广、实力强,对故乡贡献极大,旅外华人华侨达700多万人,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同胞也达250多万人,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201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称号。
2013年10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中国国内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县松口镇正式落成。同时,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开馆迎客。2016年4月28日上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挂牌仪式在梅县区松口镇的中国移民纪念广场举行。2017年1月9日,梅县鬆口古镇与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等10个单位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
2017年末户籍人口为550.11万人,常住人口437.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6.48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9.4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77‰,死亡率为5.79‰,自然增长率为8.98‰。
政治体制
五套班子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陈敏 |
副书记 | 张爱军 |
市委常委 | 闫景军、杜敏琪、刘棕会、李远青、张文广、余其豹、黄建固、陈晓建、黄文沐、彭延虎、陈俊钦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陈敏 |
副主任 | 黎健平、曾小华、张映平、蓝伟东 |
秘书长 | 黄立强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张爱军 |
副市长 | 李远青、刘棕会、曾尚忠、张晨、温向芳、吴泽桐、闫景军、宁惠军 |
参考资料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陈建青 |
副主席 | 叶解春、李忠良、韩小林、周秋明、曾祥海、马志元、陈元星 |
秘书长 | 张阳 |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黄建固 |
副书记 | 谢志云、张硕、刘锐清 |
党政军机构详见:中国共产党梅州市委员会、梅州市人民政府、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政协梅州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梅州市人民检察院、梅州军分区、武警梅州市支队等词条。
经济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1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6.7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557.32亿元,增长2.1%。。
梅州拥有9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 、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增城(梅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南沙(蕉岭)产业转移工业园。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12.35亿元,增长3.9%。其中,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6.6%、6.3%、9.2%,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
- 特色主导产业基地:水果、茶叶、油茶等,梅州被确立为“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兴宁市被评为“中国油茶之乡”,平远县被列为“油茶丰产林国家标準化示範区”。
- 农业龙头企业:新大地、西岩集团等。
广东省农业厅公布2016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全省共有70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梅州有106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并公布了“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结果,梅州共有11人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第二产业
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12亿元,增长1.3%;其中,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151.78亿元。
第二产业结构:水泥、陶瓷等,丰顺电声产业成为梅州市首个“省产业集群示範区”,至2017年8月全市共有8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
六大支柱产业:菸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製造、矿业加工。
第三产业
- 旅游业
梅州通过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画,举办重走客家迁徙古道、广东自驾游日暨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等系列活动,被评为广东“最受车友欢迎目的地”、“最佳休闲城市”。2013年9月评选出叶帅故园等十八个景点作为 “梅州十八景”。2017年2月,评选出叶帅故居等作为“客都十大文化地标”。并评出“古梅县八景”。境内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蹟,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丽湖山。截止2017年4月,全市有主要景区景点128个,其中国家3A以级上景区有30个,其他已开放或在建景区景点105个。
已评A级景区
5A级景区有雁南飞茶田度假村;4A级景区有叶剑英纪念园、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灵光寺、长潭旅游度假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泰安楼、百侯名镇旅游区、五指石风景区、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鹿湖温泉度假村、熙和湾;3A级景区有汤湖热矿泥山庄、千佛塔、西岩山茶乡度假村、龙鲸河漂流、益塘水库、坪山千亩梯田、张弼士故居、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上举客家相思谷、相思河风景区、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樱花谷、南寿峰健康产业园、李光耀故居、龙归寨瀑布、金穗生态农庄、北塘村、曼陀山庄、汉光超顺农旅园
