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成立于1984年10月,是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广东省兰花协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广东兰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託单位。
研究所主要承担花卉、环境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的工作,开展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栽培技术、城乡园林生态环境技术与规划等研究。
据2018年8月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设有7个内设机构和3个所属企业;共有职工104人;拥有5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广东省内外科研示範点20多个,收集兰花品种资源约1200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 外文名: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简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创办时间:1984年
- 类别:事业单位
- 主管部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现任领导:所长:朱根发
党总支书记:甄双柒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1号(510640)
历史沿革
1984年10月25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成立了首家省级花卉专业研究所。
办公楼

1999年6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印发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1999]51号),研究所被定位为技术开发类型科研机构,并被确定于当年转为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执照。
2012年5月,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研究所被确定为正处级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
2012年12月18日,研究所举行办公楼改造装修启用暨环境园艺研究所揭牌仪式。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8年8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共有职工104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13人,教授级园林高级工程师2人、园林高级工程师5人、园林工程师5人,博士11人、硕士17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2人。
科研管理人员中1人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3人任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1人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兰科植物保育委员会副主席,1人任中国花卉协会盆栽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朱根发。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吕复兵。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盆花营养与栽培岗位专家:孙映波。
科研部门
据2018年8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下设花研究室、观赏与食药用花卉研究室、园林环境研究室、园林规划设计(创意农业)研究室、花卉苗木成果转化推广中心科研部门。
研究所建设有“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花研发与推广中心”、“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範基地兰花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热带盆栽观赏植物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所拥有省市联动共建的“广东省名优花卉种质资源库”、“广东省名优花卉重点科研基地”、 “从化高山花卉度夏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
硬体设施
据2018年8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拥有500多万元的设备,已收集兰花品种资源约1200份,拥有1500m2实验大楼,1500m2的组培研发中试车间及成套设备,省内外科研示範点20多个。
研究所在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广东省十大农业现代化示範基地——广东省农科集团白云基地内建设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立项的“广东现代花卉示範基地”,基地面积10公顷,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有50000m2的高档连栋大棚,其中水帘降温大棚10000m2,移动式栽培架20000m2。
研究所在从化市建有“高山花卉度夏基地”,有8000m2的连栋大棚,并配套有移动式栽培架。
种质资源
“广东名优花卉种质资源圃”于2002年立项建立,依託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设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东省农科院白云试验基地。
据2018年8月官网资料显示,圃内有种质资源与育种圃4000多平方米,其中,兰花种质资源圃2960平方米,育种温室大棚930平方米,主要用于建立蝴蝶兰杂交育种体系,包括亲本选配,杂交,无菌播种,分离群体培育,单株、株系、品系和品种选择。
已收集保存各类兰花资源1400份,其中蝴蝶兰收集保存421份,9532盆;石斛兰有112份,1200盆;大花蕙兰有10份,300盆;卡特兰有287份,1876盆;文心兰有12份,185盆;兜兰有40份,500盆;兰属有240份,968盆; 树兰6份,63盆;其它兰花,如湿唇兰、风兰、飘唇兰、狐尾兰、万代兰、指甲兰、纹瓣兰、墨兰、毛兰、兔耳兰、大叶隔距兰、腋唇兰等,共有47份,257盆。
通过调查基本性状和观察生物学特性,对兰花资源进行评价。已记录兰花资源692份的26个主要性状的17992个数据。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8年8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多年来,研究所共承担了各级科研项目280多项;选育出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兰花新品种109个,其中76个通过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登录、33个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九五”以来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体着作权1项,国家农业行业标準1项,地方行业标準3项,培育出120多种名优花卉品种,繁殖种苗2500多万株,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
学术期刊
《中国兰花》杂誌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兰花资讯内部期刊(準印证:粤内登字O第10272 号)。
《中国兰花》

期刊创刊于1989 年,2012年进行改版。改版后为双月刊,单月出版,大16开本,由原来的28页增至48页,全彩铜版纸印刷。
文化传统
所徽的主体为一朵花卉,外围形成花苞状,象徵着研究所致力于研究花卉的专业特色。
所徽

兰花两侧“粤花”,为研究所前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简写。
现任领导
所长:朱根发
党总支书记:甄双柒
副所长:蒋明殿
副所长:王代容