其他已开放或在建景区景点
梅江区:中国客家博物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梅台农业合作示範园、梅州学宫、东山书院、攀桂坊、红杏坊、泮坑、林风眠故居、诗画梅江、梅州一江两岸、十里梅花长廊、东山健康小镇、清凉山
梅县区:桥溪古韵(桥溪村)、茶山古村落、王寿山、仁厚温公祠、南福春秋、阴那山旅游度假区、佛光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四季佳禾现代产业园、新南湾水岸游乐休闲中心、洞天湖、鬆口古镇、侨乡村、恆溪生态园、鸡冠山、三乡养生度假村、古梅梦景、潮塘古梅、祥和养生园、梅西水库、五指峰天文科普园、中国收藏文化示範基地、绿窟潭、张榕轩纪念馆、宋湘故居、蔡蒙吉故居、邓仲元故居
兴宁市:合水水库、鸿源温泉生态园、欢乐崖家客家文化旅游度假村、兴宁古城墙、黄蜂窝茶山旅游区、华夏宗祠文化基地、磐安围、金明湖生态旅游产业园、明珠养生山城、何子渊故居、和山岩
平远县:大佛寺、石龙寨、龙湖、别具洞天景区、平远红军纪念园、热柘温泉、心乐园休闲山庄、鸿泰生态农庄、长安围屋农庄、红豆娘山庄、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项山甑、程旼纪念馆
蕉岭县: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石寨古村、皇佑笔自然保护区、龙潭飞瀑、镇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岭村、南磜竹海、罗福星故居、兴化寺、白马村上合花海、明月古道、汉光超顺现代农业园
大埔县: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田家炳故居(拱辰楼)、小留村、三河古镇、茶阳古城、三河古城墙、万福寺、丰溪森林公园、花萼楼、甜竹村、飞天马茶文化产业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埔蜜柚公园、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西湖公园、明山嶂、银窿顶、韩江源
丰顺县:千江温泉度假村、金德宝凯悦国际温泉度假村、金日温泉度假村、坚真纪念馆、坚真公园、八乡山大峡谷、铜鼓峰、韩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八乡山旅游度假区、黄花村、万佛园、惠仁圣寺、九龙嶂、虎头山旅游区、种玊上围、太平寺、揭岭飞泉
五华县:七目嶂、李惠堂故居、李威光故居、长乐学宫、狮雄山塔、长乐台、平安寺、天堂山、颐星湖养生度假山庄、登云嶂生态云雾茶景区、湖田农庄、蒲丽顶森林公园、老禾仓生态旅游村、五州阳光温泉度假区、秦汉文化特色光影小镇、双龙山、客天下旅游产业园
2018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631.81万人次,增长11.13%。其中:全市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2223.27万人次,增长11.13%。国内外旅游总收入504.31亿元,增长13.28%。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8座、有线电视台8座,电影放映单位385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数位电视用户41.32万户。全年出版报纸2555万份、各类杂誌96.17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206.26万册。。
主要场馆有: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梅州名人廉吏馆、客家匾额馆、梅县博物馆、梅州市文化馆、世界客商中心、嘉应歌剧院、广东汉剧院、梅州剑英图书馆、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五指峰天文科普园、城市规划展览馆、青少年科技馆等。
科技创新
2018年末县及县以上科研机构16个。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自然和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106594人。全市专利申请量3238件,增长26.4%。
医疗卫生
201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53个,其中:医院46个,妇幼保健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镇(街道)卫生院11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全市拥有病床18845张,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90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546人,注册护士9653人。
主要医院有: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等
体育运动
据史料记载,1873年德国传教士毕安、边得志在五华县长布镇源坑教会设立书院,是当地的第一所中学,当时两人在书院中的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教学生们踢足球,现代足球作为体育项目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源坑成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足球之乡”的美誉来自于1956年,当年国家体委根据梅县地区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说:梅县是足球之乡,请外国友人去那里参观。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地区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地区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榜上有名。(足球运动历史详见:足球之乡词条)
2013年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2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嘉应学院被授予“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嘉应学院足球本科专业及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正式开学。
2015年,梅州五华队沖甲成功,成为中国足坛唯一一支存在于县级城市的中甲球队。并在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总决赛中夺得冠军。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联合下发的《2016年体育单招管理办法》中,2016年高尔夫球项目全国统一考试的试点设在梅县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该专业首次以全国统考方式进行招生考试,麓湖山被设为2016年全国唯一的高尔夫球统考场地,也是首个高尔夫球统考场地。
2017年,梅县铁汉队沖甲成功,从此足球之乡有了第二支中甲球队。
2000年时有体育场11个、体育馆2个、训练馆15个、游泳池16个、足球场357个、灯光篮球场103个、篮球场1583个、网球场7个、保龄球馆1个。
2016年全市累计建设完成社区体育公园29个。全市5个大型体育场馆,市、县体育部门所属26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全市新建体育场馆28.6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2.0平方米。
2018年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55块,其中:金牌27块,银牌20块,铜牌8块。全市各级组织举办县级及以上各种运动竞赛会68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12.49万人次。
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2019年,入选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
梅州现有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男足中甲)、梅县铁汉生态足球俱乐部(男足中甲)、梅州辉骏足球俱乐部(女足中超)三个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全国罕见的同时拥有一支中超和二支中甲球队的城市。
足球文化景观有: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五华足球文化公园、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梅县富力足球小镇、铁汉·客天下足球小镇等。
体育场馆有:梅县文体中心、坚真文体中心、梅州市体育中心、梅县曾宪梓体育场、五华奥体中心、五华惠堂体育场、五华县人民体育场、梅州体育训练中心、田家炳体育中心、蕉岭体育中心、梅县体育场、兴宁体育场、丰顺体育场、平远体育场、梅县体育馆、剑英体育馆、东山中学体育馆、丰顺县体育馆、蕉岭(南沙)体育馆等
环境保护
2018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共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1座,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4万吨/日,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梅州城区空气品质AQI指数优良率98.9%;全市主要江河水质总体保持良好,10个省考核(含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保持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各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7.5%。全市设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0个(其中省级以上6个),面积17.44万公顷。
2017年10月,广东省林业厅公布全省623个初步建成的森林公园免费开放名单,梅州占106席,为全省最多的地市,涵盖南台山、神光山、镇山及大埔阴那山4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座省级森林公园,分别占榜单中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的40%和18%。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2204人,其中110间敬老院入院人数1507人,敬老院床位3535个。全年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331891人次。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民众124546人,其中:城镇7481人,农村117065人。社区服务设施2403个。全市各镇(街道)已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路。
友好城市
·维多利亚(塞席尔)
·鸠比市(模里西斯)
交流活动
1994年,举办了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这也是世客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城市举办。
2004年,举办了首届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此后每两年在梅州举办一届,是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的一项大型活动。
2009年,梅州市委市政府联合74个全球最知名的客属团体商会和84名最具影响力的客商,共同发起首届世界客商大会,此后大会每两年在梅州举办一次。
2013年,在梅县文体中心成功举办了以“梅州月·中华情”为主题的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秋晚)。
2013年12月,举办了首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此后每年在梅州举办一届。
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全国设6个分会场,梅州成为其中之一。
教育
历史追溯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方渐知梅州,尝谓:梅人无植产,特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方渐是福建莆田县人,进士出身,于宋高宗绍兴年间来梅任州官。可见早在宋代,梅州人就喜欢读书,且因“无植产”,靠读书而谋生,这种风气一直流传下来。《乾隆嘉应州志》亦有记载:“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至老,不肯辍业。”俗称不识字为“瞎眼”,故激励人们都想读书。梅州进士杨沅着的《梅谚汇笺》里有一首极为流行的儿歌:“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人们认为不读书是没有出息的。连贫家寡妇,也千辛万苦,积资供儿女读书。
倡办教育历史悠久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地方教育组织。由最初的民办学馆,逐步变为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半民半官性质。宋代以来,广东梅州书院林立、文风鼎盛,元城书院、濂溪书院、培风书院、锦江书院、先贤书院、崇实书院、东山书院、蓝田书院、桂岭书院、兴宁墨池书院、毓秀书院等均见证着梅州“文化之乡”的历史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梅江区辖区内曾有私塾和书院有300多间,有资料记载的私塾269间,其中:已录入书本的有118间;有书院8间、学宫1间、社学4间和义学10间。新学兴起后,从私塾转为国民学校的现有102间。
梅城最早的教育当追溯到900年前。梅州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年间。据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北宋梅州知州滕元发创立州学,开培育人才风气之先。《宋史》记载:刘安世谪居梅州,在州城中创建了第一所书院(后世称之为元城书院),招徒讲学,开建了梅州书院之先河。自清顺治至光绪五年(1879)止,梅城境内共有书院9间,分别为先贤书院、立诚书院、周溪书院、培风书院、义学书院、东山书院、培南书院、梅东书院、崇实书院,其中以东山书院最为称着。光绪年间,梅城第一所新式国小于道前街创办;黄遵宪等人设立嘉应新学会议所,大力倡办新学;梁春在附城“耕耘小筑”创办女校;女诗人叶璧华创办懿德女校。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废科举前,梅州有书院24所、义学14所、社学20所、官学4所,私塾遍及城乡。
此外,其它各区县均在较早时期广泛办学兴学,书院、学宫、学校等教育机构遍地开花。较着名的学宫有:梅州学宫、兴宁学宫、长乐学宫、镇平学宫、大埔学宫等。
史载梅州地区南宋时即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兴盛,蜚声海内外。据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报告全国教育普查情况,梅县学校总数、学生人数名列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的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高考升学率稳居全省前列。
西学东渐风薰染、新学遍布梅水间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1866年,瑞士巴色传教会在长乐长布源坑开办梅州第一间西式国小,此后兴办新学渐成风气。黄遵宪、何子渊、丘逢甲、温仲和等名流皆热衷于家乡教育事业。何子渊创办雨南洞国小、同仁学校,广招四方学子。黄遵宪辟人境庐为课堂,亲自讲授新学功课。由于黄遵宪、丘逢甲等人的大力提倡,粤东地区的教育事业在清末民初得到大发展,读书人相对增多,到国外留学的人数也显着增加。在建国前成为全国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曾经在全国各县中国小数量位居第一位。
女诗人叶璧华在梅城创办了第一间女子学校。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梅州各县共有国小625所、中学9所。至1913年,仅梅县、兴宁、五华就已开办了8所女子学校。在兴办教育这一点上,比之省城和珠江三角洲各县,也不逊色,而且一直保持这个发展势头到新中国成立后。自鸦片战争100多年来,梅江区已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众多的学校,分布在广大城乡。这些情况,成了梅江区地方教育的一大特色,受到中外人士一致称道,被誉为“文化之乡”。
辛亥革命后,梅州形成了官方、民间和教会三家办学局面。1913年梅州中学原校长叶则愚、学生叶剑英等创办私立东山中学。1923年美国人汲平如和地方人士黄慕罗等,创办了梅州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嘉应大学。1933年,陶行知派潘一尘到大埔百侯中学任校长,建立了“生活教育”园地。张伟烈于1936年创办了百侯幼稚园,是我国最早的两所乡村幼稚园之一。抗战后期,随着省政府东迁平远,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广州大学、中华文化学院等大专院校先后迁来,梅州一时高校云集。
民国初在梅州传经20余年的法国天主教神父赖理查斯在《客法词典》中惊叹:“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也就有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按人口比例来说,不但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较,就是较之欧美各国也毫不逊色。”1935年,广东省教育厅考查全省国民教育,梅县列居第一。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报告全国普及教育情况,江苏武进名列第一,梅县位居第二。
文风鼎盛、英才辈出
《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如“五科五解”、“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是有父子同进士、岭南第一才子宋湘、长乐武运开、八旬翰林、学霸韩山等翘楚佳话。以梅县(含梅江区、梅县区)为例,早在宋代就出了不少进士,有些还是一家子的。如古成之与古宗悦为父子,古宗悦与古革为公孙,古革与古堇、古巩为弟兄,是同科进士,可谓四代五进士。蔡若霖与蔡定夫为父子,与蔡蒙吉为公孙。蒙吉为定夫之子,是为公孙三进士。由此可知当时梅州文风之一斑。明代饶相、饶舆龄父子进士,张文宝、张纲父子进士;清代李象元与子李端、孙李逢亨,不仅公孙三进士,且为公孙三翰院,大埔杨之徐与杨缵绪、杨演时、杨黼时是父子进士,且三子俱为翰林,以及丘建猷、丘晋昕父子进士等;其他父子、兄弟进士无法在此一一备述。自宋至清末,仅梅县一县就有举人681人(仅清代有623人),举人中名列全省第一的解元就有李士淳、叶着、陈鹗荐、杨时行、梁念祖、宋湘、叶钧、李汝谦、李载熙等17人,考取的进士有113人(文进士91人,武进士22人),其中翰林有李士淳、李象元、陈鹗荐、邱玖华、宋湘、王利亨、李仲昭、李黼平、黄仲容、李载熙、温仲和等19人。清乾隆,嘉庆年间,可说是梅州文风最盛之时,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会试,广东全省中进士者仅11名,而梅县却占了5名;嘉庆三年(1798年)戌午科广东乡试,全省中举者88名,梅县占17名,其中李汝谦且为名列榜首的解元。清状元吴鸿督学广东,盛讚梅州“人文为岭南冠”。其中梅县是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县之一,广东五个科举发达县之一。
大埔文风之盛在潮州府九属中首屈一指。乾隆二十六年(1763)广东学政据府试情况,将潮州府学25名额分拨各县,并作定例,结果“统阅九县文卷,佳构之多,大埔称最”,将11名额拨给大埔,后来又按“人文最盛”的标準,学额增加15名,全县就有26名生员录取名额了。
梅州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梅州进士录》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展现唐宋至明清千年间梅州涌现的进士,描绘他们的生平、事功,为人们了解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风提供一个视窗。《进士录》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各类进士283名(文进士224人,武进士59人),其中会试殿试产生的正榜进士247名(含寄籍进士8名),钦赐进士15名,明通进士21名。选翰林院学士33人,举人1654人(文举1499人,武举155人,文解元17人,武解元12人),廪生、贡生、秀才16479人。清乾隆年间,嘉应州知州王之正在署前树立“人文秀区”牌坊,以志本地人文之盛。清中叶以来,造就了宋湘、丁日昌、何子渊、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叶剑英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辛亥革命以来,梅州孕育了30名两院院士、1名元帅、545名将军、340名大学校长(书记)。伟大文学家郭沫若,1965年来梅州时,亦赋诗称讚梅州“人物由来第一流”。
现代教育
2018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592人,在校学生25018人,毕业生6919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9620人,在校学生24198人,毕业生1537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716人,在校学生27308人,毕业生10375人;普通高中招生26452人,在校学生84086人,毕业生31441人;普通国中招生51314人,在校学生149026人,毕业生44984人;普通国小招生64736人,在校学生354868人,毕业生50232人;技工学校招生4308人,在校学生10587人,毕业生2815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887人;幼稚园在园幼儿156837人。
教育基地:东山教育基地
高等院校:嘉应学院、梅州南方紫琳职业学院。
示範性高中: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梅县区外国语学校、兴宁一中、梅县高级中学、梅州中学、蕉岭中学、水寨中学、虎山中学、平远中学、丰顺中学(其他详见梅州市中学名录)。
中等职业学校: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艺术学校、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梅州理工学校、梅州市商业学校、梅州财贸学校、梅州市工业学校、梅州市交通技工学校、梅州华南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梅州市技师学院、梅县技工学校、梅县技术学校、梅县第一职业学校等。
体育类学校:梅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梅州客家霍芬海姆足球学校、五华客家精英足球学校。
交通运输
航空
梅县机场现有航线15条,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大连、杭州、西安、郑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珠海、湛江、宜昌、台中、高雄、香港、印尼雅加达、泰国曼谷、芭提雅、高棉暹粒等国内外21个城市,每周航班量达到60班,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
梅州正加快推进梅县机场迁建工作和一类航空口岸、梅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梅州国际陆港建设。新机场建成后将成为服务覆盖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对外开放航空口岸,辐射梅州、河源、揭阳、赣南、闽西共24个县(市、区),辐射人口1508万人。
公路
普通公路
2018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826.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9.8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18.58公里。
高速公路
2017年全市共有汕梅高速梅揭段、梅河高速公路(含兴畲支线)、长深高速蕉岭至梅县段(含西环段)、梅龙高速公路(含东延线)、济广高速平兴段、汕湛高速五华段共6条9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密度达3.04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打通3条通往福建、江西的出省快速通道,打通3条连线潮汕和珠三角的出市出海快速通道。
2017年9月28日,兴华高速建成通车,广州深圳至梅州的车程可比以往缩短40分钟左右。另外,梅州还有大潮高速、梅平高速、梅州东环高速公路、大丰华高速公路、兴汕高速公路等5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
2017年底,全市有汽车客运站19个,客运车辆4106辆(其中客运班车1160辆、公车2163辆、计程车783辆)。
航运
梅州结合梅江韩江绿色健康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完成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和韩江三河坝至汕头航道整治工程,全市航道总里程830公里,其中五级航道216公里,形成乾支相通的韩江水系300吨级内河航道网。梅州内河港口,沿韩江而上有留隍、高陂、银江、大麻、三河、蓬辣、鬆口、丙村、西阳、东山和汀江茶阳港等。上游还有五华水寨、兴宁水口、平远坝兴、蕉岭新布等小港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东山港、鬆口港、茶阳港等。
铁路
现有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2条276公里,经梅州站的客货运输可以直达广州、福州、南昌、长沙、武汉、南宁、昆明等7个省会城市和40多个市、县(区)。正加快推进梅汕高铁、双龙高铁、鹰梅铁路、赣梅高铁等高(快)速铁路的建设。
主要站点:梅州站、梅州西站、梅州东站、畲江北站、兴宁站、五华北站、华城站、丰顺火车站、丰顺东站、建桥站、大埔站、蕉岭站等。
桥樑
1978年至2001年,旅外梅州乡亲已为家乡捐资建桥达1091座。如德龙大桥、嘉应大桥、宪梓大桥等均是由旅外华人华侨及旅港澳台的乡贤捐建而成。梅州城区主要桥樑有广州大桥、客都大桥、梅州大桥、嘉应大桥、梅江桥、东山大桥、秀兰大桥、剑英纪念大桥、宪梓大桥、德龙大桥、罗乐大桥、丽都东桥、程江桥等。
公交
梅州公交,2017年,梅城纯电动公车有1753辆,实现了城区公车100%纯电动化,城区公交线路增至75条,公交运营线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运营辐射範围由不足100平方公里发展至3000多平方公里,公交惠民政策覆盖两个市辖区全域。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
建筑文化
梅州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全市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和四角楼最有特色和最为着名。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梅州还创造出极具客家特色的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客家童谣、客家谚语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重大贡献。
文化艺术
梅州有七个省级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县区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
此外,还有:
- 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
- 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併入华城镇)
- 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版画之乡
- 大埔广东汉乐艺术之乡
红色文化
梅州是革命老区,2013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梅州全境均为原中央苏区範围。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革命活动,八一南昌起义军、红四军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三河坝战役、汤坑战役、梅城战役等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中央红色交通线”、抗日韩江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等,涌现了众多革命英烈。
梅州现拥有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央苏区(五华)历史博物馆、平远红军纪念园、九龙嶂革命纪念馆、东江苏维埃纪念馆、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坚真纪念馆、古大存故居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红色旅游景区。据梅州党史部门统计,全市共有革命遗址366处。
通行语言
梅州市为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客家话为主要语言。境内除丰顺县的汤坑、汤南、留隍3个镇约11万人使用潮汕方言外,绝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方言。
梅州市辖的梅县、兴宁、蕉岭、平远、五华、大埔、丰顺等县,说的同是客家话,语言交流不存在障碍,但在语音上却有些差别,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即今梅州市城区所讲的话为代表。

饮食文化
梅州有很多客家美食,如: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红焖肉、客家烧鲤、客家娘酒鸡、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盐焗鸡爪、客家猪肚包鸡、客家鱼丸、客家牛肉丸、长乐烧酒、梅县麦芽糖、平远慈橙、青榄、梅乾菜、米粄、黄粄、鸡颈板、珍珠红酒、菊花糕、三及第汤、客家盐滷鸭掌、大田果合柿饼、棉洋桃驳李、大埔豆腐乾、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饼等。
宗教信仰
据《梅州宗教志》梅州是全省宗教工作大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止2018年,有圣家主教座堂、灵光寺、千佛塔、神光寺、万福寺、石林寺、平安寺、太平寺等宗教活动场所490多处,宗教团体37个,教职人员1200多人,信徒约30万人。全市先后有37处宗教活动场所被省民族宗教委授予“广东省模範宗教活动场所”,147处场所获评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达标场所”。
城市标誌
地标
2017年2月,由梅州日报社策划,联合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局共同主办的“寻访客都文化地标”大型文化採风活动,评出“客都十大文化地标”。人境庐、梅江桥、阴那山、叶帅故居、神光山、程旼故里、丘逢甲故居、父子进士牌坊、长乐学宫、落汉鸣泉等榜上有名。
市树
2018年1月,评选出“桂花树”作为梅州市“市树”。
市花
梅州自古以来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国目前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诗人杨万里宦游梅州时曾写下“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的绝妙诗句。
1993年梅花被认定为梅州市市花,1994年在梅州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通过了“把梅州建设为梅花之乡”的提案,梅城现已建成多处梅花山、梅花园、梅花岛、梅花带以及梅花种植基地等。
2008年5月22日,梅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把“梅花香自苦寒来”确定为“梅州人精神”后,印发了《关于弘扬和培育“梅州人精神”的实施意见》(梅市办[2008]69号)。
2017年,梅江区计画投资逾1亿元打造十里梅花长廊,同时梅县区也加快推进以“客家精神”和“梅花”为线索的“古梅梦景”项目。
文物古蹟
全市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处,古建筑206座,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遗址140处,叶帅故居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有25处,其中如华城西汉长乐台遗址,梅西、长田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作坊遗址、南汉千佛铁塔、唐代古建筑灵光寺、唐八足辟雍砚、明代父子进士牌坊等均称为国家文物之瑰宝。已发掘的古窑址主要有水车窑、梅县瑶上窑、平远石正窑、大埔余里窑、大埔高陂窑、龙颈坑窑等。
着名人物
唐代至清末:
唐朝梅州首位进士黄僚、楚国公仇士良,北宋进士蓝奎、潮州刺史古革、象州刺史古堇、宾州刺史古巩、探花罗孟郊,南宋梅州教育先贤侯安国、抗元英雄蔡蒙吉,明朝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盛端明、四川巡抚廖睿、云南巡抚颜容端、山东巡按御史张慎、都察院左都御史古彦辉、浙江道御史王天与、吏部尚书罗万杰、吏部侍郎东宫侍读李士淳、山海关参将何麟图、都察院左都御史韩元勛、福建按察副使黄扆、四川按察副使吴与言、太原总兵谢志良、谢上逵父子,抗清名将王兴,明末抗清志士林丹九、赖其肖,清朝总兵官左都督吴六奇、湖广德安府总兵邹瑞、四川提督江童茂,广东提督丘玉光、山西巡抚兼提督蓝钦奎、福建水师提督颜鸣汉,广东提督魏大斌、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武状元李威光、武榜眼曾琼琲、传胪(殿试第四名)李仲昭、岭南第一才子宋湘、陕西按察使杨缵绪、湖北按察使杨仲兴、云南按察使林绍龙、闽浙陆路总兵徐庆超、甘肃凉州总兵杨奎猷、福建台澎总兵颜鸣皐、清末外交家梁诗五、外交家黄锡铨、航海旅行家谢清高、抗英民族英雄张清龄、广州三元里抗英领袖之一王韶光,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森王侯裕田 、顾王吴如孝、心王侯贤提、尧王侯观胜、振王侯玉田、柬王李桂芳、江南文将帅李文炳,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近代洋务运动先驱福建巡抚兼台湾提督丁日昌、中日邦交开创者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广东七子”之一黄香铁、古代才女客家十二钗、“岭东三大女诗人”范荑香、黎玉贞、叶璧华,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黄开甲,清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饶辅庭、周增、林修明、陈文褒、张学龄,辛亥革命广州红花岗四烈士之温生才、陈敬岳、锺明光,台湾光复先驱抗日烈士罗福星,香港和澳门同盟会主盟人谢英伯。
民国人物:
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国叔”徐统雄,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先驱何子渊,辛亥革命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北伐军总参谋长张文,粤军总参谋长邓仲元、代总参谋长张醁村,广西都督府参谋长林绍斐将军、中国工农红军首任总参谋长朱云卿、上海临时中央局书记黄文杰,抗日名将谢晋元、黄梅兴、姚中英、姚子青、罗策群、刘子超、刘国用、李友梅、黄纪福、温健公、锺若潮等烈士,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军事测量之父黄慕松上将、湖南省政府主席吴奇伟,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安东省政府主席赵公武,中国抗日远征军司令罗卓英上将、远征军副司令黄琪翔上将、远征军副总参谋长温鸣剑、远征军71军军长锺彬,民国陆军上将刘志陆、张民达、黄延桢、陆军副总司令林伯森、抗战时期国军第四战区参谋长缪培南、第九战区参谋长吴逸志,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铁军、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上将、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十八兵团副司令兼第一军军长陈鞠旅、十二兵团副司令柯远芬、十三兵团副司令黄志良,陆军一级上将黄镇球,空军二级上将魏崇良、陈南桴,台湾前空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飞虎将军”李学炎、荣获美国航空最高奖“优异飞行十字勋章”的“飞虎队员”彭嘉衡、黄埔军校第四任校长罗又伦上将、黄埔军校第九任校长林初耀、国民党情报局局长张炎元、国民党十三太保之一梁乾乔、中统上海站站长陈彬、军统香港站站长郭寿华、台湾宪兵司令刘炜、海军海防第一舰队司令李国堂、蔡元培先生之女婿林文铮大师、孙中山先生之女婿戴恩赛博士、孙中山先生之孙媳林伦可、蒋介石之儿媳邱爱伦、越南国父胡志明夫人曾雪明、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余俊贤、民国广东中央银行行长邹敏初、国民政府交通部长曾养甫、水利部长锺天心,老红军干部罗明、罗屏汉、温仰春、伍晋南、萧月华、杨兰史、郭潜、张如心、梁锡祜等,“梅州大侠”廖安祥,左联革命诗人冯宪章、民国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董事会主席兼学校监督刁作谦、中国首支女子排球队队员黄振球、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林演存、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亚洲球王李惠堂、中国现代军医之父徐华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林风眠、中国第一个象徵主义诗人雕塑泰斗李金髮、中国现代言情小说开山祖师张资平、国学大师古直,历史学家陈槃、罗香林,现代作家碧野、杜埃、锺理和、罗丹、楼栖,诗人蒲风、野曼、侯汝华、曾敏之等。
海外华侨及国外元首:
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创始人罗芳伯、戴燕国王吴元盛、柔佛槟榔屿华人首领叶来,泰国前总理他信、英拉,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第三任总理李显龙,盖亚那国父锺亚瑟、缅甸前总统吴奈温、缅甸前总理钦纽,新加坡法律改革主导者杨邦孝,新加坡前国防部长侯永昌、泰国前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李品元,泰国前海陆空三军总司令猜也实·西那瓦上将,泰空军上将巴威·西那瓦,泰国陆军上将乌泰·西那瓦,泰国合艾市长谢其昌,新加坡人力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卫生部政务部长蓝彬明,马来西亚槟城首任部长王保尼、科学工艺及环境部长杨国斯,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模里西斯共和国华人部长朱梅麟、司法与人权部长陈念汀、旅游部长李国华、文化与艺术部长曾繁兴、社会融合与经济成长部部长王纯万、国家检察官首席大法官杨钦俊、驻华大使朱志筠、李淼光,东帝汶旅游部长黎发芳,澳大利亚华裔市长曾筱龙、黄国鑫、锺富喜,法国首位华人议员顶磅市市长曾宪建、印尼首都雅加达特区首位华裔省长锺万学、印尼首位华人将军熊德怡、马来西亚怡保开埠功臣姚德胜、泰国第三大城市合艾市开埠功臣谢枢泗、潮汕铁路兴建者张鸿南、张煜南兄弟、中国葡萄酒之父和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印尼华族领袖吴能彬、叶联礼、郭桂和、傅志宽、梁世桢,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主席锺家燕、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及金山公司创始人张旋龙、珠宝大王吴德芳、珠宝大王拿督李有权、化妆品大王姚永芳、姚美良父子、钢铁大王何侨生、“石油大王”丁家骏、“金融大王”丘细见、“化工之母”奠基人郑明如、“柚木大王”侯友芳、“油漆大王”罗淡芳、“橡胶大王”李莱生、领带大王”曾宪梓、“人造革大王”田家炳、国货大王余国春、余鹏春兄弟、“印刷大王”林光如、“印尼藤王”罗果强,太平绅士何冬青、蓝鸿震,马拉西亚巨富李孝贤、朱兆祥,泰国金融巨富伍淼源、伍佐南家族,抗日华侨大刀队队长周辉甫,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创办人萧畹香、华裔女科学家蓝舒洁,越柬侨领张价城,台湾岭东科技大学创办人蔡亚萍、黎明伉俪,台湾逢甲大学创始人之一丘念台,国际着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院士,美国华人首富黄馨祥,美国侨领熊德龙、李金松,加拿大侨领梁亮胜,南非侨领李铿发,澳大利亚侨领叶钢书,美国华人女企业家李颖、着名经济学家林霖、徐育珠,美国高能核物理专家罗竹年,美太空院士刘迪华、波音飞机製造公司总工程师张汝靖,美国英特尔公司平台工程部总经理彭肯恩,美着名桌球教练余旸、世界着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侯一钊、引力波发现者之一罗家伦,美国共和党中央委员吴黎耀华,加拿大华人学者郑海麟、国会议员陈圣源,民国新加坡四大财团之一、华商巨富黄云辉家族,英国华人保守党前副主席、英国华商总会会长叶谋迪,比利时王妃李然,日本爱国侨领华商巨富潘植我,日本广东同盟会支部长、旅日广东同乡会会长侯过,日本着名华人女作家林海音、毛主席专机长蔡演威,其他如戴春荣、谢良牧、谢逸桥、梁密庵、黄德新、汤锡林、丘德威、邓树南、李桂和、李浩如、陈隆吉、刘宜应、詹采卿、丘燮亭、张鑒初、余连庆、丘元荣、刘耀曾、刘家棋、宋中铨、吴慎机、徐思华、潘立斋、潘祥初、潘君勉、吴继岳、徐统雄、曾沐彬、李显扬、李玮玲、周仰杰、陈修试、李世镰、蒲艾真等杰出华侨。
影视及艺术界明星:
国家一级演员:李世济、梁素珍、李仙花、黄粦传、黄桂珠、杨秀薇、邓玉璇、张广武
导演:侯孝贤、杨德昌、楚原、关尔
- 张国荣,祖籍梅县
- 黎明,祖籍梅县
- 曾志伟,祖籍五华
- 罗大佑,祖籍梅县
- 陈建州,祖籍梅县
- 刘惜君,祖籍梅江
- 张活游,出生于梅县
- 黄婉秋,祖籍梅县
- 杨思琦,祖籍蕉岭
- 吴嘉星,祖籍蕉岭
- 谢宁,祖籍梅县
- 彭佳慧,祖籍梅县
- 曾宝仪,祖籍五华
- 曾国祥,祖籍五华
- 邹文怀,祖籍大埔,嘉禾电影创始人
- 袁文殊,着名戏剧电影评论家、原上海电影製片厂厂长、新中国电影开拓者之一
- 张棣昌,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着名电影音乐作曲家
- 饶余鑒,着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 李树化,钢琴音乐家
- 林好,出生于梅江区
- 彭于晏,祖籍梅县
- 李丽珍,祖籍梅县
- 邓美美,出生于梅县
- 光良,祖籍丰顺
- 锺淑慧,祖籍梅州
- 张德兰,祖籍大埔县
- 森森,祖籍梅县
- 李艾,祖籍梅州
- 叶晴晴,祖籍梅县
- 楚湘云,出生于梅州
- 林子路,出生于梅州
- 饶威,出生于大埔
- 陈娟儿,出生于梅县
- 管乐莹,出生于大埔
- 细哥细妹,出生于梅州
新中国:
开国元帅叶剑英,东江红军创始人古大存,开国中将曾国华、肖向荣、邓逸凡,开国少将杨永松、杨辉图、曾鑒修、叶松盛、卢达元等,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席谈判代表何渠若,新时期解放军将领王国湘、黄锦容、谢达忠、张榛盛、胡军、叶选宁、杨英耀、邓淼泉、林绍新、林才文、陈添林、柳河生、古建中、古国檀、赖佛新、姚史燃、罗来胜、黄声云、马必强、邱喜、廖万清、陈志杰、廖维宏、杨耿光、孙进、锺建昌等,原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叶选平,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部部长刘复之,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蓝公武,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原国家邮电部部长杨泰芳,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黄甘英,原国家档案局局长张中,原中央档案馆馆长肖光,原中央宣传部对外宣传局局长萧希明,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驻朝大使吕志先,原外交部党委委员罗士高,原驻希腊大使何扬,原驻巴哈马大使胡定贤,原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院长陈坦,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刘兆伦,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罗进新,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连贯,原全国侨联副主席谢文思、罗理实、锺庆发,原全国政协常委李伯球、杨士达、陈明绍,原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张力克,原中央委员刘均益,原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原广东省委书记李坚真,原浙江省委书记赖可可,原广东省长黄华华,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原上海政协主席李国豪,原广西省委副书记伍晋南,原天津副市长叶迪生,原湖南副省长徐明,原河北副省长杨远,原福建省纪委书记吴星峰,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访拔,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中国侨联副主席余国春,江苏副省长蓝绍敏,湖南副省长陈文浩,海内外院士有世界着名数学家丘成桐、世界着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世界着名桥樑专家李国豪、中国肿瘤学奠基人吴桓兴、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梁伯强、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黄子卿、“中国虚拟人之父”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锺世镇、国际着名治癌专家彭淑牖以及江欢成、王佛松、黎尚豪、锺惠澜、杨简、梁春广、古德生、张楚汉、陈志杰、廖万清、李元元、张作梅、汪懋华、刘焕彬、张如心、杨文采、郑度、饶芳权、邱冠周、蒲慕明、李国平、吴清平、何质彬、周湘涛、杨海星、李怡章、侯一钊等院士,中国现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志强,中国航空自动控制学科和陀螺惯导学科的奠基人林士谔,着名美学家及文艺理论家黄药眠,文学理论家古远清,教育家吴宏聪,经济学家张卓元、罗季荣,财经作家吴晓波,前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教练侯加昌,前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曾雪麟,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何雯娜,北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赛亚军陈秋绮,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张雁全,2011年亚洲空手道锦标赛冠军曾翠兰,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着名运动员陈其遒,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黄思静,中国国家青年篮球队队长徐铭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冠军陈清晨。
梅州孕育出545位将军、30位两院院士、340位大学校长。
城市荣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範城、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誌城市、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範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範例奖(梅城一江两岸)、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宜居城乡示範城市、广东省双拥模範城、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国际慢城、宽频中国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